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设计规范非常严格
专家:中国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设计规范非常严格 “11·1 5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以后,一些老百姓误以为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不 安全,其实不然,我国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设计规范非常严格。”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席总建筑师汪孝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据汪孝安介绍,根据国家规定,我国 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必须有两个楼梯间, 用于 逃生和紧急疏散; 楼梯间与居民分户门之间必须设计消防前室, 以阻挡火灾发生时的烟 气。我国还规定高层建筑每个楼层、每个楼梯间都必须装有防火门, 以防止由于一个楼 层起火而快速蔓延到别的楼层,每个楼层也要求配备消火栓等消防设施。 此外,我国高层住宅的底楼楼梯间一般都设计了两个通道, 以免一个通道被烟气阻 塞,居民可迅速通过另一个逃生;楼梯间还可以直接通往顶层,当发生火灾时,如果难 以向下撤离,可通过楼梯间往上到楼顶,成为第二避难场所。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 同济大
高层建筑结构防火防灾浅议
buildingindustryopensupnewworldofentrepreneurialstruggletobuildathreeprovincesofregionalcentralcities--inthecommunistxcountiesthesixplenarysessionmembersandcomrades:today,iwascommissionedbythecountypartycommitteestandingcommittee,reportstothegeneralassembly.considerationofallmembersandalternates,andcomradesattendingadv
高层建筑的火灾及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的火灾及防火设计王晓阳高层建筑的火灾及防火设计为解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用地日益紧张的矛盾,从1885年世界第一幢摩天大楼在美国芝加哥诞生后,一百多年来,高层建筑在各国迅速发展,20世纪初我国上海、广州也相继出现了高层建筑,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各...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是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 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以下是下面对高层民 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相关解读: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基本概况: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于2015年5月1 日实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同时废止。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 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 构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防烟、排烟和通 风、空气调节、电气等内容;其中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的内容如下: 3.0.1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 度等进行分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3.0.2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 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 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 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 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 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 10m/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除建筑高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讲解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讲解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1- 福建省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指导意见 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1高层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高层建筑的规模和城市规 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救援场 地和消防水源等。 1.2消防车道: 1.2.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置环形车 道有困难时,可沿该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对于高层住 宅可沿住宅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应为消防车登高 操作面。 1.2.2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供消防车停留的操作场 地坡度不宜大于3%。 1.2.3消防车道距高层民用建筑的外墙宜大于5m且不宜大于 15m。 1.2.4市政道路满足消防车道要求时,可作为消防车道。 1.3消防救援场地: 1.3.1每座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进深大于4m的裙房,该范围内 应确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仅供参考[整理] 第1页共10页 安全管理文书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仅供参考[整理] 第2页共10页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 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 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 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
高层建筑外装修火灾特性及防火对策
针对几起火灾案例,阐述高层建筑外装修火灾特性和国内高层建筑外装修防火现状,强调加强高层建筑外装修工程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即从设计、施工、材料防火性能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力求消除火灾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高层建筑火灾分析及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火灾分析及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防灾体系不容忽视
2月9日晚,正当人们欢度元宵佳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工地却火魔肆虐。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的教训十分惨痛。在看似偶发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我们城市安全体系中的不少问题和隐患,更凸显出目前高层建筑防火的薄弱。
高层建筑的火灾因素与防火对策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且比较集中的分布在部分城市中。我国的城市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出现就是为了缓解地表用地紧张的压力。高层建筑人员密集,情况复杂,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较多。阐述了高层建筑火灾的众多特点,结合高层建筑起火的因素分析,提出了高屋建筑防火的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
高层写字楼防灾设计 白洁/022247 [内容摘要]:通过对高层建筑特点的分析,总结现在设计的特点和优缺点。并且 经过对水平和垂直交通疏散的分析,对每一个防火设计环节进行细致、全面的总 结。并且讨论了防烟设计在写字楼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火灾特点安全疏散防烟设计交通 随着高层办公楼的日益增多,高层建筑功能更加复杂,相对的对高层建筑 的安全疏散设施要求更高。安全疏散是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疏 散设计的原理是简单明了,在紧急时便于人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 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从许多国内外火灾案例看,当火灾发生后,造成 人员大量伤亡的,多是由于安全疏散设施缺陷和管理不善。以下几点下我对高 层中疏散设施设计上的几点看法: 一.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由于功能复杂,设施多样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讲解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讲解——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一类:建筑高度超过50m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二类:除一类建筑以外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PPT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PPT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法规类别】技术标准 【法规标题】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法规分类】 【法规文号】 【文件编号】gb50045一95 【颁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机关】 【颁布日期】1995-11-01 【实施日期】1995-11-01 【适用地区】 【主题词】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全文】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gb50045一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tallbuildings 995-05—03发布1995-11-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tallbuildings
探析高层建筑的防火电气设计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速增加,由于电气设计不当所引起的火灾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为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电气火灾发生,我们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加强对高层建筑中防火电气的细节设计,而设计人员也要不断的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拓宽自己在进行高层建筑防火电气方面的视野。
浅谈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受到高层建筑特点的影响,高层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火势容易蔓延,救援难度大,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备和装置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本文通过高层建筑防火特点及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措施.
论高层建筑防火工程的设计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物在社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使人们生活需求及工作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防火工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保证高层建筑物安全性以及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注意对高层建筑物中防火工程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谈高层建筑减震防灾系统设计计划及其它
嘲市红绿灯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是当今建筑 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在城市规 划建筑、结构、电气、施工等方面,都 有着特殊的要求,并均与减震有着非 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设计高层建 筑时,必须对各方面做严格的减震防 灾设计,而不应仅仅将此任务交给结 构设计部门单方面去考虑。然而,若 作更完善的考虑,尚必须有一个更加 全面的减震防灾系统设计计划,它还 应包括除规划、设计施工以外的审 核、管理教育等多个环节。有关部门 及设计人员应改变只重视建筑本身结 构抗震设计的单一性观念,而必须建 立减震防灾系统设计计划的全面性战 略观念。在这个计划中,设计人员应 处于主导地位.不仅要解决高层建筑 设计中的结构抗震问题,还应从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电气设计等多方面进 行总体构思系统设计,这样才有可能 创造出更加先进、更加经济、安全性更 回固国
建筑节能与防火如何协调发展——中国近期高层建筑火灾启示
前言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造成了城市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不断缩小,高层建筑成为解决这种空间问题的方法。然而,在城市高层建筑建设突飞猛进、高楼大厦不断涌现之时,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与火灾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沈阳皇朝万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2)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 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 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 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 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 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 不应大于10m/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 第二节自然排烟 2.1除建筑高度超过5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资料
[全国]《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 第二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土木建筑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