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ADINA分析基础与工程实践 | 作 者 | 高霖,费根胜,王明振,徐新瑞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7年7月1日 |
ISBN | 9787302474012 |
第一部分 软件功能概述和安装
第1章 ADINA软件简介 2
1.1 软件概述 2
1.2 ADINA软件模块功能介绍 3
1.2.1 ADINA-AUI前后处理模块 3
1.2.2 ADINA-Structures结构计算
分析模块 3
1.2.3 ADINA-CFD流体计算分析
模块 4
1.2.4 ADINA-FSI流固耦合分析
模块 5
1.2.5 ADINA-Thermal热分析模块 5
1.2.6 ADINA-TMC热力耦合分析
模块 5
1.2.7 ADINA-EM电磁场计算模块 6
1.3 ADINA软件安装 6
1.3.1 软件单机版安装方法 6
1.3.2 软件网络企业版安装方法 8
1.3.3 软件网络教育版安装方法 11
第二部分 软件前处理
第2章 前处理基础功能介绍 14
2.1 软件前处理界面 14
2.2 区域Zone的作用 15
2.3 软件文件类型 15
2.4 前处理文件的读入和保存 17
2.4.1 前处理文件的读入 17
2.4.2 前处理文件的保存 19
2.5 内存分配与硬盘要求 19
2.5.1 ADINA-AUI内存分配 19
2.5.2 软件结构场计算分析时的
内存分配 20
2.5.3 软件流场计算分析时的
内存分配 22
2.5.4 硬盘要求 22
2.6 命令流建模和批处理计算 23
2.6.1 前处理命令流 23
2.6.2 批处理计算 33
第3章 ADINA几何建模功能 36
3.1 软件中的坐标系 36
3.1.1 Global System(整体坐标系) 36
3.1.2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局部坐标系) 37
3.1.3 Skew System(斜坐标系) 37
3.1.4 Geometry Triads(几何
坐标架) 38
3.1.5 Result Transformation System
(结果转换坐标系) 38
3.2 Native几何建模方式 39
3.2.1 创建点和删除点 39
3.2.2 创建线和删除线 39
3.2.3 创建面和删除面 40
3.2.4 创建几何体和删除几何体 40
3.3 Parasolid几何建模方式 40
3.3.1 建立和删除几何体 40
3.3.2 切割面(Section Sheet) 41
3.3.3 Parasolid体的修饰 41
3.3.4 Parasolid体的布尔运算 41
3.3.5 对Parasolid体的其他操作 42
3.4 两种几何建模方式的共用
操作 43
3.4.1 几何变换 43
3.4.2 空间函数 43
3.4.3 面链接(Face Link) 45
3.4.4 几何域(Domain) 45
3.4.5 几何尺度测量(Measure) 46
第4章 材料、载荷和边界条件 47
4.1 结构场材料本构模型 47
4.1.1 弹性材料本构模型 47
4.1.2 塑性材料本构模型 49
4.1.3 热相关材料本构模型 52
4.1.4 蠕变材料本构模型 54
4.1.5 变参数(Creep Variable)蠕变
材料本构模型 56
4.1.6 岩土材料本构模型
(Geotechnical) 56
4.1.7 橡胶和泡沫(Rubber/Foam)
材料本构模型 59
4.1.8 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 62
4.1.9 其他材料本构模型 64
4.2 流场材料本构模型 65
4.2.1 不可压缩/轻微可压缩/低速
可压缩材料本构模型 66
4.2.2 高速可压缩流体材料本构
模型 72
4.3 单元类型和单元组 75
4.3.1 结构模块单元类型和单元组 75
4.3.2 流体模块单元类型 82
4.4 载荷类型和边界条件 82
4.4.1 结构模块载荷类型与施加
对象 83
4.4.2 结构模块初始条件和边界
条件类型 88
4.4.3 流体模块载荷类型与施加
对象 89
4.4.4 流体模块边界条件类型和
初始条件 92
第5章 ADINA有限元计算模型
的建立 106
5.1 网格划分 106
5.1.1 建立单元组和设定单元
类型 106
5.1.2 为几何模型设定网格密度 108
5.1.3 划分几何模型网格 108
5.1.4 网格节点的连续与不连续 110
5.1.5 节点耦合检查方法 115
5.2 网格粘接、约束方程和刚性
连接 117
5.2.1 粘接网格 118
5.2.2 约束方程 118
5.2.3 刚性连接 119
5.3 设定接触 120
5.3.1 设定接触控制参数 120
5.3.2 建立接触组 122
5.3.3 建立接触面和接触对 126
5.4 求解控制参数 127
5.4.1 结构模块求解控制参数 128
5.4.2 流体模块求解控制参数 139
5.4.3 流固耦合求解控制参数 144
