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武汉地铁1号线时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全长10.6公里,全线设高架宗关站、太平洋站、硚口路站、崇仁路站、利济北路站、友谊路站、循礼门站、大智路站、三阳路站、黄浦路站,全线共设10个车站,于2004年7月28日通车。
中文名称 | 2013武汉地铁1号线时间 | 标识色 | 地铁蓝 |
---|---|---|---|
时间 | 2013 | 地区 | 武汉 |
采用限时分段计价(每相邻两站之间为1个区间),起价1.5元,可乘坐6个区间,超过6个区间每3个区间收费0.5元(不足3个按3个算),收费全程5元)。原收费情况如下:
1-6个区间1.5元;
7-9个区间2元;
10-12个区间2.5元;
13-15个区间3元;
16-18个区间3.5元;
19-21个区间4元;
22-24个区间4.5元;
25个区间(全程票,全程共26个站,25个区间)5元。
使用"武汉通"、储值票的乘客可以享受8折优惠,老年储值票5折优惠(需与老年证同时使用)。
2011年3月1日,武汉轻轨票价发生变动,变动后新收费情况如下:
1-6个区间1.5元;
7-9个区间2元;
10-12个区间2.5元;
13-15个区间3元;
16-20个区间3.5元;
21-25个区间4元;
运营时间
(图看不清请从URL中看)
2011年1月4日,1号线调整了运营时间,将收班时间改为22点,因此各站末班车时间也往后顺延30分钟。
乘车提示
虽然1号线大部分车站采用侧式站台,因此列车到站时是右边车门打开。但是也有部分车站(古田一路站,宗关站,二七路站)是岛式站台,列车停靠时打开的是左边车门。所以如果乘客倚靠在左边车门时,列车开门时可能会摔伤,所以列车到站前请不要在车门依靠。
大事记
2000年4月,铁四院完成总体设计。12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
2002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003年1月,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始铺轨。
2003年5月,轨道1号线一期铺就全程轨道,投资额19亿元。
2004年7月28日,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进入观光试运营,轻轨一期全长10.234公里,设站点10座。2007年6月25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东段开工建设,西段开始铺设管道,为开工做前期准备。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全长18.448公里,全线高架,总投资51亿元。
2010年4月21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桥梁浇注成功,成为国内最长轻轨桥梁。
2010年6月,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铺轨完毕,正式成为国内最长轻轨。
2010年6月12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全线试车。轻轨1号线的最高时速可达到80公里,平均时速36.5公里。1号线一期运行时速为60至70公里。
2010年7月20日,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行。
2010年7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试运营。
该集团老地铁人介绍,以上十年大事记只是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的历史,其酝酿及设计,应上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4年,武汉市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酝酿武汉轨道交通。
1992年10月,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公司)成立,编制《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首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跨出实质性一步。
1993年8月,北京市城建设计院编制了《武汉市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4年6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北京城建设计院的"一号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
1998年11月,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武汉轻轨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综合规划》。
1999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2月,市轨道办委托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为一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单位。
由此可见,武汉轨道交通历史,远远不止10年,而是26年。
地铁建设
第三轨供电方式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列车使用了第三轨供电方式。第三轨又称接触轨(黄色轨道),带有750伏的高压电,特意采用下面裸露,其他三面绝缘,以避免触电事故发生。列车一侧装有受流器,通过碳刷从接触轨受流。
吸音隔声屏降噪音
一号线通车后,沿线居民将不会受到噪音影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一号线沿途的轨道两侧设置了吸音隔声屏,特别是在经过的居民区、医院等路段,隔音屏最高达到2米,且呈封闭状,能有效阻碍声音传播。
同时,一号线全线采用弹性整体道床、无缝钢轨,并减少轨道接缝,使车轮柔和地接触钢轨,大大降低了震动。
"双回路"供电系统
武汉轨道公司专家透露,武汉地铁一号线有两个独立电站输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即使遇到停电,也能保证其正常运营。
其供电硬件采用了双组变电站供电模式,即每条线由两个独立的主变电站供电,分别由不同的市属变电站输电。两个变电站可实现越区供电,如出现其中一个主变电站停电,系统将自动切换,由另一主变电站来担负全线的供电任务。
就算两个主变电站同时停电,也不会导致轻轨"失控"。轻轨的指挥系统,如调度电话、通讯系统等在停电情况下仍能正常使用,它们全部由蓄电池供电。指挥中心可迅速下达指令,通知司机、车站执行紧急疏散预案。
国内唯一的陆上轨道交通"彩虹桥
"有意思的是,一号线上还建有国内唯一的陆上轨交"彩虹桥"。这缘于一号线建设中的两大难题:如何穿越长江二桥和江岸货场铁路上空?
