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2020年9月22日,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建筑工程奖。
海珠区生态城的用地面积达52平方公里,约占海珠行政区域面积的57%。以小蛮腰为核心,海珠湖、海珠湿地、小洲古村落、瀛洲生态公园、万亩果园等多个市内旅游休闲景点都囊括在海珠生态城规划内。更为值得关注的是...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
2011年9月29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于今日正式对外长期免费开放,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调查 【摘要】: 本文对在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区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进行了彻 底的调查和研究, 针对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功能分区、 立面设计、空间 安排、展馆布置、采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再通过网络了解到设计者的 设计意图和想法,结合自身的体会和文献资料得出结果。 【关键字】: 广东省 广州市 珠江新城 博物馆 月光宝盒 设计 【正文】: 一、前言 博物馆是征集、 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 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 为 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 地点或者社会 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 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 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博物馆是一种对于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的收藏保 管、陈列宣传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其特点是以实物为基础,采用形象化 方法,向人民群众进行爱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及市政府奥运工程配套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新馆工程突出“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努力创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城市整体形象。首都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
被业界誉为“城市绿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本市静安雕塑公园地块内,总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2层,地上总高度18米。其建筑形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绿螺的壳体形式,秉承“以人为本,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整座场馆展现出传统建筑文化精粹与整体环境相融合,优美建筑形态与良好节能效果相融合、空间布局实用性与永续发展的前瞻性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据上海建工二建集团专家介绍,该馆的清水混凝土立面极富观赏性,施工质量受到业内专家好评,相关课题成果“异形立面清水混凝土结构质量提高”日前获2014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与此同时,由于在场馆建设中充分融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精神,集成了与场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幕墙、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自然光导光技术等12项生态节能技术,该馆已成为绿色、生态、节能、智能建筑的典范,从而成为目前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其在建设规模、展品存量、展示手段三个方面,将在国内三大自然博物馆中名列前茅,每年将有超过120万的参观者造访。
西夏博物馆新馆
这里不仅将展示西夏历史文化遗存,更是世界各地人们了解西夏文化的平台……”6月14日,记者在位于西夏陵向北3公里的西夏博物馆新馆建设工地看到,新的西夏博物馆主体建设即将完工。
建成之后的西夏博物馆将用高科技、新媒体手段,向国内外游客揭开西夏文化的神秘面纱。
所有景观平行于轴线布置
“新的西夏博物馆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接待区、展厅、文物库房等,整体布局服从于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与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功能,遵从西夏王陵遗址向导,采用小体量、低密度的肌理形式以满足基地现状与文化需求。”
