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高速铁路
1.1.2 无砟轨道技术
1.1.3 调整层所用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研究成果
1.5.1 FHDC的设计理论基础
1.5.2 建立了水泥初始水化热一流变模型(热一黏模型)
1.5.3 FHDC的充盈性及高精度界面测试方法与控制技术
1.5.4 FHDC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主要原材料及其性质
2.1.1 胶凝材料
2.1.2 骨料
2.1.3 功能调整组分
2.1.4 水
2.2 试验方法
2.2.1 流变性能试验方法
2.2.2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3 电通量试验方法
2.2.4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2.2.5 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2.2.6 早期抗裂试验
2.2.7 微观测试方法
第3章 FHDC设计理论基础
3.1 FHDC设计理论基础
3.1.1 密闭大面积薄板空间的充盈性设计技术理论分析
3.1.2 超长时间工作性能设计技术理论分析
3.1.3 高精度界面设计理论与技术
3.1.4 长寿命设计理论与技术
3.2 FHDC设计准则
3.2.1 工作性能
3.2.2 力学性能
3.2.3 耐久性能
3.2.4 施工工艺
3.3 FHDC设计方案
3.3.1 流动模型
3.3.2 两种设计方案
3.3.3 两种方案的比较
第4章 FHDc流变性能与热一黏模型研究
4.1 水泥早期水化热流变模型的提出
4.1.1 水化热性能0
4.1.2 水泥浆体经时流变特性模型
4.1.3 水泥水化热流变模型(热黏模型)的提出
4.1.4 热-黏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4.1.5 热-黏模型的意义
4.2 功能组分对热一黏模型的影响规律
4.2.1 减水功能组分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机理
4.2.2 黏度改性功能组分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机理
4.2.3 气相调控功能组分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机理
4.2.4 矿物掺和料对水泥水化历程的调控作用机理
4.2.5 功能调整组分的优化调控技术路线
4.3 机理分析
4.3.1 XRD测试
4.3.2 SEM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FHDC的充盈性及高精度界面测试方法与控制技术
5.1 充盈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5.2 灌注界面气泡的评价方法
5.3 工作性能和灌注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基准配合比设计
5.3.2 工作性能和灌注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5.4 机理分析
5.4.1 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破灭和稳定机理
5.4.2 均质性与表面气孑L率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FHDC基本性能及耐久性研究
6.1 配合比的确定
6.2 力学性能
6.2.1 强度
6.2.2 静力抗压弹性模量
6.3 体积稳定性能
6.3.1 干燥收缩性能
6.3.2 早期开裂性能
6.4 耐久性能
6.4.1 抗冻性能研究
6.4.2 电通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FHDC工程应用研究
7.1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7.1.1 搅拌工艺研究
7.1.2 运输工艺研究
7.1.3 灌注工艺研究
7.2 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控制
7.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7.2.2 施工质量控制
7.3 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主要围绕材料配置时存在的三大技术难题开展可以满足特殊使用条件下的高流态高均质自密实耐久混凝土(简称FHDC)的充盈性数学模型、流变性能、体积稳定性能、耐久性能的研究,揭示特种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结构-性能-工艺之间的相关规律,建立可应用于长距离运输、长时间灌注、复杂薄壁空间结构、高精度要求等特殊使用条件下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与结构匹配设计、制备工艺、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高铁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可以从预制和现场施工两方面来区别: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预制厂内预制的是双块式轨枕,其特点是:轨枕通过钢筋桁架将混凝土块连接在一起。现场利用轨排或螺杆调节器等作为辅助工具将双块式轨枕调整到符合要求的平面位置...
1.道床刚度不同,双块式无砟轨道是纯混凝土结构,他的竖向刚度要比板式无砟轨道大;2.造价不同,双块式要低;3.施工方法不同,双块式要简单些,他是调整好工具轨状态后浇筑道床,板式是调整轨道板状态后灌注砂...
