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内容 |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
---|---|---|---|
报告类型 | 政府工作报告 | 部 门 | 东港市政府 |
未来五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比较严峻,区域发展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市发展中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保持和加快发展所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但我们更要看到,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效应的全面释放,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北黄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一桥两岛”和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东港迎来了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同时,市委已经确定了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以往的发展成果奠定了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坚实基础,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氛围和激情更加浓厚。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在挑战面前坚定信心,在实干上狠下功夫,就一定能全面完成各项发展任务。
对于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和完善承载功能,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和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名有新进步,在全国百强县排位中有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县域综合实力更强。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到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力争超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力争五年翻一番。
——持续发展动力更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大有效投入带动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引导和扶持现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全方位、宽领域吸引域内外资本参与东港开发建设。引进域外内资年均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5%。推动新型工业做大做强、服务业提速增长、现代农业稳步提升、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崛起,构筑结构优化、高端高效、清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9:47.5:43.5。
——城乡建设步伐更快。继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实施一批城乡路网、市政设施、电力设施等工程,全面提高城乡承载力。拉开城市框架,形成由“主城—辅城—市镇”为构架的多核心、多层次城镇空间布局。老城区完成平房区改造任务,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更加规范;城市新区全面开发建设,实现人口、产业、资源的快速聚集;市镇与城区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到201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生态文明水平更高。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净化活动,人居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到201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2年削减6%以上,力争“四城联创”活动取得全面突破。
——人民群众生活更好。继续创新社会管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到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将废弃资源作为“城市矿产”,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高度进行物流、能流优化,形成高层次的“城市矿产”开发模式。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全国建设50个左右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大禹杯:省政府于1987年设立的对辽宁水利工作的最高成就奖。主要内容以治水为中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蓝天、碧水、宁静、节能减排工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提出的一个系统工程,蓝天工程是指通过对低层大气污染进行整治,提升空气质量。碧水工程是指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强化水污染防治与监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宁静工程是指加强噪声监管。节能减排工程是指加强用能管理,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城乡四化:辽宁省2011年4月起开始实施的城乡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活动。
双高普九: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东港市于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该项工作首批试点市。
一桥两岛:新鸭绿江公路大桥和中朝合作开发的黄金坪、威化岛。
四城联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新网工程: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该工程旨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国家商务部实施的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重要工程。该工程旨在根据社区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建立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
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国务院制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提出要在12年规划期内,全国新增加粮食产量1000亿斤。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辽宁省提出在包括东港市在内的全省36个重点县实施该项目。
海洋牧场:采用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建设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建设海洋牧场主要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青山工程:主要是通过矿山生态治理等八项强有力措施,对因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已破损山体进行植被恢复治理,对未破损山体实施严格保护。到“十二五”末期实现铁路、公路(一级以上)两侧,大中型水库库区、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可视范围内矿山及其他已破坏山体的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治理,实现植物覆盖,让辽宁青山恢复生态。
2012年12月4日在东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杨乃文
2008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是2007年2.8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是2007年4.3倍,年均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是2007年2.3倍,年均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亿元,是2007年5.7倍,年均增长41.7%。东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思想解放带动工作创新,立足于对市情和外部发展环境的科学研判,在破解发展瓶颈上敢为人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在落实项目上敢于让利。东港已成为国内外资本纷至沓来的热土、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奋发勇为的激情冲破前行中的阻碍束缚,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消极,面对激烈的发展竞争不退缩,不图虚名,只求实干,全面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东港人民正以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努力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家园!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执政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建设中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便民利民,在社会建设中安民乐民,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妥了一批社会关注的难事,让全市人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以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坚强保障!