5.5 流体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
技术 147
第三部分 软件后处理
第6章 ADINA软件后处理功能 160
6.1 读入计算结果文件 160
6.1.1 完全方式载入计算结果
文件 160
6.1.2 快捷方式载入计算结果
文件 161
6.1.3 载入多场耦合计算结果
文件 162
6.2 云图和等值线图 162
6.2.1 显示云图和等值线图 162
6.2.2 修改编辑云图和等值线图 163
6.2.3 删除云图和等值线图 165
6.2.4 保存云图和等值线图 165
6.3 矢量图和切片图 166
6.3.1 显示矢量图和切片图 166
6.3.2 修改编辑矢量图和切片图 168
6.3.3 删除矢量图和切片图 168
6.4 绘制曲线图 168
6.4.1 绘制路径曲线图 169
6.4.2 绘制时间曲线图 170
6.5 动画和列表 171
6.5.1 制作并保存动画 171
6.5.2 列表 174
6.6 后处理中其他计算结果的
提取 176
6.6.1 后处理中结果转换坐标系的
使用 176
6.6.2 应力线性化功能 178
6.6.3 后处理中流体总压和动压的
提取 181
6.6.4 提取通过某一个横截面的
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 183
6.6.5 绘制流体域的流线图 185
第四部分 实际工程应用
第7章 ADINA软件在土木工程中的
应用案例 188
7.1 塔架牛腿的仿真计算分析 188
7.1.1 物理背景 188
7.1.2 工程实例知识点 189
7.1.3 前处理建模 189
7.1.4 生成求解文件并进行求解 196
7.1.5 计算结果后处理 197
7.1.6 工程实例小结 199
7.2 逆作法深基坑开挖过程仿真
计算分析 199
7.2.1 物理背景 199
7.2.2 工程实例知识点 202
7.2.3 前处理建模 202
7.2.4 初始模型求解计算 212
7.2.5 初始模型计算结果后处理 213
7.2.6 计算参数设置并生成求解
文件 214
7.2.7 模型求解计算 215
7.2.8 计算结果后处理 217
7.2.9 工程实例小结 225
7.3 地铁下穿隧道开挖仿真计算
分析 225
7.3.1 物理背景 225
7.3.2 工程实例知识点 226
7.3.3 前处理建模 227
7.3.4 初始模型计算结果后处理 238
7.3.5 重启动计算模型参数设置 240
7.3.6 重启动模型计算结果后
处理 240
7.3.7 工程实例小结 242
第8章 ADINA软件在石油化工工程
中的应用案例 243
8.1 钻井隔水管涡激流固耦合仿真
计算分析 243
8.1.1 物理背景 243
8.1.2 工程实例知识点 244
8.1.3 前处理建模 244
8.1.4 结构模型前处理建模 252
8.1.5 流体模型前处理建模 255
8.1.6 保存模型文件并生成流体
模型求解文件 263
8.1.7 调用流固耦合求解器进行
求解 264
8.1.8 计算结果后处理 264
8.1.9 工程实例小结 268
8.2 螺杆泵三维流固耦合仿真计算
分析 268
8.2.1 物理背景 268
8.2.2 工程实例知识点 269
8.2.3 结构模型前处理建模 269
8.2.4 流体模型前处理建模 279
8.2.5 调用自适应网格流固耦合
求解器 286
8.2.6 计算结果后处理 287
8.2.7 工程实例小结 290
8.3 跨断层埋地管道非线性有限
元仿真计算分析 290
8.3.1 物理背景 290
8.3.2 工程实例知识点 290
8.3.3 前处理建模 291
8.3.4 计算结果后处理 298
8.3.5 工程实例小结 299
第9章 ADINA软件在航空航天工程
中的应用案例 300
9.1 机翼高速可压缩流固耦合
计算分析 300
9.1.1 物理背景 300
9.1.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01
9.1.3 结构模型前处理建模 301
9.1.4 流体模型前处理建模 305
9.1.5 流固耦合求解 310
9.1.6 计算结果后处理 311
9.1.7 工程实例小结 315
9.2 新型航空发动机某零部件流固
耦合计算分析 315
9.2.1 物理背景 315
9.2.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16
9.2.3 建立结构和流体几何模型 316
9.2.4 建立流固耦合结构模型 318
9.2.5 建立流固耦合流体模型 323
9.2.6 流固耦合求解 326
9.2.7 流体稳态流固耦合计算结果
(第12次计算结果) 328
9.2.8 建立瞬态流固耦合计算的
结构模型 328
9.2.9 建立瞬态流固耦合计算的
流体模型 329
9.2.10 调用流固耦合求解器进行
瞬态流固耦合求解 330
9.2.11 第一次流体网格重构流体
模型的建立 330
9.2.12 第一次流体网格重构结构
模型的建立 332
9.2.13 调用流固耦合求解器进行
