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北洋集团 | 简 称 | “北洋集团” |
---|---|---|---|
始 建 | 于 1988 年 | 注册资本 | 9354 万元 |
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科技部新型广域传感技术战略联盟成员
国家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成员
全国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员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证书
OHSAS18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证书
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RFID通道产品通过山东省公安厅批准备案
长距离射频通道机通过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验
门禁控制器通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检验
光纤/射频产品通过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
光纤传感产品通过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10KM国内唯一通过)
光纤传感产品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检测
小型热转印打印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集团公司被信息产业部评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RFID读写器获得山东省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荣获“中国RFID与物联网2010年度评选活动 - 读写器优秀企业奖”
基于RFID技术海上单兵搜救系统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威海市经信委与北洋联合获得2010年中国物联网大赛一等奖(数字化城管)
2011年智能书架产品荣获“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创新产品奖
2011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和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公司愿景:
公司致力于发展物联网所需的各种感知设备、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对世界的感知水平,促进物联网世界的早日实现,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
公司使命:
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感知设备、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
北洋将聚焦于客户的需求,通过全球领先的传感技术、性能稳定的高品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创造价值。
1988年4月 威海市机械电子实业公司成立
1989年12月 与香港鸿年公司合资成立山东康威电子有限公司
1990年2月 更名为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
1991年 热敏打印头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1年11月 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992年12月 获得进出口资格
1993年起 连续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行列
1993年3月 与韩国三星电子合资成立山东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1994年6月 创立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6月 与韩国宝岩合资成立山东宝岩电气有限公司
1994年12月 北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被授予省级重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1995年10月 与日本三菱电机、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山东华菱电子有限公司
1996年3月 与韩国星地合资成立威海星地电子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 开始自行研制热打印机、特种扫描仪
1997年6月 被国家科委认定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7月 投资成立威海新友电子有限公司
2001年9月 小型热转印打印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12月 投资成立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7月 转让山东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股份
2004年3月 投资成立威海康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合资成立威海北洋幸星电子有限公司
2004年5月 投资成立山东新康威电子有限公司
2006年1月 集团成立技术中心,专业研发射频识别和光纤传感
2008年10月 山东新北洋被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2010年3月 山东新北洋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0年5月 集团成立射频识别事业部,光纤传感事业部
最佳答案: 看你掉多少钱的,普通的几十块钱一个平方,贵的几百上千的都有
