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2004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 报告内容 |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
---|---|---|---|
报告类型 | 政府工作报告 | 部 门 | 洛阳市政府 |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期。当前,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全国经济发展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国内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洛阳在中原崛起中发挥更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对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洛阳新区建设给予重点支持。近几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一大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资本积累达到新的水平,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切都为我市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当前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力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和科教兴洛、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服务型政府,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立足于投资和消费拉动,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到2005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力争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100亿元,为到2012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通过这五年的努力,使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更加协调,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更大的台阶;工业强市目标初步实现,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火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KW以上,电解铝和铝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和50万吨以上,炼油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钢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逐步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铝工业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和石化工业基地,使洛阳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民间资本进一步激活,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较大突破;城乡交通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加快,干线公路等级明显提升,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全面加强,洛阳新区基本形成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城区,洛河以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应、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格局逐步形成;旅游业快速发展,商业、服务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科教文卫繁荣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今年是我市实现第一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切实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为今后几年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
在实际执行中,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使上述指标完成得更好一些,力争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和生产总值分别比去年净增15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企业实现利税等质量和效益指标达到新的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1.认真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扩大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做大做强乳品龙头企业。壮大中药材基地,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扩大烟叶生产面积,打响崤山品牌。抓好苹果生产,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加工深度和经济效益。继续抓好以商品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生产。集中农业专项资金向结构调整倾斜,适当安排农业结构调整贴息资金。认真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突出抓好50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以上。积极配合西霞院水库建设和移民安置,加快陆浑水库大坝和段家沟、大沟口、玉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抓好陆浑西干渠、龙脖灌区、新安提黄灌区配套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深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大搞小流域治理,抓好禹门河、金牛岭等水电工程。因地制宜开展雨水集蓄工程,确保吃水安全。切实加快“村村通油(砼)路”工程。按照今年攻坚、明年扫尾的总体要求,再投资2.8亿元,完成439个行政村1397公里的建设任务,力争明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筹资3560万元,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89所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和首批617名人员的培训任务。要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使全市153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设备配套、人才结构合理、服务功能齐全的标准,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经营管理水平。深化“小城镇经营管理年”活动,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繁荣城镇经济,培植乡镇财源,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全年力争引进资金25亿元,新增小城镇人口10万人。四是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加强102万亩已栽植林木的管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全面完成村庄绿化,新增通道绿化169公里,完善提高1116公里。启动农村生态家园工程,完成5000个沼气池建设。五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力争完成劳务输出50万人。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坚持扶贫开发同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继续开展移民扶贫开发。
2.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工业经济占我市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工业兴则全市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创造洛阳工业新的辉煌。
全面推进新一轮结构调整,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势头,确保工业投资完成100亿元以上、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净增150亿元以上。抓住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机遇,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并继续对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贴息,突出抓好在建项目和计划开工项目建设,为工业强市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今年计划竣工的一拖中功率柴油机、洛轴矿山和准高速轴承、中信重机大型煤矿机械化设备、单晶硅公司300吨多晶硅、伊川电力20万吨电解铝、新安电力15万吨铝板带和2万吨铝箔、石化总厂2万吨双向拉膜、黎明化工院10万吨双氧水等54个项目,要确保当年完成投资53亿元,并全部竣工投产。其他在建的一拖重型汽车、首龙集团1万吨高精度铝箔、洛热2×30万KW机组、伊川电力2×30万KW机组、新安电力4×13.5万KW机组和120万吨氧化铝等25个项目,要确保按计划进度实施,力争当年完成投资58亿元。计划新开工的洛轴汽车轴承、精密轴承,洛铜高精度铜板带技改,石化总厂重整装置技改和18万吨聚酯、15万吨短丝、新安电力20万吨碳素,黄河同力300万吨水泥,偃师2×60万KW机组等70个项目,要确保按期开工,力争当年完成投资51亿元。各有关单位都要建立项目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施工进度。能在当年形成生产能力的,都要抓紧做好市场衔接,尽可能提前达产达效。其中,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要力争新增销售收入32亿元以上;煤电项目要新增8亿元以上;铝工业项目要新增20亿元以上;石化项目要新增10亿元以上;钢铁项目要新增33亿元以上;其他结构调整项目和企业资产整合、内部挖潜、项目达产增效等新增50亿元以上。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成本、质量和营销管理,堵塞各种跑冒滴漏,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及时协调煤、电和运力,确保工业生产特别是重点企业的正常运行。加大对高新区的政策扶持,提升创新能力和经济总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壮大。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吸引更多的境内外资本通过产权转让、收购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整体或分块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嫁接重组。积极推进大型企业主辅分离和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继续抓好中小企业改革。对资不抵债企业,要坚决依法破产,突出抓好洛钢、洛氮、海虹轮胎的破产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委局所属的中小企业,凡符合改革条件的,都要加大力度,一企一策,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
