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会经选举产生
2011年11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工作,选举产生第39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当选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会理事长并讲话。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评选揭晓
2017年11月18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5项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11月18日~11月23日,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对5项获奖项目进行了为期5个自然日的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不同意见。中国地质学会决定授予《生命的起源》等5项产品“第一届优秀科普产品奖”荣誉称号。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9O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我们召开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90周年座谈会,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土资源部,也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全体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中国科协长期以来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1年11月2日至5日,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以\"支撑、引领——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服务\"为主题,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展示近年来地质找矿及研究的工作成果,促进全国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发挥地质科技在地质找矿中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1年11月2日至5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功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以\"支撑、引领——为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服务\"为主题,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讲话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于2009年10月22~25号在北京召开,全国地勘行业会员的1100多名代表和16位院士在九华山庄汇聚一堂。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
11月2~5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加强地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促进全国地质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近年来地质找矿及研究的工作成果,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2010年3月26日,经中国地质学会第38届理事会第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批准,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揭晓,本届评出金锤奖9名、银锤奖40名。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名单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奖者名单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获奖名单
为鼓励青年人扎根基层,在野外一线建功立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人事司共同发起并设立\"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以下称\"金罗盘奖\")。经中国地质学会第39届理事会第十四次常务理事会议批准,\"金罗盘奖\"自2014年度开始评选,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100人。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李四光
中国地质学(扩编版)李四光——全书共13章,包括中国的地貌、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运动序列、构造体系及其活动性与控矿规律,以及构造模拟实验和力学分析、第四纪冰川、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本书分别由几位著名的院士领衔执笔,并组织有关专家撰写而成...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10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10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在各位会员代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感谢大家的信任,选举我继续担任第39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我将与常务理事、会员们一起努力,把新一届地质学会工作做得更好。上午,孟宪来同志作了第38届理
黄汲清院士在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上的建树与贡献——为纪念黄汲清院士诞辰100周年而作
黄汲清院士不仅在地质学的学术研究中有很深造诣,对中国地质学史研究和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的建设也有突出的贡献。黄先生1945年发表的《三十年来中国地质学》是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珍贵文献;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北戴河庆典上,黄老作为第32届理事长所作专题学术报告——《略论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史料上搜集宏富,记载精准,取材上撮精删芜,潜心设计,是研究中国近代地质学发展史的范本。黄老指出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目的,应防止单纯资料的考证,要做到“古为今用”;关于中国近代地质史,要以学术思想为主线,涉及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关于世界地质学史研究,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浸透着几代各国地质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研究,了解各国地质学发展的概貌,从中汲取各自的长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要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这次秘书长工作会议是第七届理事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各会员单位学会工作经验,研究学会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
地质力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记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获得者尚彦军博士
46科学中国人 尚彦军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 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地质 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 工程地质、岩石力学和构造地质等。近年 来在风化岩结构力学、西藏东南部滑坡灾 害时空分布规律、岩体风化与文物保护、石 油地下储存库工程选址,及现代施工条件 下隧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创新, 首次提出工程地质分区指标(ezi)、工程方 案决策中综合适应性指标(csi)、风化岩结 构力学相关模型等,并得到一定应用。 尚彦军通过压汞试验、粒度分析、三 轴试验ct实时监测等方法和手段,系统 研究了风化花岗岩物质成分(化学和矿 物)、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相互关 系,得出风化岩结构分布特征,概化出其 结构力学模型,其结果得到合作方香港大 学的高度评价;开展了西藏滑坡地质灾害 调查和分类,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分 析,得到了地质灾
地质力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记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获得者尚彦军博士
尚彦军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工程地质、岩石力学和构造地质等.近年来在风化岩结构力学、西藏东南部滑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岩体风化与文物保护、石油地下储存库工程选址,及现代施工条件下隧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等方面有创新,首次提出工程地质分区指标(ezi)、工程方案决策中综合适应性指标(csi)、风化岩结构力学相关模型等,并得到一定应用.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地下水资源学术会议在泰安召开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于1985年10月7日至12日,在山东省泰安地下水资源开发公司的大力赞助下,于泰安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水资源学术会议。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一次水资源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来自全国城建、环保、地质、水利、冶金、煤炭、农林、国防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和科研单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地质实习报告 ——参观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上周五,在赵俊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进行参观。 当天,大家在下午一点准坐着校车出发。地质大学位于中关村附近,经过大概 30分钟左右的路程,我们就到了。 因为一路上的交通比较 顺畅,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左 右到达。一进校园我就看到 了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 朴素求真务实”,这是著名校 友温家宝于1994年10月19 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在赵老师的有序安排下,我们对地质大学的校园进 行了参观。随眼我们自己的大学和地质大学都位于北京,而且相离的很近。但是 两所学校却在校园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给我印象最佳深刻的是中国地质大学 的图书馆,虽然我们未能进到里面参观,但是通过图书馆的窗子我就感受到了里 面浓浓的学习氛围。 不知不觉,地质大学的博物馆就开馆了。顿时,等待如馆的我显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设计
分类号密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科毕业设计 题目某音乐厅基坑地下连续墙设计 英文题目afoundationwalldesignofconcertengineering 学生姓名院(系)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学号 指导教师徐能雄职称教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 本文较为完整得设计了一个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连 续墙设计、配筋设计、锚杆设计以及基坑稳定性四大方面的内容,并根据设计计 算提供基坑设计相关数据表格和图纸供审阅和参考。 首先介绍了某音乐厅工程概况,包括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然后根据实 际情况以及施工方法,选择出了适合本工程的开挖支护方案。 参照《土力学》对场地土压力进行计算,采用等值梁法进行结构内力的计算, 对基坑的开挖支护作了理论上的数据分析,然后参照相关规范对连续墙结构尺寸 和配筋进行设计。 锚杆支撑是本工程重要的一部
中国地质大学法硕考研难度剖析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第1页共1页 中国地质大学法硕考研难度剖析 一、地大法硕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地大法律硕士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地大法硕相对于其他院校考 研难度较大,专业招生人数少,复试竞争压力大。据凯程从地大法学院统计数据得知,95% 以上都是跨专业的考生,而且法硕也是跨专业考研最多的专业。 只要能有计划的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多听取过来人的考研经验,考上法硕也不难,在考研复 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跨专业考研,地大 本身对本科的要求没那么高,且复试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 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
中国地质大学实习报告封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 题目 学生姓名批次 专业学号 学习中心河北秦皇岛 年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专科实习报告成绩汇总表 学习中心:专业:班级/批次: 学号学生姓名报告题目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导师姓名导师职称 班级总人数:其中优秀(90分及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 备注:1.请用a4纸横向打印; 2.导师职称:1——教授;2——副教授;3——讲师;4——助教(辅助指导); 3.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为百分制; 4.专科生没有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即报告最终成绩。 学习中心(盖章): 年月日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港口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