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外设的接口与Avalon总线时钟同步,不需要复杂的握手/应答机制。这样就简化了Avalon总 线的时序行为,而且便于集成高速外设。Avalon总线以及整个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标准的同步时序分析技术来评估。
● 所有的信号都是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便于信号在总线中高速传输。在Avalon总线中,由数据选择器(而不是三态缓冲器)决定哪个信号驱动哪个外设。因此外设即使在未被选中时也不需要将输出置为高阻态。
● 为了方便外设的设计,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使用分离的、专用的端口。外设不需要识别地址总线周期和数据总线周期,也不需要在未被选中时使输出无效。分离的地址、数据和控制通道还简化了与片上用户自定义逻辑的连接 。
可分为两类:Slave和Master。slave是一个从控接口,而master是一个主控接口。slave和master主要的区别是对于Avalon总线控制权的把握。master接口具有相接的Avalon总线控制权,而slave接口是被动的。常见的Avalon的传输结构有:Avalon总线从读(slave read),Avalon总线带一个延迟状态从读,Avalon总线从写(slave write),Avalon总线带一个延迟状态从写。
DSP芯片TMS320F2812 DSP片外扩展 64K * 16位SRAM(基本配置),最大可扩展到512K * 16位。内部RAM不够用时,用来扩充内存,当然是并行的。
串行就是数据一位一位传输的,数据线只需要一根(如果支持双向需要2根),并行就是数据多位同时传输(4位,8位,甚至64位,128位),当然效率是并行很高,但是如果远距离传输的话串行成本低。所以,一般设备...
定义: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主要...
为缓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与核心技术人才紧缺的矛盾,中电网(ECCN)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联合国际著名集成电路设计厂商和清华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于2006年隆重推出电子工程与集成电路技术培训项目。2007年5月31日,首期Altera FPGA技术培训学员正式结业,结业典礼在京沪两地隆重举行。典礼上专家组共评选出8篇优秀结业论文,为了与读者分享学员们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些优秀论文,以飨读者。更多详情敬请登录http://training.ECCN.com/。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几种现场总线及其总线电缆的特点,并以基金会现场总线FF-H1(低速)和Profibus PA总线电缆为例,探讨了现场总线电缆的设计。
系统总线常用总线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标准是IBM 公司1984年为推出PC/AT机而建立的系统总线标准,所以也叫AT总线。它是对XT总线的扩展,以适应8/16位数据总线要求。它在80286至80486时代应用非常广泛,以至于奔腾机中还保留有ISA总线插槽。ISA总线有98只引脚。
----EISA总线是1988年由Compaq等9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总线标准。它是在ISA总线的基础上使用双层插座,在原来ISA总线的98条信号线上又增加了98条信号线,也就是在两条ISA信号线之间添加一条EISA信号线。在实用中,EISA总线完全兼容ISA总线信号。
----VESA( 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总线是 1992年由60家附件卡制造商联合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简称为VL(VESA local bus)总线。它的推出为微机系统总线体系结构的革新奠定了基础。该总线系统考虑到CPU与主存和Cache 的直接相连,通常把这部分总线称为CPU总线或主总线,其他设备通过VL总线与CPU总线相连,所以VL总线被称为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位数据线,且可通过扩展槽扩展到64 位,使用33MHz时钟频率,最大传输率达132MB/s,可与CPU同步工作。是一种高速、高效的局部总线,可支持386SX、386DX、486SX、486DX及奔腾微处理器。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它是由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局部总线。它定义了32位数据总线,且可扩展为64位。PCI总线主板插槽的体积比原ISA总线插槽还小,其功能比VESA、ISA有极大的改善,支持突发读写操作,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 PCI局部总线不能兼容现有的ISA、EISA、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总线,但它不受制于处理器,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系统总线一般都用于商用PC机中,在计算机系统总线中,还有另一大类为适应工业现场环境而设计的系统总线,比如STD总线、VME总线、PC/104总线等。这里仅介绍当前工业计算机的热门总线之一--Compact PCI。
----Compact PCI的意思是"坚实的PCI",是当今第一个采用无源总线底板结构的PCI系统,是PCI总线的电气和软件标准加欧式卡的工业组装标准,是当今最新的一种工业计算机标准。 Compact PCI是在原来PCI总线基础上改造而来,它利用PCI的优点,提供满足工业环境应用要求的高性能核心系统,同时还考虑充分利用传统的总线产品,如ISA、STD、VME或PC/104来扩充系统的I/O和其他功能。
----6.PCI-E总线
----PCI Express采用的也是业内流行这种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的共享并行架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相对于传统PCI总线在单一时间周期内只能实现单向传输,PCI Express的双单工连接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质量,它们之间的差异跟半双工和全双工类似。
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地址信息、控制信息,因此,系统总线包含有三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双向是指可以两个方向传输,可以A->B也可以A<-B;三态指 0,1和第三态(tri-state)。tri-state既不是一也不是零,三态门的闭合无输出高阻状态。)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
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8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16=64KB,16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20位,其可寻址空间为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2的n次方)个地址空间(存储单元)。 举例来说:一个16位元宽度的位址总线(通常在1970年和1980年早期的8位元处理器中使用)可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 2 的 16 次方=65536=64 KB的地址,而一个 32位元 位址总线(通常在像现今 2004年 的 PC 处理器中) 可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4,294,967,296=4GB(前提:数据总线的宽度是8位)的位址。
注释:位元=bit。
上面提到的2^n=X=YGB中的B其实是bit,这个结果其实是乘以可寻址的位元8bit之后得到的。
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控制信号中,有的是微处理器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的,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馈给CPU的,比如:中断申请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限备就绪信号等。因此,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实际上控制总线的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CPU。
前端总线总线速率
超频和相关总线速率
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速度(简称内频)由系统总线速率(bus speed)乘上倍频系数决定。例如,一个时钟频率速度为 700MHz 的处理器,可能运行于 100MHz 的系统总线上。这说明处理器内的时钟倍频器的倍率设置为7,即中央处理器被设置为以7倍于系统总线的速率运行:100 MHz×7 = 700 MHz。通过改变倍频系数或系统总线速率,可以得到不同的时钟频率速度。以前经常套用的规则认为:时钟频率速度=外频(前端总线、FSB)*倍频系数。这句话严格来说并不正确。因为现在系统总线、前端总线(外频、FSB)速率不一样。就 Intel CPU 来说,前端总线=系统总线*4。所以,应该说时钟频率速度=系统总线*倍频系数。大多数主板允许用户通过跳线设置(BIOS)设置倍频或系统总线速率。现在许多处理器制造商预先锁定了处理器的倍频,但可以通过某些手段解锁。对所有的处理器,系统总线速率的适当提高可以增进其处理速率。
前端总线与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BusSpeed)与前端总线(FSB、外频)的区别在于,前端总线(FSB、外频)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而系统总线(BusSpeed)的概念是创建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系统总线(BusSpeed)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百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FSB、外频)与系统总线(BusSpeed)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前端总线(FSB、外频)与系统总线(BusSpeed)是相同速率,因此往往直接称系统总线(BusSpeed)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外频、FSB)需要高于系统总线(BusSpeed),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的前端总线(FSB、外频)频率成为系统总线(BusSpeed)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系统总线(BusSpeed)和前端总线(FSB、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