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
中文名称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来 源 |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
基 面 | 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 | 规定日期 | 1956年 |
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准零点
由于国家水准原点实际高程并非为海拔0米,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由专家精确移植水准原点信息数据,在青岛银海大世界内建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水准零点标志雕塑,高6米,重10余吨,底座像一个铅锤,寓意老一辈测量人工作的辛苦,顶部地球仪上有6个小圆球,寓意世界上6个著名的海拔原点。在零点雕塑的下面是一个观测井,观测井的底部设有一个价值不菲的巨大的红色玛瑙球,这个球体的顶平面就是我们国家海拔0米的地方。
1985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 (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 -1.717 (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 (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废黄河零点高程-0.19 (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大沽零点高程 -1.163 (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渤海高程+3.048 (米)
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由于潮汐存在波长为19年的周期变化,所以高程基准应采用19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其实,1985国家高程基准就是这么计算来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计算时取19年 的资料为一组, 滑动步长为1年, 得到10 组以19年 为一个周期的平均海面, 取均值得到的结果作为黄海平均海水面,然后再推算出水准原点的高程。
按图纸要求各层相应的层高设置,各构件按图纸要求的标高各层分别设置
两个都正确吧,看你怎么理解了,说的通俗点事就是高程点上测量的那个数加上基准点数减去另外一个读数就是高程、一般规范上把基准点上的这个读数称为后视,另一个就是前视读数、
是0.737.
介绍一种利用全站仪进行高大建筑物精密高程传递测量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的特点,而且可以实现平面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一次完成。
高程控制是水利勘测、规划、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的重要测绘基础工作,目前浙江省大中型水闸高程系统比较混乱,高程系统间的差值变化无常,没有统一的高程基准,从而给流域性防洪规划,统一洪水调度,防汛抗旱以及水闸安全管理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亟待组织人员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分流域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形成各流域中大中型水闸的高程基准面测量的统一标准.
为了长期、牢固地表示出高程基准面的位置,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点,必须建立稳固的水准原点,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将它与验潮站的水准标尺进行联测,以高程基准面为零推求水准原点的高程,以此高程作为全国各地推算高程的依据。在“19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中,我国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4m。
“1985国家高程基准”已经国家批准,并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启用,以后凡涉及高程基准时,一律由原来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新布测的国家一等水准网点是以“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因此,以后凡进行各等级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以及各种工程测量,尽可能与新布测的国家一等水准网点联测,也即使用国家一等水准测量成果作为传算高程的起算值,如不便于联测时,可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高程值上改正一固定数值,而得到以“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准的高程值。
必须指出,我国在解放前曾采用过以不同地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由于高程基准面的不统一,使高程比较混乱,因此在使用过去旧有的高程资料时,应弄清楚当时采用的是以什么地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2100433B
高程基准面就是地面点高程的统一起算面,由于大地水准面所形成的体形——大地体是与整个地球最为接近的体形,因此通常采用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假想海洋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延伸到大陆地面以下所形成的闭合曲面。事实上,海洋受着潮汐、风力的影响,永远不会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总是存在着不断的升降运动,但是可以在海洋近岸的一点处竖立水位标尺,成年累月地观测海水面的水位升降,根据长期观测的结果可以求出该点处海洋水面的平均位置,人们假定大地水准面就是通过这点处实测的平均海水面。
长期观测海水面水位升降的工作称为验潮,进行这项工作的场所称为验潮站。
根据各地的验潮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平均海水面之间还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能根据一个验潮站所求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的统一起算面——高程基准面。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我国根据基本验潮站应具备的条件,认为青岛验潮站位置适中,地处我国海岸线的中部,而且青岛验潮站所在港口是有代表性的规律性半日潮港,又避开了江河入海口,外海海面开阔,无密集岛屿和浅滩,海底平坦,水深在l0m以上等有利条件,因此,在1957年确定青岛验潮站为我国基本验潮站,验潮井建在地质结构稳定的花岗石基岩上,以该站1950年至1956年7年间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高程基准面。以此高程基准面作为我国统一起算面的高程系统名谓“1956黄海高程系统”。
“1956黄海高程系统”的高程基准面的确立,对统一全国高程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对国防和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潮汐变化周期来看,确立“1956黄海高程系统”的平均海水面所采用的验潮资料时间较短,还不到潮汐变化的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一般为18.61年),同时又发现验潮资料中含有粗差,因此有必要重新确定新的国家高程基准。
新的国家高程基准面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27年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根据这个高程基准面作为全国高程的统一起算面,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是高程测定的依据,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定义的高程基准只具有局部性特征,而不是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 。
当前,统一的高程基准对国防工业、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大型的工程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卫星测高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高程基准归算到全球统一的高程基准将成为可能,并且在欧洲和北美等地区正在逐步实现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