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2012年盖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时间 | 2012年 |
---|---|---|---|
颁布机构 | 盖州市政府 | 目 的 | 建设沿海经济强市 |
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始终坚持走“工业强市、农业富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经受住了诸多挑战和考验,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增长3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增长72%(按新统计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17.3%;全口径税收收入17.2亿元,增长10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03亿元,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00%;出口创汇1.45亿美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3元,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增长21%。盖州跻身县域经济东北30强,在东北地区153个县(市)中列第26位。
(一)“项目建设年”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明确“五大板块”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思路,形成“多点开发、多点支撑”,全面拉开了盖州沿海经济强市建设的空间格局。以招商引资为主旋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开创了新的局面。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机制,完善招商政策,坚持以商招商,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先后赴日、港、台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新建续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0个。全年新批外资项目22项,总投资3.4亿美元,增资扩股项目4项。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个。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重点园区发展规划,重点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仙人岛能源石化产业区一、二期道路及附属设施、中小企业园续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北海新区启动区29条、62.8公里路网工程基本完工;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投入2400多万元,完成政府路1.5公里拓宽改造和沙河亮化工程;盖州经济开发区投入1200万元,完成场地平整和园区绿化;环城工业园区完成路网规划设计,正在实施动迁。
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中海油重交沥青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4亿元;总投资180亿元的中海油LNG接收终端、总投资100亿元的恒力集团80万吨聚酯、总投资10亿元的建华管桩二、三期工程和总投资4.8亿元的北海电机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及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长三角科技园、总投资12亿元的日本电机园等项目成功签约;台湾电机园、德国电机园等项目正在积极努力洽谈。
(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工业经济快速提升。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增长38.6%;规模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增长41%;新进规模企业38户,总数达到233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6户;内联引资140亿元。产业集群逐步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冶金配套、汽车配件、新能源等产业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发展较快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38%、53.4%、23.3%。石化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完成税收6.5亿元,为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北海电机产业园落实项目288个,开工建设91个,完成投资19亿元;落实新能源产业项目10个,翔鹏、朗昇、华能、航天万源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骨干企业实力显著提升。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0项,新产品开发45项。营口澳矿、首一造船、建华管桩、压铸业、山水水泥、天禹塑胶、金华镁铝等一批骨干企业增资扩股,实力进一步增强;暖泉绢纺正在辅导上市。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全年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1.5亿元,增长14.4%。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创10年来新高,总产量达18.5万吨,增长17%,水果、蔬菜、水产品产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85个,面积1.1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152个。“一县一业”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完成盖州苹果“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全市苹果生产面积达到45万亩,创建苹果产业标准园21个,发展“一乡一特”专业乡镇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98个。重点产业化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辽宁首兴木糖醇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总投资14亿元的营口太古原糖加工项目正在开工前准备。科技兴农力度加大。新建完善农技推广示范基地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3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0个。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再夺省“大禹杯”;6000亩农业滴水灌溉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地埋管铺设工作。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农业补贴资金434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0万元。深入开展“千企百村”对接帮扶活动,认真落实定点扶贫、整村扶贫工作,投入资金956万元。
现代服务业繁荣壮大。预计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9.3亿元,增长34.8%。争取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4个,到位资金976万元。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大型家乐福连锁超市即将隆重开业,填补了我市外企商贸的空白;仙人岛物流园区原油储运能力达377万立方米,中丝化学品物流、顺德家俱城、北方毛皮城、闽南建材城、翔润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东北矿石交易中心及年选400万吨原矿加工项目顺利签约,为我市总部经济招商提供了经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思拉堡温泉小镇虹溪谷温泉、御景山温泉宾馆正式运营,奕丰·泉天下项目进展顺利,双台镇被认定为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市温泉旅游业的一张靓丽名片;白沙湾黄金海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成功举办中国·营口清河石门漂流文化节。全年旅游业投入16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成农资、农家店570个,信息化工程改造200家,“家电下乡”工程圆满完成。
(三)城乡建设又获新成果。
惠民工程进展顺利。新建中心医院主体工程竣工,新建专科医院投入使用;新建城市第二热源厂正式供暖;新建维修街巷路10条,维修改造道路面积5.3万平方米;完成了四线路、东升路、西环路、北环路4条城市主干路网规划设计,其中东升路第一标段已开工建设,四线路已开始动迁,北环路申报亚行贷款;大清河城区段、北海段筑堤、护岸等工程基本完成;榜式堡和沙岗两所学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新建2所、改扩建5所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农机具1100台(套);完成农村改厕4300座;全市4个乡镇、42个村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方案通过省审核批准,已陆续开工建设,到位资金2291.5万元。新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12.5公里,建立垃圾收集点868个、垃圾中转站30座,配备垃圾清运车57辆;新建垃圾处理场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进入动迁和工程设计阶段。
