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 作 者 | 霍兵 |
---|---|---|---|
ISBN | 978-7-03-038815-5 | 页 数 | 362 |
定 价 | 126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4年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比较研究概说 1
1.1 比较研究 1
1.1.1 感知比较与比较思维 2
1.1.2 比较逻辑与可比性法则 2
1.1.3 比较行为、比较方法和比较研究 3
1.2 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 5
1.2.1 比较研究从滥觞到再发展 5
1.2.2 比较研究发展规律小结 10
1.2.3 中国与西方 12
第2章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基础理论 15
2.1 基本概念 15
2.1.1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16
2.1.2 总体研究、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 16
2.1.3 科技整合与“科学实验” 17
2.2 历史发展和现状 19
2.2.1 城市意象的经验描述 19
2.2.2 城市规划方法的借鉴 20
2.2.3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兴起 22
2.2.4 我国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现状 32
2.3 研究对象与内容 34
2.3.1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类型划分 34
2.3.2 求同比较研究与见异比较研究 35
2.3.3 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 37
2.3.4 专题研究与整体研究 38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 43
2.4.1 历史的观点与辩证的观点 43
2.4.2 结构主义与现象学 43
2.4.3 阶段方法与验证假说方法 49
2.4.4 研究资料:构成、收集和整理 50
第3章 类型学研究 52
3.1 基本概念 52
3.1.1 分类与类型学 52
3.1.2 比较城市规划类型学研究 57
3.2 城市类型学研究 60
3.2.1 城市分类与城市类型学 60
3.2.2 理想类型与连续统 62
3.3 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 66
3.3.1 建筑类型学 66
3.3.2 城市形态学 69
第4章 综合评价研究 72
4.1 基本概念 72
4.1.1 评价与综合评价 72
4.1.2 指标与指标体系 74
4.1.3 城市综合评价与城市规划综合评价 76
4.2 几种常用方法 77
4.2.1 指数法与综合评判法 77
4.2.2 层次分析方法 79
4.2.3 SWOT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与“雷达图”方法 80
第5章 世界主要城市比较研究 84
5.1 认知城市与比较城市 84
5.1.1 实地考察与文案研究 85
5.1.2 城市漫游与鸟瞰 86
5.1.3 城市地图与城市意象 87
5.1.4 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的文化 88
5.2 世界主要城市及城市中心 88
5.2.1 欧洲主要城市:伦敦、巴黎、柏林 88
5.2.2 美国主要城市:纽约、芝加哥 109
5.2.3 亚洲主要城市:东京、大阪、新加坡、香港 118
5.2.4 大洋洲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 132
5.3 城市的比较研究 138
5.3.1 历史的城市 139
5.3.2 主要城市对比研究 139
5.3.3 城市的专题比较研究 143
5.3.4 城市的指标、指标体系和评价 148
第6章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 152
6.1 城市规划体系 152
6.1.1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体系: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 154
6.1.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 155
6.1.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体系:通则式和判例式 155
6.1.4 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基本法与从属法 157
6.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体系 159
6.2.1 英国、德国和法国 159
6.2.2 美国城市规划体系 185
6.2.3 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199
6.3 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 225
6.3.1 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的分类和方法 226
6.3.2 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求同研究 228
6.3.3 不同类型城市规划体系的比较研究:见异研究 234
6.3.4 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和空间规划 239
第7章 中西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243
7.1 基本概念 243
7.1.1 中西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243
7.1.2 世界城市规划体系的相互关系 245
7.2 中西古代城市规划原型比较研究 247
7.2.1 结构人类学与原型理论 247
7.2.2 《周礼 考工记》与《建筑十书》 248
7.2.3 明清时期北京城与古罗马城 249
7.3 理想城市原型比较研究 252
7.3.1 “乌托邦”的诠释 252
7.3.2 《桃花源记》与《理想城市》 253
7.3.3 近现代理想城市论 253
第8章 中西当代城市规划影响研究 256
8.1 西方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256
8.1.1 第 阶段:“花园城市”理想的启蒙(1898 ~1949年) 257
8.1.2 第二阶段:苏联计划经济式城市规划的烙印(1949 ~1978年) 258
8.1.3 第三阶段:现代建筑运动和多样化的影响(1978年至今) 259
8.2 中国城市规划21世纪的反思 261
8.2.1 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 262
8.2.2 城市扩展模式:摊大饼与城市区域 265
8.2.3 城市布局结构:小汽车与轨道交通 276
8.2.4 城市经营模式:房地产与政府安居 293
8.2.5 城市宜居环境:城市病与城市特色 304
8.3 美丽中国:中国城市规划如何影响世界 312
8.3.1 发扬中国城市和人居环境规划的优秀传统 312
8.3.2 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城市规划 313
8.3.3 人居环境、战略空间规划和城市艺术骨架 320
8.3.4 城市设计法制化与中国新城市主义 323
8.3.5 城镇化和乡土中国 330
参考文献 361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城市规划的专著。在借鉴其他学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比较城市规划的概念、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类型学和综合评价研究等进行了论述;对世界主要国家 (地区)的城市及其城市规划制度、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勾勒出中西比较城市规划平行研究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西现当代城市规划重大问题的影响研究。
本书适合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城市规划管理者、实践者等阅读。
这个排名低的肯定是北上广
同学。。看来你刚入校似乎不太理解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巨系统,这门学科也是建立在建筑学基础上的广义建筑学,画法几何其实我觉得在后来的设计中倒是用的不多,除非你的方向偏向建筑,但是它也...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有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低碳发展 作者:佚名 提交日期: 2010-12-06 23:50:11 提交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如转载本文,请注明转自: Plansky 规划空间站 (www.plansky.net) 一、人类聚居的生态失落与生态觉醒 人类住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人类住区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 部人类住区的建设史。 人类住区发展建设受自然、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人类住区建设史上,主要有自发建设和规划建设两种发展、建设方式。这两种形式体现在人 类住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古至今,它对某一城乡聚居点而言,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可能 是并存的,不同的时期经历不同的方式或兼而有之, 绝对属于某一类型的城市和乡村几乎没有。 这两种建设方式除受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制约外, 还受到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想 观念的深刻影响, 即
<正>4月12日,由邢台市政府主办,市城乡规划局承办,省住宅与房地产协会、邢台日报社、河北邢台家乐园集团、北京欣原业地产机构协办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在邢台市隆重举
本书是作者自1988年以来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理论与实践总结的专著。
本书借探讨21世纪城市发展走向为引子,从城市、城镇体系和市长的主要职责人手,以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法)为依据,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基本原理、主要原则、历史经验、具体内容、管理程序、工作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运用城市规划管理权依法行政的认识等。
本书阐述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科研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
单位以及广大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这是自2007年以来连续第四个年度编撰出版城市规划发展报告,其主旨是定期对城乡规划的发展进行回顾、梳理和研究,以期与全国城市规划界的广大同仁共同总结经验、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把握未来。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的重要转换期,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取得重大发展和显著成就的一年。本书从城镇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切入,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年度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的宏观背景,概述了区域与城镇发展的态势和走向,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城市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城市规划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队伍发展等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向,阐述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灾后重建等大事件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对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宏观趋势、“十二五”时期城镇化进展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最后以附件形式辑录了年度城市规划工作相关重要文件、资料和重要事件、动态等。 本书较之已出版的前三个年度的城市规划发展报告,在体例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完事地总结和展示年度的城市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