学院以核技术及应用、地球化学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优势特色学科,以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核工程与核技术、地球化学、工业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为骨干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已经建设成为四川省的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地球化学专业
学科专业简介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和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它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兼而有之的特点,除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各领域外,近年来又迅速渗透到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医学、农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领域,呈现出根深、枝挺、叶茂的兴旺景观。地球化学除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外,并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多种领域,为缓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局面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技术。可以相信,在 21 世纪,地球化学在上述诸多领域的迅速发展,将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专业
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 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 ” 属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在原 “ 放射性地质与勘探 ” 学科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该学科于 1992 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建有我国核技术在地学中应用唯一的 “ 地学核技术 ”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该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多项国家科学进步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国家专利,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矿产普查与勘探
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特色与优势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在先进的地质理论指导下,正确地认识地质实体,深入研究各种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形成过程、富集规律和保存条件,对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经济评价和预测。针对不同矿产,提出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不断完善和创造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提高勘探成功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质实体,根据研究的地质对象,可分为油气矿产和固体矿产两个研究领域。我校在这两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被首批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下设核技术工程系、测控工程系、地球化学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业设计系等六个教学-科研系和工程图学教学部及金工实习基地;配备有核技术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测控技术、机械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六个专业实验室;工程图学实验室和金工实习基地两个校级实验室;建设有“放射性检测与防治中心”、“测控技术工程中心”、“机械工程中心”和“同位素地质实验中心”等四个科研开发基地。依托于学院的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铀矿勘察基地、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ASEA培训中心和工程培训中心,为学院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技术支撑。
入学考试考校规,英语素描那些是平时的课程
综合实力当然是昆明理工了,老学校了,全国排能在100名内. 青岛理工和成都理工都是最近几年才改的名字.原来叫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综合排名好象是成都理工比青岛理工靠前 青岛理工是建筑类,土木...
首先从排名看,成都理工大学合并前的排行榜看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在2001年合校前的成都理工学院多次全国排名在百名之内,一直在其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列靠前。如1995年位列第67名,1996年位...
作为学院主体之一的原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以下简称核工系),是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于1956年筹建于原北京地质学院,是我国当时在重点学院中组建的重点系。组建该系的目的是培养勘查发展核武器的核原料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此设置了“放射性地质”、“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和“稀有分散地球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出于保密目的,该系以代号命名,对外称“三系”。1958年,三系对专业进行了首次调整,将“稀有分散地球化学”专业归并入“放射性地质”专业。1961年,三系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65年,国家出于对重点专业保护的需要,将该系整建制迁入当时的成都地质学院。
迁入成都地质学院后,该系继续沿用“三系”系名。1978年,以“放射性地质”与“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为基础,“放射性地质与勘探”获得首批招收研究生资格,并于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放射性地质与勘探”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82年“放射性地质与勘探”首批获得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并于1984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能授予相应学科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学科点。1992年,“放射性地质与勘探”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1994年,又获准为地质矿产部部级重点学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1986年,对所属的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在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原“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改造成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系名也改为“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1992年,在原国家教委组织的专业目录调整中,系对本科专业进行了第二次调整,以“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专业为基础,构建了“核技术应用”与“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两个本科专业。1993年,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遂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1995年,“放射性地质”专业停止对外招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学科、专业目录,“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专业;“核技术应用”与“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分别调整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并经重新申请获批准“核技术应用”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建设获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以原“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雄厚的师资资源、突出的科研和优势的学术水平为基础,申请“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点并获批准。2001年,重新申请“地球化学”本科专业获批准,从而使学院拥有“地球化学”(理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原属勘察与机电工程系的专业包括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工业设计两个专业。
成都理工学院勘察与机电工程系是在始建于1956年的原成都地质学院的探矿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于1959年正式建系的。建系伊始,仅开设有“探矿工程”1个专业。1974年以后,陆续获准新办了“勘察工程”本科专业,“石油钻井工程”、“矿山机电”、“普通机电”、“钻井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科专业。1989年,建设获准“探矿工程”专业硕士点。1993年成都地质学院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后,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西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经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创办了“工业设计”本科专业,1999年创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00年在“工程造价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上获准新办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1998年,根据专业目录调整,“探矿工程”硕士点归并到“勘察工程”硕士点。2001年按教育部引导性本科专业目录重新申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获批准。到2001年9月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时,工业设计专业已有1届本科毕业生,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在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培养。
葛良全,男,1962年7月生,安徽省潜山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为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四川省核学会常务理事;被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聘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主题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
该同志长期从事于核辐射探测与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将核科学技术应用于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开采和环境调查与评价等领域。先后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CRP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和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新一代高灵敏度手提式X射线荧光多元素分析仪、拖曳式海底X射线荧光探测仪、轻便型伽玛能谱仪、大气氡和壤中氡测量仪、轻便型宇宙中子测量仪等核地球物理仪器,以及相配套的技术方法,并在我国地矿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本;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收录20余篇;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10余次(特邀3次)。获国家专利10余项。
陈友良:男,48岁,博士,教授。从事铀与多金属矿产的地质生产、科研、管理与教学工作28年,曾担任核工业280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于2009年作为人才引进至成都理工大学,现担任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为四川省地质学会理事,四川省核资源与核勘查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委。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完成国家级、省级及局级铀矿地质科研与生产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1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部级三等奖1项。在《地质论评》、《铀矿地质》、《四川地质学报》、《岩石矿物》、《矿物学报》等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02年被四川省地质学会授予第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 2100433B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在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为适应国防核事业和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5年,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组合核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和测控科学与仪器四大学科成立了核工程技术学院。
2012年,核学院改名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2016年,学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重新组建了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徽由原子核结构的图案构成,下面是一本展开的书,“SNSE ECUT”是学院英文简称。
2016年3月,学院与中国广核集团南昌地区管理委员会志愿者团队于3月5日展开“核”你一起学雷锋活动活动; 与中国广核集团在青春广场共同举办“中国梦,核协梦”主题系列活动之“蓝色大亚湾,绿色中广核”展板宣传活动,举办“广纳贤才,核你相约”经验交流会以及“蓝色梦想,核你有约”知识竞赛活动。
2015年3月28日,成立核能与核技术协会,提供平台方便学生进行核科学技术学术交流,进行核科普知识宣传来提高大学生和普通群众对核电知识的了解。
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四方校区地处风景秀丽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区;黄岛校区位于充满自然魅力和创新活力的青岛西海岸。占地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77人,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909人,硕士研究生496人。学校下设土木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经贸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体育教学部及高职成教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部),及一个独立学院--琴岛学院。拥有21个研究院所,2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9个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专业,54个本科专业;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定资产6.69亿元;图书馆藏书111.0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2亿元,实验室、实习场所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
自动化工程学院始建于1991年,原名机电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交通运输系.青岛建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后,2004年12月学校对专业布局重新进行了调整,并对原有院系重新进行了组合,将原交通运输系和原计算机系的相关专业组合在一起,成立了自动化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