长江二桥下的铁路,曾令轻轨穿越二桥的规划几易其稿。最终敲订的方案是下穿二桥,降低黄浦大街高度,从上到下形成二桥、一号线、马路三层的格局。
江岸货场仍在使用,一号线越过铁路上方,中间不能架桥墩,只能架设超长跨度桥。其中两跨长50米,正中的一跨达105米,而武汉一号线桥梁平均跨长仅为30米。这么大跨度的桥梁,要保证其安全,不仅桥梁厚度比其他路段要厚近30厘米,上方还将修建钢拱,以分担桥梁巨大的压力。
十年建设无重大事故
除了是国内最长的城内轻轨,武汉一号线还被行业内人士称为最安全的重点建设工程。据市城建委安全站官员介绍,从2000年动工,到即将全线通车。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过一例重大事故,创造了国内、省内重点工程安全施工的奇迹。
轻轨现况8年不大修
武汉轨道公司负责人称,武汉轻轨列车整体采用全封闭结构,并配备了闪光地图、目的指示器、数字化信息系统、电动塞拉门等先进设备。
车体间由带装饰的贯通道连接,采用进口材料,若不出现重大意外,列车可保证8年无大修。此外,隔声、防水、隔噪等性能均达到欧洲标准。
武汉轻轨列车车体为国内首次采用的铝合金结构,强度高、耐腐蚀,适合武汉潮湿的气候,同时减轻车体重量1-2吨,提高了行驶速度。
司机室装备有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防护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列车的监控系统可随时监控列车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将状态反馈给控制中心。
"江城天路"
蜿蜒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已经全线运营的武汉轻轨1号线.以高架形式穿梭于汉口城区.平均高度相当于5层楼高.最高点达24米.因而有江城天路之称。2010年7月23日上午.在武汉地铁集团组织下.各大媒体记者登上一列崭新的轻轨二期列车.对即将开通的轻轨1号线二期西段作了体验.零距离感受"江城天路"的风采。 列车很快到了一期终点宗关站.宗关站发车时间为ll:05,沿途所经车站虽然没有乘客上下,但列车仍然停车、开门、关门。11:20,列车抵达终点站东吴大道。据了解。从宗关到东吴大道近12公里.列车运行只花了15分钟。整车减重2.5t,不仅有利于节能降耗。也有利于减轻整车噪声。在二期列车车轮内还专门嵌入降噪阻尼环。车轮降噪声为9.17分贝,降噪效果明显。记者还注意到,凡二期工程附近有居民区的,轻轨桥粱均安装了隔音屏。 二期车辆车厢内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增加了车厢中部的横扶手。方便站在中部的乘客;在司机室的拖车后部设置了残疾人轮椅停放区;每个车厢两端设置了播放滚动字梁的LED显示装置;车门上方设置了动态地图显示装置,动态显示列车到达的每一个站点;列车上安装了两通道列车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播放系统.乘客可同步收看电视台播出的节目:车厢和司机室均设置了360°的摄像头、紧急对话装置、紧急逃生锤和灭火器。空调系统方面,选用了全封闭卧式涡旋压缩机.有效降低了整机高度,并且能自动进行多级能量调节制冷;空调机组不同于一期的两端布置方案,而是布置在车厢车顶。减少了送风距离,降低了送风压头。能有效降低空调机组噪音.同时保证制冷均匀;各座椅下均设置了电采暖装置,可提高冬季乘坐舒适性。 