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成玉于2008年1月16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年来工作回顾、当前工作任务、政府自身建设。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中文名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 李成玉 [1] 
报告会议 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  报告时间 2008年1月16日 [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省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总体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预计,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是2002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是2002年的2.4倍,由全国第2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6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9亿元,是2002年的10.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支出1868.4亿元,均是2002年的近3倍。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1039亿斤,增长2.8%,创历史新高。工业增加值7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0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1倍和2.2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8.7%提高到84.3%。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8亿元,进出口总值128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4倍、2倍和4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分别是2002年的1.8倍、1.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0元,是2002年的2.3倍,由全国第3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3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9.5万人,是2002年的2.3倍。“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跨越,标志着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迈出了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铝工业、石油和煤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等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五年投入省级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31.4亿元,组织实施了426个重大结构调整项目;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49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5.4倍。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947亿元,是2002年的4.6倍,超100亿元的企业20家,超300亿元的5家。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和有色工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确立创新型河南建设目标,五年全省研发投入315亿元,年均增长29%。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35家、省级483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19家和330家。在全国率先突破多晶硅产业化、纯低温余热发电等关键技术,输变电装备、电解铝、客车等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郑麦9023”、“郑单958”、超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当选两院院士4人。建立博士后流动站96家。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服务业和建筑业发展提速。推动文化、旅游、通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5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2007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2亿元。建筑业总产值、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1%和42%。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实行目标责任制,持续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节能降耗和环境综合整治。五年关停小火电机组299万千瓦,脱硫改造火电机组1466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036个、小铝土矿92个;淘汰水泥、钢铁落后产能5500万吨和476万吨;关闭取缔污染企业5168家;拆除黏土砖瓦窑场7711个,复垦整理土地17.5万亩;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417平方公里;人工造林1599万亩。全省所有市县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预计2007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和5.8%。

(二)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005年提前一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实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由过去每年缴纳各类税费100多亿元变为现在获得政府补贴50多亿元。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亿亩以上。大力推进国家优质小麦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24个产粮大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步伐加快,优质小麦播种面积由30%提高到65%,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机耕面积达80%。粮食生产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畜牧业加快发展。加强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40个畜牧业重点县和31个生猪调出大县发展,实行奶牛和生猪生产补贴,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省养殖小区达到4400个,规模养殖场户60万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5%提高到42%。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918家。粮食、肉类、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578万吨和255万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是2002年的3.6倍,从全国第5位跃居第2位。

河南正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投入27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1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1.4万公里,居全国第1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投入41亿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162.7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并建立了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投入26.7亿元,解决了777.9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投入44.5亿元,完成4000多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420多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全省实现“户户通电”,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38万户、便民超市2.5万个,解决了180多万偏远地区农民听广播、看电视问题,重建灾区倒房50.7万间。

(三)强化基础能力建设。适时调整投资方向,着力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3.2倍,摆脱了长期低速增长局面。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效显著。京港澳、大广、沪陕等高速公路河南段全线贯通,许平南、郑少洛、郑石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全省通车总里程4556公里,由全国第8位跃居第1位。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00万人次。能源、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沁北二期、姚孟四期等大型电源项目建成投用,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4069万千瓦,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50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永城城郊、禹州梁北等一批大中型煤矿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1200万吨。黄河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顺利完成,西霞院、盘石头、燕山水库等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开工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4万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规模与形象日益彰显。全省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297平方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114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272万吨,新增燃气用户346万户、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559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34.3%,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是我省历史上城镇化推进最快的时期。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初步形成各展所长、竞相发展格局。中原城市群发展势头强劲。编制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加速推进核心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郑开大道建成通车,郑汴产业带规划加快实施。郑州国际航空港、现代物流中心、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

2007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53.9%上升到57%。黄淮四市等地加快发展。采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设立专项资金、减免配套、优惠电价、贷款贴息等综合措施,集中扶持黄淮四市发展。2007年黄淮四市一般预算支出达到381.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高于省辖市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支持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加快发展,沿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扩大扩权县范围,推动经济强县、产粮大县、畜牧业重点县、困难县等加快发展。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亿元、支出8.3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9倍和3倍;收入超5亿元的县达到20个,超10亿元的4个。

