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培养从事船舶、水下运载器及各类海洋结构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检验及海洋开发技术经济分析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学科。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其基础课包括自然辨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高等工程数学、计算机图形处理及软件工程基础、企业管理等;技术基础课包括海洋结构物原理及设计、船舶原理与设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强度、流体力学、海洋防腐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运动理论、决策理论与方法、结构可靠性原理;专业课包括工程技术经济论证方法、企业信息管理、船舶科学与工程进展、船舶设备、海洋系统工程、海洋工程水池试验技术、结构优化设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现代建造方法、浮式系统等。
大学四年后学生须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化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且具有独立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工程管理的能力。
1.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
3.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覆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4.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
5.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学科划分上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级学科,下属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3个二级学科。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下属全部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大连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大连海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
水声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集美大学
应该是先造船再监管造船,因为前者不需要经验而后者需要经验的,具体举个例子,我们公司的设计有很多是这个专业毕业的,但是不会做一辈子设计,如果想进一步深造,在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以后考取资格证书,...
没有特别要求。这个是专业出来是搞造船和造海上钻井平台的的,不是航海。毕业以后到船厂,设计公司以及船级社工作。可以做设计,可以做现场,可以做建造。都对身体没有特殊要求。对视力也没有什么要求。女生的话,通...
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寝室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空调?独立卫
我也想问。今年我也去那 你哪个专业的啊
随国际形式的复杂化、国际交往与运输的频繁以及国内陆路交通的形势严峻,船舶与海洋工程成为捍卫疆域完整以及扩大交往密度而亟待发展的学科。该专业运用物理、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研究船舶轮机的工作原理;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先进科学研究理论,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主要从事新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水下深潜器的设计开发,主要研究领域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其它各种结构的强度、刚度、疲劳断裂、振动及结构可靠性;海洋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稳性、操纵性和耐波性。中国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平。轮机工程主要是研究船舶机械的原理以及应用,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遥感技术的应用,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以及对能源的更高效利用,船舶的动力装置、船舶电器设备、轮机自动化系统等都面临着新的技术要求与挑战。个别院校在轮机工程专业里还设置了分支学科——轮机管理专业,以培训能够从事海洋船舶轮机运行管理工作,具有船舶动力装置系统国航、维修、保养及研究。水声工程主要研究潜艇等船舶处于水下的船舶在水中的探测、定位以及对水中兵器的引导和对抗。中国正积极进行声纳在水中传输特性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功。
造船与海洋工程工业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密集、科技密集、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国际交往运输的频繁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成为了捍卫疆域完整以及扩大交往密度而亟待发展的学科,它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的工程技术领域。虽然中国的船舶工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为了缩短船舶工业发展的差距,中央主要领导吴邦国、温家宝等对大力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做出了重要批示,确立了中国在2015年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战略目标。根据此目标,到2015年,中国造船占到国际船舶的份额将达到35%。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也使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且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此外,还可争取留学资格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德国、日本等国留学深造。当然,也可以报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据各高校有关就业部门统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错。很多学生喜欢选择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专业,所以高校中就读传统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者已经远不如以前众多,而且该专业人才退休、老化普遍存在。再加上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已经不多,物以稀为贵,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出去后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像重庆交通大学还是西南地区唯一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人类将多方位的开发利用海洋,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交通与通讯通道的开发利用等,本专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 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理论前沿,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原理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原理(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耐波性、船舶操纵性等)、船体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船舶英语、船舶结构与强度、船体振动等
包括金工实习(3周)、船厂实习(3周)、上舰实习(2 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
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
学科级别 |
学科代码及名称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 |
0824船舶与海洋工程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
武汉理工大学 |
||
二级学科 |
0824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大连理工大学 |
082402轮机工程 |
大连海事大学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
082403水声工程 |
西北工业大学 |
轮机工程 海洋工程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0所,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有9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3所。 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结构极限强度对于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当前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逐步破坏法着手,分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极限强度的计算流程,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大量的航海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在分析预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素质需求、数量需求、结构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实践应用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构建航运新质创新体系等方面开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的培养。
报道内容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刊载船海工程领域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以及该领域内在理论上有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中有创新应用的学术论文。
主要栏目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栏目包括:海洋工程、设计与研究、轮机与辅机、电气与自动化、规范与标准、工艺与材料、管理现代化等。
读者对象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读者对象包括: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全体会员,船舶行业科技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等。
据2018年10月《船舶与海洋工程》编辑部官网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编委会拥有委员24人、海外特邀编委11人。
委员 |
王文涛 |
王鸣放 |
毛欣维 |
冯明志 |
叶锦文 |
刘 赟 |
李小平 |
李正建 |
李国瑞 |
杨平西 |
肖善红 |
邹元晶 |
陈刚 |
范佘明 |
张敏 |
张世联 |
|
周国平 |
俞则人 |
陶颖 |
唐文勇 |
桂文彬 |
谢子明 |
楼丹平 |
甄在龙 |
|
海外特邀 编委 |
姓名 |
职务 |
||||||
Mr Peter Noble |
美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 |
|||||||
Prof. Vladimir L. Alexsandrov |
俄罗斯造船科技学会理事长 教授 |
|||||||
Prof. Kirill Rozhdestvensky |
俄罗斯造船科技学会副理事长 教授 |
|||||||
Mr Trevor Blakeley |
皇家造船师学会首席执行官 |
|||||||
Dr. William Megill |
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监事会主席 博士 |
|||||||
Dr. Shuhong Chai |
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澳新南太平洋分会 博士 |
|||||||
Prof. Hiroyuki Yamato |
日本造船师与海洋工程师学会理事长 教授 |
|||||||
曹耀生 |
新加坡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 教授 |
|||||||
陈铭佑 |
香港联合分会主席 |
|||||||
邓启勋 |
香港联合分会委员 |
|||||||
陈建宏 |
台湾造船暨轮机工程师学会理事 博士 |
2017年10月10日,《船舶与海洋工程》杂志理事会秘书处组织会员走访江南造船集团。代表们参观了江南厂史馆和部分厂区现场,并就有关供需产品在船上的应用在座谈会上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海洋运输类企业:船舶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船舶管理、船舶驾驶。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据2018年10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共出版文献1754篇。
据2018年10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载文量为1191篇。
据2018年10月11日中国知网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总被下载156194次、总被引499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6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57。
据2018年10月1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被引量为3362次、下载量为3538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船舶与海洋工程》影响因子为0.5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77名,在交通运输(152种)中排第31名。
2008年,《船舶与海洋工程》获中国船舶系统优秀期刊二等奖。
2010年,《船舶与海洋工程》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
2012年,《船舶与海洋工程》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