二期车辆还采用了数字模拟式混合制动系统和移动闭塞信号控制技术,具备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自动折返完善功能.达到B型车国内先进水平。 轻轨l号线一期车站由于建设时间旱,均未建厕所.乘客深感不便。故在二期车站建设时,每个站均配建厕所。 在该站,除了自动扶梯外,记者还发现了一处垂直电梯,专供残疾人轮椅乘坐。在站台上,铺设了盲道,方便盲人乘车。一期车站也在进行改造,增加无障碍设备。 二期车站的导向标识系统也非常完善。乘客上下车、进出站均有标识指引。每个车站除告诉乘客当前车站站名外,也显示下一站即将到达的车站站名。车站LED显示装置还预告下一列车进站的时间。 二期工程从2007年7月正最开工,2010年7月28日通车.总工期仅3年.由于拆迁困难,最后一个车站今年元月才完成拆迁,真正留给土建的施工时间很少;同时为了贯彻地铁加物业的战略,有物业开发的站点工程量大。这就导致部分车站装修工程不能在2010年7月底完成.需适当延后。不过,这不会对市民乘坐轻轨造成大的影响。 至于竹叶海车站,是因为过去本没有此车站,2009年8月才正式决定预留竹叶海车站.该站2009年10月才施工,土建工程没有完工。
对接公交
轨道交通一号线将于28日全线运营,为解决轻轨与常规交通换乘难,昨日武汉市公交管理办决定,28日起6条公交线路改线与轻轨衔接。
据了解,公交衔接调整方案将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主要依托现有公交场站和道路调整新辟25条,第二、三阶段则结合沿线道路及换乘枢纽建设情况实施。
为尊重市民出行习惯,让市民逐步适应轨道交通加常规公交的换乘出行方式,第一阶段公交线路调整将分三批进行,第一批在28日调整6条。拟新辟的线路基本集中在第二批次,届时将新辟线路通往轨道1号线两端点,即开通新线路将乘客输送到轨道东吴大道(东西湖方向)、新荣村(江岸二七方向)站点。而拟取消的线路,将根据实际客流情况在第二、第三批次中进行。
以下为6条与轻轨衔接的线路的新走向。
527路:去行马池中路、环湖中路、马池路、姑李路、姑嫂树路、唐家墩路、新华路、友谊路、京汉大道、前进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从三民路起改走友谊路、新华路,其他不变。
595路:由发展一村至武汉客运港。去行汉西路、发展大道、新华路、友谊路、京汉大道、前进一路、三民路、民族路、沿河大道、沿江大道;回行不走前进一路,其他不变。
604路:常青花园、常青路、红旗渠路、姑嫂树路、唐家墩路、建设大道、宝丰一路、硚口路、月湖桥、琴台大道。
716路:后湖大道、金桥大道、发展大道、黄孝河路、解放公园路、惠济路、澳门路、解放大道、硚口路、月湖桥、江城大道、汉阳大道、阳新路、拦江路。
711路:由武汉动物园至牛皮岭。沿途经动物园路、马沧湖路、汉阳大道、拦江路、晴川桥、友谊南路、中山大道、北京路、胜利街、三阳路、澳门路、三眼桥路、发展大道、姑嫂树路、后湖大道。
717路:新荣村客运站、后湖大道、百步亭小区、解放大道、长江二桥、和平大道、中山路、粮道街、中华路、临江大道、紫阳路、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江国路;回行从紫阳路起改走解放路、民主路、中山路,其他不变。
超长地铁将改变人们生活
中国管理科学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胡润洲认为,作为武汉首条快速轨道交通,轻轨将大大改善沿线交通,对居民购房、消费、就业、就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出行难题解决之后,人们会选择轻轨两端房价较低的地段购房,给两端楼盘带来升值潜力;随之而来的将是沿线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居民到闹市区消费将产生明显的"钟摆式"客流;交通的时间成本降低后中,沿线的企业招聘将变得更容易;将有更多的市民涌向同济、协和等市内大医院,等等。
