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264的结构主要由两个独立的滤波单元、分频单元、fo逻辑单元、Q逻辑单元及模式设置单元等电路组成。
MAX264芯片诸引脚功能如下(括号内数字为引脚号):
V+(10):供电正极,并接旁路电容尽量靠近该脚;
V-(18): 供电负极,并接旁路电容尽量靠近该脚;
GND(19):模拟地;
CLKA(13):A单元时钟输入,该时钟在芯片内部被二分频;
CLKB(14):B单元时钟输入,该时钟在芯片内部被二分频;
OSC OUT(20):连至晶体,组成晶振电路(若接时钟信号时,该脚不连);
INA,INB(5,1):滤波器输入;
BPA,BPB(3,27):带通输出;
LPA,LPB(2,28):低通输出;
HPA,HPB(4,26):高通/带陷/全通输出;
M0,M1(8,7):模式选择,+5V高,-5V低;
F0-F4(24,17,23,12,11):时钟与中心频率比值(FCLK/f0)编程端;
Q0-Q6(15,16,21,22,25,6,9):Q编程端。
对M0、M1两个管脚编程可使芯片工作于模式1、2、3、4几种方式,对应的功能如表1所示,时钟与中心频率比值与编码对应。
模式1:当我们要实现全极点低通或带通滤波器(如:切比雪夫、巴特沃斯滤波器)时这种模式是很有用的,有时该模式也用来实现带陷滤波器,但由于相关零极点位置固定,使得用作带陷时受到限制。
模式2:模式2用于实现全极点低通和带通滤波器,与模式1相比该模式的优点就是提高了Q值而降低了输出噪声,该模式下fclk/fo是模式1的{1}\over{\sqrt{2}},这样就延宽了截止频率。
模式3:只有该模式下可实现高通滤波器,该模式下最高时钟频率低于模式1.
模式4: 只有该模式下才可以实现全通滤波器。
在设计中,首先根据所需的频率响应特性,确定出品质因数(Q)及截止频率,由Q值进而确定出N值:
Q=64/(128-N) 模式1,3,4时;
Q=90.51/(128-N) 模式2时;
也可以由Q值查表3得出N.得到N后,进而可以求出fclk/fo值:
fclk/fo= (N+13) 模式1,3,4时;
fclk/fo= (N+13)/\sqrt{2}模式2时;
因为时钟频率fclk是已知的,所以即可求出fo。由低通、带通、高通时通带示意图,几种情形下的参数对应式如下:
低通时:
f_{c}=f_{0} \sqrt{(1-{1}\over{2Q^{2}})+\sqrt{(1-{1}\over{2Q^{2}})^{2}+1}
Q0-Q6(15,16,21,22,25,6,9):Q编程端;
f_{p}=f_{o} \sqrt{1-{1}\over{2}Q}
H_{op}=H_{olp} {1}\over{{1}\over{Q}\sqrt{(1-{1}\over{4Q^{2}})} 带通时
Q={f_{0}}\over{(f_{H}-f_{L})},f_{0}=\sqrt{f_{L}f_{H}}
f_{L}=f_{0}[{-1}\over{2Q}+\sqrt{{1}\over{4Q^{2}}+1}]}
f_{H}=f_{0}[{1}\over{2Q}+\sqrt{({1}\over{2Q})^{2}}+1]]}
高通时
f_{c}=f_{0} [\sqrt{(1-{1}\over{2Q^{2}})+\sqrt{(1-{1}\over{2Q^{2}})+1}}]^{-1}
f_{P}=f_{0} [\sqrt{1-{1}\over{2Q^{2}}}^{-1}
H_{op}=H_{OHP} {1}\over{{1}\over{Q}\sqrt{1-{1}\over{4Q^{2}}}}
主要特性描述如下:
●滤波器设计软件化
●中心频率32阶可控
●Q值128阶可控
●Q值与fo独立可编程
●Fo可达140kHz
●支持+5V和 5V两种供电方式
应该是264根筋布成上下两排。
H.264只是一种视频压缩格式,不是品牌。如果你的录像机包装上只有H264,可能你买的是OEM的产品呢。那样只能看自带的说明说或者光盘来设置了。远程设置一般分两步,一是:录像机分配IP地址。二是:做端...
1 设置DVR机的IP参数,IP地址 子网掩码 网关都要和DVR机所接的路由器的IP参数要对应2 设置路由器的端口映射,一般远程监控有两种方式:IE的activex插件监控和客户端软件的远程监控,需要...
H.264具有比较高的编码效率和良好的网络适应性,非常适合于流媒体应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支持H.264格式文件(包括RTP格式和Annex B格式)实时传输的流媒体服务器,此服务器实现了RTSP/RTP/RTCP协议,实验测试表明,系统运行正常,可以满足视频点播的要求。
基于高速定点DSP处理器TMS320DM642,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嵌入式实时H.264视频编码器,提出了局部自适应预测运动估计算法.采用C64xCPU的软件优化技术,解决了视频编码的实时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H.264编码器对分辨率为320×288YUV格式视频信号的编码速率达到每秒13帧以上,且具有极低的码流速率和较高的图像编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