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_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作为建设领域的专业科技出版社,一直肩负着弘扬建筑文化、传播建设科技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社会和行业奉献了数以万计优秀图书。1993年、1998年建工社两次被中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地址:北京市百万庄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邮政编码:100037,电话:010-58934845;58933686,传真:010-68321361,电子信箱:cabp@chi...
路线 5 步行到 潘家园 公交 - 800路外环空调 - (菜户营--菜户营) - 方向: 菜户营出发: 潘家园 6.4 公里 到达: 东四十条 公交 - 118路电车 - (红庙路口东--紫...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建工社”)第一时间策划出版了《图说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规范汇编》和《灾后重建规划标准规范汇编》等书,并无偿赠送灾区,支持灾区灾后重建和抗震救灾。
为了宣传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激励更多优秀的科技图书问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3月5日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召开了嘉奖优秀图书记者招待会。会上表彰了一年来评为部级以上优秀图书的作者,其中有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外生态建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涵盖了生物气候学建筑、生土(覆土)建筑、太阳能建筑、生态高技术建筑等建筑理论和实践,从建筑环境规划、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能源利用等各方面分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的国外生态建筑实例,同时也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风景园林、房地产开发等专业设计、研究与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
1 人类面临的生存窘境
2 生态建筑学的产生
3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4 生态建筑的实践
生态思想在建筑中的自觉运用
现代建筑中的生态建筑元素
当前生态建筑理论研究与实践
5 对生态建筑设计观念的重新认识
对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地位的重新认识
对建筑所包含的资源消耗的重新认识
对建筑生命周期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的重新认识
对建筑材料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对传统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再认识
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
6 结语
第二部分 生态建筑实录
1 文化建筑
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安田学院
乌洛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文化中心
丰村石匠博物馆
赫顿图书馆与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
亚里桑那州州立沙漠博物馆
春湖公园游客中心
鲍意斯·汤普逊植物园游客中心
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2 办公建筑
东京煤气公司总部大厦
约翰·门齐斯总部
爱奥尼卡
松下电子公司
圭亚那安的列斯学院副校长办公楼
BRE的未来办公楼
RWE AG总部
城市之门
巴克雷卡德总部
J·沃尔特·汤普逊的总部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
国立奥杜邦协会
ZED工程办公楼
波尔多法院
3 科研、生产机构
4 居住建筑
5 其他2100433B
周浩明,1964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8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1988年至今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任教,现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理事。
曾出版专著《居室装饰的窍门》、《家具设计大师——约里奥·库阿诺——“自然之魂”木建筑奖2000》,先后在有关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张晓东,1989年毕业于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多年从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现为江南大学建筑系教师、建筑师,并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