西夏陵区管理处规划科科长周伟说,为更好利用地块用地,采用了分散式功能布局,将地块有机疏散成多个附有功能的分散式组团,并将其串联,但又让各自保持独立性。” 新博物馆与陵区建立轴线,建筑分列在轴线两侧,所有景观平行于轴线布置,在建筑单体处理上,设计遵从消隐和起伏原则,基于对场地和遗址的尊重,建筑的体量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消解,建筑仿佛由土地生长出来一般,更好地融合到广阔的大地之中。
同时,为了达到建筑和周边山势的协调,公共接待区、陈列区以及辅助用房三个单体在屋顶上间隔起伏,形成连绵之势,这样的轮廓变化与周边山脉起伏暗合,与环境融为一体。
看起来像是生长在贺兰山上一般
据周伟介绍,西夏博物馆新馆在建筑形体上顺应场地地势,能够有效防止阳光暴晒,并结合风向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度。屋顶覆土作为一种较经济的方式,可以加强保温隔热厚度,减少建筑整体成本;同时,可以利用屋顶形式疏导雨水,收集起来可用于屋顶散热,也可用以灌溉周边树木。
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元素及材质的选择上,西夏博物馆新馆主要结合了银川的自然环境及西夏文化的气质。银川深居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因此,博物馆在满足结构需求的基础上将墙体材质处理成与贺兰山相仿的质感效果,既能隔热保温又能使建筑看起来像是生长在这座山上一般。
建筑屋顶采用大地景观式屋顶,利用深远的挑檐遮阳,同时也呼应出王陵遗址庄严肃穆的帝王气质。
奇妙的空间转换让游客心灵触动
采访中,周伟告诉记者,为体现博物馆建筑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共生,博物馆在游览路线上的空间处理上,借鉴了中国古典的造景手法。
博物馆投入使用后,游客从南侧进入场地,首先穿过两侧的树阵和矮墙,可感受西夏陵庄重大气的氛围,透过树林可以若隐若现地看到西夏博物馆群。整个博物馆造型古朴拙劲,建筑语言简洁而不失大气,并透过精心选择的材质肌理,贴合帝王陵墓气质。
周伟说,博物馆入口有意设在一处压低空间的深处,沿着这一空间步入,持续走过问询台、售票处等低矮空间后,迅速进入到两层通高的中央大厅,这种压抑和豁然开朗之间的转换可以让游客的心灵得到第一次的触动;大厅北侧是一处沙院,静寂、恬静,会带给游客平静的感觉。
转过大厅,沿着坡道进入二层的主题展览区,在这里,游客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展品,感受到西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此外,博物馆内的影院将播放关于西夏文明的4D影片,让游客的体验更为丰富和多元,也使得文化的传播更为生动直观。
开放不到半个月的广东博物馆,已经成为广州城内最受关注的一栋“明星建筑”,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市民驻足和参观。不过,这个外形奇特的“月光宝盒”一直伴随着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黑匣子,外墙颜色选用黑色,在气候炎热的岭南并不合适。甚至也有批评指出,广东博物馆和旁边的广州大剧院相比,缺乏一些灵动感,显得有点“丑”。昨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东博物馆的主设计师、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严迅奇,对种种争议一一回应。
争议一外墙颜色太深不适合广州
由严迅奇主导设计的广东博物馆新馆,外观像一个深灰与大红相间的镂空“漆盒”,后来被形象地称为“月光宝盒”。
严迅奇说,博物馆是一个藏宝的地方,当时想到的就是这个建筑要营造出一个“宝盒”的意象,“在中国,传统的陈放宝物的盒子,颜色大多都是黑色和红色的,黑色能营造出一种神秘感,观众在建筑的外围来看这个建筑,看不出这个建筑里面是什么,有什么秘密。即使走进去,也要一步步地去了解,我们希望让观众的参观过程就像一次充满趣味的寻宝之旅”。
争议二与大剧院相比不够灵动
广东博物馆所在的珠江新城,由于大量新建筑的汇聚,被认为是建筑师的试验场。严迅奇继完成广东博物馆项目后,目前正在设计的是W酒店的项目,同样位于珠江新城,两件作品相距不远。
新建筑的不断冒出,也掀起了建筑师之间的比拼。在严迅奇设计的广东博物馆的旁边,就是英国著名建筑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大剧院。相比广东博物馆的庞大体量和硬朗的线条,广州大剧院更能给人一种亲近感,他们之间孰优孰劣,也受到关注。
严迅奇对此表示,他当时中标广东博物馆项目后,周边还没有其他的建筑,只有广州大剧院的方案已经出来,“我将广东博物馆设计成方形,是有意和广州大剧院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哈迪德的设计是由黑白两颗石子组成,很有流动感和雕塑性的作品,我特别设计一个非常有‘中国想法’的对象,既工整又方正的建筑,通过对比,两座建筑的特色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严迅奇认为,尽管两个形态差异很大,看似分庭抗礼,其实是一问一答。至于广东博物馆的体量巨大、像一个方形怪物的批评,严迅奇认为,作为一个大型展示空间,体量大是必须的,“我们在设计的同时,也非常追求一个大型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带给人的震撼感”。
当库哈斯等海外设计师不断进入中国争夺中国的地标项目时,严迅奇认为,中国设计师的优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更能将西方现代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出来。
争议三珠江新城建筑风格不协调
在谈到珠江新城建筑格局时,严迅奇认为,建筑之间没有对话的关系,是珠江新城的建筑最大的问题,两座建筑之间,丝毫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来设计和施工,各自为政,显得风格纷繁复杂。“这是所有新城区建设的通病”,严迅奇说,城市发展太快,建筑之间甚至来不及互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