求解 332
9.2.14 计算结果后处理 333
9.2.15 工程实例小结 334
9.3 电子插针非线性仿真计算
分析 335
9.3.1 物理背景 335
9.3.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36
9.3.3 前处理建模 336
9.3.4 保存模型、生成求解文件并
进行求解 339
9.3.5 计算结果后处理 340
9.3.6 工程实例小结 341
第10章 ADINA软件在机械工程中的
应用案例 342
10.1 压缩机动力系统非线性仿真
计算分析 342
10.1.1 物理背景 342
10.1.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43
10.1.3 前处理建模 343
10.1.4 保存模型、生成求解文件
并进行求解 349
10.1.5 计算结果后处理 349
10.1.6 工程实例小结 351
10.2 压力容器非线性仿真计算
分析 351
10.2.1 物理背景 351
10.2.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52
10.2.3 前处理建模 352
10.2.4 保存模型、生成求解文件并
进行求解 356
10.2.5 计算结果后处理 356
10.2.6 工程实例小结 358
10.3 夹具扫频仿真计算分析 359
10.3.1 物理背景 359
10.3.2 工程实例知识点 360
10.3.3 初始设计夹具的前处理
建模 360
10.3.4 初始设计夹具计算模型的
保存和求解 361
10.3.5 初始设计夹具计算结果
后处理 362
10.3.6 在结果后处理中定义激励
载荷并提取结果 362
10.3.7 最终设计夹具建模和计算
求解 365
10.3.8 最终设计夹具计算模型
保存和求解 367
10.3.9 最终设计夹具计算结果
后处理 368
10.3.10 在最终设计夹具计算结果
中定义激励载荷并提取
结果 368
10.3.11 工程实例小结 369
附录 软件警告错误提示 370
参考文献 3742100433B
《ADINA分析基础与工程实践》基于软件建模流程角度进行讲解,包括软件安装、前处理、后处理、实际工程应用和警告错误提示五大部分内容。
《ADINA分析基础与工程实践》的特点是注重数值模拟分析的过程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面向读者设计了多个实际工程案例,涵盖了新版ADINA软件的主要技术功能,可以满足初学者入门学习和有一定基础者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ADINA分析基础与工程实践》基于ADINA9.1软件;详细介绍软件基础功能;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建模技巧和参数设置具有真实意义;汇集笔者多年的软件使用经验。
比如说电压与电流吧,对一个二端元件来说如果你选择电压方向为左正右负,而你选择电流从元件的左端流入这时电压与电流就是关联参考方向,如果选择从右端流入这时电压与电流就是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呵呵 电路分析基础包含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电路分析基础的子集。
个人觉得是光纤通信,这一个专业比较容易一点。
土体固结沉降的ADINA分析——采用非线性分析软件ADINA建立地基土体固结沉降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建筑地基的沉陷规律和水平位移变形,并且通过对地基沉降和水平与竖向位移的分析计算,验证了运用ADINA软件对土体的固结沉降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本文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从将Matlab软件引入电路分析教学;重视Multisim软件在电路仿真中的应用;使微课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培养电路分析课程中学生的直觉思维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思路和实践内容,以期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全书分为3篇,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于不同需求的读者阅读、学习。1篇为基础篇,共5章(1章~5章),主要介绍ADINA的基本功能、基础操作、使用技术、命令流和常用本构模型;2篇为应用篇,共9章(6章~14章),涉及温度场、渗流场、固结分析、频域分析、重力坝结构、拱坝结构、结构-水体相互作用、边坡稳定和隧洞等专业问题;第3篇为开发篇,共4章(15章~18章),包含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ADINA数据外部交换与综合调用,黏弹性边界及地震波动输入,以及土石坝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本书提供书中案例需要的相关计算文件,读者可自行下载查看、使用。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等领域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在使用ADINA时参考。