3.坚持旅游强市战略,扩大消费需求,繁荣第三产业
继续抓好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景区环境整治,进一步提高品位,打造品牌,培育热线,营造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强化传统景点和南线生态旅游区宣传促销的同时,积极开发、推介栾川滑雪度假区、神州牡丹园四季牡丹、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旅游项目。重视配套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精心组织第22届牡丹花会、关林国际朝圣大典、马寺钟声等节庆活动和“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组织旅行社到重点客源城市开展定向促销。加大旅游融资力度,引进市外资金,参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努力增加航空班次、始发列车和旅游大巴。加强旅游市场整顿,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服务行为。
加快市场规划编制,科学布局商业网点。积极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重点抓好西工区建材物流中心、君临广场,河回族区百年家具城,涧西区莲花易初超市、润峰广场,老城区丹尼斯量贩、丽景门市场,洛龙区关林市场改造、新村花卉市场扩建等大型超市和市场建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商业企业改制。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法律服务、金融保险、会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强社区网点建设,推动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洛开展业务,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培育住房、汽车、电信、旅游、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渠道,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快住房改革,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抓紧制订、实施促进第三产业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洛阳新区开发,建设生态城市
全面掀起洛阳新区建设高潮,全年力争完成投资95亿元,初显新区优美形象。今年要完成关林大道西延长线、政府路、展览路、体育大道、大学路等24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做好景观大道、钢厂西路等11条道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党政机关办公楼、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公务员住宅区等高层建筑及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业高专、中小学、烟草专卖局综合楼、洛阳移动中心等多层建筑今年要完成主体工程。龙祥、龙瑞、龙泰等村民安置小区82幢多层建筑要尽快交付居住。抓紧做好证券公司、洛阳通信、洛阳电信、洛阳日报社、洛龙区政府、高层次人才居住区二期、公务员住宅区二期、村民安置小区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期开工。加快构筑新区水系网络,完成一干渠、一支渠、二支渠及两个人工湖建设,抓紧开工体育中心、政府广场、中心区公园及高层次人才居住区内的水面工程,争取新区景观水系年内基本形成。洛龙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积极引进项目,强化新区产业支撑。
加快老市区改造,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力争完成投资55亿元。加快王城大道特别是洛河大桥、陇海铁路大桥建设,确保明年花会前竣工通车;全面完成凯旋西路、启明西路等第四批“两创”续建项目,抓紧开工建设中州西路改造、定鼎北路改造等第五批“两创”项目;完成100条社区道路改造;加强城市道路积水点治理;继续实施亮化工程,抓好重要地段路灯改造;新增城市绿地110万平方米。加快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重点搞好南昌路725所、东下池村等20余个地块的开发改造。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市外有实力企业来洛参与房地产开发,启动帝景桃园、中侨花园等一批住宅小区建设,力争洛河以北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竣工280万平方米以上。
围绕把洛阳建成中西部地区最适合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全面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进一步提高建筑档次和文化品位。完善提高洛浦公园景观,搞好植物调整,增设雕塑和小品群。改造洛河景观带路灯系统,提升亮化档次。加快国花园二期建设。继续抓好洛河水面工程,确保花会前高新区段水面建成蓄水。加强城市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牡丹园、周山、龙门山、小浪底森林公园品位。加速启动北邙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完成上清宫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完成涧河治理工程和盘龙冢、涨落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邙岭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加快东污水处理厂施工进度,开工建设新安县涧河污水处理厂。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围城垃圾治理力度,抓紧制定市区污染企业搬迁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争创国家生态环保模范城。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加快构筑县际公路环线,突出抓好临木路、洛宁西山底至栾川秋扒段等13条干线公路建设,形成贯通各县(市)的环线公路网。加快郑洛高速至洛界高速陈村段建设,年内实现郑洛高速与洛界高速的连接。继续抓好洛少、洛济、西南环高速公路建设,年内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抓紧建设太澳高速汝阳至平顶山交界段。积极做好连接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5县外环高速前期工作。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完成三级和县道升二级公路360公里。切实搞好小浪底旅游汽车站、洛阳新区汽车站等11个场站建设,完成黄河小浪底航道监测和航标确定。
5.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采取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经营权转让、企业并购等方式,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洛投资。分行业规划一批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四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对外推介,力争外商投资总额、合同利用外资有较大增长。加快推进洛轴与日本NTN公司、洛玻与法国圣戈班公司、一拖与法国雷诺公司的合作,争取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利用外资方面都有实质性进展。积极参加各种重要经贸洽谈活动,精心办好第22届牡丹花会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铝锭、铜材、玻璃、摩托车、耐火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强对各类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大力实施东引西进,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品牌。
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省、市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领域。进一步消除政策歧视,改进服务监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重点,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继续巩固“四个一批”成果,大力实施“骨干带动工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成长,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50家,超5亿元企业5家;招商引资新上5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经济,难点也在县域经济,必须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县(市)区都要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骨干财源企业。凡有条件加快发展的县(市)区,都要能快则快,努力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目前还比较困难的县(区),要振奋精神,学习经验,找出差距,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寻求、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亮点。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各种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都要向县(市)区倾斜。