(五)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98%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与2002年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减少60%,资产总额增长63%,利税增长2.2倍。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能源、有色、建材、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烟草工业实现全行业整合,工商利税突破16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左右,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均达70%左右。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减少乡镇153个,清退、分流19万人。扎实推进“乡财县管”,县乡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减少73.7%,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19.7万人,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整合与改革不断推进。强力推动重要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省骨干煤炭企业占有及控制资源90%以上,重点氧化铝企业占有资源80%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地质勘探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市县财政体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展开,支农力度显著增强。

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组建开始起步。全面放开投融资市场。省投资集团组建成立。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上市企业发展到55家,募集资金总额442亿元,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业务快速增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机构、编制均精简25%左右。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审批项目取消60%以上,省市县三级普遍设立行政服务大厅。同时,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交通、城建、供销、公用事业、科研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的改革也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港澳行等大型商贸文化活动。200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0.4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6.8倍和3.3倍;近四年引进省外资金34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有42家落户中原。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六)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谐中原建设迈出新步伐。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9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0万人;2007年帮助1.97万户“零就业”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达到1974万人,年劳务收入1316亿元。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取得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实现省级统筹。城市低保对象139.4万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低保对象259.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48.1万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25个试点县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推开。全省所有市县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六大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开工469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投入65亿元,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和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惠及1262万学生。投入6亿元,为全省748万农村中小学生统一配置课桌凳。投入80多亿元,建成130个疾病控制和143个医疗救治项目。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改造一遍。艾滋病防治救助成效显著。省体育中心、河南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全省县市基本普及图书馆、文化馆。推出《程婴救孤》、《禅宗少林》、《木兰诗篇》等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224枚金牌。民主法制和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推进。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政府法制工作不断加强,五年提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1件,制定、发布行政规章36件。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加强。陕县支建煤矿“7·29”抢险取得成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省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下降46.7%,亿元GDP死亡率下降68.8%,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事故明显下降的态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加强,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政风行风明显好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任长霞、常香玉、李学生、洪战辉、谢延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历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增长之快前所未有,发展质量效益之好前所未有,城乡面貌变化之大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河南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发展的五年。这一时期最坚定的发展思路是推进“三化”、加快崛起。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主旋律,充分运用各种有利条件,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建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时期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开拓创新。

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入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强力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这一时期最根本的发展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坚持在全面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始终不放松农业生产,农业基础地位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巩固和加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着力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扶持引导黄淮四市以及豫北、豫西豫西南地区加快发展;在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了产业联动、城乡联动、区域联动和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的格局。

这一时期最可喜的发展成果是以人为本、民生改善。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问题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改善民生问题的成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切实从社会最关心的上学就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难点问题入手,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事情。

这一时期最浓厚的发展氛围是超前谋划、真抓实干。坚持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不少工作率先突破,走在了全国前列;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工作谋划重长远、不搞短期行为,工作推动重细节、不大而化之,工作落实重成效、不停留于一般号召,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认认真真干好每一天,确保各项工作不走过场、务求实效,确保向人民群众的承诺不打折扣、全部兑现。

各位代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我省的发展虽然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剧;农业基础仍较薄弱,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个别部门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当前,经济运行中成品油、天然气、电煤等能源资源供应偏紧,部分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市场物价上涨较多,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治安、住房保障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还不尽满意。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河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推动经济社会进入了科学发展新时期。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两大跨越”,再经过五年的发展,力争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夯实基础。

——经济强省建设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2.5万亿元。工业由大变强,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消费、出口拉动作用稳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全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和谐中原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000元和6000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明显改善,劳动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到2012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左右。林业生态省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协调。

各位代表!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发展中大省,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城镇化率接近35%,投资总额与消费水平都有了相当规模,具备了加速振兴的坚实基础,踏上了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再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一个经济日益发达、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日益和谐、生态日益文明的新河南,必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河南,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各位代表!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都要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5.5%和6.2%。

各位代表!

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我们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中原儿女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了河南人民加快实现“两大跨越”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新胜利!