城乡建设管理切实加强。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30个新农村建设与整治规划以及城镇化试点镇区、试点村建设规划。着力推进新老城区同步协调发展,全年城乡开发改造面积17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0.2亿元。北海新区盖州市行政中心、渔民新村42万平方米回迁楼主体竣工;文化古城改造完成动迁房屋面积40万平方米,拆迁户数3056户,新建回迁楼1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亿元。投资2250万元,维修农村公路31.5公里、桥梁7座。投资近300万元,完备环卫专业设施,垃圾清运能力极大提高。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5%,人均绿地面积9.4平方米。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城乡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加快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和环境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脱硫工程运行良好,依法关停13家污染企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削减731吨、178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4天。实施城乡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全年造林绿化9.88万亩,工程封山3.3万亩,投入资金6.82亿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四)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社保体系逐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新增扩面5800人,统筹基金征缴192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16794人,城镇实名制就业安置107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保了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至少一人就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参保人数达到19万人,收缴保费3200万元,为全市符合养老金待遇的60周岁以上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1800万元。城乡5.1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低保金6541万元。
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全市因灾损毁的道路、通信、电力等设施全部修复畅通,因灾损毁水利设施逐步维修加固;先后分两次投入646万元,帮助以小石棚乡等为重点的灾民恢复重建及修缮住房,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发放生活救济金474万元,确保灾后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稳定。
科教文卫全面进步。全年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获批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项。“双高”普九成果更加巩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13所学校被评为省九年一贯制标准化学校。深入开展“文体创新发展年”活动,辽剧《回家》在营口市成功展演,新建1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使用,向全市30个行政村投放了体育健身器材。新增有线电视2000户。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家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展开,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保持了人口低生育水平,计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任务。
(五)和谐盖州建设稳步推进。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全年受理民心网案件220件,办结率达97%。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廉政监察,全年立案125件,处分违纪干部125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平安盖州建设成绩显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防控能力大幅提高,治安和刑事案件明显下降,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79起,处结治安案件1736起,“清网行动”成果位列营口地区首位,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望获得“平安县(市)”称号。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全面开展“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全市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年”活动,强化领导信访接待日及包案制度,及时解决信访问题,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加强军民共建和老龄工作,圆满完成今冬征兵任务,荣获省第七轮“双拥模范城”和省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
一年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社会事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人事、审计、物价、档案、气象、人防、地震、能源、残联、市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2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提出冲刺全国县域百强的起步之年。一年来,面对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盖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为冲刺全国县域百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监督与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老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驻盖中省直单位以及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盖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农业产业化层次不高,品牌意识不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滞后,城市化进程还需加快;土地、资金等制约凸显,要素瓶颈亟待破解;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需要加强。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2012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2年是盖州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关键之年。做好2012年工作,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对力争实现盖州2013年冲进全国县域百强,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步伐至关重要。当前,盖州已经进入全面崛起的关键期和决战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科学研判、从容应对,又要抢抓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历史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发展激情,凝聚发展动力,在全市唱响“加速冲刺县域百强,实现盖州全面崛起”的主旋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超常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共同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二次全会要求,继续走“工业强市、农业富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之路,面向大海起新城、兴产业、求发展,深入实施“沿海拉动、南移西进、园区集聚、产业支撑”战略,以“五大板块”开发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着力提升综合实力,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加快建设盖州沿海经济强市,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增长34%;农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7%;工业总产值720亿元,增长38%;规模工业总产值375亿元,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25%;出口创汇1.89亿美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0元,增长20.7%。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引进。紧紧围绕石化、电机、汽车配件、工程塑料、文化创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推进主题概念和产业集群招商,突出团队招商、重视以商招商、鼓励社会招商。盯住日韩德、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不放松,力争引进一批具有强劲拉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高外”项目。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全力打造优良服务环境。完善领导干部包项目制度,促进落实项目尽快开工、投产、达效。切实保障要素供给,着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做好土地储备和整理,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加强政企、银企对接,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盖州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把盖州打造成政策的洼地、服务的高地、投资的宝地。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大外资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能够一次性实现较大数额外资缴付到位的重大项目。全力做好对已签约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尽快开工建设。积极督促具有可用外资源的项目按时足额缴资,特别是对各类城市开发项目及服务业项目,凡具备外资准入条件的,一律注册外资,扩大新的外资缴资源。同时,重点扶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增强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
