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设计基础》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创建于1954年,作为建设领域的专业科技出版社,一直肩负着弘扬建筑文化、传播建设科技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社会和行业奉献了数以万计优秀图书。1993年、1998年建工社两次被中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地址:北京市百万庄三里河路9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邮政编码:100037,电话:010-58934845;58933686,传真:010-68321361,电子信箱:cabp@chi...
路线 5 步行到 潘家园 公交 - 800路外环空调 - (菜户营--菜户营) - 方向: 菜户营出发: 潘家园 6.4 公里 到达: 东四十条 公交 - 118路电车 - (红庙路口东--紫...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建工社”)第一时间策划出版了《图说地震灾害与减灾对策》、《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规范汇编》和《灾后重建规划标准规范汇编》等书,并无偿赠送灾区,支持灾区灾后重建和抗震救灾。
为了宣传小平同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激励更多优秀的科技图书问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3月5日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召开了嘉奖优秀图书记者招待会。会上表彰了一年来评为部级以上优秀图书的作者,其中有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
《高等学校教材:建筑形态设计基础》供建筑学、园林规划等有关专业学生作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对广大工程设计人员也有参考价值。以近十年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以形态构成为主要线索,结合现代视觉设计中力的概念、材料和结构特征概念、空间限定的概念等,比较理性地介绍了形态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律,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同时书中内容和实例偏重于立体形态、肌理形态和空间形态的设计,并注意与建筑设计作业结合。
第一章:总论
1—1设计
1.设计的范畴——实用与美的造型
2.设计的性质——造型计划的视觉化
3.设计的思维特征——把思维元素联结为形象系统
1—2形态
1.形与态
2.现实形态的分类
3.机械型的有机化
4.形态符号与意义
1—3构成
1.朴散则为器
2.把要素打碎进行重新组合
3.形态语言的基本语法关系
第二章:形态的形成
2—1基本要素和基本形
1.点、线、面、块——概念元素
2.形状、色彩、肌理、大小、位置、方向——视觉元素
3.基本形
2—2要素之间的关系
1.形与形的关系
2.形与底的关系
3.基本形与骨赂的关系
2—3要素的变化
1.基本形和骨骼有序的变化
2.重复
3.渐变
4.近似
5.对比
第三章:基本操作和形态力
3—1基本元素和力
1.点
2.线
3.面、块体和三向度领域
3—2积聚、切割和变形
1.积聚
2.切割
3.变形
3—3联结部位和结构特征
1.不同性质的联结
2.联结部位的强调
3.形态的结构特征
3—4肌理形态和材料特征
1.质感和肌理
2.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3.肌理的尺度
4.肌理的创造
第四章:形态的组织
4—1完形和单纯化
1.形态感知心理
2.相似模式与同一性
3.接近模式和连续性
4.趋合模式和一体感
4—2冲突和复杂性
1.表意性的形态和形态的表现力
2.形态力的冲突
3.多而杂处的形态
第五章:空间形态
5—1空间的形成
1.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
2.垂直方向的限定
3.水平方向的限定
5—2空间形态的操作
1.空间的限定度——流通关系
2.空间的叠合——共有关系
3.多次限定——层次关系
5—3空间的组织
1.并列
2.序列
3.主从
结语
习题
作业一造型计划
作业二形态
作业三基本形和骨骼
作业四解析重构
作业五积聚(一)
作业六积聚(二)
作业七折纸
作业八联结(一)
作业九联结(二)
作业十肌理设计
作业十一量感表现
作业十二空间限定
作业十三空间组织2100433B
学制:5年
学生来源:理工类
专业要求:系统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建筑项目策划、艺术创意、建筑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主持或参与具体建筑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与力学、建筑形态设计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美术、建筑CAD、建筑物理、设计院生产实践等。
学制:5年
学生来源:理工类
专业要求:系统掌握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知识,具有规划研究、规划方案设计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较全面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市政工程、道路交通等专业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大型工程策划与开发评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及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设计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区域规划、城市系统工程学、测量学、建筑CAD、设计院生产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