因字数限制,未尽全文见河南省政府网!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河南绿 6拼圆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福建省南安市新洋美石业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办
河南 10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麒麟银杏苗圃场
河南 高3-3.5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北林科技

13%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冠幅1.2-1.52.高度2.5-33.冠型饱满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燕青

13% 河北定州市燕青园艺苗圃
河南 米径(cm),高度(cm)150,冠幅(cm)25,地径(cm)35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河南苗木<专业合作社>
河南 米径(cm),高度(cm)80,冠幅(cm),地径(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河南潢川原生态苗圃场
河南 米径(cm),高度(cm)200,冠幅(cm),地径(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河南省,鄢陵园林
河南 米径(cm),高度(cm)100,冠幅(cm)28,地径(cm)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河南苗木<专业合作社>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2010计价依据 一般计税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佛山市2018年7月信息价
2010计价依据 简易计税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佛山市2018年7月信息价
高空工作 GTC14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人工调整系数 (2018计价依据)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 梅州市2022年2季度信息价
人工调整系数 (2018计价依据)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 梅州市2022年1季度信息价
人工调整系数(2018 计价依据)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系数 梅州市平远县2021年4季度信息价
人工调整系数 (2018计价依据)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 梅州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人工调整系数(2018 计价依据)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系数 梅州市平远县2021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乡镇人民政府审批管理端 详见附件|1人日 1 查看价格 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0-12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A4|106幅 1 查看价格 广州三三标识制作有限公司 广东  云浮市 2022-03-17
清远20084季度信息价 清远20084季度信息价|1项 1 查看价格 0 广东  广州市 2010-08-11
诊断报告工作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1套 1 查看价格 北京昊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   2018-09-25
电动单梁起重机(河南省三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起升重量3T,起升高度10m,行程10m,N=4.9KW(含电动梁跑车、电动小车、电动葫芦)|1套 1 查看价格 河南省三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办事处 广东  惠州市 2014-11-18
电缆(200812月信息价) YJV-1KV-4×95|50m 1 查看价格 - 广东  湛江市 2011-03-01
2008第四季度 2008第四季度|1上海金俊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查看价格 0 广东  珠海市 2009-12-25
FBD80(200812月报价) FBD80|52个 1 查看价格 广东省天科人防防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09-07-29

2008年1月16日,省长,李成玉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 泰安市人民政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 河南省2008年人工调整在工程结算怎么计取

    应该是根据合同约定的,假如合同没有约定,只有双方协商了,但是人工费的调整,在豫建设标【2008】2号文中明确指出2008年元月1号签订的合同人工费仍按照34元/工日进行调整,元月1号以后签订的合同按照...

  •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是什么级别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政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设立的,集行政许可审批、要素资源配置、行政效能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政务服务平...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103KB

页数: 11页

评分: 4.4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8年 02月 16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 2月 1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信阳 的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0亿元,达到 20.3亿元,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434.6亿元,增长 40.6%;实现利税 48.1 亿元,增长 55.5%;经济

立即下载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格式:pdf

大小:103KB

页数: 31页

评分: 4.3

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www.gx.xinhuanet.com 2011年02月11日 21:59:41 来源: ——2011年2月11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桂林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和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的雨 雪冰冻灾害,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克难攻 坚、开拓奋进,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 2010年比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 1.11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 1.06番,财政收入翻 1.23 番,工业增加值翻 1.46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

立即下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二〇〇八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河北省省长 郭庚茂