市场占有率还是蛮高的,可以多方面考察一下。但是打印精度很一般,打印条码质量也还行。
您好,我是优宅尚品的设计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北洋标签机性能挺好的,可以放心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依托雄厚的自主研发能力,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创新工程、产业振兴计划等20多项国家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拥有200多项专利和产品著作权。拥有一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三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RFID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一个省级光纤智能传感网技术实验室以及一个博士后工作站。
北洋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求发展的宗旨,高度重视科研软硬件的发展与建设。在成功培育了打印机及其关键件产品之后,公司开始探索射频及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已实现产品化,并将成为公司又一重点发展方向。
在射频识别RFID领域,已掌握了RFID多个频段特别是高频物品识别标准ISO15693/ISO18000-3/HF EPC以及超高频物品识别标准ISO18000-6/UHF EPC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特别在高频领域技术为全国领先,申请了近二十多项专利和产品著作权。此类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开放式门禁、开放式考勤、会议签到、无障碍通道、家校通、智能图书馆/档管理、智能生产线、智能门店管理、医药管理、产品防伪、物流及仓储、车辆管理等领域。
在光纤传感领域,公司已开发出分布式光纤测温预警系统(DTS)、分布式光纤应力监测系统及光纤周界安防感知系统等三个产品系列,能够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并进行智能处理。可广泛应用于火灾报警、温度监测、故障诊断、应力变形监测、周界安全以及多参数状态的综合监控等方面。产品已应用在智能电网、数字化港口、数字化矿山、智能油田、防入侵监控网以及工业和民用消防等众多领域。
北洋集团将不断努力,专注于物联网核心技术,打造物联网产品龙头企业。公司以研发优势为核心,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雄厚实力为保障,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北洋电气集团愿和广大客户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2011年,北洋集团首次提出“1米磁场的RFID技术”的概念,核心在于研发基于ISO/IEC15693协议的高频核心技术与应用,其主要产品包括高频读写器、高频天线以及一体机。北洋在高频RFID产品领域,其代表产品是全国领先的智能书架、人员通道、三维防盗通道类产品。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9号北洋电气集团公司
邮编:264209
文章以北洋涂围垦工程为例,介绍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北洋镇百亩洋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总结 北洋镇地处黄岩中西部,距黄岩城区 17公里,东与头 陀、澄江两镇相接,南与茅畲、平田两乡相交、西濒长潭水 库,与上 垟、宁溪相望,北与屿头乡、临海市毗邻。全镇下 辖 35 个村居,总人口 33337 人,区域面积 67.99 平方公里, 人均耕地面积 3 分。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37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3010元。 百亩洋区域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北洋镇的东面, 东至林家桥 村,南至茅畲乡水堆村,西至北洋镇小里桥村,北至北洋镇 百亩洋村,地形呈多边形南北长约 1200米,东西宽约 1100 米,总面积 83.4073 公顷(合 1251 亩),涉及到百亩洋、 小里桥、林家桥、罕溪头等 4个村,同时还涉及到茅畲乡浦 洋、大里、大里岙等到 3 个村。该区域是历史上的洪涝重灾 区,几十毫米的集中降雨即可成灾,当地民谣:“百亩洋, 百亩洋,种起
所谓“军阀”,就是指拥有军队、靠武力割据一方,无视国家法律秩序,自成派系、划地称王的军人或军人集团。很明显,“军阀”一词在我们的字典里有着浓重的贬义色彩。清末民初的北洋就是典型的军阀混战时期,一大批军阀枭雄在乱世中应运而生。
北洋军阀是由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组成的军人武装力量,其十大人物分别是:袁世凯、王士珍、冯国璋、 段祺瑞、吴佩孚、 孙传芳、曹锟、黎元洪、张作霖、张勋。另有数十位颇具势力者,诸如徐树铮、张宗昌等辈。
北洋军阀们以武力霸占一方,追名逐利,不断挑起内战,搞得民不聊生,但同时必须承认的是,北洋军阀并非毫无底线,一无是处。相反,他们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更有骨气,更具气节。
最妇孺皆知的就是一代枭雄张作霖,作为奉系首领、东北之王,他拥兵近40万,挥师入关,问鼎中原,期间杀人无数,造孽颇多。但是,张作霖当上国家元首(陆海军大元帅)后,誓死拒绝出卖国家利益给日本,拒不签署“五路条约”,日本人要拥立张作霖做“大辽帝国皇帝”,他也是断然拒绝了。最后,日本被他激怒,一手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殉国而死,年仅53岁。
“最能打的北洋军阀”吴佩孚亦然,他身上虽然也有旧军阀的劣根性,但九一八事变后他恪守气节,拒不住租界,拒绝了日本人的资助,最后因誓死不为日寇做事而惨遭杀身之祸。另外,“六不总理”段祺瑞也拒绝担任华北伪政府首脑,并公开号召中国人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救,坚决不能做汉奸;“东南王”孙传芳兵败后清心寡欲,皈依佛门,面对老同学土肥原贤二的拉拢坚辞不受......
