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北京市地热资源2006-2020年可持续利用规划 | 成果登记号 | 20080066 |
---|---|---|---|
第一完成单位 |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本次规划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大量新成果,重新划分出十大热田,对全市地热资源、可采资源量、适宜开采地区及其开发利用条件做出了新的评价,确定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保护的重点,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明确了地热发展支持、鼓励与限制发展的方向,地热控制目标和规划发展布局,并对开采总量、回灌量、地热新井数量及控制地热水位下降速率等指标做出规定。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080066 |
项目名称 |
北京市地热资源2006-2020年可持续利用规划 |
第一完成单位 |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
主要完成人 |
陈建平、宾德智、潘小平、李树祥、贾宏刚、王小玲、石小林、于秀琴、徐巍、杨波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5-05-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06-07-01 |
主题词 |
地热资源;地热规划;资源保护 |
任务来源 |
部门计划; |
望采纳
我找了找,这张图,是比较新的,严谨的。
土地资源网 www.tdzyw.com 土地资源网 www.tdzyw.com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 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 体规划 (2006-2020)》(草案 )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 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 58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6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62%; 远期 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 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525万 人,城镇化水平为 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 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300万人; 远期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 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原则 第二节 规划目标 第三节 主要任务 第三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第二节 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第三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第四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第五节 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第四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第二节 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节 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第五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第五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 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第二节 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第三节 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第六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第一节 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第二节 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 第三节 加强省级
成果登记号 |
20030128 |
项目名称 |
北京市21世纪初期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
第一完成单位 |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原北京市地质矿产局) |
主要完成人 |
宾德智、刘延忠、陈建平、潘小平、白铁珊、吴梦源、张道富、贾宏刚、柳志国、许苗娟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9-06-01 |
研究终止日期 |
1999-12-01 |
主题词 |
地热;北京市;可持续利用;规划 |
任务来源 |
03; |
在全面分析研究北京平原区深部地质构造、主要断裂分布、热储埋深及2500m深度的地温场特征的基础上,将北京平原具备地热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即主要热储埋藏深度小于2500m、储层温度大于50。C的地区划分为10个地热田,确定北京平原可开发地热资源的面积达到2372km2,占平原区面积的37%,并对各热田的基本特征、最新地热勘查成果作了简要概括. 2100433B
项目查明了北京市地热资源分布、赋存条件及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查明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了地热资源量和开发利用潜力,编制了地热资源区划,建立地热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北京市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研究成果包括查明北京市已有地热井及温泉,绘制了全市地热地质图、地热资源分布图。形象、实用展示了北京市地热田开发利用以来地热水补给源的趋势变化特征。绘制了全市大地热流分布图及500m、1000m、2000m、3000m埋深等温线图。提出一套立体化研究地热资源分布特征的方法,考虑回灌条件下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考虑回灌条件下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首次开展全市地热流体质量评价。首次综合利用地热流体开采热量系数法、最大水位降速法、地热流体潜力模数法、比拟法四个指标综合评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该评价方法综合、具体、实用、全面,适用于在全国推广。首次开展了全市地热资源勘查与保护区划,将其划分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其他地区。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