(2008年1月2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全省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成功抗击“非典”,战胜各种困难,圆满完成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开启了建设沿海强省的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3863.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8960元提高到20033元。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占GDP比重由9.1%提高到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8.9亿元,是2002年的2.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9倍,达到1248.1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市)由68个增加到121个,其中17个县(市)超10亿元。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万亿元,年均增长27.3%,建成投产省重点项目524项,完成投资4011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着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牧的方针,粮食生产连续四年丰收,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5.4%提高到71%。钢铁工业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产能达到全国的1/5,钢材板带比由2002年的32.9%提高到53.4%,曹妃甸精品钢铁和邯钢结构优化升级项目今年(2008年)投产,将使我省钢铁工业水平开始跨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力装备、汽车制造初具规模,高速动车组投入生产,造船工程开始启动;石油及化学工业谋划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大化工雏形正在形成。随着富士康、华为、中兴、京东方、中电科等知名企业落户河北,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历史性突破,有望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食品、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业内部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加速形成。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势头喜人。曹妃甸地区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86.3亿元,矿石原油码头、迁曹铁路、通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开始进入产业项目加速聚集阶段,成为国内关注、世界瞩目的投资热点。沧州渤海新区正式成立,综合港区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一批重大临港项目开工建设,我省中南部地区出海通道和沿海又一经济增长极建设拉开序幕。秦皇岛港口和城区布局调整开始起步,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新亮点。廊坊电子信息产业、保定汽车和“中国电谷”、石家庄石化及生物产业、邢台和邯郸煤化工、张家口和承德风力发电、衡水县域特色产业等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扭转了被动落后局面,战略性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新组建的唐钢、金能等企业集团运行良好,石钢、石药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实现整体改制,关闭破产企业8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由25.6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国有经济战线收缩,集中度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51.9%和49%。扩权强县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投融资体系加快完善,上市公司由32家增加到54家,省属投融资平台由4家增加到13家,直接融资比重从5.6%提高到18.7%。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2.1亿美元,2007年达到30.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3家落户河北;完成出口总值170.2亿美元,年均增长30%;与北京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天津、内蒙、山西以及东南沿海省市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大公司大集团成功实施一批战略性合作项目。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优质率、加工转化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持续增收,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00元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40.9%。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2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快速延伸,全省农村实现户户通电,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发生积极变化。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对农民实行政策性补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63.8亿元。五年来,全省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1242.5亿元,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2007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279.2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由29万人扩大到45万人,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和质量普遍改善,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普及,贫困学生资助政策逐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创新能力增强。新建162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9553项。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财政累计投入255亿元,新建改建248个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项目,全省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81%;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扩大到139个,覆盖农村总人口的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进行试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文化大省建设开创新局面。省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开工或投入使用,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全部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从省到村形成网络,实施惠民文化工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组建出版、报业、广电网络等集团,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起步,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冠军61个。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3.4元,五年平均分别增长11.8%和9.8%。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8.7平方米提高到30.45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4.9平方米增加到30.1平方米。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连续三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农村低保制度从2005年开始实施,2007年全省社保资金支出规模近500亿元,年均增长约35.6%。五年来,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0多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解决了16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6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3.08万户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省财政筹措资金494.5亿元提高公教人员收入,调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费标准,消化县乡公务人员工资陈欠12.9亿元,兑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欠账8.4亿元。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们以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和谐三大任务,抓专项、破难题、解瓶颈,对主要产业的发展和重点改革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对各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指导,对就业、上学、看病、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食品安全和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等民生问题逐一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态势。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3.5%和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全省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开拓创新和推进改革发展上做出了艰辛努力,主要是: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强省之路。我们认真学习把握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立足河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努力探寻又好又快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从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确定实施城市化战略、强力推进四项重点经济工作,从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到打造战略支撑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从提出建设沿海强省目标、实施沿海突破,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发展态势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变。

(二)抢抓和用好机遇,努力加快追赶先进的步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创造新的优势。针对我省产业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强的问题,重点支持大项目、大基地、大园区建设,以大带小,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优势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我们从河北实际出发,积极而有作为地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在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实施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等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分别就科技、教育、文化、生态等建设作出规划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薄弱环节。为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连续四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滚动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和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一批民生问题和贫困地区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把城镇化放在活跃全局的战略位置,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市化率由2003年的33.5%提高到40%左右。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连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9.48%提高到23.25%。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治理力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连续两年下降,扭转了“十五”以来逐年上升的势头,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下降。

