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古代建筑之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城墙是古代人们为了防御来自外界的侵扰而修建的自卫设施。在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史中,古城墙,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中国城市的出现是以城墙建造为标志的。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古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数量众多。明清时期全国大小不一的城池有数千座,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古城墙曾经遭受过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被大规模拆除,中国古代城市几乎都建有城墙,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
1 中国古代师德师风 什么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 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什么是师风?师风就是老师的风度。《北齐书;元文遥传》:“行 恭少颇骄恣,文遥令与范阳卢思道交游。文遥尝谓思道曰: ‘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掷剧饮,甚得师风。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代常识之古代师德师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 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 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 约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 学。”(《礼记;学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师道尊严”。社会重视 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
古代城墙的面积单位——雉、堵、板
"雉"(zhi)是古代测量都城、宫室的专用单位。《礼记·坊记》载:"都城不过百雉"。《考工记》:"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制雉,城隅之制九雉"。西周时,天子与诸侯国、诸侯国与士大夫的城墙和宫室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决不允许僭(jian)越。
中国古代烧结砖瓦的规范化时期宋元
中国古代烧结砖瓦的规范化时期宋元 公元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末期,中国处在宋、辽、金、西夏多民族政权的并列时代。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从此中国的中原地区和 长江以南结束了战乱割据的局面。但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仍有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等 政权与北宋政权并存,且时常发生战争。北宋中期,地处中国北部的女真族兴盛起来,于 公元1115年建立金朝。十年后,金灭辽,十二年后又灭北宋。宋室南迁,建立南宋。这时 又出现了南宋与金、西夏对畤的局面。西夏、金先后为蒙古军队所灭。公元1271年元朝建 立,并于八年后的公元1279年灭南宋,中国再次统一。 宋代统治者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北宋初期由于采取均赋税、兴水利、开垦荒地等 措施,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随之形成商业较为发达的局面。宋代重视文化教 育,提出以文为治国
中国古代建筑全面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全面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课时:一课时 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 祖国、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革命历史教育、审美教育,学习 目的教育、纪律教育。 难点是对所欣赏的绘画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知道在宇宙空间站,用肉眼能看到的人类建筑是什么吗? 二、深入教学 (一)欣赏“长城” 1.有同学去过长城吗? 2.同学们从书本上、电视上或者很多别的途径了解的长城是怎么样的呢? 3.你觉得长城的整体形状可以用那个汉字来形容? 4.长城的建筑特点有哪些? 5.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吗? (二)欣赏“北京故宫” 1.(出示故宫整体照片)猜一猜故宫有多少间房间? 2.同学们知道有关故宫的知识吗? 3.仔细看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 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 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 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 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 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 巧妙形式。 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 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 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 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 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 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 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 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起初是从陶瓷发展而来 的,从出土实物得知,在殷代即已经有了原始的瓷器,其质地与琉璃瓦很近似。 但是由于琉璃毕竟是贵重材料,所以直到南北朝、隋、唐时期才开始在建筑上使 用,其时仍然是在局部作为点缀装饰。到宋、元时期出现了用琉璃瓦全部铺盖屋 顶或包砌全部建筑的情况。现在河南开封的北宋佑国寺塔(俗称铁塔)就是全部 用琉璃砖瓦包砌的。到了明、清时期,琉璃瓦件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也大大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营造“鲁班尺”与“门光尺” 《鲁班经》载建筑尺度(单位:营造尺) 间架三架五架七架九架备注 面 宽 心间 次间 梢间 11.1 10.1 13.6 12.1 14.2 13.6 14.8 13.6 12.1 柱 高 步柱 栋柱 10.1 12.1 10.8 15.1 13.6 22.0 13.6 22.0 檐柱 段5.64.64.84.3步架 宽 深 比 2.792.051.441.92 清人李斗著有《工段营造录》一书,原载《扬州画舫录》。书中讲到曲 尺及压白尺法说:区者绳圣,三白九萦,工作大用,日时尺寸,上合天星,是为 压白之法。书中只讲了寸白,且认为压白尺法作为匠者应掌握的一项重要丙容, 被喻为“绳墨”。由上可见,压白尺法在明清之际是很流行的。 清工段营造录所载曲尺与八字尺文如下:
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作一个总结,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字。
论中国古代衙署建筑的文化意蕴
衙署建筑是中国古代官吏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的权力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基于“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之识,对衙署的设置都十分重视,且有一定规制。比较现存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内乡知县衙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衙署至明清时代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制度化,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2)
《中国古代建筑学》选修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5-2 包静文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 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 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在洞的周围缠上一些树枝, 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搭树枝棚、帐篷等是最简单的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村落分布明显,一 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随着青 铜器和铁器的出现,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巨石纪念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 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的奴隶社会从 夏朝起开始形成和发展,到商朝后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方 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
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2009年中国古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1月福州 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项贻强 1李秋萍 (浙江大学中国古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杭州310058,浙江大学) 摘要:石质古桥梁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保存的比较完整,现今保存着多座著名的古代石桥。作为历史 产物的古代桥梁,石历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重 点介绍在我国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古代石桥建筑经典。 关键字:古代石桥建筑 1.前言 我国古代桥梁,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几千年来历代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反复实 验,并且勤于改进,勇于创新;于是在大江河流之上,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桥梁,飞跨 两岸,畅通无阻。当近代交通还未出现以前,作为历史产物的古代桥梁,在各个不同的历史 时期,基本上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分类: 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按照主梁的静力体系,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 桥。 ①简支梁桥。主梁以孔为单元,两端设有支座,是静定结构。 ②连续梁桥。主梁若干孔为一联,连续支承在几个支座上,是超静定结构。当跨 度较大时,采用连续梁较省材料,更适合用悬臂拼装或悬臂灌筑、纵向拖拉或 顶推法施工。京石公路永定河桥 ③悬臂梁桥。上部结构由锚固孔、悬臂和悬挂孔组成,悬挂孔支承在悬臂上,用铰相联。有单悬臂梁桥 (三跨构成,中跨较大以满足通航要求)和双悬臂梁桥(可构成多跨的长大梁桥)。如陕西省咸阳渭河 桥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 梁桥是我国古代最普遍、最早出现的桥梁,古时称作平桥。它的结构简单,外形平直,比较容易建造。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 在八米左右。北魏郦
中国古代的重大建筑和工程
[中考预测] 本专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兴修的重大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这些工程在中考时会经常涉及,复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点。从考查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例如,结合“汶川地震”设计情景式选择题,考查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此外.材料题或问答题也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识图题有所侧重。从命题趋势上看,常常联系社会热点“大运河的申遗”来考查大运河的起止点、作用,有时也会综合比较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
中国古代都城城墙建筑技术的考古学观察——以古都洛阳城为例
文章以古都洛阳为视角,从城墙建筑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代都城的筑城技术。洛阳作为中国古都建都筑城实践始于二里头遗址,从三代肇始期的都城,经由汉魏发展期的都城,至于隋唐转折期的都城,洛阳都城的演变体现了上古至中古时期中国都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城墙的建筑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筑城技术的历时性演变特征,在中国古都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地铁专业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