1.主要技术内容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 SCC),指混凝土拌合物不需要振捣仅依靠自重即能充满模板、包裹钢筋并能够保持不离析和均匀性,达到充分密实和获得最佳...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应根据设计要求、 灌注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 会同设计、监理各方, 共同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7.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包括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运输、灌注、养护和拆模 等。根据交通运输条件,采取不同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案。 7.1.3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试灌注,并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现场 揭板质量检验,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工艺。 7.1.4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 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7.1.5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 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7.1.6 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要
以武咸城际铁路工程为背景,对自密实混凝土恒压灌注工艺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自密实混凝土恒压灌注工艺的工艺流程,并对该施工方法提出改进方案,自密实混凝土的成功应用对于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今后相关工程提供一些借鉴。
第1章绪论
1.1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意义
1.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回顾
1.3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工作性检测
2.1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原理
2.2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材料
2.2.1胶结料
2.2.2粗细骨料
2.2.3外加剂
2.3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2.3.1优化设计的原则
2.3.2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3.3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2.3.4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4拌合物工作性的检测方法与指标
2.4.1坍落度筒检测法
2.4.2L型流动仪检测法
2.4.3J环检测法
2.4.4GTM稳定筛检测法
2.4.5坍落度经时损失检测
2.4.6拌合物工作性的指标要求
第3章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3.1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3.1.1试验方案
3.1.2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2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
3.2.1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3.2.2试验结果
3.2.3自密实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3.3小结
第4章自密实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与抗裂性能
4.1自密实混凝土自生收缩研究
4.1.1试验方案
4.1.2试验结果及分析
4.1.3自密实混凝土自生收缩计算模型
4.2自密实混凝土干燥收缩研究
4.2.1试验方案
4.2.2试验结果与分析
4.2.3自密实混凝土干燥收缩计算模型
4.3自密实混凝土约束收缩开裂性能研究
4.3.1试验方案
4.3.2试验结果分析
4.3.3沿环周面干燥时约束收缩试验结果分析
4.3.4圆环试验中混凝土开裂性能评价新指标
4.3.5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总结及建议
4.4小结
第5章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性能
5.1自密实混凝土单轴压缩徐变
5.1.1试验方案
5.1.2各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
5.1.3自密实混凝土徐变与普通混凝土徐变比较
5.1.4自密实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
5.2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拉压比
5.2.1试验方案
5.2.2试验结果与分析
5.2.3基于压缩徐变的平均拉压比系数
5.3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机理及理论模型
5.3.1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机理
5.3.2基于水化度的自密实混凝土固结基本徐变模型
5.3.3自密实混凝土干燥徐变模型
5.4自密实混凝土弹性徐变有限元求解格式
5.4.1混凝土结构徐变应力的增量分析
5.4.2徐变应力分析中的各应变修正量
5.4.3自密实混凝土弹性徐变递推隐式解法
5.4.4自密实混凝土弹性徐变有限元计算
5.5小结
第6章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性能
6.1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强度
6.1.1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直剪试验
6.1.2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强度计算
6.1.3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黏结抗剪强度塑性极限分析
6.2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关系
6.2.1试验方案
6.2.2试验结果与分析
6.3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拟分析
6.3.1有限元模拟分析
6.3.2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6.4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收缩试验
6.4.1试验方案
6.4.2平均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6.4.3主要位置点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6.5自密实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的黏结收缩有限元分析
6.5.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5.2计算结果比较
6.5.3黏结收缩性能分析
6.6小结
第7章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锚固性能研究
7.1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筋的平均黏结锚固性能
7.1.1拉拔试验方案
7.1.2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7.1.3试验结果分析
7.1.4平均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方程回归
7.2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局部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7.2.1试验方案
7.2.2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7.2.3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局部黏结应力位置函数回归
7.2.4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局部黏结滑移研究
7.2.5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局部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研究
7.3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机理分析
7.3.1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相互作用分析
7.3.2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特征点黏结应力推导
7.4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拟
7.4.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7.4.2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7.4.3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滑移关系的运用
7.5小结
第8章自密实混凝土配筋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
8.1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弯与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8.1.1试验概况
8.1.2主要试验结果
8.2自密实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2.1试验方案
8.2.2试验过程
8.2.3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8.3小结
第9章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梁的受力性能研究
9.1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9.1.1试验原材料与构件设计
9.1.2加载方法与装置及加固施工
9.1.3试件破坏过程
9.1.4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9.1.5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的抗剪承载力
9.1.6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柱抗剪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9.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梁受弯性能研究
9.2.1试验方案
9.2.2试验结果与分析
9.2.3加固梁极限承载力计算
9.2.4极限抗弯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9.3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梁的抗剪性能研究
9.3.1试验方案
9.3.2试验结果与分析
9.3.3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9.4小结
第10章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研究
10.1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
10.1.1试件设计与制作
10.1.2试件原材料及特性
10.1.3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10.1.4试件破坏过程与特征
10.1.5加固节点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10.1.6加固节点梁端荷载位移骨架曲线
10.1.7加固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10.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0.2.1ABAQUS混凝土模型介绍
10.2.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有限元模型
10.2.3初始力、轴压比和界面处理方式对加固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10.3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
10.3.1几种典型的恢复力模型
10.3.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梁端的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模型
10.3.3刚度退化规律
10.3.4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
10.4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受力机理与承载力计算
10.4.1加固节点受力机理
10.4.2加固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计算
10.5小结
第11章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与工程应用
11.1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
11.2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1.2.1自密实混凝土在新建结构中的施工
11.2.2自密实混凝土在加固结构中的施工
11.2.3自密实混凝土的养护
11.3自密实混凝土硬化后性能的检测
11.4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实例
11.4.1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1.4.2自密实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应用
11.4.3自密实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自密实混凝土是依靠自重而无需振捣就能密实成型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对于解决密集配筋或异型构件等现代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难题,促进高效、绿色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技术等还不成熟,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体积稳定性不好、易开裂等问题,同时缺乏工程设计方法和质量检测标准等,制约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本书针对上述问题,系统论述其技术原理、试验成果、计算模型、设计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工程应用等。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培养研究生工作的积累和总结,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和有关研究与设计人员使用。
内容简介
《CRTS 2型板式无砟轨道砂浆充填层施工技术》的编写以编著者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现场施工和管理经验,围绕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的施工技术,系统介绍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组成与性能、砂浆充填层施工前准备、砂浆充填层施工技术、砂浆充填层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对策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