第1篇 基础篇
第1章 ADINA基本功能与开发设置 10
1.1 ADINA概述 10
1.1.1 ADINA软件简介 10
1.1.2 ADINA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0
1.2 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 11
1.2.1 AUI简介 11
1.2.2 启动和退出AUI 12
1.2.3 AUI界面介绍 12
1.2.4 常用菜单及基本操作 13
1.3 ADINA文件类型 15
1.3.1 前处理和计算设置文件 15
1.3.2 求解与结果文件 15
1.3.3 后处理文件 15
1.3.4 输入文件 16
1.3.5 输出文件 16
1.3.6 其他类型文件 16
1.3.7 ADINA不同模块使用到的文件 17
1.4 ADINA用户手册 17
1.5 二次开发的相关设置 18
第2章 ADINA基本操作 20
2.1 建模方式选择 20
2.1.1 Native几何建模 20
2.1.2 Parasolid几何建模 23
2.1.3 图形软件建模 24
2.1.4 文本方式建模 26
2.2 坐标系的灵活应用 26
2.2.1 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 27
2.2.2 几何坐标架和单元局部坐标系 28
2.2.3 结果转换坐标系 29
2.2.4 斜坐标系和正交轴系 30
2.2.5 材料轴和初始应变轴 31
2.3 网格剖分形式 33
2.3.1 网格基本要求 33
2.3.2 网格剖分方式 34
2.3.3 网格的连续性检查 35
2.3.4 不连续网格的粘结 37
2.3.5 不连续网格的接触绑定 37
2.3.6 其他网格功能 39
2.4 后处理高级分析 40
2.4.1 云图/等值线图绘制 40
2.4.2 矢量图绘制 42
2.4.3 包络图绘制 43
2.4.4 曲线图绘制 44
2.4.5 结果列表 46
2.5 Zone使用技巧 46
2.5.1 Zone命令特点 46
2.5.2 Zone命令相关操作 47
第3章 ADINA高级使用技术 49
3.1 复杂边界条件施加 49
3.1.1 约束方程 49
3.1.2 刚性连接 50
3.1.3 流固耦合边界 50
3.2 复杂荷载施加 51
3.2.1 时间函数和时间步 51
3.2.2 空间函数 53
3.2.3 荷载的施加 54
3.3 初始条件施加 54
3.4 初应力及初始应力场设置 56
3.4.1 施加初始应变和应力 56
3.4.2 初始应力场设置 58
3.5 施工加载模拟(单元生死技术) 61
3.6 接触设置 62
3.6.1 接触设定 62
3.6.2 接触收敛性的提高 65
3.7 重启动功能 66
3.7.1 重启动分析应用范围 66
3.7.2 重启动分析的设定 66
3.8 计算内存分配技巧 67
3.8.1 AUI内存分配 67
3.8.2 求解内存设置 68
第4章 ADINA命令流 70
4.1 命令流特点及一般书写规则 70
4.2 前处理和计算功能部分——*.in文件命令流 71
4.2.1 文件基本设置 71
4.2.2 几何建模与网格剖分设置 72
4.2.3 单元组信息设置 74
4.2.4 材料属性设置 76
4.2.5 边界条件设置 77
4.2.6 荷载设置 78
4.2.7 分析类型设置 80
4.2.8 计算参数设置 81
4.3 后处理部分——*.plo文件命令流 82
4.3.1 基本设置 82
4.3.2 绘制云图(等值线)及相关设置 82
4.3.3 定义物理量 83
4.3.4 定义“模型点”和“模型线” 83
4.3.5 绘制物理量曲线图 83
4.3.6 输出物理量 84
4.4 命令流的调用 86
4.5 命令流书写举例 87
第5章 水利工程常用本构模型 90
5.1 应力与应变 90
5.1.1 应力与应力张量 90
5.1.2 应力张量不变量与偏应力张量不变量 90
5.1.3 应变张量及其分解 92
5.2 弹性模型 93
5.2.1 线弹性材料模型 94
5.2.2 非线性弹性材料模型 97
5.2.3 应用举例 98
5.3 Mohr-Coulomb模型 99
5.3.1 M-C模型基本理论 99
5.3.2 M-C模型使用设置 100
5.3.3 应用举例 101
5.4 Drucker-Prager模型 102
5.4.1 D-P模型理论 102
5.4.2 D-P模型使用设置 103
