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毛紫菀,大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高山或亚高山,开旷坡地。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紫菀属。
中文名称 | 扁毛紫菀 | 拉丁学名 | Aster bulleyanus J. F. Jeffr.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 菊目 |
科 | 菊科 | 族 | 紫菀族 |
属 | 紫菀属 | 种 | 扁毛紫菀 |
分布区域 | 云南西北部(贡山、维西、洱源罗平山、碧江) | 命名来源 | Not.Bot.Gard.Edinb |
生长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或亚高山,开旷坡地。
扁毛紫菀分布范围
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维西、洱源罗平山、碧江)。
扁毛紫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
茎直立或斜升,高30-40厘米,稍细,不分枝,有细沟,被开展或杂乱的长毛,单生或丛生,有疏生的叶。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稀生存,长8-10厘米,急狭成长柄,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长3-4厘米,宽2-4厘米;下部和中部叶有渐具宽翅的短柄或无柄,倒卵圆形或近梨形,或倒披针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下部急狭,基部较宽而抱茎,有具小尖头的疏齿,顶端尖或稍尖,无柄;全部叶质薄,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沿脉和边缘有长毛;离基三或五出脉在下面凸起,侧脉显明。
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7-9厘米。总苞半球形,径2-2.3厘米;总苞片约2层,长圆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3-4毫米,渐尖,常反折,被白色长毛。
舌状花80-100个,管部长2毫米,舌片紫红色,长4厘米,宽2-3毫米,有4脉,顶端尖;管状花紫褐色,长5毫米,管部长2毫米,裂片披针形,下有短疏毛;花柱附片长约0.5毫米。
冠毛1-2层,褐色,基部近黄色,极不等长,狭长而厚膜片状,或下部膜片状而上部糙毛状,长达花冠裂片的基部。
瘦果倒卵圆形,扁,除边肋外一面有肋,长3-4毫米,宽1-1.2毫米,被疏短毛。
花果期8-9月。
缘毛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2700-4000米的高山针林外缘、灌丛及山坡草地。为高山花卉,蓝紫色,顶端有时带紫绿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此外,其茎及根还可以入药。
缘毛紫菀是一种菊科类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高山地区,呈蓝紫色。简单的说,把它看做菊科类的,即菊花的种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
A. t. var. turbinatus 仙白草 A.  ...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年 月 日 交底项目 外墙面喷毛、扫毛、搓毛 交底人 施工班组 内容摘要: 1、配合比情况; 2、冬、雨季施工注意要点; 3、工艺标准及质量 要求; 4、保证质量具体措施; 5、容易忽略的其他问题。 一、施工操作工艺 1、喷毛、扫毛、搓毛疳装饰抹灰前,将基层表面的灰渣、污垢和油渍等清除干 净,并浇水充分湿润;对不太粗糙的表面(如混凝土墙面) ,应凿毛,或用水 泥砂浆洒毛,使其基层与抹灰之间粘结牢固。 2、检查基层表面平整度及垂直度,挂垂直线和拉水平线找方正(规方) ,用与底 层相同的砂浆做灰饼,并随之冲筋。 3、用 1?1?6水泥混合砂浆打底,使其表面平整垂直,表面刮毛,厚度约 15mm左 右,分层压实抹平,两遍成活,若局部有凹处,应分层压实抹平,整个墙面应平 整、垂直、粗糙。 4、按设计要求弹线分格,并嵌分格条,然后浇水湿润底层灰 5、喷毛灰是用与底子相
凹叶紫菀 | 糙叶小舌紫菀 | 低小东俄洛紫菀 | 短舌紫菀(原变种) |
巴塘紫菀 | 察瓦龙紫菀 | 滇西北紫菀 | 多花丽江紫菀 |
巴塘紫菀(原变种) | 川鄂紫菀 | 东俄洛紫菀 | 多枝东俄洛紫菀 |
巴塘紫菀匙叶变种 | 大花紫菀 | 东俄洛紫菀(原变型) | 匙叶巴塘紫菀 |
巴塘紫菀原变种 | 大埔紫菀 | 东俄洛紫菀低小变型 | 长梗紫菀 |
白背变种 | 大叶小舌紫菀 | 东俄洛紫菀多枝变型 | 长毛三脉紫菀 |
白背小舌紫菀 | 单头峨眉紫菀 | 短茎紫菀 | 长毛小舌紫菀 |
白背紫菀 | 德钦紫菀 | 短毛紫菀 | 长叶紫菀 |
白舌紫菀 | 等苞紫菀 | 短毛紫菀(原变种) | 长圆叶变种 |
白雪变种 | 等苞紫菀(原变型) | 短毛紫菀细舌变种 | 长圆叶褐毛紫菀 |
白雪银鳞紫菀 | 等毛变种 | 短毛紫菀狭苞变种 | |
扁毛紫菀 | 等毛短舌紫菀 | 短舌紫菀 |
此种与石生紫菀 (A. oreophilus Franch.) 接近,主要以总苞片形状、较大的头状花序和植株体态为区别。
总苞片的形状近似高山紫菀 (A. alpinus Linn.),但其他特征不同。
此种曾被 Handel-Mazzetti 列入异毛组 (sect. Heterochaeta),理由是外层冠毛“由少数短毛组成而非膜片状”。但这样的冠毛在高山紫菀及其邻种中都可见到。
扁柄芒毛苣苔形态特征
附生小 灌木。
茎长,圆柱形,粗4-5毫米,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分枝,下部节上生根。
叶对生,无毛;叶片革质或厚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近长圆形,长4-6.5厘米,宽2-3.4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全缘,下面有凹点,中脉上面稍下陷,侧脉每侧约4条,稍明显;叶柄宽,扁,长5-10毫米,粗4毫米。花单生叶腋;花梗纤细,长约8毫米,无毛。
花萼钟状,长约5毫米,无毛,5裂近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约1毫米,顶端微钝。
花冠红色,长2.3-2.7厘米,无毛,内面下方喉部有小腺体;筒细漏斗状,上部稍弯曲,长约2.3厘米,口部粗6毫米;上唇长3毫米,2浅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裂近基部,裂片宽卵形4,顶端圆形,有短睫毛。
雄蕊伸出,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厘米处,长2-2.2厘米,顶部被短腺毛,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退化雄蕊线形,长1.5毫米。花盘环状。
雌蕊伸出,长约3.2厘米,子房线形,长约1.7厘米,无柄,无毛,花柱被腺毛,柱头盘状,直径约1.2毫米。
花期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