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缓解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因具节能环保、高效耐用等特点,固态白光LED照明获得了广泛关注。但现有白光LED商品色温高、显色指数低,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就是引入具有蓝光吸收的红色荧光粉,或者开发基于紫光芯片的白光LED,这种方案需要开发具有紫光吸收的三基色荧光粉。目前对这些荧光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稀土掺杂体系,而对Bi2 掺杂潜力体系研究甚少。本工作对Bi2 掺杂材料开展了系统研究;总结了稳定不同价态铋离子的方法,在研究中发现Bi53 室温下具有1-4微米发光,这为探索新型近中红外激光材料开辟了一个新方向,发现了Bi0、Bi 模型的近红外发光光谱证据,加深了人们对铋掺杂激光材料近红外发光本质的认识,发现了系列高效Bi3 掺杂黄粉与红粉;提出了彭氏局域过剩正电荷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使Bi3 →Bi2 还原反应在氧化性合成条件下发生,这一模型可推广至更多变价离子掺杂体系;通过对铋掺杂不同氧化物体系的研究,发现了系列具有蓝光或紫光吸收的红或橙色荧光材料,其中Bi2 在硫酸盐、硼酸盐中发光较强,在硅酸盐、磷酸盐等中较弱,发现温度对Bi2 寿命及发光影响较小,制备了白光LED器件,Bi2 掺杂材料的加入可改善显色性能;确认了铋掺杂磷酸盐晶体与玻璃中的红光发射源自Bi2 ,而非Kroeger等人认为的Bi3 ;研究发现可通过改变Bi2 周围配位环境控制2P1/2→2P3/2吸收强度与峰位。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发现了系列具有紫光-蓝光吸收Mn4 掺杂高效红粉。
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这一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新型固态白光LED照明兼具节能环保、高效耐用等特点,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但现有白光LED商品的缺陷是色温高、显色指数低,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是引入具有蓝光吸收的橙或红色荧光粉。目前对这些荧光粉的研究皆集中在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体系,而对Bi2 作为活性离子掺杂的研究甚少。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一些Bi2 掺杂荧光粉具有蓝光吸收,黄、橙或红色荧光,有望实现低色温、高显色指数LED白光输出。因此本项目选取Bi2 作为激活离子,系统研究其在各种晶体中的发光性质,探讨其与不同晶场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行为,操控Bi2 周围配位微环境,使吸收与荧光峰和器件匹配,开发出高效可提高白光LED产品性能的橙或红色荧光材料及有望替代YAG:Ce的黄粉,进一步探讨黄色光谱区通过直接跃迁实现激光输出的可能性。
RGB配比成白色的比例是:1:4.5907:0.0601 三基色配白光的时候不是同比列的 同比例的话就会偏向另为一种色光 LED配光要考虑电流 电压 光效 光通量 ...
LED本身能发光,但波长较短,最长的,也是人眼能见到的是蓝光。用于照明,在发蓝光的芯片上涂能吸收蓝光而发黄光的荧光粉,则组合发白光。还有,在发更短波长的芯片上,分别涂能吸收这些光而发红、绿、蓝的荧光粉...
目前有三种工艺来制造白光LED。 一种是利用各种颜色光混合产生白光.其原理就是色度学中三基色光为基础。具体的方法就是将三种分别为红、绿、蓝的LED放置...
쳬뷲듳톧 쮶쪿톧캻싛컄 쳡짽냗맢LED 랢맢킧싊뗄퇐뺿 탕쏻ꎺ마열량 짪쟫톧캻벶뇰ꎺ쮶쪿 튵ꎺ맢톧릤돌 횸떼뷌쪦ꎺ쇵쳺룹;닜쿾쏷 20090501 쳡짽냗맢LED 랢맢킧싊뗄퇐뺿 ퟷ헟ꎺ 마열량 톧캻쫚폨떥캻ꎺ 쳬뷲듳톧 놾컄솴뷓ꎺ 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674930.aspx
由于二基色白光LED的辐射光中蓝光具有相对较高的强度,因而会对人眼造成潜在的危害。本文报道通过采用香豆素540染料掺杂的PMMA聚合物有针对性地吸收白光LED灯中的大部分蓝光,并通过染料的荧光辐射将其转换为绿光和黄光,从而降低LED灯的蓝光危害。实验对经过二次光谱转换后所得到的LED灯的辐射光的光谱和色度坐标进行了测量,并通过对彩色图案中不同颜色的显示对比了其显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染料掺杂浓度和吸收片的厚度,可以获得具有较低蓝光成分且不影响一般的显色效果的LED灯光。该技术有助于获得对人眼更健康的LED照明光源,对将LED灯用于室内照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介绍了稀土元素、过渡元素、碳族元素和其它元素的钒酸铋掺杂体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稀土元素掺杂钒酸铋时,通常是稀土离子来取代钒酸铋中的钒,形成掺杂固溶体。C.K. Lee等用固相法实现了钕、钆、铒、镱稀土元素在钒酸铋中的掺杂。具体方法是将Bi2O3、V2O5和RE2O3(RE=Nd,Gd,Er,Yb)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称量,随后将称量好的样品加入到玛瑙研钵中,并同时加入丙酮,将其混合。干燥后在850~950℃煅烧20h,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掺杂的钒酸铋体系。