5.4.3 应用举例 104
5.5 Cam-clay模型 105
5.5.1 Cam-clay模型理论 105
5.5.2 Cam-clay模型使用设置 107
5.5.3 应用举例 107
5.6 Concrete模型 109
5.6.1 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109
5.6.2 多轴应力应变关系 110
5.6.3 Concrete模型使用设置 112
5.6.4 应用举例 113
第2篇 应用篇
第6章 温度场分析 116
6.1 热传导基本理论 116
6.2 ADINA-T中温度荷载的设置 117
6.2.1 温度荷载的施加方式 117
6.2.2 对流荷载 117
6.2.3 辐射荷载 118
6.2.4 热流荷载 119
6.3 稳定温度场分析 120
6.3.1 混凝土保温板效果分析 120
6.3.2 混凝土重力坝稳定温度场 122
6.4 非稳定温度场分析 125
6.4.1 工程背景 125
6.4.2 建模及求解 126
6.4.3 结果分析 127
第7章 渗流场分析 131
7.1 渗流计算基本理论与设置 131
7.1.1 渗流场基本理论 131
7.1.2 ADINA中渗流计算功能 132
7.1.3 ADINA中渗透系数的设定 132
7.2 有压渗流分析 133
7.2.1 ADINA自带算例 133
7.2.2 闸基渗流分析 134
7.3 无压渗流分析 136
7.3.1 ADINA自带算例 137
7.3.2 土石坝渗流分析 139
7.3.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44
7.4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计算 144
第8章 固结分析 146
8.1 ADINA固结分析功能 146
8.2 一维土柱固结分析 147
8.2.1 单向排水 147
8.2.2 双向排水 154
8.3 曼德尔效应模拟 155
8.3.1 算例简述 155
8.3.2 建模与求解 155
8.3.3 结果分析 156
8.4 软土地基排水固结分析 157
8.4.1 问题描述 157
8.4.2 建模与求解 158
8.4.3 结果分析 160
第9章 频域分析 164
9.1 频域分析基本理论 164
9.1.1 模态分析 164
9.1.2 反应谱法 164
9.2 模态分析实例 166
9.2.1 问题描述 166
9.2.2 建模及求解 167
9.2.3 结果分析 169
9.3 反应谱法分析实例 171
9.3.1 问题描述 171
9.3.2 模型建立及模态分析 171
9.3.3 反应谱法求解动力反应 171
第10章 重力坝静动力应力和稳定分析 177
10.1 重力坝结构分析概述 177
10.2 重力坝静力分析 178
10.2.1 问题描述 178
10.2.2 建模与求解 178
10.2.3 结果分析 183
10.3 重力坝动力分析 186
10.3.1 问题描述 186
10.3.2 建模与求解 186
10.3.3 结果分析 189
10.4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 192
10.4.1 静力抗滑稳定 192
10.4.2 动力抗滑稳定 193
第11章 拱坝应力和整体稳定分析 194
11.1 拱坝结构分析要点 194
11.1.1 计算难点 194
11.1.2 拱坝温度荷载计算方法 194
11.1.3 拱坝等效应力计算方法 196
11.2 拱坝静力分析 198
11.2.1 问题描述 198
11.2.2 建模与求解 198
11.2.3 结果分析 205
11.3 拱坝动力分析 208
11.3.1 问题描述 208
11.3.2 建模与求解 208
11.3.3 反应谱法求解动力反应 209
11.4 拱坝整体稳定分析 213
11.4.1 拱坝整体稳定分析方法 213
11.4.2 建模中的注意事项 214
11.4.3 结果分析 215
第12章 结构-水体相互作用分析 217
12.1 结构-水体相互作用基本理论 217
12.1.1 附加质量法 217
12.1.2 ADINA势流体理论 218
12.1.3 ADINA-FSI分析 219
12.2 附加质量法 220
12.2.1 问题描述 220
12.2.2 建模与求解 220
12.2.3 结果分析 223
12.3 ADINA势流体法 226
12.3.1 问题描述 226
12.3.2 建模与求解 226
12.3.3 结果分析 230
12.4 ADINA-FSI分析 234
12.4.1 问题描述 234
12.4.2 建模及求解 235
12.4.3 结果分析 242
第13章 边坡稳定分析 246
13.1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6
13.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计算及影响因素 247
13.2.1 问题描述 247
