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采用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贵阳市统计年鉴等一系列资料数据构建3个层次共16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4年贵阳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0~2014年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波动变化的递增发展趋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处于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一系列减轻压力指标、提高响应指标的措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为了探求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建立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因素、能源消耗与工业废物排放和经济发展是影响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3个主要因素.2014年安阳市龙安区、林州市和安阳县的土地状况为良好,汤阴县土地安全处于预警状态,文峰区处于中度警戒状态,而内黄县、殷都区和北关区处于重度警戒状态.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土地污染和人地矛盾的加剧。因此,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选取了8项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是影响长沙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样具有明显作用,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根据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资源现状,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逐年走低的.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工业产业比重及农牧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因子是影响呼和浩特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保护农牧区土地质量、防治土地退化是保护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长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结合长春市土地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共选取了1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22.0软件,对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4年长春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分为3个时期:2008—2009年为下降期;2009—2012年为迅速增长期;2012—2014年为平稳上升期;总体呈现波动递增的趋势,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改善显著,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极不安全的ⅴ级转变至理想安全的ⅰ级,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滁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作为一种对目标地区生态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及预测的科学手段,对发现当地生态安全潜在危险,指导当地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滁州市各县市区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目前各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吉安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依据1999~2008年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对所选取的逆向指标运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采用指数法对所选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年为单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相关数据fb;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4个参数;通过分析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减缓,同时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安全度值为0.645,仅仅处于弱度安全区域,需要加强监控和维护。
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
随着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全面开发和石油化工等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新兴石油化工城市生活物资的急需,而进行的大规模农业垦殖,给大庆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土地污染、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原退化,耕作土壤肥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威胁着大庆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因此,开展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对大庆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为大庆市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理论的武汉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特点,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摸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指标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武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近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4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生态安全水平最佳,达到良好水平。
投影寻踪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针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众多,数据量较大,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高维、非线性的特点。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应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投影方向,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上,根据优化出的一维投影值计算评价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度及主要影响要素。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本文基于p-s-r模型,构建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求取指标权重,构建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常州市2005~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11年间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值由2005年的0.3819上升至2015年的0.6276,安全值变化幅度较大,安全等级由ⅳ级\"较不安全\"上升至ⅲ级\"临界安全\"。尽管土地生态压力略有上升,但是在土地生态响应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土地生态状态仍然逐渐转好。未来常州市应深入实施和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继续加大土地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发展方式和结构,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不断提升常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生态安全是有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生态安全是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和核心,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从一定时间尺度上(1999~2005年)评价了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探求了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为城市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要素。构建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显示:2007~2013年,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指数变化呈先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力指数与分项承载力指数在年份之间的增幅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预测,2014~2025年,土地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社会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从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提高贵阳市土地承载力水平。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安康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了安康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相应探讨。结果表明:2001^2011年安康市投影值从0.5427上升到3.2170,土地生态安全度不断提高。安康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源于土地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土地社会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不断减小;其中人均水资源率、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农林牧渔产值、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等因子成为安康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资讯http://www.***.***
主成分聚类分析在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被重视。该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分类。先建立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再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客观,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DPSIR-灰色关联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目的]对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价做出初步探索,为重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参考。[方法]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模型进行赋权,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对重庆市1997-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价。[结果]1997-1998年重庆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状态,1999-200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2003-2009年处于敏感状态,2010,2011年为不安全状态,2012年为敏感状态。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形势不容更乐观;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驱动力生态安全指数和压力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出轻微波动的整体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整体增长趋势;影响安全指数呈现波动变化状态。[结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力度及资金投入的加大以及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响应力度,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是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可用方法。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对重庆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度都为负值,均在(-1,0)区间,表明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均未达到所在的等级,但都具备转化为所在评价等级的条件,2005-2007、2009-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安全转化,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基本安全转化,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大致发展趋势是向较安全级别转化,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密切关系。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环洞庭湖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在构建环洞庭湖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环洞庭湖区各城市历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环洞庭湖区的3个地级城市(益阳、岳阳、常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化利用趋势越来越明显,土地利用状况也越来越合理。不同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常德市相对最优,岳阳市次之,益阳市第三。
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庆市为例
大庆市一座因石油而兴起的大城市,石油开采工作的进行,给国家提供了优质的石油资源,进行石油销售也提高了大庆的经济水平,石油经济是大庆市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石油的开发给大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土地的生态安全问题,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做到经济发展和土地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是大庆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陕西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引言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热点内容。以陕西铜川市为研究区,拟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其土地生态安全程度,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建设对策,为该区土地生态
基于PCA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基于PCA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实例,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建立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具有义乌特色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pea)方法,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分极。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得分分别为0.697、0.289、-0.869、0.151和-0.140;义乌市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共分为3级,2008年为安全级,2009和2011年是良好级,2010和2012年是预警级。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和2012年有较高的风险等级。对义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为义乌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经验。
晋西北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笔者首先回顾前人对生态安全概念的不同阐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询与梳理,提出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次以晋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3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列举当前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为进一步明确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借助于n-e-s模式建立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熵权物元模型对甘肃省2011~201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5年甘肃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11年到2014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2012年甘肃省岷县受\"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1年有所下降;2014年受伏旱、霜冻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13年有小幅度下降;2015年处于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熵权物元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甘肃省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中级大数据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