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是Twinscharger(双增压=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机械增压器Supercharger)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燃油分层喷射),T指双增压, S指分层,I 指喷射,Fuel意为燃料。TSI比FSI更先进,属于大功率、低转速大扭矩的发动机。
严格意义上的TSI技术是双增压和分层直喷技术的综合运用,对技术要求较高。大众公司在国内中低档量产车采用的TSI技术实际上为Turbocharger(涡轮增压器)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 (燃料分层喷射),等同于TFSI(涡轮增压),而非 Twinscharger(双增压器)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燃料分层喷射)。
中文名称 | 双增压 | 外文名称 | Twinscharger |
---|---|---|---|
类 别 | 发动机 | 简 称 | TSI |
一、严禁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虽然发动机舱内的部件很多都做了防水处理,但很多汽车均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舱里会安装有发动机电脑、变速箱电脑、点火电脑及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如果这些电子原件接触到...
换发动机有3种来源。直接4S店的原型全新发动机。这是最豪气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年份比较久的发动机,甚至可能发动机的价格比二手车价格更高。优点是品质有保证,质保期长,在授权的4S店进行更换,师傅的经验也比...
放置在汽车的中部,但不是正中部,只是在后车轮轴与驾乘舱之间的发动机叫中置发动机也可以说那里是车子的重心位置 后置发动机往往对应于一些后轮驱动的大马力车型只要是在后轮轴上方的位置
这次的培训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讲解: 发动机的历史 发动机的分类 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 发动机的装配 发动机电气知识讲解 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 一、柴油机的历史 18 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在迎来巨大转折期的产业革命时,诞 生了世界首辆汽车。第 1辆汽车是蒸气汽车。但是,对于持续扩大的 产业,蒸气机已无法适应, 渐渐地在汽车和汽油发动车等的发动机内 部,在燃烧后产生动力,再转移到为内燃机。其中便诞生了具有良好 热効率的柴油发动机。 说到柴油发动机,不得不提到『鲁道夫·迪赛尔』,这是个重要 的人物。他是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并确立了基本原理,被称为柴油 机之父。柴油发动机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传统柴油发动机的特点:热效率和经济性较好 柴油机采用压缩空气的办法提高空气温度,使空气温度超过 柴油的自燃燃点, 这时再喷入柴油、 柴油喷雾和空气混合的同时自己 点火燃烧。因此,柴油发动机无需点火系。同时,柴
缸内直喷和增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动力的提升,最明显的优势特征在于TSI发动机在低转速时即可产生高扭矩,并在一个很宽的转速范围内保持最大扭矩输出,动力输出持续饱满,为驾驶者带来更多驾驶乐趣。然而,却不再以高油耗和高排放为代价,实现了节能、环保、动力的多重收获。
采用缸内直喷和增压技术而不是通过加大排量来提升发动机动力,是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方向,并且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首先,在城市中走走停停,发动机最主要的工况集中在中小负荷,那么大排量发动机要经常把节气门开度放在很小的位置,造成巨大的泵气损失。TSI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在小负荷时不参与工作,就相当于一款排量低发动机,显现出节省燃油的优势;而在高负荷时,TSI发动机则通过涡轮增压增加进气量,从而产生更高的动力,达到与大排量发动机相同甚至更优的动力性能。其次,发动机排量减小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对于整车布置和降低油耗都有直接的好处。
TSI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使雾化喷入的燃油与进气得到精确、充分、均匀的混合,并充满整个气缸,全工况实现均质燃烧。燃油充分燃烧,也就充分发挥了每一滴燃油所储存的能量,使发动机产生高动力输出,并且发动机动态响应好,同时,燃油消耗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关于分层燃烧:分层燃烧属于"稀薄燃烧",也就是燃油少,空气多,为降低油耗带来一定好处。数年前,大众汽车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上曾经用过这一技术。而如今,大众汽车的TSI发动机已经不再使用分层燃烧了。其原因是:"稀燃"会导致排放中氮氧化物的增加。另外,TSI发动机采用了增压、提高压缩比等有助于提高动力的技术,使缸内燃烧温度有所升高,同样也会导致氮氧化物排放的增加。为此,就要增加废气后处理系统来降低排放。而这样的后处理系统对燃油质量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会导致消费者使用成本增加。所以,相对于后处理系统增加的成本,分层燃烧技术所节省的燃油就显得不划算了,因此,"分层燃烧"技术已经不再应用。大众汽车的分层燃烧技术仅在欧洲境内销售的车型上使用过(因为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燃油的硫含量低),而出口到其他国家的车型都没有采用过"分层燃烧"。
TSI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直喷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进步的历程中,油气混合技术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技术课题之一。只有实现燃油与进气按照精确的比例均匀混合,才能实现"尽燃每滴油"。
发动机油气混合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化油器,单点喷射到多点喷射和缸内直喷等几个重要阶段。
应用真空原理将燃油在化油器中被进入的空气打散成雾,伴随空气被"吸入汽缸。由于是利用简单的机械结构控制供油量,所以,无法实现准确的按需供油。
以喷油嘴取代了化油器,燃油供应进入了燃油"喷射"时代,并且实现了电子控制,供油量精确度有所提高。但是,化油器和单点喷射存在一个共性的缺陷,燃油雾化与进气混合的位置处于进气管距离气缸的最远端,油气混合后,要分配给各个气缸,无法实现精确的按比例并且均匀的油气混合,所以,油耗高,动力低。
每个气缸都由单独的喷油嘴喷射燃油。燃油喷嘴安装于进气管最靠近气缸的位置,燃油喷射与进气混合在进气门之前。多点喷射能够按照每个气缸的需求实现精确的按需供油,因此,显著降低了油耗和排放。但是,这种"缸外喷射混合"的缺点在于,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只能够通过气门的开闭来被动控制,不能完全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的需求。并且,油气混合受进气气流的影响较大,还会吸附在进气管壁和气门上形成积碳,造成浪费,并影响发动机性能。
燃油喷嘴安装于气缸内,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与进气混合。喷射压力也进一步提高,使燃油雾化更加细致,真正实现了精准地按比例控制喷油并与进气混合,并且消除了缸外喷射的缺点。同时,喷嘴位置、喷雾形状、进气气流控制,以及活塞顶形状等特别的设计,使油气能够在整个气缸内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使燃油充分燃烧,真正实现了"尽燃每滴油"。
从燃油喷射技术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燃油喷射与进气混合的位置离气缸越来越近,最终发展到在气缸内进行。由于燃油喷射雾化的形成与油气的混合就在汽缸内进行,对供油量与油气均匀混合的控制精度得以提高,并且可实现精确点火,因而,燃烧更加迅速、充分,动力的爆发当然就会更为猛烈,动态响应更佳,功率与扭矩同时增加,燃油消耗明显降低,排放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