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定测验目的;
2. 制定测验计划;
3. 编制双相细目表;
4. 编制题目;
5. 选题;
6. 制定严格评分规则;
7. 编制测验说明书。
标准化测验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它由三股源流汇集而成,即:(1)德国的实验心理研究;(2)英国关于心理个别差异的研究;(3)法国关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研究。以上三股源流,加上美国人事工程思想(把人类能力量化为数目,以代表个人的价值)的促进,使标准化测验得以产生和发展 。
二战后,作为一种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业进步的方式,标准化测验得到了广泛传播。起初。标准化测验是以学生自愿参加,或只在学生中进行抽样测验的形式展开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企图通过增加问责的方式来改善课堂的教学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各州都增加了对标准化测验的应用。这时测验与各州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通过增加监督和问责的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立法部(Legislature)开始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对那些在测验中取得进步的学校进行认证或提供资金奖励。这些政策促进了一个新绩效制度的产生,即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否与学校自身的利益相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为主导,以追求学业优异为主要目标之一。例如,1991年4月18日,前总统布什颁布的《美国2000 年:教育战略》强调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994年3月31日,前总统克林顿又签发了由国家教育标准和促进委员会制订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又提到要建立国家学术标准。这是因为,根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美国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致使大多数学生在迎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知识、技能与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将影响美国今后在世界的地位。
标准化测验是具有规范的标准,各个环节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过程。所谓“标准化”包括了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即按照标准确定测验的目的和计划,项目的编制标准化,测验的管理标准化,评分记分的标准化,分数解释的标准化等 。标准化测验具有以下五个优势:(1)具有测验所需的统一的标准;(2)内容覆盖全面;(3)质量可严格操控;(4)适用范围广;(5)有独立实施的主体。
然后就是编制商务标书,完成投标报价。
1、招标控制价编制步骤 2、投标报价编制步骤 答:我对竟真的回答没有异议,但是我想补充两点: 1、招标控制价执行费用定额最高限价; 2、投标报价执行费用定额时可自行下浮费率标准,也就是说施工单位为了中...
标准化测验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命题、施测、评分和分数解释四个主要步骤,这一点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如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管理中心主编的《标准化考试》一书认为标准化测验的各个环节大致包括“试题编制标准化,考试实施标准化,阅卷评分标准化,分数转化与解释的标准化”。有的定义也直接把标准化测验定义为“在试卷的编制、施测、评分记分以及分数的解释等程序上都有明确标准的考试。
标准化测验需要建立常模,常模是指受试团体的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中的平均成绩,它使标准化测验的分数具有意义,可资比较,是解释测验分数所必须的资料。除常模外,一个被称为标准化的测验至少还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给所有被试实施有代表性的相同的一组测题,作为他们的作业以取得直接比较的基础;二是实施测验的手续包括测验指导语、测验时间限制、测验情境等要有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每一受试者有相同的测验条件;三是计分方法要有详细的规定,以使任何有资格的评分者的评分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
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验类型,标准化测验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有效性:能保证测试准确地反映测试目的的特质;可靠性:能保证测试对象在参加其他相同目标的测试(如测量相同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果是相同的;高效性: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一个学生的能力作出评价和判断,并得出符合标准的结果;经济性:节约了成本。
当然,标准化测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和问题,如:(1)测验内容局限于低水平的知识、孤立的内容与技能;(2)测验仅测出结果,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思维与问题解决技能;(3)测验不能测量出学习者在真实的世界中应用理解的能力。尽管随着标准化测试的发展,其使用的选择题对理解力、鉴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技能的评估产生了重要的甚至是戏剧性的进步,我们仍然得承认深思熟虑的手写答案和论文能够展示那些无法通过选择题就能有效地衡量的素质。
在意识到这个事实的前提下,很多现代的标准化测验综合了选择题和论述题或者作文。例如,要测量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和对数学的理解,学生试题包括选择题,并在答题纸上留有用两三句话来解释解决问题的推理的空间。(由于答卷是通过机器评分,书面答复会被拍下来,由老师打分)。作文题是社会科学和文学考试的重要题型,作用仅次于选择题。
标准化测验在所有的国际化考试,如PISA、TIMMS以及其他领域的使用,已经让各国熟悉了它的技术要求和优势。另外,一些参与国家贡献了提高测试质量的改进方法。同时,技术和电子设备要求一些应用进行简化和改进,以适于在各种设备上的利用。
1 测验编制步骤: 8步 1、 目的、对象 2、 确定结构、确定测验结构, ① 根据理论、智力测验有几个因素;人格特质,一个特质是一个维度。 ② 因子分析,大致有个设想,初步构思,先是探索,验证,样本不一样,好的测验要做几 次。 首先检查共同度,低于 0.5 或 0.3 的题目去除,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共同成分。 认知能力有两种,斯皮尔曼理论。 G 因素和 S因素,好的 0.5以上。 碎石图拐点 因素负荷,各因子负荷分数,能区分、旋转后也不能把负荷集中,去掉。 如两个因子上都是 0.4,结构不明确,某一题目属于谁不确定。 题目多时做验证性因素分析 A、 首先做单维检验,一个维度属于一个 ξ,如 12道题, B、 4 个一加, 4 个一加,原始分相加,变成三个指标,指标太少,验证性因素分析做 不出来。 项目超过 100 个,旋转不出来,探索性因素分析旋转不出来。 ③ 分配权重: 30分 常识
