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木或灌木状;高达10米;幼枝圆,被柔毛;顶芽被柔毛;叶革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4-7.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具细齿,下面沿中脉被柔毛,上面中脉凹下,侧脉6-8对,连同网脉在上面凹下:叶柄长2-3毫米;花1-3朵腋生;花梗长1-1.5毫米,无毛;雌花:小苞片2,卵圆形;萼片5,膜质,近圆形,无毛,边缘有纤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雄蕊10-16,花药无分格,顶端尖;雌花花瓣卵形:花柱长约0.5毫米,顶端3裂;果球形,径3-4毫米,蓝黑色,无毛;果柄纤细,长约2毫米。
江西西部(武功山)、广西东北部(兴安、资源、大苗山、龙胜)、四川南部和西南部(南川、峨眉山、洪雅、屏山、马边、雷波、美姑、汉源、天全、石棉、米易、康定)、贵州北部和西部(梵净山、遵义、威宁、大方、安龙、江口、印江、荔波)及云南(镇雄、彝良、绥江)等地。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叶纸质,宽倒卵...
平枝栒子属落叶或半常绿匍匐灌木,高不超过0.5米,枝水平开张成整齐两列状;小枝圆柱形,幼时外被糙伏毛,老时脱落,黑褐色。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4毫米,宽4-9毫米,先端多数急尖,基部...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
以豫南地区的区域特征和建筑文化为背景,结合古镇、古村落乡土建筑的具体实例,对豫南乡土建筑的类型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乡土建筑的特点,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新农村乡土建筑提供借鉴.
在外形上,本种和黑柃E. macartneyi Champ.及毛枝格药柃E. muricata Dunn var. huiana (Kobuski) Hu et L. K. Ling都很相似,但黑柃的嫩枝和顶芽都完全无毛,叶干后下面变成红褐色,边缘仅具疏锯齿以及花柱3枚,离生,长不过2毫米等,而毛枝格药柃的花药具分格,花柱长1.5-2毫米以及叶缘具疏钝齿等均易于和本种区分。 2100433B
文山柃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2100433B
产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县一带。
本种和分布于我国台湾的薄叶柃E. leptophylla Hayata及钝齿柃E. crenatifolia (Yamamoto) Kobuski都很相似,但本种的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外面被短柔毛,边缘无纤毛以及叶片下面中脉上常被柔毛,侧脉和网脉在上面明显凹下等易于区别。它和云南柃E. yunnanensis Hsu也很近似,但后者的叶片较大,长圆状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6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且有凹缺以及萼片边缘有纤毛等可以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