(四)打基础增后劲,夯实长远发展的支撑条件。围绕建设沿海强省目标,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着力打造“东出西联”的综合交通网络,港口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三大港口、四大港区格局初步形成;新建高速公路1256公里,五纵、六横、七条线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与铁道部协议共建“8 3”铁路项目,2条完工,3条在建,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今年(2008年)开工建设,邯黄铁路等其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高效客货运网络已见端倪;改扩建石家庄机场,新建邯郸机场,筹划建设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机场,努力提高航空运输能力。加快完善能源体系,20个重点电源项目并网发电,全省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投资891亿元的“坚强电网”建设正在实施,冀蒙和蔚县煤炭基地顺利推进。积极构建两纵、六横、十库水资源保障体系,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其中26座已基本完成,对5条骨干河道进行了整治,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信息化建设位居全国前列,通讯设施长足发展,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省城乡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五)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的制度保障。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举措,围绕搞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眼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取消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1352项。加强廉政建设,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施“双提”工程,着力提高行政效能。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积极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努力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和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进行,深层次改革加速推进,社会转型出现新特征,人民群众提出新期待。这一时期,我们既有加快发展的广阔空间和难得机遇,又面临着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是主要历史任务,实现建设沿海强省的目标任重道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同时完成调整转变、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三重任务,既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又要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兼顾各方面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

总的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抓住用好难得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标志的沿海强省、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开放水平全面提高,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改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2005年价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确保翻一番,力争增长1000亿元。城市化率争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城镇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力争达到5500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力争2010年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好转,确保“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支撑沿海强省建设的基础条件基本完备。建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骨架,沿海和冀中南地区形成环京津一小时快速铁路客运交通圈,以三大沿海港口为龙头的16条“西联”货运大通道基本完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水资源保障网络基本形成。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给保障能力增强。信息化建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突破。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活力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创新型河北建设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向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一大步,燕赵大地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人民群众将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上述目标,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奋斗,开拓进取。

第一,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好是快的前提,要好字优先,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改革与发展稳定相协调。快是好的重要基础,要好中求快,继续积极而有作为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国家鼓励的要加快发展,国家限制的要优化升级,国家禁止的要淘汰转型,做到增优与汰劣并举。调整转变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二,更加重视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富民才能强省,强省也是为了富民。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在经济较快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公益事业和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成果的普惠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提高城镇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加快改革开放,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市场主体的发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推进改革从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拓展,大力发展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用公共事业领域拓展,加快科技、文化、卫生、市政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向行政管理领域拓展,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行政区划,改善行政管理。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扩大开放,围绕实现全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加强战略合作,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交流与合作中扩大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发展的新优势。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能再依靠简单扩大生产规模,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资源资本推动向科技推动转变,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储备,努力推进原始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学习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发挥科学管理在协调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核心作用。

第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坚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强化农民基本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三大保障,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城乡统筹。从我们的特殊省情出发,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活跃全局的位置来抓,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着力发展大中城市,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新格局。统筹谋划、分类指导,调整生产力布局,倡导推进节约集约发展。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优化国土规划与开发利用。加快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支持各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地区协调机制,引导和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各位代表!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是六千九百万燕赵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我们也一定能够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三、2008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今年(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去年(2007年)以来,我省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投资增速回落偏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增幅呈走低态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住房价格涨幅偏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全国仍处高位。同时,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降低5.5%和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去年(2007年)实际涨幅。

按照省委七届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贯彻中央关于今年(2008年)经济工作“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精神,用好用足各种有利条件,积极而有作为地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努力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继续把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的同时,抓好一批对优化结构和增强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支撑经济平稳增长。力促华为、富士康北方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如期投产,保定“中国电谷”、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华药搬迁改造升级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加紧谋划一批后续项目,成熟一批、推进一批。调增重点建设用地指标,搞好存量挖潜和废弃地利用,优先保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用地。继续实行重大项目责任制和重点项目“一卡通”制度,健全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加大调节力度,努力增加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社会购买力。加快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

增强出口拉动力。把扩大出口作为与投资、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扶持重点出口基地,推进外贸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商品出口结构,着力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市场监管。做好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工作,完善煤源油源供给和运力协调机制,加强电力供应调度,保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监管。强化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查处串通定价、合谋涨价、哄抬物价等各种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粮食、肉类、食用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配套,提升产品档次。

