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详情见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作用) bulk polymerization,mass polymerization
除加催化剂或引发剂外,不加任何其他介质(如稀释剂或溶剂)而使单体(通常为液体)进行的聚合。
民聚合作建房:是指以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或多方提供资金合作开发房地产的房地产开发形式。 合作建房,是大家一起做开发商,共同出资,成立房地产公司。 ...
两个或以上个构件相连接的部位叫节点。本体与节点是不能分开的所以没有分界面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又称蒸汽透平。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过氧化苯甲酰(BPO)以及蜜蜂、鹅卵石等内嵌工艺饰品为主要生产原料,采用铸塑本体聚合法生产有机玻璃工艺制品,探讨了这种有机玻璃工艺制品的具体生产工序及注意事项。研究发现,通过控制每次铸塑厚度、聚合温度和时间以及蜜蜂、鹅卵石等工艺饰品的预处理工艺,可以生产出形状各异、外观优美、透明无气泡的有机玻璃工艺制品。
本体聚合法常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聚酰胺等树酯的生产。
本体聚合是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有时也可加少量着色剂、增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液态、气态、固态单体都可以进行本体聚合。
应用于制造透明性好的材料,以及介电性好的电器; 由于混合和传热困难,工业上自由基本体聚合不及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应用广泛,离子聚合由于多数催化剂易被水破坏,故常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
⑴ 非均相本体聚合——聚氯乙稀本体聚合生产
氯乙烯本体聚合一般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预聚合;
第二阶段:后聚合。
操作方式:间歇操作。
氯乙烯本体聚合的主要设备
聚合釜配置:1台预聚合 5台后聚合。
预聚釜——立式不锈钢聚合釜,内装涡轮式平桨搅拌器,搅拌转速控制在50~250rpm之间。
搅拌器的形式和大小,搅拌转速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预聚合种子颗粒的形态和大小。
后聚釜——卧式釜(50m3 ),内装有慢速搅拌的三条螺带组合的搅拌器。螺带与釜壁间隙极小。卧式釜转速为6~7rpm。
常采用的聚合流程方块图见图
⑵ 本体浇铸聚合——有机玻璃生产
第一步预聚:搅拌将各组份混合均匀,升温至85℃,停止加热。调节冷却水,保持釜温在93℃以下,反应到粘度达到2000厘泊左右,具体根据操作要求而定。过滤,预聚浆储藏于中间槽。
第二步浇模:先用碱液、酸液、蒸馏水洗清并烘干硅玻璃平板二大块,按所需成品厚度,在二块玻璃中间垫上一圈包有玻璃纸的橡胶垫条,用夹具夹好,即成一个方形模框,把一边向上斜放,留下浇铸口,把预聚浆灌腔,排出气泡,封口。
第三步聚合:把封合的模框吊入热水箱(或烘房),根据板厚分别控制温度在25~52℃,经过10~160小时,到取样检查料源硬化为止,用直接蒸汽加热水箱内水至沸腾,保持二小时,通水慢慢冷却40℃,吊出模具,取出中间有机玻璃板材,去边,裁切后包装。
⑶气相本体聚合——高压聚乙烯生产
所谓高压聚乙烯是将乙烯压缩到150~250Mpa的高压条件下,用氧或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于200℃左右的温度下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而制得。
高压聚乙烯生产工艺的两种方法:
釜式法:大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较管式法低,物料停留时间长。
管式法: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内的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反应时间短,所得聚合物支链少,分子量分布宽,适宜制造薄膜制品及共聚物。
本体聚合工艺
本体聚合流程针对本体聚合法聚合热难以散发的问题,工业生产上多采用两段聚合工艺。第一阶段为预聚合,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转化率控制在10%~30%,一般在自加速以前,这时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容易,聚合可以在较大的釜内进行。第二阶段继续进行聚合,在薄层或板状反应器中进行,或者采用分段聚合,逐步升温,提高转化率。由于本体聚合过程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恒定,所以产品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
本体聚合的后处理主要是排除残存在聚合物中的单体。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熔融的聚合物在真空中脱除单体和易挥发物, 所用设备为螺杆或真空脱气机。也有用泡沫脱气法,将聚合物在压力下加热使之熔融,然后突然减压使聚合物呈泡沫状,有利于单体的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