争论
武汉地铁集团专家:轻轨1号线并非轻轨而是地铁
自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之日起,地铁族网友就为它是不是武汉首条地铁争论不休。昨天,武汉地铁集团专家说,轻轨与地铁的区别,并非是天上和地下,而是与轨重和载客量有关。市民常说的"轻轨",确实是武汉首条地铁。
最近,有地铁族网友在论坛里提问:"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即市民常说的轻轨)是属于轻轨还是地铁?"结果,16.8%认为是轻轨,79.4%认为是地铁,其他人认为既能说是轻轨,也能说是地铁。
武汉地铁集团专家说,从专业角度讲,轻轨和地铁的区别,并非是在天上和地下,而在于其轨重和最大断面客流:轨重每米60公斤以下、每小时客流量1.5万至3万人次的叫轻轨;轨重每米60公斤以上,每小时客流量3万至6万人次的叫地铁。
从这个概念来看,轨道交通1号线,即武汉市民常说的轻轨,和2号线的轨重、承载量、车型等参数基本一致,应称作地铁高架线。也就是说,武汉首条地铁是"轻轨"1号线,而非地铁2号线。武汉地铁时代元年,应在2004年。
轨道交通1号线为何长期被认为是轻轨?武汉地铁集团说,上世纪末,武汉考虑到地质(武汉地下水位较高)和成本等问题,确实是打算建设轻轨。在后来的媒体宣传中,也一直称为轻轨,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叫法。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U1,高架地铁,运营中)
标识色:地铁蓝
线路走向:宗关-黄浦路(一期工程),东吴大道-宗关、黄浦路-堤角(二期工程),东吴大道-金山大道-径河(三期工程,即西延长线)、堤角-汉口北(三期工程,即北延长线)
线路长度:一期工程10.6公里,二期工程约18.25公里,全长约28公里,三期工程约7公里
站点个数:一期工程10个,二期工程16个,共26个高架站,三期工程北延长线3个,西延长线3个
开工时间:一期工程2000年12月,二期工程2007年4月,三期工程北延长线2011年4月,西延长线2011年
通车时间:一期工程2004年7月28日,二期工程2010年7月29日
预计通车时间:三期工程北延长线,西延长线2013年
使用车型:B型车
车辆编组:4节(预留6节编组能力)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时
运营时间:6:00-22:00,远期5:00-23:00
全日开行列车数量:初期200对,后期228对,远期265对
投资:一期工程21.99亿元,二期工程46.498亿元,三期工程西延长线15亿元,三期工程北延长线20.5亿元
技术经济指标:约2.5亿元/正线公里
建设单位: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地铁1号线首 车:05:55末 车:22:05票 价:最 高 票 价 6 元
昆明,1号线:二环北路站 ——虹山东路站——西站立交桥站——潘家湾站——弥勒寺站——金碧广场站——得胜桥站——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福德站——日新路站——巫家坝站——昌宏西路站——晓东村站——珥...