就连名声最差的“贿选总统”曹锟和“三不知将军”张宗昌也在国家利益面前守住了底线:曹锟宁可喝粥也不给日本人做事,最终潦倒而死;张宗昌拒受日军拉拢,导致惨败。
这就是北洋,这就是军阀,这就是“北洋无汉奸”说法的由来,虽作恶多端,但大节不亏,不愧为铁骨铮铮的中华硬汉。
北洋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宋朝,当时指的是渤海、黄海一带的海域。清朝时期,这个范围要更广一些。清朝后期,曾把中国沿海的省份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限,划为两个部分称呼。以北的称为北洋,以南的称为南洋。以此为始,才有了北洋的一系列称呼。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北洋水师、北洋新军、北洋军阀,这三个名字,不仅是简单称呼,更是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数十年历史的三股力量。
北洋水师起源于鸦片战争以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朝终于清楚自己在水军上的绝对劣势。当时在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呼吁,应当引起外国先进的武器,增加自身的实力。尤其是太平天国被击败后。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让清朝有了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到研制新武器中,更让他们再次认识到“船坚炮利“,”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话背后的含义。
而海军的不足,更令人忧心。日本正对中国忽视耽耽,屡次侵扰台湾,西方诸国更是想多捞些好处,或者干脆一口吞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海军就成了必然。当然虽然有福建水师能自产军舰,但中法一战,已经测试出了水平。
在清朝的计划中,总共准备建设三支海军,分别驻守在中国不同海域,保卫国防。不过,这一计划又一个缺陷在于,以清朝的财政,根本无力再短时间内同时支撑起三支海军的发展。权衡利弊,考虑现实的因素,就把发展北洋水师放在了前列。北洋水师镇守在渤海、黄海一带,既可以拱卫京师,又能震慑日本。
在前期对北洋水师的投入时,清朝完全是不惜成本的。北洋水师由李鸿章主持大局,舰炮、军港、都是挑选最顶级的,大多直接从国外购买。
在任用人才上,李鸿章除了招募了外国人、留洋学生担任军官外,还任用了大批的淮军将领。这是一种源自湘军的体制。曾国藩在组建湘军时,招聘了大量的同乡、学生、亲友。这样做虽然可以让李鸿章更容易控制北洋水师,但也遭来一个坏处,就是会被朝廷猜忌。当时很多清流在弹劾李鸿章的时候,都说那是李鸿章的私家军。
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北洋水师后期的军费严重不足。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跟这个有很大关系。不过,当时北洋水师并没有完全消失。甲午海战后,它又购买了一些新舰船,起用了一批新人,又再次延续了一段时间。
北洋新军正式的创建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被击败后。因为当时清朝急需一支武装力量可以保卫国防,短时间内,海军是不可能速成,也没那么多的财力,只能从陆军上想办法。这才有了北洋新军。
不过,这支军队的雏形是在甲午战争时,由胡燏棻湘军、淮军的旧部训练而成。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成军时,也任用了一批淮军旧部。这支军队不仅武器、训练方式是新的,还有很多当时完全没见过的做法。
在北洋新军中,是可以剪掉辫子的。这虽然只是个小细节,却可以看出这支军队很大的不同。不过,跟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一样,北洋新军名义上上是效忠朝廷,实际上却是效忠袁世凯个人。当年湘军就出现了“兵为将有”的情况,军队内部只知道统帅,不知道朝廷。
在晚清时期,清朝中央朝廷对地方,对军队的控制能力,都已经减弱了。统帅统兵自重,这也成了袁世凯将来的本钱,也是后来北洋军阀混战格局的起源。
北洋军阀则是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新军中有实权的将领拥兵自重的一股力量。近代中国的军阀,如果追述源头,可以从曾国藩开始说起。从那时起,地方开始有了自治的苗头。到了慈禧向十一国宣战时,东南各省,乃至山东、四川等省份,已经拒绝了从中央下达的命令。
甚至在慈禧、光绪等人行踪不定的时候,东南各省的督抚还计划推举李鸿章为总统。只是因为后来慈禧等人消息传来,这个方案才不得已作罢。而到了晚清时期,地方自治的风气已经十分浓烈。实际上,民国军阀割据的局面,早在北洋水师,乃至更早的曾国藩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北洋桥相关信息
元月二十八那日,大雾弥漫在武汉的上空;轻轻的、薄薄的、飘遮在新火车站那"千年鹤归"造型凸显特色的景致上,使之武汉新火车站更加具有着神秘感! 没有购到回家过春节的火车票,随后穿行在新火车的景观里,从东头一直走到了西头宽敞的公路上。延着公路,我开始寻找着那五百多年的古老桥-----"北洋桥"!
