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203胶接点焊胶 | 外文名 | Adhesion-spot welding adhesive 203 |
---|---|---|---|
组 成 | E-51环氧树脂等 | 使用温度 | 范围为一60~60~C; |
英文名 Adhesion-spot welding adhesive 203
主要组成 由E-51环氧树脂、JLY-121聚硫橡胶和间苯二胺组成。
质量标准
不均匀扯离强度/(N/cm) >170 胶焊强度/[kN/(3cm×3cm)] >10(焊点)
特点及用途 使用温度范围为一60~60~C;具有良好的耐阳极氧化性能;遥用于铝合金的粘接点焊(先胶后焊)。
施工工艺 按规定要求配制,适用期为常温,8h;将被粘材料经碱液除油处理,再经硝酸溶液光化后,水洗,干燥。用玻璃棒或刮板涂胶;有一定接触压力,80~C需3h。
胶接使用最多的是木材工业,大约60~70%用于制造胶合板、纤维板、装饰板和木器家具等。通过胶接加工,可以充分利用木材资源,又可以改善天然木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采用合成胶粘剂胶接的木制品,不仅强度高...
根据规格套用相同口径的阀门安装定额,换算主材为橡胶软接头
交点焊接指不同方向的焊缝相交处即“丁字焊”,“十字焊”,点焊一般指组对时固定焊。前者可以是最终焊缝,后者还要进行盖面
针对目前胶焊技术研究的不足,对Q235薄钢板胶焊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加入铝粉来解决胶粘剂导电性的问题,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胶粘剂中铝粉加入量及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对接头抗拉强度和熔核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对胶焊接头性能影响最大;随着胶粘剂中铝粉含量及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的增加,胶焊接头抗拉强度及熔核尺寸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胶粘剂中铝粉含量为1.2g、焊接电流为5kA、焊接时间为2周波时,Q235薄钢板胶焊接头性能最好。
通过对车用结构胶胶接接头、胶焊接头和点焊接头箱型梁的碰撞实验,得到了碰撞小车的加速度时间曲线;把碰撞小车加速度平均值作为箱型梁结构强度的评价指标,加速度平均值越大,梁结构越强。通过上述指标分析了各种连接接头梁强度大小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3种连接方式的实验加速度时间曲线都有很好的规律性,在各种焊点间距下,胶焊接头的箱型梁强度总是大于纯点焊梁,纯胶接梁强度居中,结构胶的使用可以等效增加焊点的个数,对点焊接头梁的强度有很大的增强。
胶接点焊法根据涂胶施工情况可以分为先胶后焊法、先焊后胶法、胶膜法三种。
一、先胶后焊法
先胶后焊法是将胶接点焊的工件,先涂胶,后点焊,最后进行固化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点焊必须在胶粘剂尚未凝胶交联之前进行。
先胶后焊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金属表面处理;
(2)打定位孔;
(3)涂胶(涂胶后不需要晾置,因点焊胶不含溶剂);
(4)打定位铆钉;
(5)点焊;
(6)校正因点焊高热而造成的工作变形;
(7)固化;
(8)防腐蚀处理;
(9)成品质量检验。
先胶后焊法对点焊的要求较为苛刻,不宜采用电容式电焊机和电磁式电焊机焊接时常用的焊接电流急剧上升的硬脉冲破,但焊接电流脉冲过软也是适宜。脉冲过硬,会使焊点周围出现疏松和气孔;过软,会使工件过热,并使胶粘剂粘度急剧降低,造成流胶。
涂胶点焊前,两个接合面的间隙距离不得大于0.5mm;焊接后不得大于0.1-0.3mm。
二、先焊后胶法
先焊后胶法是将胶接点焊的工件,先点焊,然后再用注胶器或注胶枪将胶液注入胶接缝隙中去最后进行固化的方法。
先焊后胶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金属表面处理;
(2)打定位孔;
(3)打定位铆钉;
(4)点焊(用普通焊接方法即可);
(5)校正工件变形;
(6)灌胶;
(7)固化;
(8)防腐蚀处理;
(9)成品质量检验。
先焊后胶法,对点焊没有特殊要求,但对胶粘剂的要求却十分苛刻。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便顺利地充满接合面的缝隙。但流动性又不能太好,因太
好了会引起胶粘剂的流失。
(2)胶粘剂应不含溶剂,且固化时应无低分子的逸出。
(3)由于工件在胶接点焊后还需进一步装配或加工,固化后的胶层应具有足够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4)由于胶接点焊方法经常用于大型工件的制造,为了便于施工,胶液的固化温度和压力不宜过高。
三、胶膜法
胶膜法是在胶接点焊的接合面中间夹一层胶膜,然后在需要点焊的部位将胶膜钻(或冲)一个比焊点略大的孔,再进行点焊,最后进行固化的方法。
胶膜法由于目前还没有性能可靠、质量稳定的胶膜品种,故较少采用。现采用最多的是先焊后胶的方法,而且已研制出多种专供先焊后胶的胶粘剂,被称为点焊胶。
目前,胶接点焊法已得到推广应用,尤其在工件制造上,已成功地应用在航空工业飞机的制造方面。胶接点焊法也用于破损工件的修复,如修复铸件的长裂纹、孔洞和薄形钢板的密封结构部位。在修复过程中,一般也是先焊后胶。焊点距离通常为40-60mm,对受力较大的部位可控制在30mm左右。每个焊点必须要焊透,并且彻底清除焊渣之后再进行涂胶。在修复较长的裂纹时,要避免工件因长时间受热而产生应力收缩,造成再次裂损。另外,对一些较厚的工件应考虑在裂纹上开坡口槽。
胶接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但为获得理想的胶接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增大胶接面积,提高接头抗冲击、抗剥离能力是设计胶接接头的原则。因此,搭接、套接、嵌接等是较好的胶接接头形式(见图[胶接接头形式])。
材料的胶接表面状况对胶接质量有直接影响,胶接前需要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其主要工序包括:清洗除油和除锈;喷砂或机械加工,使胶接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化学处理形成活性易胶接表面等。其中机械或化学处理有时可以省去,例如铝蜂窝结构胶接时可不经机械处理;某些钢铁工件经喷砂处理后,不需化学处理也能获得良好的胶接效果。
胶粘剂品种繁多、性能各异。选择时要考虑胶接件材料的种类和性质(金属或非金属、刚性或柔性等)、接头使用环境(受力状况、温度、湿度、介质等)、允许的胶接工艺条件(固化温度、压力等),以及胶粘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