这五年,是东港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的五年,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丹东丰能、盛兴造纸机械等超500万元工业项目1053个,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
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3户企业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16项,申报专利382件,“冷、热轧管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造纸机烘缸、电机电磁线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全国首位。省名牌产品达到11项,“广天牌”成为全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2007年的18户发展到95户,1户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百强,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再生资源四大产业集群今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8%。再生资源产业被纳入省“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集群,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豆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亿斤,被省政府确定为产粮大县。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草莓、优质水稻、精品渔业等五大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各类基地生产面积1.5万亩。通过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成功承办了中国第六届草莓文化节,摘得“全国草莓第一县”桂冠,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一县一业”示范县。
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2项,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组建了农业研究院和3个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科技平台,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完成高标准农田治理28万亩,实施中小河道治理等农建工程400余项,完成土石方量7300万立方米,四次夺得省“大禹杯”。
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个。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61个,新增丹东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户。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2%,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御嘉钻石广场和大鹿岛码头、獐岛客运站等项目94个,改造和新建农村市场12个。大商、乐天玛特等知名商贸企业陆续入驻,加盟店、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加快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业设施功能和品位大幅提升。
现代物流繁荣活跃。临港物流园区获批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居东北地区同业前茅。今年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是2007年1.6倍,被国家确定为东北二级物流节点城市。
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丹东地区率先成立村镇银行,新增外埠金融保险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担保公司1家。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比2007年末翻了一番。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出口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企业总数由2007年的120户发展到302户。今年外贸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是2007年2.2倍,年均增长16.9%。机械装备、精深加工农产品等占出口商品比重超过60%。
——合资合作成效显著
坚持招大引强,实现与上海绿地集团、美的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性合作。东港电磁线通过资产重组成功上市。引进内资年均增长48.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
——争取资金成果丰硕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性机遇,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社会事业等市级以上专项资金52.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城乡开发步伐加快
科学完善了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和城镇开发步伐,城东绿岛新城区、城市西区等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0平方公里,完成城乡房地产开发面积473.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4.9%。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投资26.5亿元,完成了201国道一级路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及大中修各级公路1356公里。投资8.9亿元,完成了港城一次变等电力设施改造工程17项。投资3.3亿元,新(修)建东港中路等城市道路47条,亮化“摸黑路”39条,新增供水管网140公里。投资9.8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公园等群众期盼已久的一批民心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实现了全覆盖。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开展了“蓝天、碧水、宁静、节能减排”工程,城乡“四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老城区实现全天候保洁,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纳入一级管理。关停锅炉150台,治理重点污染企业160户,减排二氧化硫5500吨、化学需氧量4400吨。全口径造林10.8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3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消除D级危房7.8万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成职教中心、海关小学等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三所高中全部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教育教学水平保持全省县级前列。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59个,完成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工程,中医院晋级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孕前优生免费健康检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群众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成功举办了全民运动会、民间艺术节、海鲜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落实了中央美院写生基地、中央歌剧院基层联系基地等文化共建项目,东港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平方米,解决了2983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普惠制培训1.2万人,安置就业5.4万人次。“两险”扩面4.1万人,为农村和城市60周岁以上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70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比2007年增加230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待遇比2007年增加576元,为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5亿元。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5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12032元和6624元。居民生活质量排行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
——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自2010年起,市政府共承诺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40件,现已全部得到落实。其中,廉租房建设等37件实事已办理完毕;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人民路大桥两项工程按照既定工期正在紧张施工;站前小学新建工程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市政府将在今后工作中强化调度,确保所有工程早日完工,坚决兑现向人民的承诺。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
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高质量办理建议(议案)和提案704件,问题解决率高达67.3%。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公安、国家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伏季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成果不断巩固。信访调处、人民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制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军政军民关系紧密和谐,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档案、物价、史志、保密、人防、气象、监察、审计、残疾人、地震测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靠的是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东港发展的各界朋友,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需加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工业经济稳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政府系统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市政府一定认真对待,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对于养牛,为了充分调动农牧民养牛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农村出台了引进西门塔尔牛相关优惠政策。一是一次引进5头以下至11头以上的,政府每头补贴500至1000元不等。二是引进西门塔尔牛的农牧户需要贷款的,政...
公交线路:121路 → 25路,全程约7.0公里1、从连云港市政府步行约620米,到达市政府北站2、乘坐121路,经过7站, 到达万润花园站3、乘坐25路,经过6站, 到达新浦农场站4、步行约100米...
2013年,是东港撤县建市20周年。20年来,东港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这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新一届政府更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求实奋进,努力实现东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增长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持续动力
强化招商。切实提高项目包装质量,精细谋划包装项目300个。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率,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对接,推进超10亿元项目20个。全年引进域外内资218亿元,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18%。