市直各部门、各单位都负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务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6.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市、县财政体制,大力增收节支,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越权减免税费,不得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强化税收征管,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坚决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严格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重点支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支持结构调整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继续发挥金融对扩大投资和消费的支持作用。加强银企沟通,多方搭建银企交流平台,搞好项目对接,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加大对洛阳新区、基础设施、结构调整、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房地产、汽车等消费信贷,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7.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要把增加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其中再就业3.5万人。认真落实中央、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依托社区平台,积极开发物业管理、养老托幼、保安保洁、卫生保健等就业岗位,重点帮扶“4050”人员再就业。完善劳动力中介服务网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使更多的求职者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实现就业。强化劳动监察执法,重点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依法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清欠力度,力争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新增2万人以上,完成年度清欠5500万元以上。认真抓好建筑行业社会保险费的代征代缴工作。全面启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保险征缴合并。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安全。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灾民救援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确保所有困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中全市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686亿元,是1998年的1.65倍,年均增长10.6%。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43亿元,是1998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27亿元,年均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22元,是1998年的1.59倍,年均增长9.8%。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4亿元,是前五年的1.71倍。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是1998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1%;全部财政收入68.9亿元,是1998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0.7%;全部财政支出52.3亿元,是1998年的2.16倍,年均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8亿元,较1998年底增加327.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52.8亿元,是1998年的1.84倍。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突出结构调整的主线地位,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0.1∶56.8∶33.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六大支柱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优质专用小麦、中药材、烟叶、水果、牡丹面积分别达123万亩、61万亩、30万亩、70万亩和1.4万亩。畜牧业产值达到36亿元,奶牛存栏达到3.3万头,奶业加工能力达到11.7万吨。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以“四大产业基地”为重点,每年筹措6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 新技术产业化,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19个,总投资450亿元,其中竣工项目131个。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一拖100/105系列柴油机、推土机、压路机,洛玻超厚玻璃、超薄玻璃、加工玻璃等85个项目竣工投产;一拖重型汽车、洛轴特大轴承技改等38个项目正在建设。火电基地初具规模,伊川电力4×12.5万KW机组、新安电力2×13.5万KW机组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市火电装机容量达260万KW;偃师2×60万KW机组、洛热2×30万KW机组、新区2×13.5万KW机组等10个项目正在建设。铝工业基地迅速崛起,伊川电力、新安电力已形成40万吨电解铝和20万吨碳素生产能力;50万吨电解铝扩能和40万吨铝板带、铝箔等项目正在建设。石化工业基地进一步壮大,石化总厂PTA、5000吨双向拉膜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现已形成500万吨炼油、35万吨PTA、10万吨长丝和10万吨短丝的生产能力;石化总厂新增300万吨炼油能力、2万吨双向拉膜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钢铁工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已形成60万吨钢和1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新安500万吨钢铁基地、安龙公司60万吨钢、孟津50万吨钢、伟业公司40万吨材等项目正在建设。有色院、耐研院、黎明化工院、轴研所、725所等科研院所都相继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随着结构调整的大力推进,企业和科研院所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都有新的提高,经济增长的自主机制逐步形成。旅游业和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强力实施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千唐志斋、汉光武帝陵等传统景区环境整治,龙门石窟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实现封闭管理。高起点建设南部生态旅游区、洛浦风景区、小浪底旅游区、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新的旅游景区(点),精心打造上海市场步行街、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购物场所。全市已建成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8个,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五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935万人次,境外游客4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3亿元。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网点进一步完善,连锁店、超市、专卖店等发展迅速。市区200个社区的硬件建设全面完成,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0亿元,是前五年的2.6倍。实施国债项目131个,争取国债投资12.1亿元,绝大多数项目已经建成。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浪底南岸引水口、陆浑西干渠、新安提黄、龙脖灌区等工程相继竣工,段家沟水库除险加固、禹门河反调节水库等工程进展顺利。小浪底移民搬迁基本完成。积极实施天保林、生态林工程,累计退耕还林102万亩,通道绿化3483公里。狠抓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1100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投资1.33亿元累计解决35万人吃水困难。投资2亿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62万平方米。狠抓了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城镇化率由1998年的28.1%提高到33.7%。交通建设全面推进,五年累计投资55亿元,新建、改建三级以上公路102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5211公里。洛三、洛界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洛少、洛济、西南环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4公里。投资9.2亿元的洛栾快速通道全线贯通,南部山区交通条件大为改观。交通扶贫五年累计投资9.6亿元,建成了一大批资源路、旅游路、致富路,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以“绿、亮、净、美、畅”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活动,大规模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和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五年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93条182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绿地率33.5%,人均公共绿地9.1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污水处理率50%。