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云南东南部(西畴、金平、麻栗坡)、广西(那坡、凌云)。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巴维山。
生长在海拔1300-1800米的混交林中或疏林下湿处或山谷湿处疏林下。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圆柱形,常呈结节状,长5-6厘米,直径5-10毫米,有残存褐色的鳞片,顶端有红褐色长柔毛,周围生出多数细长纤维根。
叶全部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斜卵形,长9-13 (-16)厘米,宽4.9-8.7(-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极偏斜,呈心形,窄侧圆形,宽侧下延达2.5-3厘米,宽3-8-5.5厘米,边缘有疏而浅大小不等的锐锯齿,齿尖带短芒,偶近似全缘,上面褐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近无毛或下面沿脉有疏毛,掌状6-7条脉,窄侧2条,宽侧3-4条,下面较明显;叶柄长13-33厘米,长短变化极大,近无毛;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0-13毫米,先有短尖头,全缘,无毛,脱落。
花葶高未见;花2-4朵,花梗长约12厘米,近无毛;苞片膜质,淡白色,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雄花:花被片4(?),外面2枚近圆形,长约13毫米,宽约11毫米,内面2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4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被片5,向内面逐渐变小,外面卵形,长约11毫米,宽约8毫米,内面的倒卵形,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子房无翅,顶端略大,5-7室,胎座裂片单一;花柱5-7,近离生,柱头2裂,向外膨大极扭曲。果实宽陀螺状或近球状,直径9-13毫米,有5-7棱,无毛,近顶端有小三角形突起;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褐色,有纵条纹,无毛。花期5月开始,果期9月开始。
喜光的肉质草本植物。放在教室里,就会因为缺光而生长不良。要适当的晒太阳,浇水不能太勤,盆底要容易透水,盆土要比较干一点好,
扦插法。可四季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为最好。因为夏季高温多湿,插穗容易腐烂,成活率低。插穗宜选择基部生长健壮枝的顶端嫩枝,长约8-10厘米。扦插时,将大部叶片摘去,插于清洁的沙盆中,保持湿润,并注意遮荫...
秋海棠(begonia) 花语:呵护 喜欢此花的你,给人一种慈爱友善的感觉,你对人总是一贯的温婉口吻,在你的拥抱中完全感受到被呵护和溺爱,做事总是慢条斯理,绝不会逞一时之快。 花箴...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1)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研究了大量元素浓度、琼脂浓度、光照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程度不同,适当减少大量元素的用量、提高琼脂浓度和光照强度,可有效地降低玻璃化苗的数量,且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增殖、生长、生根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香花秋海棠(云南植物研究)
异株秋海棠(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北越秋海棠(中国植物志)
Begonia balansana Gagn. (1919), in Lecomt. (1921); L. B. Smith et al. (1986)*; Shui et Huang (1999); 中国植物志 (1999); Y. M. Shui et al (2002).
Begonia handelii Irmsch. (1921); Yu (1948);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 L. B. Smith et al. (1986)*; 中国植物志 (1999).
多年生草本。无直立茎,具匍匐的根状茎,长4-10厘米,密生叶。叶基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极偏斜,长10-15厘米,宽6-11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极偏斜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齿,叶面绿色,疏被短刚毛,背面淡绿色,无毛或沿脉被锈色糙毛,叶脉掌状,向外的基出脉3-4,侧脉2-3,向内的基出脉2,侧脉1-2;叶柄与叶片等长或2倍长。托叶宿存,卵状长圆形,长9-14毫米,宽4-5毫米,锐尖。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多花,总花梗短。雄花序总花梗长4-6厘米,稍被锈色小疏柔毛或无毛;花被片4,蔷薇色或白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3-5.5厘米,宽1.7-2厘米,内面2枚卵状长圆形,长1.3-3厘米,宽0.5-1厘米,钝,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几不合生,长2-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2.5-3.5毫米,药隔先端稍突出,圆形。雌花:花梗长2.5-3厘米,被疏柔毛;花被片4,蔷薇色或白色,外面2枚卵形,长3-4.5厘米,宽2.2-3.5厘米,内面2枚卵状长圆形,长2-3.8厘米,宽5-8毫米;子房陀螺状,长宽6-9毫米,4-6室,有4-6棱,每室胎座裂片2;花柱4-6,长5-6毫米,柱头2分枝螺旋扭曲,具乳突。果浆果状,球形,有4棱,直径1.5厘米。花期1-3月,果期3-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