13.2.2 模型建立 247
13.2.3 折减系数的调整及安全系数取值 249
13.2.4 非线性计算中的相关设置 251
13.2.5 修改相关设置后的计算结果 256
13.2.6 其他影响因素 259
13.3 非均质边坡稳定分析 260
13.3.1 问题描述 260
13.3.2 操作流程 261
13.3.3 结果分析 262
13.4 工程实例分析 264
13.4.1 工程概述 264
13.4.2 操作流程 265
13.4.3 结果分析 266
第14章 水工隧洞围岩稳定及衬砌结构分析 273
14.1 水工隧洞分析概述 273
14.2 二维有压隧洞衬砌支护模拟 274
14.2.1 算例描述 274
14.2.2 操作流程 275
14.2.3 结果分析 280
14.3 三维无压隧洞开挖施工模拟 285
14.3.1 算例描述 285
14.3.2 操作流程 286
14.3.3 结果分析 290
第3篇 开发篇
第15章 自定义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 294
15.1 ADINA自定义材料用户子程序及编译 294
15.1.1 自定义材料用户子程序简介 294
15.1.2 编译流程 296
15.2 邓肯双曲线模型二次开发 297
15.2.1 基本公式 297
15.2.2 开发流程 298
15.2.3 程序代码 299
15.2.4 模型验证 303
15.3 沈珠江弹塑性模型二次开发 305
15.3.1 基本公式 305
15.3.2 应力更新算法 308
15.3.3 开发注意事项 309
15.3.4 应用举例 310
15.4 边界面模型二次开发 312
15.4.1 基本公式 312
15.4.2 应力积分算法 313
15.4.3 三轴试验数值模拟 318
15.4.4 模型应用 319
第16章 ADINA数据外部交换与综合调用 321
16.1 ADINA网格信息的导出 321
16.2 外部网格信息的导入 322
16.2.1 命令流文件的生成 322
16.2.2 约束信息的自动查找与设置 324
16.2.3 荷载的处理 325
16.3 后处理数据的自动导出和处理 329
16.4 常用程序段举例 332
16.5 综合调用实例1——基于温度模块的渗流场精确计算程序 334
16.5.1 问题缘由 334
16.5.2 读入数据文件 335
16.5.3 程序运行及计算结果 335
16.6 综合调用实例2——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自动计算程序 337
16.6.1 编程思想 337
16.6.2 读入数据文件 337
16.6.3 程序运行及计算结果 338
第17章 黏弹性边界及地震波动输入 340
17.1 黏弹性边界 340
17.1.1 黏弹性边界的基本理论 340
17.1.2 黏弹性边界的设置 342
17.2 黏弹性边界与其他边界比较 350
17.2.1 黏性边界 350
17.2.2 固定边界 351
17.2.3 远置边界 352
17.2.4 精确解 353
17.2.5 各类边界比较 354
17.3 地震波动输入 355
17.4 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357
17.4.1 问题描述 357
17.4.2 建模及求解 357
17.4.3 结果提取 367
第18章 土石坝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369
18.1 基于AUI的土石坝二维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369
18.1.1 工程概况及计算条件 369
18.1.2 建模与计算 370
18.1.3 成果输出 372
18.2 基于ADINA计算平台的地震波动反应分析软件开发 374
18.2.1 地震波动输入的开发流程 374
18.2.2 SWRA3D软件基本功能 374
18.2.3 SWRA3D软件使用流程 375
18.2.4 SWRA3D软件输入和输出文件 376
18.3 土石坝三维地震波动反应分析 377
18.3.1 工程概况 377
18.3.2 计算模型及参数 377
18.3.3 计算成果分析 378
参考文献 3832100433B
该书共分三部分,包括专题论述、基坑工程和基础工程。该书结合数十个实际工程,对深基坑、桩基、地基处理等深基础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及施工流程进行了分析和深讨,总结了近几年来在深基础工程实践与研究方面的成果,特别是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对某些问题还进行了专题论述。
该书对建筑工程深基础的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和管理都有具体的、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