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性是指建筑材料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体积的不均匀变化引起膨胀、裂缝或翘曲等现象。安定性实验可采用试饼法、雷氏法,当实验结果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中文名称 | 安定性 | 要求 | 试饼制作必须规范 |
---|---|---|---|
湿度 | 大于90% | 温度 | 20±3℃ |
名称:水泥安定性试验用雷氏� 编号:JC/T 954-2005 http://www.sngyw.com/fagui/detail/showswf.asp?newsid=487你自己去看看吧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水泥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主要依据GB/T1346-2001分析了影响水泥安定性检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预防误判措施,供试验检测机构借鉴。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
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影响因素:水泥熟料矿物组成中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过多,或者水泥粉磨时石膏掺量过多。
水 泥 安 定 性 试 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水泥安定检验方法 2检验水泥安定性 二、试验原理 1雷氏法:是观测由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 体积膨胀的的程度; 2试饼法:试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外形变化程度。 三、试验仪器 1 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 410mm×240mm×310mm,篦板与加热器 之间的距离大于 50mm。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 30min±5min 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 3h 以 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玻璃板:两块,尺寸约 100mm×100mm。 雷氏夹:由铜材制成,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 上,然后,另一根指针的根部挂上 300g质量的砝码,此时,两根指 针的针间距离增加值应在( 17.5±2.5)mm 范围以内,即 2x=17.5× 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
水 泥 安 定 性 试 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水泥安定检验方法 2检验水泥安定性 二、试验原理 1雷氏法:是观测由两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 体积膨胀的的程度; 2试饼法:试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外形变化程度。 三、试验仪器 1 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 410mm×240mm×310mm,篦板与加热器 之间的距离大于 50mm。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 30min±5min 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 3h 以 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玻璃板:两块,尺寸约 100mm×100mm。 雷氏夹:由铜材制成,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 上,然后,另一根指针的根部挂上 300g质量的砝码,此时,两根指 针的针间距离增加值应在( 17.5±2.5)mm 范围以内,即 2x=17.5× 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
不同石油产品氧化安定性测定的国家标准不同。
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如果不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没有产生裂缝、弯曲等现象,则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如果水泥硬化后体积产生了不均匀变化,造成有害的膨胀,将使建筑物开裂,甚至崩溃,则称为安定性不合格。此种水泥不能在工程中使用。
如果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特别是颗粒较粗,而且在工厂的存放时间又较短时,就会产生安定性不合格的现象。因为这种过火(1000℃以上)的氧化钙与氧化镁没有完全经过充分熟化,本身水化很慢,在水泥凝结以后即在有水泥石约束的条件下才开始水化,产生体积膨胀后,就会形成开裂现象。此外,如果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过多时,会生成硫铝酸钙,体积膨胀,也将造成安定性不良。
检验水泥安定性,按GB/T 750-1992进行。检验过程是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进行,将其制成一定形状的(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试饼,放入沸煮箱内沸煮4h,如煮后的试饼经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用直尺检查也无弯曲现象时,则称为安定性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
安定性的检验方法除了上述试饼法之外,还有雷氏夹法和测长法等。后两种方法虽然具有定量的数值界限,但方法复杂,复演性也差;而试饼法则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敏感,而且观察直观、复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至今仍列为国家标准方法。
沸煮法只能裣查出游离氧化钙的破坏作用。由于过火的氧化镁比过火的氧化钙水化速度更慢,因此用沸煮法不能发现由氧化镁所引起的不安定性,只有通过高温、高压的压蒸试验,才能判断这种现象。而三氧化硫所引起的不安定性,只有采用冷饼法、水浸法才能进行检验,即将试饼放在20℃±3℃的水中养护28d后,检查是否有不安定现象。因为当温度超过60~70℃时,将不能形成产生体积膨胀的硫铝酸钙。
由于国家标准中已对氧化镁及三氧化硫含量作了限量规定,故压蒸法及水浸法两项检验一般可以不做。
氧化安定性是指石油产品在长期储存或长期高温下使用时抵抗热和氧化作用、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由于氧化,石油产品往往发生游离碱含量降低或游离有机酸含量增大,滴点下降,外观颜色变深,出现异臭味及稠度、强度极限,相似粘度下降,生成腐蚀性产物和破坏润滑脂结构的物质,造成皂油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