洛浦公园、城市出入口、龙门大道、关林大道、青年宫广场、中州渠综合整治、涧西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煤气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洛阳新区开发加速推进,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新区道路、景观水系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施工,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务员住宅小区、高层次人才居住区、体育场馆、大学城、中小学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洛龙科技园已实现“五通一平”,白马集团10万锭精梳纱等5个工业项目入区建设。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6户市属中小企业有102户完成改制。洛钢、洛氮、春都、东风轴承厂、东郊热电厂等重点困难企业资产重组成效显著。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取得新进展,洛玻、洛钢等5户企业的10所中小学和一拖东方医院、石化总厂医院等已完成分离。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民总体减负59.8%。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圆满完成区划调整,扩大了城区发展空间。财政收支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流通、住房等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主动迎接国际特别是国内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外贸出口8.6亿美元,年均增长25.2%;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合同3.4亿美元。成功举办了第17届至第21届牡丹花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和重点支持,着重抓好“四个一批”、建好“四个载体”,强力推进“骨干带动工程”,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3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5家。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98年的35.4%提高到39.3%。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全面清理取消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保留项目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万民评议党政机关”活动,对科研院所和高新区实行封闭管理,开通市长便民电话,严肃查处涉企“四乱”,积极开展打假打诈、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企业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市场经济秩序逐步规范,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5.6万名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14.8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五年累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281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5亿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累计发放救灾救济款1.1亿元。投入4500万元帮助1.4万户特困灾民完成了房屋重建。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7.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其中2003年安置“4050”人员1.2万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5310元增加到8005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821元增加到2277元,年均增长4.6%。城乡居民消费档次大幅提高,旅游、文化、健身、通信、汽车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扶贫开发大规模实施,累计解决23.5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村道路、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各级政府五年累计投入科技经费1.8亿元,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60余项、市级以上1300余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003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3.7亿元,是1998年的1.94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两基”成果不断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组建了河南科技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开展“蓝天行动”和污染源达标排放、秸秆禁烧等专项治理,“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资源,坚持建设用地“五统一”管理,第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得到较好实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新闻出版、文化娱乐市场不断规范。洛阳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实现资源整合。18卷本的《洛阳市志》全部编纂出版。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统计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水平明显提高。财政、税务、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不断强化,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物保护、人事、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气象、地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选派干部驻村驻厂,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国企改革。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和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全市人民精神风貌和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我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圆满完成了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法规13件,发布行政规章27件。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96%以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公检法办公办案条件,推进公安“快网”建设,严打整治斗争取得新成果,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2003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双百双十”目标,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一直保持领先位次。生产总值比上年净增151亿元,增长15.8%;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51亿元,净增164亿元,增长36.4%;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11,净增15.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全部财政收入68.9亿元,净增10亿元,增长1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净增4.8亿元,增长18.9%(按所得税改革前老口径完成34.8亿元,净增5.6亿元,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增长35.9%。粮食生产突破200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0.1%,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国有大中型企业减亏增盈势头强劲,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49.7亿元、利润17.2亿元,分别增长31.4%和70.8%,双双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在经济增长、效益改善的同时,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1.8%、7.3%和11.5%。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五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始终咬定“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目标不动摇,始终突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洛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开放意识不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步伐缓慢,改革改组还没有到位;产品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偏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干部作风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人民群众对一些部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反映比较强烈。此外,今年经济运行中资金、土地、环保等约束将进一步加强,给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26日,本网刊发了洛阳市政府关于停征暖气(热力)初装费、燃气初装费,改按建筑面积向建设单位和建设个人征收每平方米120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简称城市配套费)的消息后,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特别是签完商...