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和战略举措。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社区服务、托老保健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城市黄金地段首先用于发展服务业。重点建设10大物流园区,培育10强商贸集团,改造10个大型农贸市场。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编制实施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带专项规划。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大钢铁工业产品升级、企业整合、布局调整和自主创新力度,稳定规模、提高水平,确保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邯钢结构优化升级项目部分投产,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开工,启动石钢等搬迁改造前期工作。强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整机产品,加快建设新能源、交通运输、专用通用工程设备和通讯设备等产业基地,培育零部件、标准件、模具铸造等特色园区。加速壮大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曹妃甸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前期工作,重点抓好华北石化、石家庄炼化等质量升级改造,推进煤化工、盐化工发展,促进“三化”循环链接。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材建筑、纺织服装等产业的改组改造、技术升级和集约循环发展,引导支持企业“退市进园”、“退城转县”。推进食品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培育大龙头、大品牌,使之在支撑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培育发展后续支撑产业。依托廊坊、秦皇岛、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和保定“中国电谷”、宁晋单晶硅等园区,培育太阳能电池、通讯设备等六大产业链,逐步将电子信息制造业打造成战略支撑产业。着眼培育未来竞争优势,加快医药产业创新步伐,推进中药现代化,扶持发展生物产业,努力占据技术制高点。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为方向,促进产品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实施钢铁深加工工程,推进化工、纺织、建材以及农副产品等行业延伸产品链条,开发一批高档次、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淘汰一批市场竞争力差的落后产品。加强知识产权和产品保护,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畅销产品”。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等机构,研究制定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加财政投入,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高性能钢铁材料等共性关键技术,推进高速动车组等重大技术集成创新,开发风力发电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转化太阳能电池生产关键设备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与科技部、国防科工委等工作会商制度,联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积极开展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联合建设成果转化基地;以华药、石药为依托,组建国家抗生素、维生素技术创新联盟,以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为载体,建立国家钢铁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在我省建立研发中心。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推行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高效集成。

(三)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今年(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要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实行节约、集约、循环、生态保护并举。一是推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强化对工业园区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控制,推动土地集约使用和节能减排设施共享。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管理,全面实施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勘探和开采行为。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开采过程中防止污染,开采过后恢复植被。加快发展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积极推进农业节水,有效调控城市用水。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炭、建材、电力等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设立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搞好曹妃甸工业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全省试点单位从51个扩大到100个。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点区域流域的污染问题,列入“十一五”规划的8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建设,所有设区市和县城3年内都要建成使用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施烟气排放治理攻坚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行动,完成25个电厂的脱硫改造任务。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省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太行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切实搞好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

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县(市、区)的节能减排。落实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726家重点排污企业实行五级环境信用管理制度,实现污染排放在线监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进行能源审计。深入抓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对“双三十”重点县和重点企业实行省级直接考核,确保三年完成节能减排承诺目标。对新上项目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严格市场准入。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法制保障。完善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对未能完成任务的辖区政府实行问责制、试行一票否决制。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能效、环保准入和实施标准。组建子牙河、白洋淀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在子牙河流域率先实施跨界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适当提高排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加大差别电价、水价实施力度。健全地方节能环保法规,完善执法监察体系,加强节能、环保执法。深入开展环保系列创建活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

(四)继续加强“三农”工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扶持大型商品粮基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继续实行对养殖业的补贴政策,推进规模化养殖。鼓励优势区域发展棉花、油料生产,提高蔬菜、果品质量,增加市场供给。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增加农业产出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111行动计划”、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及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搞好乳品、肉类、粮油、果品和蔬菜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餐桌经济。继续实施“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财政支农资金、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去年,(2007年)引导各类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增加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以水、路、电、气、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编制完善县域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对不同类型村庄科学定位、分批推进。用城镇管理理念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加强对农村住宅建设的示范引导,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抓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的试点县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试点,发展农村政策保险和农业商业保险。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积极发展种养业专业农户,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造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搞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带、经济圈,逐步形成沿海与内陆、港口与腹地各展优势、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

继续推进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科学编制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统筹港口、产业、物流、城镇发展,加快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建设,调整岸线布局,健全完善港口功能,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带动能力;依托港口优势,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海洋经济。曹妃甸工业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抓紧谋划推进一批起点高、符合规划要求的重大产业龙头项目,加快产业聚集。沧州渤海新区重点推进港口规划建设,加快港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项目。秦皇岛重点加快港口及城区布局调整,着力引进协力厂商推进富士康科技园建设,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做强港口物流和旅游业。

培育内地经济增长极。在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同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集约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优势产业,壮大提升京广京山沿线产业经济带,加快发展山区坝上生态经济带。推动各地谋划实施能够立市强县的重大项目,培育壮大经济增长点。加快连接沿海与内地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东出西联”的大交通格局。