狠抓落实。现有企业抓扩产,重点实施铝镁包线、大木塑料等技改和扩建项目50个。续建项目抓进度,重点实施绿地新能源、东方高新无缝钛管等40个项目。签约项目抓开工,重点实施东北亚国际商贸城、金利冶金等23个项目。在谈项目抓签约,争取启胜高钛渣、太阳能光伏发电等12个项目年内签约。全年实施投资超千万元项目260个。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抢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机遇,把中小微企业扶持、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等作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重点,落实资金8亿元以上。
(二)坚持上增量调结构,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强劲增势,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超过50%,力争达到125亿元。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项难题,改善企业通关环境,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企业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落实国外引智项目3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个,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18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户、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10户,外贸出口额超7.5亿美元。
抓好园区建设。加快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项目园区入驻率超过50%。东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完成再生资源产业园二期工程,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验收,完成国家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目标。前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实施前阳南路、前阳北大街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高速公路连接带产业园区要完成规划设计,开工建设起步区。临港物流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十字街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入驻,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壮大产业集群。完成卓恒机械、高荣食品、亿丰服装、PET瓶砖等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再生资源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较上年增长30%。
(三)丰富服务业要素,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强商贸设施建设。悦千家连锁超市、御嘉钻石广场等项目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林茵国际城市综合体,推进华南万博城等项目。
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推进“新网工程”,新增高标准农资店20个,新建乡镇中型以上连锁超市5个。培育文化、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改造城乡农贸市场,实施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提升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发展水平,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开工建设北黄海温泉度假村、金沙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大鹿岛海岸线修复、刁家坝水库生态旅游观光园等工程,新增旅游专业村5个、“农家乐”旅游项目10个。
培育服务业集聚区。渤海交易所丹东玉米交易中心挂牌开市。临港物流园区完成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力争大连港湾物流等项目年内落地。城市中心商贸商务集聚区申报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强化金融资本保障。引进外埠金融机构1家,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力争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14亿元以上。推进债券融资工作,力争落实资金5亿元以上。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保持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组建草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以科技为支撑,巩固提升优质草莓产业,扩大绿色有机草莓种植规模。加强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落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2万亩,新创建国家级水稻高产示范区10个,落实订单生产面积20万亩。加快精品渔业发展,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4个,建设“海洋牧场”1万亩。积极发展绿色果蔬等高效设施农业,新增设施生产面积4000亩。提高科学化、规模化畜牧养殖水平,新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零控制目标。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70项。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达到50万亩。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6个。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嘉生食品、宏发肉食加工等项目8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户、丹东市级12户,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5%。
(五)加强城乡建设管理,完善经济发展承载功能
加大城乡开发力度。坚持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重点市镇建设并重,形成多点支撑的开发建设新格局。重点推进城东绿岛新城区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西区广纳滨海郦都、城北火车站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前阳辅城区开发,加强长山、北井子新市镇和马家店等小城镇建设,城乡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
提升市政设施功能。继续实施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工程。实施集中供热三级管网和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城区垃圾收运系统改造工程,开展城市集中供热应急备用热源工程论证,争取开工建设。新(修)建城市道路5条,亮化“摸黑路”6条,力争红旗沟跨河桥梁工程年内开工。
推进公路网化建设。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争取启动大东港疏港高等级公路、集龙线大修和北部乡镇快速通道工程,完成滨海公路三条连接线绿化、201国道东港至北井子段亮化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40公里。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农建工程60项,完成土石方量1000万立方米,力争完成大洋河东港段综合治理工程报批工作。实施农村饮水工程8项,解决2.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壤改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4万亩。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清理闲置土地,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开展水产品加工企业、电镀生产企业排污整治工作,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面运行。加强对农村养殖小区污染整治,启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点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全口径造林2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5万平方米。深入推进“青山工程”,完成38处、1275亩废弃坑道和取土场整治复绿任务。
强化城乡管理。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整治市容镇貌,加强陈旧小区综合整治,严格查处私搭乱建、违章占道经营、私自提高容积率、渣土造脏等行为,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
(六)繁荣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工程。加快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普惠制培训16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强化社会保障。加强城乡养老保险工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推进“两险”扩面工作,加强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的危房改造进行补贴。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学校启用标准化校车。完成职教中心实训楼、新农中心幼儿园等工程,启动二中异地新建工程,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双高普九”工作成果。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标准化卫生所村级全覆盖,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加价销售。完成口腔病防治所、卫生监督所等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医院异地新建前期工作。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馆一站”免费向社会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启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工程,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000户。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断夯实做大财力。严格支出管理,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组织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动态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整顿医疗医药市场。抓好重要民生商品的生产、储备和供应,保持物价稳定。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完善信访维稳长效机制,注重源头预警,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继续深化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深化村务、政务公开,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组织好建市20周年系列活动。按照“展示成就、突出主题、简朴隆重、鼓舞人心”的原则,举办撤县建市成就展、大型经贸洽谈、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20年来东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满怀发展激情乘胜前进。
(七)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人民满意的政府形象
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管理事务。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主动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督查考核。围绕全年各项目标,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做到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执行力强、感召力强的队伍。
