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 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 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 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 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是从陶瓷发展而来 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 但是由于琉璃毕竟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 用,其时仍然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 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是全部 用琉璃砖瓦包砌的。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作一个总结,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字。
论中国古代衙署建筑的文化意蕴
衙署建筑是中国古代官吏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的权力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基于“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之识,对衙署的设置都十分重视,且有一定规制。比较现存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内乡知县衙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衙署至明清时代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制度化,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的介绍
中国的古代建筑介绍 目录: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建筑的风格 1、四种基本风格 2、地方民族的风格 3、时代风格 三、古代建筑的特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2、独特的单体造型 3、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4、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5、写意的山水园景 四、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1、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8个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商周、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代等。直到 21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专属的特点。同时,对现代建 筑也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原 始 社 会 商 周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宋 辽 金 元 明 清 现 代 隋 唐 五 代 秦 汉 北 方 穴 居 园 林 建 筑 南 方 巢 居 木 结 构 建 筑佛 教 建 筑 传 入 建 筑 发 展 的 高 潮 , 木 结
中国古代的重大建筑和工程
中国古代的重大建筑和工程既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又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北京故宫这个“世界建筑的魂宝”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高超的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用材问题
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材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日益关注今天或明天的建筑材料的演变和发展,更想从昨天的建筑材料中获得启发。材料和技术在数千年的建筑历史中怎样不断完美地结合,以至于形成祖先为我们留下灿烂建筑文化中令人瞠目的智慧的建筑文化遗产。在对它们的仔细研究中,我们逐步领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所在,更加深了对建筑的理解。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
1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 什么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 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什么是师风?师风就是老师的风度。《北齐书;元文遥传》:“行 恭少颇骄恣,文遥令与范阳卢思道交游。文遥尝谓思道曰: ‘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掷剧饮,甚得师风。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代常识之古代师德师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 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 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 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 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社会重视 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
中国古代建筑全面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全面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 祖国、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审美教育,学习 目的教育、纪律教育。 难点是对所欣赏的绘画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知道在宇宙空间站,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建筑是什么吗? 二、深入教学 (一)欣赏“长城” 1.有同学去过长城吗? 2.同学们从书本上、电视上或者很多别的途径了解的长城是怎么样的呢? 3.你觉得长城的整体形状可以用那个汉字来形容? 4.长城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5.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吗? (二)欣赏“北京故宫” 1.(出示故宫整体照片)猜一猜故宫有多少间房间? 2.同学们知道有关故宫的知识吗? 3.仔细看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 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 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 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 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 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 巧妙形式。 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 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 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 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鲁班尺”与“门光尺” 《鲁班经》载建筑尺度(单位:营造尺) 间架三架五架七架九架备注 面 宽 心间 次间 梢间 11.1 10.1 13.6 12.1 14.2 13.6 14.8 13.6 12.1 柱 高 步柱 栋柱 10.1 12.1 10.8 15.1 13.6 22.0 13.6 22.0 檐柱 段5.64.64.84.3步架 宽 深 比 2.792.051.441.92 清人李斗著有《工段营造录》一书,原载《扬州画舫录》。书中讲到曲 尺及压白尺法说:区者绳圣,三白九萦,工作大用,日时尺寸,上合天星,是为 压白之法。书中只讲了寸白,且认为压白尺法作为匠者应掌握的一项重要丙容, 被喻为“绳墨”。由上可见,压白尺法在明清之际是很流行的。 清工段营造录所载曲尺与八字尺文如下: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2)
《中国古代建筑学》选修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5-2 包静文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 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在洞的周围缠上一些树枝, 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搭树枝棚、帐篷等是最简单的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村落分布明显,一 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随着青 铜器和铁器的出现,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巨石纪念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 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的奴隶社会从 夏朝起开始形成和发展,到商朝后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方 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
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2009年中国古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1月福州 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项贻强 1李秋萍 (浙江大学中国古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杭州310058,浙江大学) 摘要:石质古桥梁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保存的比较完整,现今保存着多座著名的古代石桥。作为历史 产物的古代桥梁,石历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重 点介绍在我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关键字:古代石桥建筑 1.前言 我国古代桥梁,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几千年来历代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反复实 验,并且勤于改进,勇于创新;于是在大江河流之上,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桥梁,飞跨 两岸,畅通无阻。当近代交通还未出现以前,作为历史产物的古代桥梁,在各个不同的历史 时期,基本上
中国古代的重大建筑和工程
[中考预测] 本专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兴修的重大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这些工程在中考时会经常涉及,复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点。从考查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例如,结合“汶川地震”设计情景式选择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此外.材料题或问答题也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识图题有所侧重。从命题趋势上看,常常联系社会热点“大运河的申遗”来考查大运河的起止点、作用,有时也会综合比较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中国古代建筑之序列美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之序列美 关键词:建筑、空间序列、序列、中国古代建筑、高潮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建筑多是低层院落形式,以木构架为体系 的中国建筑体量及跨度有限,较难在单体建筑内部划分出足够的空 间来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所以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建筑空间形态和 审美观,但尽管如此中国古代建筑仍然符合建筑形式美的一般原 则,这一点与西方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漫漫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的中国 古代建筑,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 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木构建筑,据考证当时的住屋以木构干 阑式建筑为主。最令人惊叹的是这种建筑的木构技术已经使用了榫 卯结构,同时发现有大量的这种木结构,有梁、柱、棂和企口板等 多种结合形式(图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奇迹。 中国传统建筑多是低层院落形式,以木构架为体系的中国建筑 体量及跨度有限,较难在单体建筑内部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1 中国建筑史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 年 1.干阑式建 筑 隼卯技术 出现 1.浙江余姚河姆渡二者均属仰韶 文化时期的居 住遗址2.木骨泥墙2.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一)夏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二)商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奴隶社会 大发展时 期 郑州商城青铜器、甲骨文 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 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 最早的庭院式建筑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 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 面朝前,有纵有横,布 局已具庭院的雏形 殷虚,晚商都城遗址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1年 严格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学》选修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5-2 包静文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 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在洞的周围缠上一些树枝, 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搭树枝棚、帐篷等是最简单的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村落分布明显,一 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随着青 铜器和铁器的出现,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巨石纪念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 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的奴隶社会从 夏朝起开始形成和发展,到商朝后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方 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BIM建模设计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