应急预案编制步骤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可分为下面 5个步骤:成立预案编 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 案的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的实施。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 领域的应急各方,需要应急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基 础上进行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 需要城市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 意见,尤其是应寻求与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 预案编制小组是将城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类专业技术有效 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可有效地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而且为城市应急各方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 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市长或其代表,应急 管理部门,下属区或县的行政负责人,消防、公安、环保、 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和运 输管理部门
测验标准化过程主要分为命题、施测、评分和分数解释四个主要步骤,这一点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如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管理中心主编的《 标准化考试 》一 书认为标准化测验 的各个环节大致包括“试题编制标准化,考试实施标准化,阅卷评分标准化,分数转化 与解释的标准化”有的定义也直接把标准化测验定义为“在试卷的编制、施测、评分记分以及分数的解释等程序上都有明确标准的考试
标准化侧验需要建立常模,常模是指受试团体的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中的平均成绩,它使标准化测验的分数具有意义,可资比较,是解释测验分数所必须的资料。除常模外,一个被称为标准化的测验至少还要具备 个条件一是给所有被试实施有代表性的相 同的一组测题,作为他们的作业 以取得直接比较的基础二是实施测验的手续包括测验指导语、测验时 间限制、测验情境等要有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每一受试者有相同的测验条件。三是计分方法要有详细 的规定,以使任何有资格的评分者的评分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验类型, 标准化测验具有明显的优势, 如有效性, 能保证测试准确地反映测试目的的特质; 可靠性, 能保证测试对象在参加其他相同目标的测试(如测量相同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果是相同的; 高效性,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一个学生的能力作出评价和判断, 并得出符合标准的结果;经济性, 节约了成本。
当然, 标准化测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 尽管来随着标准化测试的发展, 其使用的选择题对理解力、 鉴赏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技能的评估产生了重要的、 甚至是戏剧性的进步, 我们仍然得承认深思熟虑的手写答案和论文能够展示那些无法通过选择题就有效地衡量的素质。在意识到这个事实的前提下, 很多现代的标准化测验综合了选择题和论述题或者作文。例如, 要测量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和对数学的理解, 学生试题包括选择题, 并在答题纸上留有用 2、3句话来解释解决问题的推理的空间。(由于答卷是通过机器评分, 书面答复会被拍下来, 由老师打分)。作文题是科学、 社会科学和文学考试的重要题型, 作用仅次于选择题。
标准化测验在所有的国际化考试,如 PISA、 T I MMS以及其他领域的使用,已经让各国熟悉了它的技术要求和优势。另外, 一些参与国家贡献了提高测试的质量的改进方法。同时, 技术和电子设备要求一些应用进行简化和改进, 以适于在各种设备上的利用。2100433B
标准化测验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 国,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它由三股源流汇集而成,即(1)德国的实验心理研究;(2)英国关于心理个别差异的研究;(3)法国关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研究。以上三股源流 ,加上美国人事工程思想(把人类能力量化为数 目,以代表个人的价值)的促进 ,使标准化测验得以产生和发展 。
二战后,作为一种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学术进步的方式,标准化测验得到了广泛传播 。起初 ,标准化测验 是以学生 自愿参加,或只在学生中进行抽样测验的形式展开的, 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不是妻通过增加问责的方式来改善课堂的教学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各州都增加了对标准化测验的应用。这时测验与各州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通过增加监督和问责的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立法部(Legislat ure)开始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对那些在测验 中取得进步的学校进行认证或提供资金奖励。这些政策促进了一个新绩效制度的产生,即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否与学校自身的利益相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为主导,以追求学业优异为主要目标之一。例如,1991年4月18日,前总统布什颁布的《美国2000 年:教育战略》强调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994年3月31日,前总统克林顿又签发了由国家教育标准和促进委员会制订的~(2000 年 目标:美国教育法》 ,其中又提到要建立国家学术标准。这是因为,根据美国有关机构调查,美国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致使大多数学生在迎接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 ,知识 、技能与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将影响美国今后在世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