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继续支持张承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支持太行山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和黑龙港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搞好扶贫开发,启动第三批贫困村扶持工程,在基础设施投入、社会事业发展、以工代赈和异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壮大县域经济。支持100个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协作配套能力、扩大规模;支持10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深度、做大做强。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农产品和矿产品加工企业向原料产地转移;加快县域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促进县域产业集约集群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镇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建成区空间,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非耕地资源。加强规划管理,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限制工业项目分散建设。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用地,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使城市建设更好适应未来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着眼宜居、提升品位和突出特色,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水平。进一步理顺城镇规划、管理体制,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使全省城镇面貌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着力加强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各设区市建设,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小城市和建制镇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培育更多更活的市场主体作为着力点,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行业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促进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培育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优势的竞争领域退出,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和危困企业改革任务。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解决煤炭政策性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基本完成政策性破产工作。加快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产运行风险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增强整体经济活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有关政策,改善服务、鼓励创新,推进全民创业,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企业家、支持创业者、尊重纳税人的浓厚氛围,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更多的人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平台。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担保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信息服务。对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50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加大扶持力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努力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财税体制,制定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政策,对不同地区实行分类激励。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形成和鼓励异地投资的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完善省市县财政收入划分办法,调高资源税收入归属层次,将新建扩建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省级分享增值税收入返还市县。县(市)一般营业税收入省级不再分成。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

加快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金融产业,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市场主体,促进全省商业银行整合与发展,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到县域建立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外资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探索组建省级和跨区域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发挥政府投融资体系的功能,推动国有资源、资产、资金向资本转化。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风险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证券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保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政府投资管理,规范管理审批程序,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采取更实际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把利用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促进国企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外资进入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继续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作为招商重点,把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寻求合作。建立省市两级招商引资项目库,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客商进行跟踪调研,努力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工作实效。

搭建招商平台,增强吸纳能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服务功能,围绕打造核心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发挥开放的窗口和载体作用。创新招商方式,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开展专题招商、重点招商和小团组招商。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中小型协力配套企业,形成集群和链式发展,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繁荣一方。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与京津的多方位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继续拓展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在注重“引进来”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省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开放的新优势。建立完善各级招商引资信息中心、外商咨询投诉中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外商投资公共成本。完善“大通关”和检验检疫便利化制度,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用配套的条件吸引投资者,用良好的服务留住投资者,用完善的制度保护投资者。

(八)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实施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从今年(2008年)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加强重点骨干院校及强势特色学科建设,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进一步健全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筹资、管理和监督机制,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力争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卫生室。加快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深入开展卫生支农。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力争达到90%。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在抓好现有4个试点的基础上,再增加5-6个试点市。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控制药品价格,确保用药安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实施计生惠民计划,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开展农村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全面启动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积极扩大就业。突出抓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贯彻,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地方性法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及其就业的稳定性。加强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帮助2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认真解决非法用工、工资拖欠等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努力增加城镇职工收入。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小时工资制度。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平均工资提高相适应,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企业劳动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强化工资指导线作用,逐步缩小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按照国家部署,继续做好规范、落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工作。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从今年(2008年)开始再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非公有制组织就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解决关闭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实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挂钩办法,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争取列入做实个人账户国家试点;规范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好收入核实、标准调整、分类救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加快危陋住宅区改建、旧住宅小区改善和城中村改造,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建设。

推进文化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诚信行政、诚信生产、诚信交易、诚信借贷。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市数字电视、农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农村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技素质。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集团,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创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维护公共安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河北创建活动,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信访工作,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调解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强饮用水源地分级保护,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二级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确保饮水安全。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排查和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全力做好北京奥运安全保卫工作,确保秦皇岛赛区安全。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视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全面完成今年(2008年)及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各级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上来,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关键是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把工作思路和措施转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各级政府要带头搞好解放思想大讨论,认真审视过去的工作,研究分析现实问题,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坚决克服满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增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增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决心和信心,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遵循规律,尊重实际。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充分论证评估,力求科学缜密,避免决策失误;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公示、听证和新闻发布制度,真正体现群众意愿。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关键症结,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坚持把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新领域、新课题的研究探索,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努力提高更好履行职责、服务群众的本领。