古云梦泽消失,分解出众多湖泊港汊。
武汉是一个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有着"百湖之城"的美誉,舟与桥就成为了武汉人赖以生存、交流、沟通的必需。
因新火车站的建设,又一次打破那沉睡五百多年的古老桥----"北洋桥"。
据查:北洋桥是我市唯一尚存原貌的石拱桥,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始建于唐代,历经战乱,屡毁屡建。现在人们看到的北洋桥,是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新建造的,离现在整整506年。
又名白杨桥、白洋桥。位于武昌城北8公里处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东湖港上。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清代和民初曾屡加修葺。桥为单孔拱顶,全长50米,宽7.76米,净跨10米。双圆心拱,桥身为红沙条石砌筑。1995年对桥面进行过全面维修。1988年被武汉市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进行了重新装饰。继续发挥着行人、行车的作用。
我一路寻问,下得公路,沿着一段乡间寂静的小路,在北洋桥村东湖港上村落处。一座单孔石拱、红砂条石砌筑的古桥映入眼帘。也许是寒冷的冬日,古桥无景相绌,使之我观看到古桥的浑然。桥向两岸延伸,犹如一道小小彩虹,降落于人间。
沿着小河的两边是民房环绕;从桥的北面,我慢行地走过引桥。引桥和桥面都是青麻石铺垫,桥头二座石狮子伫立在路旁,年复一年的忠于职守地守候着这古老的桥!
不宽的桥面,竟然在两侧还贯通阶梯形成人车分流。引桥的两边是一个八字形矮墩是"限载墩"。
桥面由三道组成:桥中砌有四十八纵横相排的砖石(我自己数的),约2.5米宽能通行小汽车的坡道。
两边是人行的台阶道约1米多宽,数着桥面的台阶道,上九台台阶道,下九台台阶道(我自己数的)。正好应了古代使用"九"个数字特有的寓意、象征!
拾阶而上,数得是十四垒麻石护栏;时不时偶尔出现一、两个行人和小汽车,匆匆从不宽的桥面上通过。
站在"北洋桥"上,看到小河中有很多工业垃圾,枯萎的水草与生活垃圾漂浮在河面上,让人感到"小河"的命运何去何从???远远望去是在建的新桥和宽敞的新公路。
古桥的南头,竖立立存的三块石碑,从碑文得知,此桥兴自唐代,明弘治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和民国四年曾对此桥进行过两次维修。
最为奇观是古桥的那红砂条石砌筑的基墩,古桥西边是完整无缺的平面,而古桥东面却有小四方形的红砂条砌筑错出。我想是不是古桥东面曾经修葺多次???
史料记载(网上查):此地"北洋桥"乃是东南祁郑湖和西北余家湖的两湖交汇之处,曾为淮扬荆襄沔黄蕲诸路客商往来必经之地。桥址处原为一渡口,曾是安徽、江西等地客商来汉必经之路,久而久之形成集镇。
明朝初年,一周姓官员路经渡口,见200多人等一艘小舟,便说服其好友陈廷英捐1000多两白银和400担大米,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桥。因渡口名叫白洋渡,石桥便取名为白洋桥,后讹传为北洋桥。
但纵观历史,它却是命运多舛:
(资料)近代保护北洋桥最惨烈的一次斗争,发生在1938年。有一天,一群日本兵开著一坦克企图从北洋桥上通过,当天上百村民拿著锄头、镰刀、棍棒冲上桥头,与日本兵对峙并发生冲突,两名日本兵被打死。次日遭到日本兵的疯狂狂报复,一名村民被枪杀,所有青壮年男女全部外逃,"北洋桥"却得以保存。
(资料)"文革"期间破"四旧",桥上石碑的碑檐被砸烂,石碑被推倒,村民心疼得直落泪。村民王树声和另外几位村民用"牛车"将最大的一块石碑运到一地沟边,假装当"跳板"使用。石碑逃过灭顶之灾。
五百多年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河水在小桥下流淌,古桥却岿然屹立。
我感叹!
单孔的小石桥:简单古朴、坚固耐久、结构精巧、线条秀丽、桥身斑驳、雄姿依旧!
"北洋桥"呈现出了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可见了古人人本的思想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