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北京市委决定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学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同年2月成立土木建筑工程系,设置三个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公路与城市道路。
1966年前,土木建筑工程系的三个专业共培养学生1032名。
1971年3月,首批工农兵学员(大学普通班)进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包含专业有工业水处理(更新)、地下建筑(增设)、硅酸盐、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等。“文革中”共培养六届559名学生。
1978年3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入校。硅酸盐专业重新划归化工系,土木建筑工程系设置了暖通设备专业。1977至1979三个年级共招收学生312名。
1980年,北京工业大学本科学制改为五年,土木建筑工程系设置了交通工程、建筑与环境两个本科专业。同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81年,原暖通设备专业改为空调技术专业并调整到热能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于83、84、86、87四年,分别招收了干修班、体育班、师资班等本、专科学生。
1988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设立建筑学系,土木建筑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
1993年,学校成立了实验学院,土木工程系开始招收实验学院涉外建筑工程(本科)和现代建筑管理(专科)两个专业的学生。
1998年4月,土木工程系、建筑系、暖通空调专业和建筑勘察设计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0年,北京工业大学获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北京工业大学,学院获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建工学院改为按照学科部进行重新划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转为隶属于市政工程学科部。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3个系:即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设置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设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轨道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5个专业培养方向。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85人,全职专任教师141人,教授49人、副教授5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学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双聘院士: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杜修力、郑宏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小军、郑宏等
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获得者:李东、李悦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品牌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3个工程实验中心:工程结构实验中心、市政工程实验中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中心,设有工程力学教研室;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6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0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还获得其他市级、校级教学奖励50余项。
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抗震设计、交通工程导论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品牌专业:土木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3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土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结构工程
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
学科评估
在2017年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并列进入参评高校前5%。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9个研究所,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8支。
国家工程实验室: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大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土木抗震减震团队(2013年,杜修力)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城市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绿色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城市与工程抗震减灾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研究所: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结构工程与材料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所、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水资源与水工程研究所、城市水健康循环工程技术研究所、建筑节能减排研究所、工程施工与管理研究所
截至2013年12月,学院科研总经费超过4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北京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奖项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EI、SCI检索600余篇,出版专著22本,编著19本,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3项,实用新型专利225项。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等级 |
时间 |
---|---|---|---|
重要建筑抗爆理论与关键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12 |
岩体爆破振动效应定量评价理论与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10 |
钢管高强混凝土膨胀控制与制备技术及其在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10 |
新型组合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抗震理论与技术 |
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 |
2009 |
大型复杂高层建筑高性能抗震体系及关键技术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3 |
地脉动机理和借助台阵观测反演地表浅层速度结构研究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1 |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2010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0 |
上跨地铁线路超浅埋暗挖双孔大断面隧道变形控制技术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2009 |
2008奥运羽毛球比赛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创新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08 |
国家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构设计成套技术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08 |
资料来源: |
协办刊物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协办《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世界地震工程》、《震灾防御技术》4份刊物。
东校区,本部是工商学院
郑大本部已经取消二本招生 除西亚斯三本
教授 周绪红* 刘伯权 * 赵均海* 周天华* 王毅红* 郑宏* 颜卫亨 李建峰 石坚 傅光耀 ...
标识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标识左侧采用北京工业大学标识图案,图案以大写的字母B为基础描绘成两本厚厚的书籍的重叠之象,既指出了北京工业大学中“北”字的读音,也象征着北工学子孜孜以求,追求真理的寓意,右侧添加学院中英文名称。
党委书记:高春娣
院长:杜修力
党委副书记:姚振瑀
副院长:许成顺 、韩强 、张建伟 、彭凌云
霍达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减灾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工程结构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1998年为了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形势和北京工业大学“211工程”建设的需要,由北京工业大学原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建筑勘察设计院、供热通风与空调技术专业合并,成立了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水利水电分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并入建筑工程学院。
截至2017年5月,学院设有能源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研究所、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系、汽车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6个教学机构,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
截至2017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博士生导师39人,正高职称40人,副高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2007年)
专职院士:彭永臻(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过增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阵海(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级教学名师:彭永臻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汪夏燕、郭航等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汪夏燕等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汪夏燕等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陈东升、孙治荣、郭航、邓积光、张国俊、陈戈等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陈东升等
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孙治荣等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孙治荣、王淑莹等
截至2017年5月,学院有北京市品牌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
北京市品牌专业:环境工程
北京市特色专业:环境工程
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视频公开课:《污水处理新理论》、《新技术》
国家资源共享课:《水质工程学》、《环境保护概论》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水质工程学 |
彭永臻 |
2005年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环境保护概论 |
王淑莹 |
2007年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化学与环境 |
康天放 |
2004年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水质工程学 |
彭永臻 |
2005年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环境保护概论 |
王淑莹 |
2007年 |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
环境质量评价 |
程水源 |
2009年 |
资料来源: |
截至2017年5月,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
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动力工程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热能工程二级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1999年1月,在原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和热能工程学系的基础上组建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2001年,学院分别经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批准建立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5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北京市品牌专业称号。
2008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2011年,学院获得“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学院建立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6年,学院获批“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研基地,经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批准建设“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