尽心为民服务。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企业解难题,为人民办实事。严格查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坚持勤政廉政。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强化对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项目的监察和审计,对政府各项工作及时公开,阳光操作。严格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以勤勉务实、清正廉洁的形象展示于民、取信于民,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描绘东港未来美好蓝图的使命召唤着我们,实现东港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任考验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加快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为东港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军转干考试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军转干辅导专家——张为臻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ay2010” 1 2013 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3 年 1月 26 日在重庆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奇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 2012 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围绕“ 314”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认真落实国发 3 号文件,接续实施 “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 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 2007 年的 4676 亿元增加到 11459亿元, 年均增长 15.3%。人均生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 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与总结 刚刚过去的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 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全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遇到的压力 和挑战前所未有。 在中共连云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我们深入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形势,从容决策应对,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抢抓重大历史机遇,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 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935亿元,增 长 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00亿元,增长 28.6%;社会消费品 零 售 总 额 369.4 亿 元 , 增长 19%。 三 次 产业 结 构 调 整 为 16.2:47.3:36.5 。 ———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完成财政总收入 232.3 亿元,增长 28.6%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丹东市委、市政府和东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十一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5%,2010年预计达到345.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2%,2010年达到16.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五年累计457.6亿元,是“十五”的6.1倍;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7.2%,五年累计2.8亿美元,是“十五”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5%,2010年达到16140元,是2005年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2%,2010年达到9200元,是2005年的2.1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8.8%,2010年达到18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东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东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东港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3位,列东北三十强第7位;2009年,全省县(市)区生活质量排行榜,东港名列第四位;2010年,荣获辽宁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市)”。
“十一五”时期,东港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不断加深对市情的认识,积极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制定了“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布、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和完善,全面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使东港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于负债、敢于让利、敢于奖惩”的“四敢”精神,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挺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达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面完成了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应该说,2010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二五”的胜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东港、前阳、大孤山三个经济区建设有了新进展。
东港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功能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投资1.8亿元,整理土地0.6平方公里,新建园区道路14.5公里。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获国家环保部批准,成为丹东地区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大东港年吞吐量达到5500万吨,丹港物流园区正在打造成为东北东部区域物流枢纽,并力争纳入全国低碳国土的实验区。
前阳经济开发区编制了新的发展规划,30平方公里面积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区域。总投资4亿元、10公里长的江山路已完成基础工程,佰山集团、哈工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大孤山经济区内的海洋红港已纳入全省59个港口建设项目之中,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4个亿吨大港之一,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新城等沿海乡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五通一平”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和精品渔业产业带特色凸显,粮豆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和47.5万吨。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东港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扩大,对外推介的重点逐渐增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活动接连不断。2010年,引进丹东域外资金102亿元,同比增长110%;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34.1%;外贸出口额4.3亿美元,增长18%。在册外资企业发展到133户,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发展到13户。
今天的东港,商业机会多、商务成本低、回报潜力大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已经成为内外资竞相涌入的热土,正在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高地。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2010年,农业总产值7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4%。特色农业基地面积发展到25万亩,草莓、精品渔业等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草莓产量和海蜇港湾养殖量稳居全国第一位,“东港草莓”、“东港大米”进入全国300个著名地域商标之列。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兴农的要求,建成省级以上良种场4个、设施化标准小区133个,新增“三品”认证18个,新发展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3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0户,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3个,组织农户集中销售农产品总值4亿多元,农产品销售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过渡。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3.2%;规模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8.2%。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20个,丹东丰能、启隆钢构等6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机械加工业逐步向重型装备制造业转型。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发展到230户,超亿元企业发展到80户,其中5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大无缝富安铜业进入辽宁省民营企业百强,德成塑胶等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正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2个,实施技改项目157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5亿元,引进省级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个,3户企业建成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精化科技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20%。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城乡商贸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沈达保利江海大酒店等项目投入使用,新增连锁店铺10家,商务部网上直报企业发展到22户,“家电下乡”销售额居全省前列,两个项目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加快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大鹿岛、獐岛旅游客运站和大孤山景区改造等项目,成功举办海鲜节、观鸟节等活动,海洋旅游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亿元,贷款余额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0.5亿元和22亿元。