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白桂木 | 拉丁学名 | Artocarpus hypargyreus Hance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荨麻目 | 亚 科 | 菠萝蜜亚科 |
族 | 菠萝蜜族桑科 | 属 | 波罗蜜属 |
亚 属 | 白桂木亚属 | 种 | 白桂木 |
命名者及年度 | Hance,1861 | 保护级别 | 濒危(IUCN标准) |
采种与种子处理选择:20年生以上的健壮优良母树采种。种子成熟8-10月,果实成熟由绿色转为黄色,于果实成熟盛期上树采摘,或摇动树枝震落后在地面捡拾。果实采回后,将其晾干碾碎,筛取种子;或将聚花果捣烂,洗去果皮肉,淘取种子;或堆沤数日,待软熟后放人密布袋中,在水中揉搓,除去花序托肉渣、皮屑及空粒,把沉下水中的瘦果,即种子,清洗干净,在室内晾干即可。种子千粒重200-250克,发芽率约70-80%。随采随播,或短期干藏,种子忌日晒失水。
育苗:播种繁殖。白桂木种子含水量高,贮藏时间长了种子容易失去活性,因此,要随采随播。床面平整细致,条播稍压紧,洒水湿透床面,用细孔筛筛过的草木灰与种子混匀,均匀撒于床面,播种量25-30g/m2,不再覆土,并搭防雨棚,每天早晚用喷雾器喷水,播后10天左右开始发芽。种子大量成熟是在夏季,随采随播后至出苗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及时遮荫。当苗高5-8厘米时移床或移入容器培育,搭50%透光度的荫棚。苗高40厘米左右,可出圃造林。
由于扦插月份、母树年龄和ABT浓度对白桂木插穗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经实验得扦插时间以7月份左右嫩枝扦插效果较好,选用低龄母树的穗条,配合100mg/L浓度的ABT处理,苗床基质采用河沙,能得到较高的扦插成活率。
大乔木,高10-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紫色,片状剥落;幼枝被白色紧贴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树之叶常为羽状浅裂,表面深绿色,仅中脉被微柔毛,背面绿色或绿白色,被粉末状柔毛,侧脉每边6-7条,弯拱向上,在表面平,在背面明显突起,网脉很明显,干时背面灰白色;叶柄长1.5-2厘米,被毛;托叶线形,早落。花序单生叶腋。雄花序椭圆形至倒卵圆形,长1.5-2厘米,直径1-1.5厘米;总柄长2-4.5厘米,被短柔毛;雄花花被4裂,裂片匙形,与盾形苞片紧贴,密被微柔毛,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聚花果近球形,直径3-4厘米,浅黄色至橙黄色,表面被褐色柔毛,微具乳头状凸起;果柄长3-5厘米,被短柔毛。花期春夏。
分布于中国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福建、江西(崇义、会昌、大余)、湖南、云南东南部(屏边、麻栗坡、广南)。
大白桂木是乔木植物,树形优美,枝叶繁茂,高10-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紫色,片状剥落;幼枝被白色紧贴柔 毛。叶革质且互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渐尖, 基部为...
10月份果实微裂、表面呈现棕褐色时可采摘,在室内阴干数日,待蒴果树开裂,自行脱落。寿命短,收集纯集即行播种育苗,发芽率可达85%。待苗高60厘米时,在阴雨天出圃定植。白桂木具有胚后熟现象,萌发前与湿沙...
白桂木属桑科喜光、喜湿,多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村边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区气候年均温18.8-22.4℃,一月均温8.9-14.8℃,七月均温27.0-28.8℃,年均降水量...