(二)突出抓好“五大板块”开发建设,强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举全市之力推动北海新区建设,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招法,掀起强势开发、强势招商、强势发展的新高潮,确保实现“三年大见成效”目标。全面完成启动区路网建设,切实加快给排水、供热、供电等工程建设,加快行政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中国电机之都”目标,重点抓好相关项目引进和开工,力争引进2-3家中国百强电机企业入驻产业园。全年确保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举全市之力加快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建设,积极构筑“能源石化立区、港口物流兴区、滨海旅游活区”发展格局。推进基础设施、低碳社区和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大重化、石油深加工以及相关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快推进恒力聚酯、中海油LNG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能源石化和港口物流产业。全年确保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文化古城区坚持保护性开发,在保留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搞好科学规划和论证,加快南移西进步伐,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全力推进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座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加快推进规划区域动迁工作进度,切实搞好回迁安置,加快棚户区改造,全年确保完成3000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打通城区交通网络。同时,结合城区开发改造,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
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着力实施好主干路网、沙河治理、污水处理厂、温泉主题广场等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以思拉堡温泉小镇为代表的综合型休闲产业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着力培育东北地区独具特色、规模最大的温泉旅游集聚区。
东部农业生态经济区围绕东部振兴战略,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扶贫开发任务,着力实施《盖州市东部山区农业生态经济区五年开发建设规划》,以建设高标准、高效益、高增长的新型农业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促进东部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以发展好水果产业、林下经济、高效农业、畜牧业、特色旅游等产业为抓手,力争东部农业生态经济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
(三)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力发展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工业“五项工程”,重点发展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冶金配套、汽车配件、新能源”等七大产业集群,有效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加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积极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突出抓好石化、电机两大主导产业集群,着力引进相关产业项目,提高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同时,加快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步伐,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碳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引导企业组建集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全力抓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以及重点产业化项目发展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切实提升“盖州苹果”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争创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全年新发展“一乡一特”专业乡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新上农业产业化项目6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加快推进辽宁首兴木糖醇和营口太古原糖两个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达效。进一步巩固“农技推广示范县”成果。全年引进新品种22个、推广新技术26项;新建标准化果园2.5万亩,无公害生产面积35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个,争取“盖州柞蚕”获批农业部地理性标识认证,申报全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市级著名商标5个。同时,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做好2012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工程规划及实施方案编报,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抓好2011年度因灾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全面完成农业滴水灌溉工程任务。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规范化、标准化、高端化为方向,着力抓好三个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依托文化古城开发改造,围绕金都商厦、兴隆大家庭、家乐福连锁超市、翔润国际商贸城等重点项目发展建设,繁荣发展商贸流通集聚区;依托温泉、滨海旅游等资源优势,围绕双台温泉旅游度假区、白沙湾黄金海岸、清河石门漂流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温泉旅游强市”;依托港口优势,围绕仙人岛临港物流园区、沙岗临港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集团和专业物流企业,全力打造集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同时,继续抓好水果、蔬菜、米业等专业批发市场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构建农村流通服务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四)突出抓好城乡建设管理,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新跨越。
全力实施惠民工程。完成四线路、东升路建设工程;完成集中填埋垃圾处理场工程;实施北部城市道路改造及红旗大街东拓工程;维修改造街巷路14条;调整规范城区公交线路,增设城市公交站点;新建儿童公园和三官庙公园;新建维修农村公路72公里;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个;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建设四座乡镇垃圾处理场,确保农村卫生环境逐步改善;新建维修校舍1万平方米,新建、扩建幼儿园6所;新增农机具300台(套);完成农村改厕4500座;新建北海公共租赁住房46万平方米。
强化城乡建设管理。按照空间统一谋划、功能统一设计的原则,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和完善城市控详规划、城区各类专项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适度调控基础上,力争全年城乡开发改造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滥建乱占行为,加强“城中村”改造治理。规范取缔马路市场,科学设置交通配套设施,强化牌匾和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加大城区绿化、垃圾清运和护城河改造治理工作力度,从严整治市容市貌。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重点环保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脱硫工程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围绕营口争创“全国森林城市”目标,继续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全年完成造林14.5万亩,封山20万亩,退耕还林8000亩,农村路旁植树100万株,矿山生态治理1000亩,全面提升城乡生态质量。