支持民营企业组建了首家村镇银行,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金融保险机构产品营销业绩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0.5:41.6:37.9调整为13.8:49.4:36.8。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聘请清华规划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了乡镇规划3个。启动了城区西扩、老区改造等工程,城市建成区扩展到27平方公里。城市房地产开发面积140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5倍。市政建设投资2.5亿元,新(修)建一经路等城市道路25条,新增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改造陈旧小区6个,实施了城市主干道沿路建筑、城市外环路、高速公路引线及11条“摸黑路”的亮化工程。投资3.2亿元,完成东高线拓改等公路修建项目。积极参与丹海高速、丹大铁路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进展顺利。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2亿元,实施东港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建工程75项,完成土石方量1200万立方米。220KV港城一次变、66KV蓝天变电站等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实施长山镇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改造面积5.8万亩。完成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污染源治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关闭了水泥生产等3户产能落后的污染企业,对35户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减排5100吨。总投资2.2亿元的东港、前阳两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投资9400万元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进展过半。完成农村改水工程17项,解决了3.5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造林2.1万亩,滨海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绿化。
2010年,再获省“公路建设文明县”、“大禹杯”、“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展现了靓丽的港口城市形象。
(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积极实施灵活就业政策,普惠制培训2070人,安置就业人员72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两险”新增扩面1.6万人,完成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2万人,报销医疗费6000万元,受益群众达75%。向群众承诺的20件实事,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3件已经完工,城市集中供热等7件正在紧张施工。发放粮补、农资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等各类资金9300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187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建设廉租房2.2万平方米,为农村贫困户修(建)房3600间,解决了1385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实施了太平湖平房区等城市旧区改造工程,改造平房区面积10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5平方米,比省和丹东市平均水平分别超出0.47和3.7平方米。在2010年防汛抗洪工作中,我们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应对,及时转移群众,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拨付资金救助受灾群众,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全力开展灾后重建。
(五)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取得新进展
投资2.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移地扩建等工程。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高考上线率98%,教育教学水平居全省前列。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2万户,在全省率先启动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7%。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为现役军人、家属及荣复转退军人办实事,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全省各县(区)唯一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民运动会、“黄海之约”等大型文体活动。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一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对公安、国家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加大了司法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了省“平安市”七连冠。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完成县乡两级机构改革任务,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依法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顺利完成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村务公开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推进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审核工作,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审计、调查、档案、史志、人防、保密、气象、地震测防、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汇聚着62万东港人民勤劳与智慧的力量,闪耀着激情与拼搏的光芒。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始终坚持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为保证,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这是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东港未来新跨越的坚强保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中、省、丹东市驻港各单位干部职工,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项目招商质量和落实效率不高,仍然缺乏有较强牵动力的产业项目;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够突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2011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外贸出口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的强势开局,我们将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项目战略
结合“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态势。围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重点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00个,计划投资68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25亿元。
开工一批新建项目,加快海洋红港、佰山木业、九鼎电缆等140个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70亿元。
实施一批续建项目,完成医创药业、鸿达重钛、丹东丰能二期等60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3亿元。
完成一批技改项目,推进日牵物流、山川电机、辽成机械等企业完成技改项目20个,当年完成投资4亿元。
推进一批在谈项目,争取天津大无缝铜金属基地、浙江翔泰毛纺、椅圈温泉开发、再生资源废钢铁加工、丹东化纤迁建、华能风电等项目年内签约,部分项目当年开工建设。
(二)努力壮大产业集群
把培育航母级企业作为重头戏,支持组建关联紧密的同业协会,提高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度,以重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再生资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要吸引关联产业项目入驻园区,重点实施金地城再生资源、大无缝二期、新港金属加工等超千万元项目10个;机械加工产业集群要通过引进大型装备制造项目,提升产业链条层次,重点实施万顺汽车配件、程瑞磨具等超千万元项目120个;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围绕水产、果蔬、水稻、畜禽等资源,做好精深加工,重点实施吉玉海珍品加工等超千万元项目80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加强与知名品牌战略合作,重点实施丰源制衣、飞达制衣等超千万元项目30个。
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和品牌建设投入,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3亿元,力争创建省名牌产品2件、著名商标3个。要培育规模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达到240户,其中超亿元100户,超10亿元6户。
(三)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技术示范引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项,加快草莓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推广。
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建设孤山等国家级水稻高产示范区6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4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4个,建设“海洋牧场”2000亩,扩大有机草莓栽种面积,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新增“三品”生产认证面积6万亩,产品认证5个。同时,积极推进梭子蟹等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报批工作。
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快无公害畜禽产地认证工作,巩固国家无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成果。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各类合作社发展到300个,集中销售农产品总值6亿元。
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培植一批牵动经济发展、带动基地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广天食品扩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新增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以上2户。
(四)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
开工建设黄海步行街、孤山大市场改造等项目,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鼓励本外埠投资者建设高档次商贸服务项目,提升城市商业配套功能。发展滨海路沿线“垂钓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打造滨海休闲观光旅游带。
完成黄海超市改建等工程,建设桥南超市和西区超市,新建农资农家店15个,新增连锁店铺10个,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量5万台,增长20%。
