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床多位于汇聚板块的边界,都与深大断裂有关,与钙碱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2、同位素研究表明,S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对某些蚀变的形成和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有积极的作用;
斑岩型铜矿的形成可能是上升的岩浆热液和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的就过,地下水不仅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且由于其富含钠,氯钙离子等组分还促进了矿石的沉淀和堆积。
矿石组构和形态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亚−蒙古带)环境 。
1. 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环绕西太平洋广泛分布(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
2. 陆缘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东海岸,经典成矿省包括安第斯中部(智利、阿根廷、秘鲁)和美国西部
3. 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西起西班牙,经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东到中国西藏和缅甸等地)和中亚−蒙古带(西起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经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东到黑龙江)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主要是铜矿,金矿!
旺程矿、捷成矿、ECE矿、卡麻桑矿、乔巴拿矿、奢卡矿、宇杰矿、帝国矿、巴拉矿、老萧,其中旺程矿和捷成矿用得最多
变电所 1 高压断路器 2 高压负荷开关 3 6000变660V 6000变1140V情况不一样 4 低压馈电开关
【铀矿作用】可以提取铀用于核工业,包括(核弹)和民用(核电站),还可以从中提取到镭和其他稀土元素。 其形成可工业利用矿床的几率比其他金属元素要小得多。【铀矿】含有铀的矿产。铀,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放射性金...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次为斑铜矿、黝铜矿,伴生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金、银等矿物。
—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主要有柱状、筒状、环状、似层状等。
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石英− 绢云母化带(绢英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泥化带(粘土化带)→青磐岩化带
——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的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Cu一般为0.4−1 %),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
矿床成矿主要分布于新生代(~60%),其次 是中生代(~35%)。
甘肃北山地区是一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具较大的金资源潜力。由于勘查和研究程度低,尚未取得找矿突破。本文从金矿的空间分布、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花岗岩的时空分布、金矿与花岗岩的时空关系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研究,探讨了本区金矿成矿作用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的关系。研究该区花岗岩类的时空演化及其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寻找和勘查金矿,以实现该区找金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http://www.paper.edu.cn * 褚少雄 1,2,3 1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2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3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54) E-mail: chu_sx@163.com 摘 要 : 根据板块构造的成矿理论,本文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为碰撞带、 岛弧地带和裂谷带, 由此阐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并对金矿的成矿物质、 成 矿流体来源以及构造控制等成矿作用要素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板块构造;金矿;碰撞带;岛弧带;裂谷带 中图分类号 : P61 1. 引言 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现代金矿成矿理论相应取得了巨大进展。很多学者 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环境(图 1)为基础,分 析金矿的成
斑岩主要分为喷出岩和浅成岩两大类,喷出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后冷凝形成的,由于喷出后冷却很快,形成许多细粒;浅成岩是火山岩浆侵入地壳浅层(一般为1.5-3千米)冷凝形成的,有许多结晶斑粒。
喷出岩: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
浅成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斑岩与玢岩只在国内作区分,在国外是没有区分的。
煌斑岩简介
煌斑岩(lamprophyre)
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其组成成分多为长石和与斑晶相同的暗色矿物,尤其是云母。按其成分可分为:
云母煌斑岩 ,最为常见,黑色或灰黑色,风化后转为褐黄色,斑晶主要是黑云母; 闪辉煌斑岩,黑色、黑绿色或绿色,斑晶主要是角闪石和透辉石,有时有橄榄石和黑云母; 碱性煌斑岩,矿物成分复杂,硅质含量低,斑晶主要是碱性辉石或碱性角闪石;
特殊的深色脉岩类岩石的总称。其特点是全晶质,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暗色矿物含量很高,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其含量在斑晶或在基质中不少于30%,且自形程度良好。常见的浅色矿物有斜长石、正长石等,它们都局限在基质中;此外,还有较多的含挥发分的矿物。随着深色矿物 和浅色矿物组合的不同,可划分为云煌岩、云斜煌岩、闪斜煌岩、拉辉煌岩、方正煌斑岩等。煌斑岩脉大多与深成岩体有关,侵入于岩体或其围岩中,也有一些与火山岩有关,并经常显示热液蚀变的标志。煌斑岩按其成分而言,几乎都是镁铁质岩或超镁铁质岩。根据斑晶的性质同基质相对比,推测有些煌斑岩可能是混染成因,如某些含石英的云煌岩,可能是花岗岩质物质被基性岩浆部分同化而成。该术语源自希腊语lampros,意为辉煌、闪耀。
一类深色、具煌斑结构、含较多挥发组分的中、基性或碱超基性火成岩。常呈岩墙产出。
煌斑岩的SiO2含量一般为30~56%(重量),富FeO、MgO、Na2O和K2O(前两项含量合计约14~27%,后两项约3~10%)。此外,H2O、CO2、S、P2O5、Ba和稀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化学成分类似的其他火成岩。因此,煌斑岩在 矿物成分上的特点是:富铁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和黑色云母等;总含量一般大于35%,使岩石呈暗色;同一种铁镁矿物往往同时出现于斑晶和基质中;斑晶中铁镁矿物呈自形(有时半自形),构成煌斑岩特有的煌斑结构;长石和副长石限于基质中;方解石和沸石以及其他水热矿物多半是原生矿物,有时它们与副长石等一起,构成眼球体(常见于碱性煌斑岩中),它由熔体不混溶作用,形成于水气压力升高、熔体沸腾的岩浆结晶晚期;黄长石可出现于碱超基性煌斑岩中;此外,煌斑岩还可含不定量的磷灰石、榍石、 磁铁矿、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硫化物等。
根据所含矿物的组合情况和相对含量,可以对煌斑岩作进一步命名。其中闪正煌岩、闪斜煌岩、云正煌岩和云斜煌岩等四种钙碱性煌斑岩是最常见的,它们常与后造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共生,常包裹各种岩石捕虏体和长石、石英捕虏晶以及长石、铁镁矿物巨晶。方沸碱煌岩、黑云沸煌岩、霞闪正煌岩和霞闪斜煌岩等为碱性煌斑岩,较少见,常含碱性长石、普通辉石、钛普通角闪石和磷灰石巨晶,并可含二辉橄榄岩、辉石岩包体和麻粒岩捕虏体。黄长煌斑岩是罕见的碱超基性煌斑岩,常包裹二辉橄榄岩包体以及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巨晶。后两类碱性和碱超基性煌斑岩与碱性杂岩和(或)火成碳酸岩共生。
煌斑岩除呈岩墙产出外,还可以呈岩脉、岩床或岩颈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