(五)突出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强力推进和谐盖州建设实现新跨越。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力度,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城镇实名制就业安置1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80人,带动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提率工作。力争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万人,征缴统筹金2.3亿元;征缴工伤保险金254万元、生育保险金198万元、失业保险金850万元。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参保率达到90%。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城乡低保体系。深入推进“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确保物价基本稳定。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切实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抓好科技项目管理和申报,努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继续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统筹发展各项教育,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强化校园、校车安全管理,加大教育行风治理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启动古城保护规划,积极做好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好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启动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整体改造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工作,不断完善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力推进统计一套表综合改革,努力提升统计工作的公信力。深化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震、档案、市志等各项工作,积极发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深入推进平安盖州建设。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着力点,不断加强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积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公安“三项建设”,进一步提高治安管理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能力。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制度,加大信访资金投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依法治访,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严厉打击进京去省非正常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居民饮食用药安全。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强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跨越。
坚持务实创新。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教育引导全体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当表率、做先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满怀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工作激情,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强化政务行为规范管理,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权利运行体系,促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促进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
坚持勤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把维护和实现好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门户网站、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更加高效、透明的为民服务平台。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激励我们奋勇前行,新的使命不容我们丝毫懈怠。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提前实现进军全国百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
向您推荐名泉河畔,房价在3600 元/㎡,地址:盖州市双台子镇鲅孔路,名泉河畔距渤海明珠鲅鱼圈仅10分钟车程,它三面环山、一河相拥、环境静怡、空气清新、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富...
大约4800-6600,个人觉得地点很重要,所以“金都大厦楼群”比较好,大约8800-12000小区周边生活配套成熟完善,学校、银行、商场、邮局、医院、超市,一应俱全,生活极及方便舒适。价格来源于网络...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 年 1月 12日在亳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沈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 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11年,是新一届市政府任期的第一年, 是实施“十 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 市政 协的监督支持下, 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圆满 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 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全 市实现生产总值 626.7 亿元,同比增长 12.9%,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 省第 12位和第 9位,均比上年提高 1个位次;财政收入 62.17 亿元,
1 2012 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 1月 6日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 代理市长 陈建华 (备注:陈建华已于 1月 11日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 2011 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 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依法行政,积 极履行职责,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珠 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20年)》(以下简 称《规划纲要》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等 严峻挑战,全力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惠民生,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
2012年1月11日
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大同市2012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6月26日在大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大同市市长 耿彦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大同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竞争实力全面增长、转型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和基础的四年。四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517.0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42.59亿元,年均增长10.96%;财政总收入从93.04亿元增加到162.26亿元,年均增长14.92%;一般预算收入从36.71亿元增加到64.64亿元,年均增长15.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14.79亿元增加到664.91亿元,累计完成2172.4亿元,年均增长3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4.95亿元增加到356.57亿元,年均增长17.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508元增加到18915元,年均增长13.2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34元增加到4936元,年均增长12.94%;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32吨标煤下降到1.42吨标煤,下降38.7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
四年发展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六个“基本形成”:
——园区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煤化工、冶金管材等占地160平方公里的八大园区,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平台。中国化工、中国重汽、冀东集团、中国医药、中海油、陕西重汽、庞大、华润、富士康、保利协鑫、中联重科、亿丰、华锐风电、天津建材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落户园区。园区经济成为大同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特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完成。中国煤炭企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同煤塔山2000万吨和同忻1000万吨矿井竣工投产,东周窑、马道头两个千万吨矿井基本建成,千亿同煤的目标提前实现。全市煤炭产量由7000万吨突破1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由340万千瓦增加到770万千瓦。
——双城同辉共美的建设蓝图基本形成,特色城市展现美好前景。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7条310公里、6座跨河大桥。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取得决定性成果,城市规划建设面积由90平方公里扩展到180平方公里。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城墙修复完成四分之三,御东太阳宫、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6.8平方公里的文瀛湖基本完工,这些具有大同地标性的建筑和景观,积累着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嬗变,折射出一轴双城的无限魅力。
—— 中国古都引领的产业构架基本形成,文化复兴产生深远影响。以中国大古都为龙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打造名都、名城、名窟、名山四大品牌。名城保护复兴工程进展顺利,云冈大景区建设基本完成,北岳恒山深度开发成效明显。关帝庙、观音堂、浑源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被列为新的国保单位。华强集团方特欢乐世界、煤气工业遗址文化创意、晋华宫矿井文化体验加快开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中国国际雕塑双年展等文化会展节庆活动,迸发出深远的影响和潜力。
——四轮联动发展的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步入良性轨道。龙头带动,基地联动,市场拉动,项目驱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由102户增长到150户,北京新发地、顺鑫、承德露露、江苏雨润、中储粮、荷兰瑞克斯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华晟果蔬、夏进乳业、四方高科、佳鑫苦荞、东方物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由1万亩达到12.8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377个,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园区达到13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园区达到17个。孤山水库、唐河水库、引黄入同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顺利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新进展。大呼、荣乌、天大、同源、广源等覆盖灵丘、广灵、浑源、天镇、阳高、左云、大同、新荣等八个县区,全长387公里的5条高速公路基本完成。全长60公里的208国道大同段改扩建工程完成70%。植树造林完成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20.11%。县区经济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民生问题密切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幸福大同结出丰硕成果。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准,完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800万平方米、9.1万套,数万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就业水平稳定提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保八个试点县进展顺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45亿元解决市属关闭破产企业330户、8.3万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善后问题。投资百亿元新建改造几乎遍及全市城乡所有中学、小学共656所,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新建市三医院外科楼、市一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等重大工程,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平安大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群众安全感增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行政集中审批的改革制度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实现初步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1件、政协委员提案1289件,办复率100%。制定政府规章9件,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市级原有的41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压缩到169项,再造流程,创新载体,阳光作业,严格监管,审批法定时限缩短二分之一,政务大厅成为政府为民服务的平台,展示大同形象的窗口。严格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政府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归功于驻同中央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同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同目前仍处于建设和发展的攻坚阶段,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负重前行,风险伴随的坎还没有跨过,历史的惯性还很大,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制度环境还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压力和转型发展的要求并存,推动前进的力量与困扰发展的矛盾同在,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各种交织的问题更加复杂;名城保护任务艰巨,拆迁与建设、营销与管理、保护与开发等亟待破解的难题更加突出;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让人民群众长期共享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明大同建设任重道远,建立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尚需努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差距,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效率低下,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届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下届政府任期正与“十二五”实施期相契合。去年政府已经对“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向大会作了全面报告。“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就是下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需要在世界的向度上思考大同的问题,同时也要以时代应有的高度审视世界。大同的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大同制造,国际水平,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跨越;才能不断创新和前进,在历史的进程中积累财富。历史厚爱大同,在山西获得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重大政策机遇的同时,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又落户大同,给大同以赛事办城市,以赛事抓发展,以赛事促转型的历史机遇。盛世双喜临门。这是继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之后历史赐予大同的又一次复兴的机遇。2300多年来,大同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扮演世界赛事主角。我们必须以登高望远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破釜沉舟的决心,敢为人先的气魄,百折不挠的精神,把大同的赛事办成目前国际水平最高的太阳能赛事,让大同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
我们要以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为目标,走出大同转型路。按照煤炭清洁化、能源绿色化、制造新型化、产业集群化、应用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好中海油、同煤投资220亿建设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保利协鑫投资200亿建设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同煤、天津建材投资100亿建设300万吨建材钢、同煤投资100亿建设60万吨烯烃、中国化工集团投资140亿建设TDI、ADI、MDI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转型项目,抓好陕汽5万辆新能源重卡汽车、华润30万吨啤酒、华锐风电装备制造等一批转型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