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保证农副产品供应,积极利用价格风险预警和价格临时干预机制,确保市场物价稳定。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
把握新鸭绿江公路大桥、朝鲜“两岛”开放和对朝跨境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开放新机遇,加强东港区位优势的宣传,完善海关、商检等联检部门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的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和包装深度,全年包装项目150个,其中50个达到初可研深度。围绕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招商方向,抓好国际物流、再生资源、装备制造、总部经济等主题招商,重点面向日韩港台、长三角等地域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的项目,引进丹东域外资金1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建外资项目15个,力争实现引进重大项目的突破。
扶持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国内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优化通关环境,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实现外贸出口额4.9亿美元,力争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达到30户,超千万美元企业15户。
(六)优化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
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推进项目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建设—移交”、股权基金等非贷款性融资,支持外埠金融企业来我市开办分支机构,力争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公路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力争争取上级资金7亿元。
实施大孤山220KV输变电工程、前阳柳林变电站等电力设施改造项目7个,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开展项目用地普查和整顿,清理批而未用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完成孤山等6个乡镇的“小开荒”项目,落实“增减挂钩”100公顷,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大力推进临港西区工业区等8宗土地储备开发工作。坚持积极保护和科学利用,做好湿地和海洋规划调整,全面做好沿海区域规划,为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人,实施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个。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普惠制培训,完成普惠制培训2500人,缓解用工难题。
(七)狠抓城乡建设和管理,努力改善民生
继续加快城市化建设,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力争完成西海关平房区改造工程,启动土房南新城建设工程,加快城市西区的开发建设,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比例超过30%,集中供气比例超过20%。加快孤山、前阳、北井子、长山等重点城镇建设,完成十字街等6个城镇总体规划,编制10个村庄整治规划。进一步加强城乡综合管理,净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实施201国道长山镇、北井子镇、椅圈镇至滨海公路一级路路改工程,启动大东港、海洋红港疏港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大力支持丹海高速、丹大铁路建设。
实施长山、北井子等乡镇8万亩稻田节水改造项目,改造椅圈、十字街等乡镇中低产田2.8万亩。启动马家店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规模3100公顷。实施孤山灌区改造等工程,完成土石方量1000万立方米。抓好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完成水毁工程建设。
今年(2011年),市政府要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建设人民大桥;2、新建新城路;3、拓改迎宾西大街,维修滨河路、大东街等10条城市道路,亮化二建胡同等9条“摸黑路”;4、实施大东沟综合整治工程;5、维修碧海等6个陈旧小区,改造76栋楼地下自来水管线;6、完成朝鲜族中学扩建工程,新建幼儿园1所;7、拆除城区小锅炉房20座;8、帮助300户农村贫困户修(建)房屋;9、完成10个村的改水工程,解决2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10、中修县级以上公路70公里,新(改)建及大中修农村公路75公里。
(八)加强财源建设和财政资金管理
大力支持和引导全民创业,努力培育财源,提高对重点纳税企业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依法纳税。积极争取外埠经济实体总部落户东港。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帮助骨干企业争取技术改造、环保治理、标准化养殖等专项资金,落实好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的纳税大户。有计划的实施国有土地储备,依法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坚决实行净地出让,实现城市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强化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逐步完善税负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互动协作机制。严格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严格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确保各项税费应收尽收。
科学编制预算,增强预算刚性与预算约束,坚持重大项目支出向市委请示、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加大教育、三农、科技、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量化和细化行政费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推进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完成职教中心新建配套工程,消除当年产生的D级危房,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丹东地区最高水平。
坚持科技兴市,落实专利申请申报110件,实施科技项目60个,推广新技术35项。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启动前阳、孤山等中心乡镇数字化转换工作,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
完成中医院二期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继续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计划生育率。
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渠道,当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超过90%,对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实现登记失业当年就业,组织实名制就业7000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养老保险扩面3000人,医疗保险扩面2000人,失业保险覆盖面达100%。
认真做好城乡扶贫帮困工作,坚持包户扶持制度,落实低保对象2.1万人。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和国防教育动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基层,走进矛盾,集中解决好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网络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认真做好渔船和休渔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越界捕捞,维护边境地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外事、侨务、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以及妇幼、老龄、残疾人、防震减灾、气象等各项工作。
(十)建设高效务实廉洁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向人大报告重大事项,依法提请审议重大决定,主动开展民主协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示听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努力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推行网上办公,推广使用视频会议和电子政务系统,节约行政成本,做到讲短话、发短文、开短会。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和过程考核,健全行政问责制,切实关注“网络民声”,以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抓落实,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
提高廉洁从政能力。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准则,提高政府系统拒腐防变能力。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格执行重点企业收费登记卡制度,坚决制止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创新政府采购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执行重点工程和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和审核,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政务规范、政事清明、政风端正。
各位代表,东港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的使命激励我们奋勇争先,人民寄予的重托激励我们加速前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昂扬斗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完成全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早日把东港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而努力奋斗!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统筹兼顾,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得到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65.6%。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增长20%。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骨干产业逐步壮大。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30%。规模工业产值156亿元,增长44.1%。新增规模企业30户,总数达266户。实施超百万元工业项目33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超千万元项目146个。积极争取技改贴息,为5户企业争取贴息资金1609万元。通过“两台一会”,为77户企业贷款2.4亿元。临港西区新平整土地3平方公里,乡镇园区发展到84平方公里。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增长9%。新增设施渔业1万平方米,海参养殖2500亩。肉蛋总产量12.4万吨,增长11.8%。优质草莓产量18.5万吨,增长7.5%。完成造林面积1.3万亩,被评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0户,专业合作社达到76个。加强临时国储粮和余粮收购,解决了部分农民卖粮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落实共建项目260个,总投入2.3亿元。
