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黄大全 | ISBN | 9787116065949 |
---|---|---|---|
页 数 | 156 | 定 价 | 30.00元 |
出版时间 | 2010-3 |
《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以北京郊区作为实证,收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资料、图件,以及北京城市土地出让项目的资料,利用GIS分析工具,从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综合协调的角度,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北京郊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功能定位,重点研究了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嗷益和空间的演变,诠释了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规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演变的动力机制,并从政策的角度提出引导和调控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2100433B
《北京郊区土地利用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内容简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郊区既是一块极其珍贵的宝地,也是城市发展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郊区与中心城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改善中心城区“摊大饼”集中式的空间布局模式,必须合理利用郊区土地,因此郊区土地利用涉及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另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中,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理论上给予诠释。因此,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城市郊区是土地利用最受关注的研究区域。
动力机制------简单说,就是“源动力建设”动力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动力的来源,即发展动力的根源市场动力机制是指各个经济主体在对其经济利益的追求过程中形成的促动机制,这种追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市...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 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 近代在欧美城市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过程呈倒\"U\"型关系。文章根据人的需求理论和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义和划分,用一个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融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深入解释了这种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人的需求和产业动力机制使得人的环境需求、产业环境需求和产业环境压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倒\"U\"型关系的演变。最后,分析了这一关系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通过一年试点工作的开展,浙江省海宁市批后监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操作政策进一步规范,土地节约集约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实行部门联动,落实共同责任土地批后监管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光靠国土部门单兵作战,困难重重。因此,海宁市十分注重监管责任落实分解,借力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强化了"四个联动"。土地出让金"联催"。加强与市检察院的联系协作,对未能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土地出让价款的,经海宁市国土资源局书面催缴5个工作
批准号 |
40571053 |
项目名称 |
广东骑楼建筑的形成演变、空间传播及动力机制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109 |
项目负责人 |
林琳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中山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经费 |
30(万元) |
分析和界定骑楼建筑的概念、类型,探讨骑楼的历史渊源、发展时序和演变过程;探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骑楼的空间分布与空间传播特征;研究广东骑楼的平面类型、立面样式、群体组合以及街巷格局在各城镇的具体表现、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作用力、海向文化和陆向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尝试探索广东骑楼地域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和基因重组的内在机制;研究广东骑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探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对策和方法,提出创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的具体措施。借助于实地调查、区域对比等手段,将宏观地理空间与微观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历史演进、空间扩展的时空分析基础上研究地域建筑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内在动力。促进建筑地理学和地区(域)建筑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拓展我国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资源基础型城市群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为作者多年理论研究的集锦之作。全书拟通过研究与资源产业紧密相关或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城市群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动力机制,深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对这类城市群发展的作用,从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群发展的交叉轨迹中,寻找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和实现其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城镇化或城市化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全书立论严谨、行文务实,为新时期下探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发展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