在小什字站换乘
重庆地铁 1 号线,运营里程: 38.7 公里。运营速度: 最高运行速度为 100km/h 。运营时间: 06:30:00—22:30:00。运行方式:大小交路 1:1 套跑。列车编组: 6 卡编组钢轮钢 轨 B 型车。车辆基地:赖家桥车厂、马家岩停车场。车站总数: 24 站。标识色:石榴红。 站点: 车站编号 车站名称 英文名称 月台类型 敷设方式 转乘线路 所在地 101 朝天门 chaotianmen 分 离式 月 台 地 面 + 架 空 渝中区 102 小什字 xiaoshizi 岛式月台 地下 6 号线 渝中区 103 较场口 jiaochaoko 岛式月台 地下 2 号线 渝中区 104 七星岗 qixinggang 岛式月台 地下 10 号 线 (规划) 渝中区 105 两路口 liangluko 岛式月台 地下 3 号线 渝中区 106 鹅岭 eling 岛式月台 地下 渝
历史 编辑 规划 1987 年,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准备引入法国资本进行地铁建设,当时出现了四个方案, 在初步方案 1 中,出现了现 有 1 号线的雏型。当时线路通过黄沙后走线比现时偏西,而且转弯进入中山路后,在 荔湾路口西侧设有中山八路站而没有陈家祠站。 而当时的杨箕村站则设于现时中山一立交附 近,同时东山口和杨箕村之间亦设有梅花村站。而天河段则位于天河东路 -天寿路,再转入 广州火车东站地下, 在天河路口设体育中心站, 以及天河北路口设天河北路站。 同时预留条 件供线路延伸至天平架地区。 在征求市民意见后, 最终形成了 “十字线网 ”的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 一号线通过黄沙后 走线被东移至宝华路, 随之中山八路站被东移至陈家祠广场前并易名陈家祠站, 一号线终与 中山八路无缘。 杨箕村站则与梅花村站合并, 移至梅花路口附近。 而天河段则改走天河南一 路再转入体育东路。 在体育西路路口设体育西
武汉地铁一号线计划将来从东北侧的堤角继续延长至汉口北批发市场,现在该项目预计于2013年年底开通。该工程总投资为23.61亿元,由黄陂区出资、武汉地铁集团负责建设,工程起点位于武汉地铁1号线东段终点堤角站,线路总长5.695公里,至黄陂巨龙大道北侧设汉口北站,线路均为高架。
具体线路走向为:由汉口堤角向东,上跨张公堤,沿汉口解放大道北延长线向北,之后线路偏出解放大道,跨过朱家河和三环线后,线路西偏,跨过汉北河,沿规划中的泵站河西侧前行,至巨龙大道后设汉口北站。同时,在巨龙大道北侧设停车场1处。2012年10月,站点名称有所改变:黄浦新城改为滕子岗,南湖村改为滠口新城,汉口北改为汉口北大道。2013年2月,汉口北延长线主体工程完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武汉地铁1号线另将向西延伸3.96公里至径河,该工程计划2015年开工,2018年通车。1号线西延径河工程之线路将由1号线东吴大道站引出,沿吴西路北行,沿途设三站:码头潭公园站、三店站、径河站。3座车站将皆为高架之车站,其平均站距将为1429.7米。通车后,1号线列车将以4辆编组、全日开行列车初期200对、近期228对、远期265对的方式运营,运营时间5:00—23:00。该工程之总投资近15亿元。
武汉地铁1号线由两期工程组成,西起东西湖区的金山大道,东至江岸区的堤角,其中一期工程连接硚口区的宗关和江岸区的黄浦路,总投资21.99亿元,全长10.234公里,为全线高架,设10个车站、1个停车场、1个指挥中心、1座110KV的主变电所、6座牵引降压变电所及7座降压变电所,配备B型车12列48辆。
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线路由一期工程起终点向两端延伸:西段线路从宗关站向西延伸,沿解放大道高架到位于东西湖区的吴家山开发区,西段线路全长11.26公里;东段线路从黄浦路站向东延伸,线路下穿长江二桥后沿解放大道高架至堤角,东段线路全长6.99公里。计划新增车辆21列84辆。现在全线已于2010年7月29日投入全程试运营。
2004年,1号线在全国率先使用采用移动闭塞技术的Alcatel公司SelTracS40型CBTC,实现了自动驾驶、无人自动折返和高精度自动定点停车等功能。
一号线一期工程使用的车辆由中国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设计、制造,国产化率达70%,车体为国内首次使用全焊接结构的铝合金车体,拖车司机室部分为玻璃钢结构。总共订购了48辆,共计12列,2动2拖4辆编组。一期工程车辆侧面装饰彩条原为红色,后于二期开通后统一涂为一号线的标识颜色“地铁蓝”。
伴随一号线二期工程完成,新引进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制造的B型车,共订购了84辆车。以上车辆与第一批车辆共线运营。
车辆四辆编组,两动两拖,列车结构速度100km/h,最高运营速度80km/h,平均旅行速度36.6km/h。采用受流器下部接触受电,线路走行轨为负极轨。第三轨采用钢/铝复合轨。列车坐席:176人,最大载客量(9人/m2):12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