——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好来家商城投入使用,佰盛商厦顺利竣工,新天地财富广场完成一期工程。“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农家店35户。新创省级著名商标2件,省级名牌产品1个。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20%。成功举办海鲜节、观鸟节、大孤山庙会等大型旅游活动。大鹿岛等景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獐岛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实际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增长96%。克服美元贬值等不利因素,实现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17.3%。引进域外资金35亿元,增长53.3%。丹东丰能等23个超亿元项目建设顺利,投资400多亿元的华电东港核电站项目已签订框架性协议并完成选址论证,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筹资3.5亿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大东沟清淤、污水处理厂截流管线、垃圾填埋场和管道燃气等工程顺利开工。振兴大街全线贯通,完成迎宾大街、东港南路和黄海大街桥东段路面改造,东港路、黄海大街人行步道改造和亮化工程实施过半。新建农村油路204公里,改造路基108公里,滨海公路东港段在省内率先竣工通车。争取国家专项9325万元,实施廉家坝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农建项目,改善治涝面积25.5万亩、灌溉面积21万亩。投资5.7亿元,完成新兴一次变、合隆线换线和营青线电网改造工程。
——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金融运行安全平稳。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坚持财政支出“三保”原则,实现全年收支平衡。全年支出公教人员工资3.6亿元,养老保险金支出2.1亿元,社会事业支出6.8亿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核减采购资金1278万元。预计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0亿元,贷款余额48亿元。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中小学教学条件,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改造中小学危房4800平方米,在丹东地区率先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高考再创佳绩,升学总量继续居丹东地区首位。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妇幼保健院移地新建工作正式启动。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民间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500户。落实计生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21‰。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普查污染源5880个,代表辽宁省接受国家检查,并通过验收。实施各级科技项目70项,其中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安置就业7552人次,其中公益性岗位142人。强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做到及时足额发放。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00万元,扶持城乡贫困户9200户1.9万人。为农村低保户发放化肥差价补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发放农补资金9109万元,人均增收175元;发放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补助资金644万元,扶持项目280项。帮助农村特困户建房324栋,建设城市廉租房7200平方米。新农合参保47.5万人,支出基金3682万元。投资500万元维修花园、新兴和新华3个陈旧小区。支援汶川地震灾后建设,全市向灾区捐款捐物963万元。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和政协通报制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66件,政协提案89件,满意率达100%。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平安东港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对公安、国家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信访调处、司法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邪教等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望实现省级“平安市”五连冠。
与此同时,双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监察、统计、审计、档案、老龄、史志、人防、气象和地震测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8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市人民,向中省市直驻港各单位干部职工,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第三季度开始,出口等主要指标出现严重下滑,一批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二是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等措施,但财税贡献度高、牵动力强的大项目还较少,尚未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出压力较大。一方面,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比例较高,可支配财力不足,另一方面,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多,导致财政运行步履维艰。四是民生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财力有限,一些民生工程进展较慢,特别是部分农村集镇、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小区作业路等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五是机关作风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机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创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一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等现象仍然存在。上述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并将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9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发展的阻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全面实施拉动内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投资,规模之大,历史罕见,为我们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东港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实践,勤劳智慧的东港人民积累了敢为人先、勤奋敬业、不屈不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扎实雄厚的经济基础,全市人民上下同心,盼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信心更加坚定。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开拓进取,东港就一定会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新的突破!为此,我们确定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以实施“三带二区一城”战略为重点,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32571”工程,扎实开展“落实年”活动,克服困难保增长,开放创新求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农业总产值增长8%,引进域外资金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7‰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明年将全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抢抓政策机遇,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高度重视争资工作,抢抓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把向上争取资金,做为增加财力、落实项目的重要渠道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临港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三个重点,筛选、包装、申报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项目,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完善争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保证争资工作经费支出。对重点项目做到责任到人、全程跟踪、及时督察。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举全市之力,努力实现争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引进石化、风电设备制造、船舶重工、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项目,提升临港工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值争取达到13亿元,通过丹东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5项。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积极扶持对地区发展和产业壮大有牵动力的企业,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扩大规模,增加体量。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0户,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90户,新增规模企业25户。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东港电磁线、东方高新、金龙稀土、辽成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
加快工业项目实施。支持华电集团推进东港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实施丹东丰能、宝华静脉工业园、富安铜业和蓝光节能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确保日牵物流装备三期等一批重点扩建项目顺利开工。保证新建和扩建项目用地及供电、供水需求。全力推进签约项目早日落地,早日投产。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以临港西区和前阳开发区为先导区,辐射带动201国道沿线装备制造产业带、高速公路连接线食品加工产业带建设。临港西区要新平整储备一批土地,加快港城一次变和蓝天变电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项目入驻需求。前阳开发区要提高规划层次,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各乡镇工业小区要完善设施功能,提高园区配套能力,促进产业规模聚集。
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引进新项目,增加新品种,开辟新市场。根据形势变化,政府将拿出适当财力扶持企业发展,并出台融资担保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府各部门服务意识,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乱拉赞助,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滨海大道精品渔业带建设,进一步扩大海蜇、梭子蟹等品种养殖规模,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万平方米,缢蛏港湾养殖发展到5万亩,海参养殖发展到1万亩。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稻米产业,落实水稻订单面积12万亩,全程机械化作业5万亩,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加强龙王庙等5个蔬菜生产园区建设,推广以色列番茄、果蔬套袋等新品种、新技术。完成板栗造林1500亩。