由于白桂木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很多白桂木种群呈单株散生的间断分布,林下幼苗少见,种群呈衰退趋势,1992年以珍稀物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通过多数种群取样进行人工繁殖,尤其在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中取样进行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来扩大和更新现有种群,同时通过打破白桂木种子休眠,创造条件提高种子发芽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进行播种,增加种群中的幼苗数量,创造基因交流和充足的条件,进一步保护白桂木遗传多样性,稳定和壮大种群数量,保护和恢复白桂木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白桂木在群落中仅处于劣势的伴生地位,对生态空间的占据能力小,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迁地保护,通过人工更新的方法来保护和恢复白桂木这一濒危种群。所以可以采取人工繁殖、迁地保护、人工更新等方法来保护白桂木这一濒危物种。
白桂木濒危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树种自身的原因,即由于白桂木个体数量少,近交、自交严重,雄、雌花序的分布不利于授粉等,造成单果结种率低,种子质量差,同时果皮含有抑制物质也是造成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率低的一个原因。二是外部因素,即过度采挖等人为破坏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动物对果实的取食,加上气候变迁导致花期不遇或开花时期雨水多造成结实量低等,这些原因导致白桂木在自然状态下可供更新的有效种子数量减少,最终只能成为群落中的伴生种或偶见种,无法成为建群种或优势树种。
【性味功效】甘、淡,温。祛风利湿,活血通络。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
【配伍禁忌】
风湿痹症:常与枫荷梨、木防己、枇杷树根、龙须藤等配伍使用。
头痛:常与枫荷梨、紫茉莉根等配伍使用。
【其他功用】果(桂木干)可生津止血,健胃化痰。
果味酸甜可食或作调味的配料或糖渍;木材坚硬,纹理通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
白桂木生长于低海拔160-163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生性喜阳,不过除了需要足够的光源,还要求阴湿的土壤坏境,因而多生长于土壤肥沃、呈酸性富含有机质的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溪边。
栽植:选择岩溶石山下部、谷地等土层稍厚处造林,造林前清理杂草及恶性藤本,保留乔木树种及部分灌木,块状整地,规格40×40×30厘米,早春或雨季栽植。
抚育管理:栽植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次,块状铲草、松土,主要是清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及藤本。
【目的】提取分离桂木叶中活性成分儿茶素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法分离桂木叶中儿茶素,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儿茶素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Phenomenex prodigy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0.4%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经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从桂木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儿茶素,其纯度≥980 mg/g;儿茶素在20.04~120.24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不同批次桂木叶样品中儿茶素含量为0.58~1.85 mg/g,平均回收率为98.07%(sR=1.84%)。【结论】首次确认了桂木叶含活性成分儿茶素,并建立其HPLC含量测定方法,所建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为桂木叶的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珍稀木本植物
水杉
银杉
红豆杉
白豆杉
德昌杉木
长苞铁杉
资源冷杉
梵净山冷杉
元宝山冷杉
百山祖冷杉
台湾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
水松
红桧
长白松
巧家五针松
观光木
长蕊木兰
大叶木兰
银杏
杜仲
坡垒
董棕
巨柏
格木
肥牛树
望天树
沉水樟
华盖木
白桂木
干果木
篦齿苏铁
长叶竹柏
大果青扦
千果榄仁
长叶榧树
海南粗榧
海南海桑
海南假韶子
滇波罗蜜
滇南风吹楠
光叶天料木
长瓣短柱茶
大叶木莲
巴东木莲
白辛树
吊皮锥
白梭梭
珙桐
滇桐
东京桐
长序榆
银缕梅
版纳青梅
伯乐树
秤锤树
白菊木
掌叶木
顶果木
柄翅果
翅果油树
长喙厚朴
凹叶厚朴
落叶木莲
宝华玉兰
金花茶
合柱金莲木
刺五加
大叶柳
长白柳
地枫皮
膝柄木
天目铁木
长柄双花木
普陀鹅耳枥
珍稀草本植物
玉龙蕨
光叶蕨
对开蕨
革苞菊
海菜花
独兰花
瓣鳞花
独叶草
短萼黄连
短柄乌头
报春苣苔
峨眉山莓草
华山新麦草
珍稀藤本植物
藤枣
巴戟天
萼翅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