洛阳市洛龙区人民政府领导分工 区长张建森: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 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常务副区长任书安: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分管区政府办公室(含目标办)、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经贸...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1年 2月 26日在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洪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 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团结奋进,我们顺利实现了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2010年,是 “十一五 ”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经济形势较为复 杂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 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科学应对,奋力 攻坚,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21.2 亿元,同比增长 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2.9和 1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 算收入 142亿元,增长 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68.8亿元, 增长 22.2%、高于全省 1.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投资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 2月 26日在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洪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 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团结奋进,我们顺利实现了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在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 民,科学应对,奋力攻坚,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321.2亿元,同比增长 13.2%,分别高于全国、 全省 2.9和 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42亿元,增长 18.1%。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1768.8亿元,增长 22.2%、高于全省 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 1548.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2004年是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大力实施东陇海产业带规划建设、兴起大开发大发展热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高举“发展第一、实干兴业”旗帜,坚持科学态度,发扬务实精神,把握机遇,打破常规,落实超常措施,乘势而上,大有作为,取得实实在在的超常发展业绩。今年(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以“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全面落实“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策略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临港开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和新的增长点,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4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
以临港大开发为重点,形成东陇海产业带全面开发建设局面。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区和灌河口工业带、海洋经济开发区、沿陇海线制造业基地。积极争取更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有效打造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以园区开发为重点推进临港沿线地带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新上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项目90%以上进入园区。大力实施临港开发,完成12平方公里临港产业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西规划拓展,逐步形成冶金、化工、机械等产业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块。
以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主战略、提升桥头堡综合功能为动力,推动临港产业快速崛起。按照建设亿吨大港和现代物流中心定位,适应临港产业大发展要求,修编完善港口总体规划,开展临港产业配套岸线规划论证,着手燕尾港、青口港等南北两翼组合港整合规划工作。多元投资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港口建设十项工程,建成10万吨级泊位和30号集装箱泊位,加快建设29号泊位,实施墟沟航道扩建工程。推进庙三突堤、10万吨级以上深水航道、东港区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前三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提升港口集疏运功能,加快建设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改善港口仓储运输条件,增辟海上运输航线,建设10万平方米保税仓库、10万吨棉花储备库。构筑港口集疏运快速通道,加快建设连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42省道,新建改建323、236省道部分路段,改造新牛公路,建设机场路,增加至北京、上海民航航班密度,力争开通至海口、哈尔滨航线,继续做好沿海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连云港国际商务区,吸引跨国集团组建物流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快物流园区和各类市场建设,初步建成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的物流体系。建设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完成港口吞吐量4200万吨,集装箱运量力争突破50万标箱。
二、积极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狠抓重点项目,增强带动能力。完成工业投资130亿元,新上投资过千万元技改项目125个,实施40个重点开工和25个重点竣工项目,着力推进25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企业,80个主要新增长点项目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亿元,拉动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17个和15个百分点。依托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壮大医药、化工、食品、纺织等优势行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推动核电站1号机组按时发电,加快220千伏和500千伏输变电配套工程建设,促进新电公司2台33万千瓦机组加快建设,积极争取核电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和临海能源项目。加快提升新医药产业,推进新医药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支持恒瑞医药、康缘药业、正大天晴等企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切实壮大新材料产业,推动中电华威产业化基地、硅信息材料产业园和复合材料工业园加快建设。提高重点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及检测手段,推动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升级。进一步做大建筑业,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4%。
着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推广优质新品种和高效节本新技术,实施特色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等优势产业,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特种经济动物、肉牛、肉猪等带动性强的畜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等园艺业,进一步推进林业产业化。加快浅海开发,扩大工厂化养殖,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金田集团、榆城集团等106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规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11家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区域性中心,建设一批有机食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7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发展到70个。加强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搞活农产品流通。面向城市市场发展都市农业,推动城乡经济协调互动。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原则发展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小塔山水库除险加固、烧香河北闸拆建、海堤达标和农村水利建设等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8%,以乡村综合服务社为依托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大力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务实推进新一轮体制改革创新