推进无公害生产。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25个。发展无公害产地面积46.5万亩,推广无公害水稻40万亩,绿色水稻13万亩,新增无公害水产养殖3.8万亩。加强椅圈等6个无公害草莓生产区建设,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5%。加强农业“三品”基地建设,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新增“三品”面积1万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好东港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声誉。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新增龙头企业10户,争取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3户。
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成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引导农民改厕改水,鼓励建设沼气和秸秆汽化站。支持通信服务企业加大信息工程投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完善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稳妥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
(四)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推进商贸流通。积极发展临港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吸引知名外埠商贸物流企业来港投资。加快实施商贸项目,完成桥东市场改造、新天地财富广场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引进国美电器等知名企业入驻东港,新增连锁店铺10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农家连锁店。加快黄海水产品、马家店禽蛋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大力开展以食品、药品、农资产品为重点的市场经营秩序整顿,加大对成品油、酒类、肉类、食盐、烟草等专业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新创省级著名商标2件,丹东市级著名商标1件,申报省级名牌产品5个,丹东市级名牌产品4个。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滨海公路旅游观光带建设为重点,抓好古沟海洋生态园、大孤山景区综合开发、椅圈温泉开发和大洋河黑沟段原生态旅游等项目招商工作,加快大鹿岛环岛公路和大孤山景区环山路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鹿岛、獐岛码头建设。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明确招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产业、行业、产品优势,积极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努力实现“32571”工作目标,即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300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招商引资额50亿元,利用外资额7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实行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解决好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土地、资金、用工、环评、供电和供水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实行大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打造一流的招商服务环境,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完工投产率。
促进对外贸易合作。积极扶持出口企业,重点支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同时建立外贸信息预警机制,帮助外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积极组织好对外各类经贸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适时组织国外招商活动,吸引国外企业投资,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水平。
(六)搞好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进港城现代化建设。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丹港同城化总体布局,结合东港区位特点和长远发展需要,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科学组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规划实施城市改造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提高小城镇建设标准。积极支持前庄铁路、丹海高速、丹港轻轨、丹港城际快车道建设和大东港扩建,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实施丹长线、庙骆线等7项公路改造工程,新改建黑色路面70公里,中修各级公路71.5公里,逐步解决农业生产小区行路难问题。实施东港灌区改造等工程50项,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完成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实施海防林造林3万亩,绿化村屯64个。做好棋盘变电塔、北井子变电所改造后续工作,实施前阳变电所增容改造和石灰窑变电所、兴隆山送变电工程,完成孤山一次变项目报批工作。
(七)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灵活运用财税金融政策。用好国家各项财税金融政策,确保各类专项资金争取到位,贷款投放到位。科学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坚持税费并重、税费统征。严肃查处各类偷逃欠税(费)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保证法定和重点支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财政支出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注重向农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倾斜。按照“三不变”原则,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构建新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支持金融业发展。鼓励各家金融机构在本地加大资金投放数量,将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政银”定期联席制度、项目推介制度和金融部门参与项目洽谈制度,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担保公司,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进东方高新、红林科技和绿源有机农业上市进程,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前基础工作。
(八)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专利申报达到100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0项。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率,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一中文体中心和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部消除当年产生的D级危房。
发展卫生保健事业。移址新建妇幼保健院,完成北井子、马家店、前阳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建设。完善预防保健网络,整顿医疗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开通城区及小城镇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业务,改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支持孤山镇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进一步做好监察、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统计、史志、档案、气象、老龄、地震测防、人防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帮助农村特困户建房600栋。加紧实施城市平房区改造项目,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一期工程,实施二、三期工程建设,帮助部分城市无房特困户解决住房问题。
完善市区交通设施。开通一经路,完成迎宾大街东西出口和青年路北段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新城路、中学街、惠民路和友好路,对部分街巷路和人行步道进行改造。
实施港城亮化工程。完成201国道东港公路管理段至前阳镇、城市西环路和白云大桥至市政府路段亮化工程。继续解决好一批市区“摸黑路”,使港城进一步亮起来、美起来。
保证城市安全用水。加大铁甲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港城用水质量。推进鸭绿江水入港工程,开辟城区第二水源。
实施大东沟综合整治。完成红旗桥至白云桥河道清淤任务,建设白云闸,实施无堤段建设工程,改善市区内河景观。
推进城市燃气工程,使更多居民用上管道燃气。
提高市民冬季取暖质量。加快实施华能电厂与城区热电联网项目,争取早日实现集中供热。
改造城市陈旧小区。对富兴、向阳、银丰3个小区公共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解决部分陈旧小区的屋面漏水问题。
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以及前阳污水处理厂和孤山垃圾填埋场工程。治理重点排污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开展“卫生清洁月”和“绿叶杯竞赛”活动,加强城市、集镇、村庄的卫生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好东港的碧海蓝天。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扩面1万人,医疗保险扩面5000人,新增就业7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普惠制培训3000人。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农补资金,保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安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完成村级卫生所定点单位认定。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清理“三无”船只,坚决制止和打击越界捕捞等不法行为。加强反恐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持省级“平安市”荣誉称号。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组建前阳、马家店消防站,提高区域型消防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加强机关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工作机制。全力开展“落实年”活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稳妥推进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功能,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与听证制度,增强政府公信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中省、丹东市直驻港单位的工作联系,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支持驻港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切实改进政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为民造福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怀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行安民之举,以实干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加强政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正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只要我们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东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东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