然而,有些掺杂并没有取代钒酸铋中的离子,而是以氧化物的形式掺杂在钒酸铋中。Hui Xu 等在钒酸铋中掺入了钬、钐、镱、铕、钆、钕、铈、镧等稀土元素。制备的方法是:先制备钒酸铋,将 0.04mol的Bi(NO3)3·5H2O 溶解到4mol/L的硝酸中,同时将0.04mol的NH4VO3溶解到2mol/L的氢氧化钠中,将上述两个溶液混合后加入7.5g的尿素。随后在90℃下搅拌8h便得到了黄色沉淀,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得到的黄色沉淀。再制备稀土元素的硝酸盐,将稀土元素的氧化物溶解到浓硝酸中就能值得稀土元素的硝酸盐。最后是稀土元素载入的钒酸铋的制备,将制备好的钒酸铋分散到稀土元素硝酸盐的溶液中,边搅拌边蒸发,直到除去所有的水后,将得到的产物在400℃下煅烧4h。实验得出这些稀土元素是以其氧化物的形式掺杂于钒酸铋样品中。用稀土元素改性的钒酸铋在DRS分析中出现蓝移。Gd3 掺杂的钒酸铋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并且Gd最合适的掺杂量为8%。
过渡元素在钒酸铋中的掺杂,存在的方式主要有取代钒酸铋中的钒或者是铋离子,金属颗粒和氧化物等三种形式掺杂在钒酸铋中。并且经掺杂后,普遍能提高钒酸铋的光催化性能。Xiufang Zhang等用光致还原技术制备了银掺杂的钒酸铋薄膜。具体的制备方法为:钒酸铋薄膜是用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的。将铋源和钒源按1∶1的化学计量比分别溶解在乙酸和乙酰丙酮中,完全溶解后将两者混合,制成溶胶后搅拌30min。随后在FTO玻璃上镀一层2.2mm厚的薄膜,镀好后在500℃下煅烧2h。将制得的薄膜在浓度为0.01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随后在紫外灯下照射5min制的了银掺杂的钒酸铋薄膜。实验测试表明银在钒酸铋薄膜中是以金属颗粒的形式存在的,粒径 10~20nm。
Duk Kyu Lee等用浸渍法制备了碳掺杂的钒酸铋。具体方法是:将Bi2O3和V2O5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混合,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加入ZrO2球石,球磨24h。随后快速进行干燥并在800~900℃下煅烧2h。煅烧得到的粉体再球磨12h制得BiVO4 粉体。将3.0g的BiVO4加入到30mL含有蔗糖的去离子水中,得到的悬浮液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蒸干,将蒸干的粉体在氢气和氮气气氛下300℃热处理1h制备了碳掺杂的钒酸铋。C沉积在钒酸铋的表面,并且没有团聚;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钒酸铋表面的粉体会增加,能带间距会减小,并且能观察到在可见光下宽的吸收峰。和没有掺杂的钒酸铋进行比较,碳掺杂的钒酸铋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在碳掺杂量为3wt%时,光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Yu-ki Taninouchi等用固相法制备了锂和银掺杂的钒酸铋。具体方法是:将适量的Bi2O3、V2O5、Li2CO3和Ag2O进行混合,并在600℃加热12h。将研磨的粉体做成球形,Li的掺杂量为5%,Ag的掺杂量为5%和10%的样品在 800℃下加热12h,Li的掺杂量为10%的样品在700℃下加热12h。随后,再研磨,将制备的样品压制15min,Li掺杂量为5%和Ag掺杂量为5%的样品在700℃煅烧24h,Li掺杂量为10%的样品在700℃煅烧12h,Ag掺杂量为10%的样品在750℃煅烧12h。最后制得锂和银掺杂的钒酸铋。锂和银的掺杂提高了亚晶胞的对称性和在570℃下Bi2VO5.5 的导电性能。 2100433B
利用化学法制备新型掺杂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对荧光粉表面的修饰,包覆抗紫外线照射的化合物。探讨样品的合成机理,研究化学组成与样品结构性能的内在关系。利用光谱实验研究样品的光学性能,如:纳米晶的激发、辐射和无辐射过程中,掺杂离子的特征发光性能和发光效率;纳米晶本征电子激发态与掺杂离子电子态的相互作用;影响掺杂离子激发态寿命的各种机制;纳米晶的颗粒大小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开发新型的发光材料。
批准号 |
50572033 |
项目名称 |
掺杂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及表面修饰的研究与应用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207 |
项目负责人 |
杨桦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吉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经费 |
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