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和完善改革,攻坚克难破除体制障碍,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重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55%。从现阶段全市经济格局出发,鼓励支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注重在产权制度、市场准入、扶持激励等方面勇于突破,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开辟生产力发展新空间。加快落实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切实保障所有市场主体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清除一切歧视性观念、规定和做法,推动各类经济竞相发展。在投融资、注册、税收、用地、外贸等方面同等对待各类企业,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不断培植壮大本地民营企业,大力招引扶持外来民资,促使民众自主创业和企业自主创新成为最活跃的发展因素。
四、全方位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
抓住国内外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发挥东陇海产业带和临港产业区规划预期效应,利用国家级开发区和各类专业园区特色品牌,依靠优秀旅游城市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发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强劲攻势,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快速集聚态势。在优质载体招商上求突破。依托港口、交通、能源、桥头堡等特色优势,整合推介可经营变现的基础设施、国有土地、骨干企业、存量资产等有效载体,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提升规模效应。在重大项目招商上求突破,围绕新医药、新材料、资源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力引进能够拉长产业链的重大项目,围绕石化、冶金等重大基础产业,力争突破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大项目。在重点领域招商上求突破,强化工业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加大农业、服务业、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引资力度,推进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开放进程。在重点地区招商上求突破,境外继续主攻日韩、扩大港台、拓展欧美,国内重点突出沪浙闽粤、三线军工,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吸引整体迁建。在投资环境招商上求突破,按照国际惯例、服务客商要求,优化税务关务事务服务,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排除投资障碍,创建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投资环境。
五、进一步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
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遵循城市基本发展规律,以现代理念审视城市,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产业承载力和对外影响力。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统筹规划城市空间,科学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具有合理功能分区、先进交通网络、配套设施条件、优良城市秩序的国际性海港城市,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着力塑造海滨风光、山城相拥、绿色生态、现代港城的城市特色。坚持规划先行,扩大城市规划覆盖率,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各城区分区规划、东部新区详细规划、主要广场节点景观规划。
六、着力增强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国家火炬计划新医药产业基地、中电华威新材料和恒瑞股份新医药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研发能力,创建国家级硅材料产业基地,形成国内一流的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0项,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个,实施20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深化产学研合作,挖掘地方院校和在连科研院所科技潜力,落实与清华、东南大学科技合作协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水平,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重视发挥社会科学作用,加强对全市发展战略问题的调查研究。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高标准发展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发展内涵。巩固和完善县级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高中段入学率达80%。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以教育城域网为中心、辐射全市中小学的教育信息网络。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层次,开工建设现代教育园区。推进非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民办职业技术学院,促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积极发展中高级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切实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大力培养拥有优秀技能的劳动者,增强就业、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七、统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共同进步
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深入打造“在海一方”文化品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准备工作,建成市新博物馆,新建市文化艺术中心,组织中法文化年“秀女乐坊”文化交流活动。推进有线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开展数字电视播出试验,完成市广电中心二期工程,新中波发射台投入使用。整合资源组建市一院、二院医疗集团,开工建设市一院科技信息楼,建成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加快建设东部城区医疗机构,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股份制改造。鼓励城市医院帮扶农村卫生机构,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制。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世界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和全国高水平沙滩排球、武术散打比赛,开工建设新体育场。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续修连云港市志。抓好外事、侨务和对台事务。做好物价、档案、气象、地震、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工作。重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完成市少儿科技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加强社会福利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
八、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以创建文化大市为目标,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继续开展奥运吉祥物推荐活动。以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搞好家庭、机关、社区、企业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成立市拥军协会,申报省级双拥模范县区。
九、切实改善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市的关系,更加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注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集中建设2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抓好廉租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七件实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造草危房8500户。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1万人。建设农村公路70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60%。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扶贫开发富民工程,加快老区建设。投入7000万元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十、与时俱进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崭新姿态,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时刻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善待群众,加快发展厚待群众。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崛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着重引进外来资本。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市级机关带头转变作风,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务行为,推行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