(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和社会事务。加强行政立法,推进政府各项工作法制化。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减少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今年(2008年)在所有设区市和部分县(市)实行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专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优化职责分工,推进机构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总量控制下的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中央对地方机构改革的部署,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做好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

(三)深入推进政风建设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政风建设,以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政风建设,以干事创业为民推动政风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和促进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工作落实。完善决策、执行和考核监督体系,健全岗位责任制和重点工作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大力精简会议、减少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活动,力求工作实效。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形成抓落实的工作合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扩大民主评议范围,发挥新闻媒介和网络载体的作用,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发扬勤俭办事业的精神,厉行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认真落实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消费。从严控制会议、差旅等公务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坚决制止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在各级政府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

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认真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创新公开的方式和方法,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深化政务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都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工作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政府投资监管、国有资产监管和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健全对行使行政许可权、执法权、人事权、财权、物权岗位和人员的专项监督制度。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继续抓好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努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勤劳智慧的河北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未来五年,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埋头苦干,为创造河北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84号

【发布日期】2007-12-05

【生效日期】2007-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8年财政预算的通知

(豫政 〔2007〕8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7〕34号)精神,现就编制我省2008年财政预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编制2008年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部署的第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于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促进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至关重要。初步分析,预计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4%左右。综合考虑2008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编制2008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继续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进一步完善规范透明的省对省辖市、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支持农业、企业、科技、金融、收入分配及行政等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2008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生产总值的增幅,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二)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做好资源税、增值税转型等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在我省的落实工作。

(三)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落实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施对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制定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体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

(五)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提高税款入库进度和征缴透明度。

三、2008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各项支农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政策,促进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油料生产恢复发展。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确保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的同时,安排资金用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支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落实各项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支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和清理核实乡村债务工作,支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关政策,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

(三)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支持省体育健儿参加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四)支持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制度。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着力推动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有县(市、区)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六)支持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加强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线为重点的装备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七)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完善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主要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和强制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研发、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加快建立促进节能减排新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省财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方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八)保障公共安全支出,完善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支持司法能力建设,完善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努力加强政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费需要,妥善解决诉讼收费办法改革后的法院经费保障问题。

(九)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科学合理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着力解决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等问题。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十一)对增加税收收入、优化收入结构、确保法定支出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地方继续实施奖励。建立和完善财政对地方化解债务的奖补机制,支持地方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等方面的债务。

(十二)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坚决控制城市形象工程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实行出国经费零增长。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支出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做好2008年预算的编报工作

各省辖市、省直各部门要认真做好2008年预算编报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监督和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深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改革,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安排预算同部门结余资金相结合;逐步推进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增长,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政府预算范围、核拨经费。二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推进综合预算。三是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省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省辖市要积极进行公务卡改革试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四是加强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各地结合实际推进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细化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严格审核,杜绝超编制、超标准配置资产,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六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各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要将上级的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收入列入本级总预算,同时在本级总预算中反映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及补助,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在编制本级预算时,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按上年返还数加预计增长数、体制上解和地税系统增量经费上解按上年执行数加预计增长数编报,所得税基数返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产粮大县奖励、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按上一年执行数编报,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省下达指导性计划编列,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上解按预计数编报。

省财政厅要加强对市、县(市、区)2008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督促县(市、区)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教育、科技、农业支出达到法定增长,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资金需要。

各省辖市及省财政直管县(市)政府应于2008年3月底前将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草案汇总后报省财政厅。

五、狠抓增收节支,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

2007年前10个月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年底前还存在可能影响财政收支的因素,需要继续狠抓增收节支。要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稳定增长。要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对预算已经确定的项目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已有明确要求、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的支出项目,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又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省级财政超收重点用于支持“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救灾、节能减排等关系民生的支出。地方财政超收安排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在确保工资、津贴补贴的基础上,要重点保法定支出、十大实事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支出和消化历史包袱,如发放以前欠发的工资、偿还财政直接负债、消化滚存赤字等。要做到收支平衡,省、省辖市、县(市、区)财政都要努力避免出现财政赤字。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五日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