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命名为EIA-232-E,作为工业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
中文名称 | RS-232协议 | 时间 | 1962年 |
---|---|---|---|
发布 | 电子工业协会 | 产品 | 不同厂家兼容 |
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
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谓。
RS-232、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因此在视频界的应用,许多厂家都建立了一套高层通信协议,或公开或厂家独家使用。如录像机厂家中的Sony与松下对录像机的RS-422控制协议是有差异的,视频服务器上的控制协议则更多了,如Louth、Odetis协议是公开的,而ProLINK则是基于Profile上的。
目前RS-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串行接口。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率串行通讯中增加通讯距离的单端标准。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收、发端的数据信号是相对于信号地,如从DTE设备发出的数据在使用DB25连接器时是2脚相对7脚(信号地)的电平,DB25各引脚定义参见图1。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在+5~+15V,负电平在-5~-15V电平。当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始传送数据到结束,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再返回TTL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在+3~+12V与-3~-12V。
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最高速率为20kb/s。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RS-232串行速率
RS-232串行常用速率有300 1200 9600 57600等
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是为弥补RS-232之不足而提出的。
简单地说,RS-232与RS-485的区别在于:1、传输方式不同。 RS-232采取不平衡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讯. 而RS485则采用平衡传输,即差分传输方式。2、传输距离不同。RS-232适合本地...
接口 就是 本设备与其他设备连接的地方电平 说通俗一点 就是什么电压范围表示 逻辑真,什么电压范围表示 逻辑假RS-232接口 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
1、RS-232接口符合美国电子工业联盟(EIA)制定的串行数据通信的接口标准,原始编号全称是EIA-RS-232(简称232,RS232)。它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串行接口外设连接,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
RS-232 与 RS-485 的对比 及 RS-485 接口标准的优缺特点 中国市场连接电脑的端口目前有两种类型: RS232接口和 RS485接口由于 RS-232-C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 TTL 电平不兼 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 TTL 电路连接。 (2) 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 20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 这种共地 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 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 50英尺,实际上也只用在 50米左右。 针对 RS-232-C的不足,于是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 RS-485就是其中 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 “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 +(2
页眉内容 精心整理 串口、 COM口、TTL、RS-232、RS-485区别详解 Point : 1、串口、 COM口是指的物理接口形式 (硬件 )。而 TTL、RS-232、RS-485 是指的电平标准 (电信号 )。 2、接设备的时候,一般只接 GNDRXTX。不会接 Vcc或者 +3.3v 的电源线,避免与目标设备上的供电冲突。 3、PL2303、CP2102芯片是 USB转 TTL串口的芯片,用 USB来扩展串口 (TTL 电平 )。 4、MAX232芯片是 TTL电平与 RS232电平的专用双向转换芯片,可以 TTL转 RS-232,也可以 RS-232转 TTL。 5、TTL标准是低电平为 0,高电平为 1(+5V电平)。 RS-232标准是正电平为 0,负电平为 1(± 15V电平)。 6、RS-485与 RS-232类似,但是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这里略过不讲。 串口、 CO
隧道技术的实质是如何利用一种网络层的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层的协议,其基本功能是封装和加密,主要利用隧道协议来实现。封装是构建隧道的基本手段。从隧道的两端来看,封装就是用来创建、维持和撤销一个隧道,来实现信息的隐蔽和抽象。而如果流经隧道的数据不加密,那么整个隧道就暴露在公共网络中,VPN的安全性和私有性就得不到体现。
网路隧道技术涉及了3种网络协议: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下面的承载协议和隧道协议所承载的被承载协议。如图所示
隧道协议作为VPN IP层的底层,将VPN IP分组进行安装封装;隧道协议同时作为公用IP网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封装的VPN分组利用公网内的IP协议栈进行传输,以实现隧道内的功能。隧道协议在这个协议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隧道协议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工作的层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二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二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拨号VPN(Access VPN);另一类是三层隧道协议,用于传输三层网络协议,它主要应用于构建内部网VPN(Intranet VPN)和外联网(VPN Extranet VPN)。
二层隧道协议指用公用网络来封装和传输二层(数据链路层)协议,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数据链路层的帧。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在点到点的二层链路上,最常用的二层协议是PPP协议,隧道协议实现中,首先将IP分组封装在二层的PPP协议帧中,也就是会所,先把各种网络协议封装在PPP中,再把整个数据包装入二层隧道协议中。这种双层封装方法形成的数据包在公用网络中传输。
第二层隧道协议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是他没的可扩展性不太好,而且提供内在的安全机制安全强度低,因此它们不支持企业和企业的外部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通信的保密性需求,不适合用来构建连接企业内部网和企业的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的企业外部网VPN。
三层隧道协议是用公用网来封装和传输三层(网路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此时在隧道内传输的是网路层的分组。三层隧道协议并非是一种很新的技术,早已出现的RFC 1701 通路路由封装协议就是一个三层隧道协议。IETF制定的IP层加密标准协议IPSec 也是一个三层速到协议,利用IPSec(ESP/AN)的隧道模式构成的VPN隧道。三层隧道协议的协议栈如图所示,
ANCP由GSMPv3(General Switch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协议承载,并对GSMPv3协议进行了扩充,增加了邻接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体制。
云端采用的应用虚拟化技术,拥有丰富资源,其专有协议就是stp,网页采取stp://调用云端客户端下载,所有云端客户端版本均可采用stp调用进行P2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