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竿竹形态特征图片
笔竿竹形态特征
竿高2-3.5米,粗5-12毫米;节间长(14) 25-32 (4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之下部微扁平,绿色,无毛,中空小,竿壁厚2-3毫米,髓呈屑垢状;竿环微隆起至隆起,无毛,有光泽;箨环隆起,多少被有箨鞘基部残留的纤维和密被棕黑色向下的刺毛;节内长3-5毫米,光滑无毛;竿每节分3-5 (8)枝,枝基部贴竿或稀不贴竿,上举。箨鞘宿存,淡绿色或紫绿色,革质至软骨质,较脆,背部疏被棕黑色短刺毛,上部边缘具黄褐色短纤毛,基部被密深棕色刺毛;箨耳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有放射状伸展的淡黄色繸毛,箨舌拱形,灰褐色,无毛,高1-1.5毫米,边缘有灰黄褐色,长2-8毫米繸毛;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或微弯,易脱落,基部狭,边缘具小锯齿而略粗糙;小枝具(2) 3 (4)叶;叶鞘长7-9厘米,无毛,背面具脊,边缘无毛;叶耳椭圆形或镰形,易脱落,边缘密生灰黄色或灰褐色的繸毛;其长为2-5毫米;叶舌高1毫米,背面略糙,边缘有长为4-7毫米的繸毛;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坚纸质,无毛,长(9) 14-21厘米,宽(2) 2.8-4厘米,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先端急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次脉6-10对,小横脉清晰,边缘具稀疏小锯齿而粗糙;叶柄长(3) 4-5 (8)毫米。花枝未见。笋期4月。
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野生林下。
产四川灌县灵岩山(模式标本产地)。
树竿高2— 5米,直径4-10厘米,幼时无毛,微被,绿色,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在10倍放大镜下可见猪皮状小凹穴或白色晶体状小点;中部节间长20--45厘米,壁厚约5毫米;竿环在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
竿高5-12米,直立,直径2-6厘米,幼竿深绿色,无毛,被,尤以在下方更为显著,老竿无毛,有纵脉;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节间长30-40厘米,最长可达80厘米;箨环木栓质隆起,起初具紫褐色刚毛;...
:[Bull. Bot. Res. 2(4): 103.f.3. 1982]
【中国植物志】:9(1):645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黄芩亚属形态特征
黄芩亚属--Subg. Scutellaria--Scutellaria Linn. Sect. Euscutellaria Briq.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4, 3a: 225. 1896 pro sect.; Juz. in Flora URSS 20: 74. 1954.
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半灌木,稀至灌木,匍地上升或披散至直立,无香味。茎叶常具齿,或羽状分裂或极全缘,苞叶与茎叶同形或向上成苞片。花腋生、对生或上部者有时互生,组成顶生或侧生总状或穗状花序,有时远离而不明显成花序。花萼钟形,背腹压扁,分2唇,唇片短、宽、全缘、在果时闭合最终沿缝合线开裂达萼基部成为不等大两裂片,上裂片脱落而下裂片宿存,有时两裂片均不脱落或一同脱落,上裂片在背上有一圆形、内凹、鳞片状的盾片或无盾片而明显呈囊状突起。冠筒伸出于萼筒,背面成弓曲或近直立,上方趋于喉部扩大,前方基部膝曲呈囊状增大或成囊状距,内无明显毛环,冠檐2唇形,上唇直伸,盔状,全缘或微凹,下唇中裂片宽而扁平,全缘或先端微凹,稀浅4裂,比上唇长或短,2侧裂片有时开展,与上唇分离或靠合,稀与下唇靠合。雄蕊4,二强,前对较长,均成对靠近延伸至上唇片之下,花丝无齿突,花药成对靠近,后对花药具2室,室分明且多少锐尖,前对花药由于败育而退化为一室,室明显或不明显,药室裂口均具髯毛。花盘前方常呈指状,后方延伸成直伸或弯曲柱状子房柄。花柱先端锥尖,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甚短。小坚果扁球形或卵圆形,背腹面不明显分化,具瘤,被毛或无毛,有时背腹面明显分化,背面具瘤而腹面具刺状突起或无,赤道面上有膜质的翅或无。
黄芩亚属特征:花萼上唇具盾片;小坚果背腹面不明显分化,具瘤,无毛或被毛。
古代种子蕨植物除少数发现“种子”(胚珠)外,大多数的蕨型叶按照小羽片(小叶)的形状、脉序及叶轴的分枝形式,在各种形态属名下记载,如楔羊齿、脉羊齿、座延羊齿、齿羊齿、畸羊齿、大羽羊齿等。虽然有些形态属如楔羊齿在种子蕨类和真蕨类都可有这种叶型,但归入此形态属名下的种则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在地史时期的分布中有一定规律,可用于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其时代。
种子蕨比真蕨植物较为进化,但又是裸子植物门中比较原始的类型。它与真蕨植物相似之处是,叶大多为大型羽状复叶,中柱构造也相似,水孢子囊(花粉囊)象无环带的孢子囊,有的为聚囊式,与真蕨纲的莲座蕨类的孢子相供。但种子藤具形成层次生木质部的管胞具缘纹孔,与现代苏铁相似。其叶部的气孔构造又类似裸子植物在叶上或柄上生有与裸子植物相似近的种子。种子中尚未发现真正的胚,因此命名为种子蕨。它们是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的 。
形态特征
雌螨纺锤型,淡黄色,体长约0.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