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分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间相邻的电流作用抵消,而表面部分未抵消,它们的效果显示出宏观磁性。
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在当时物质结构的知识甚少的情况下无法证实,它带有相当大的臆测成分;在今天已经了解到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绕核运动的电子,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有了实在的内容,已成为认识物质磁性的重要依据。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表征磁场性质(即磁场强弱和方向)的两个物理量。由于磁场是电流或者说运动电荷引起的,而磁介质(除超导体以外不存在磁绝缘的概念,故一切物质均为磁介质)在磁场中发生的磁化对源磁场也有影响(场的迭加原理)。因此,磁场的强弱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在充满均匀磁介质的情况下,若包括介质因磁化而产生的磁场在内时,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其单位为特斯拉T,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独由电流或者运动电荷所引起的磁场(不包括介质磁化而产生的磁场时)则用磁场强度H表示,其单位为A/m,是一个辅助物理量。
具体的,B决定了运动电荷所受到的洛仑兹力,因而,B的概念叫H更形象一些。在工程中,B也被称作磁通密度(单位Wb/m2)。在各向同性的磁介质中,B与H的比值即介质的绝对磁导率μ,单位为亨/米(H/m)。
安培观察到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实验表明,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根据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的特性,物质可粗略地分为三类: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物质在磁场中应该表现...
电流的大小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电流强度)来衡量,公式中通常用大写字母I表示电流。用q表示单位时间内(字母t表示)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电流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t作为时间单位用秒(s)...
你好,家用电表的容量应使用电设备在电表额定电流的20%~120%之间,单相220V照明装置以每千瓦5安,三相380V动力用电以每千伏1.5安或2安计算为宜,一般家庭用电表额定电流不宜大于10安培。希望...
测量范围超过200安培的无电流互感器电表
磁铁和电流都能产生磁场,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是否有相同的起源呢?电流是电荷的运动产生的,所以电流的磁场应该是由于电荷的运动产生的.那么,磁铁的磁场是否也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呢?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法国学者安培由此受到启发,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的假说.他认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安培的假说能够解释一些磁现象.一根铁棒,在未被磁化的时候,内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磁性.当铁棒受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铁棒被磁化,两端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作用,形成磁极.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的敲击会失去磁性.这是因为在激烈的热运动或机械振动的影响下,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得杂乱了.
在安培所处的时代,人们对物质内部为什么会有分子电流还不清楚.直到20世纪初,才知道分子电流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形成的.安培分子电流的假说,揭示了磁铁磁性的起源,它使我们认识到: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对分子电流,结合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知识及安培定则,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这句话;并应强调"这两个磁极跟分子电流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以便使他们了解磁极为什么不能以单独的N极或S极存在的道理。他是根据环形电流的磁性与磁铁相似,提出了一种猜测
【说明】"假说",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实践证实的命题。在物理定律和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假说",常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一定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安培分子电流的假说就是在奥斯特的实验的启发下,经过思维发展而产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