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在成立的头七年间,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和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期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9月以后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并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党和
(十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年至1956年,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旧中国经济非常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民族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解放初,我国国民经济中现代工业总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在这十分落后的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却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有12.3万余家,职工164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54.6%,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3.3%。就若干主要产品的产量看,1949年私营工业所占比重是:原煤28.3%,烧碱59.4%,水泥26.1%,电动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回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回顾黄如桐本文拟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加以阐述,总结其经验教训,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借鉴。一、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历史背景与客观依据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一则著名的笑话:建国后中共准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形象地把这比喻为让猫吃辣椒.猫是不愿吃辣椒的,怎么办呢?刘少奇说把辣椒硬塞进猫嘴,再用根筷子捅进去,这太野蛮.周总理提出用鱼肉包住辣椒,让猫不知不觉就吞下肚,这显得有欺骗性.毛泽东说他有个办法不但可以让猫主动吃辣椒,而且猫会越吃越觉得舒服,即把辣椒涂在猫的肛门处,猫难受极了就拼命去舔,且越舔越舒服.当然这只是笑谈,中共是怎样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提出"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方向。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稳中有进。1955年10月中共
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解放前后广西工商业概况解放前,广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厂房破烂。1949年,广西轻工业只能生产火柴、小五金、土布、土糖、土纸、陶瓷器等日用小商品。重工业方面:煤炭工业主要有合山、西湾两处小煤矿;机械工业有柳州农械公司(现柳州机械厂前身)和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几家非常简陋的私营机械修理厂。最大的柳州农械公司只有职工200人,以修理为主,兼生产犁耙和少量畜力榨油机。冶金工业有
新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资改造问题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时代趋向主要呈现为:区域性对资改造研究的逐渐深化;对典型人物和典型企业的微观考察臻于全面;心态史学成为新的研究视角。此外,对资改造起止时间的划分和对资改造的评价出现了多种不同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立场和保持跨学科研究中的历史学基础;避免区域性研究的碎片化倾向则是对资改造研究取得更广阔前景的前提。
30年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述评
三十年来,随着思想上的解放,学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取得了众多的学术成果。本文将三十年来的研究加以总结分析,分为了对资改造原因,对资改造与重要历史人物,对资改造的泸县、方针、政策,对资改造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地方的对资改造研究五个方面,以期对学术研究的全貌以及发展方向一个较为清晰的展现。
《工商界》月刊及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工商界》月刊是以工商界为主要读者的刊物,其创刊与停刊均与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知及政策调整高度关联。《工商界》立足于"对工商界具有指导性的刊物"定位,在栏目设置及刊文主题、刊物编辑等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协助政府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推动工商业者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引导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在领导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富有独创性的方针和政策,积累了重要的经验,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胜利。
如何讲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讲述,应该突破传统范式,重点阐述和剖析改造的理论基础、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充分体现三个问题,以渗透“七一”讲话精神,增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浅探
文章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性质作了探讨
论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是在与资产阶级结成政治联盟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批评斗争、和平赎买、逐步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改造与国家工业化并举及思想教育等一系列完整而又正确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最后消灭了资产阶级。这一改革不仅没有像一般的生产关系变革那样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反而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社会变革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尝试。改造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但也遗留了众多问题并对往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曾有过深刻的反思,并力图纠正改造中出现的偏差,但终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夭折。
制度变革与人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重庆为例
1953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具有制度的深刻变动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它在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彻底改造为社会主义的"质变"的同时,又通过在经济上照顾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一些利益,在政治上对工商业者作出合理安排,广大工商业者满腔热忱地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选辑(上)
档案架 复 , 共产党 、 人民解放军是不会腐化的 。 有许多高级 干部被开除党藉 , 说明了我们党能够及时清除腐化 堕落的现象 。 会不会腐化问题就在我们能不能自己 消毒 。“ 三反 ”、“五反”民主改革 , 就是替自己消毒 。 毛 主席曾用两句很通俗的话说夭夭洗脸 , 脸就不会脏 了 。 说共产党在取得胜利后要腐化 , 这个话是讲错 了 。“ 三反 ”、“ 五反”运动进行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 , 基本上是有成绩的 , 对消除 “ 五毒 ”、“ 三害 ” 有了保 证 , 但不等于说从此中国就没有贪污盗窃了 , 这样 讲不科学 , 我们只能说在 “ 三反 ”、“五反”中 , 我们找 到了消除贪污浪费的方法和经验 。 只能说 “ 三反 ”、 “ 五反 ” 给我们有了保证 , 以后 “ 三害 ”、“五毒 ” 至少不 会占上风 , 没有合法地位了
对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探析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内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始末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即:在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的方针1949年3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勾画了新中国建设的蓝图,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方针,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并从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制的方针。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不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限制得太死,而是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阐述了七
从生产力标准分析中共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浅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中的决定性的一步,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关键性的一步。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决策层的认识和民族资本家的心态也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
建国初期宜昌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论略
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经历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过程。宜昌城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全国实施的一个缩影。结合当时的大背景论述了这一过程,并进行了反思,这对当前我们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发展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福建卷即将出版
由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联合编纂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福建卷,将于今年9月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组织编纂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史资料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福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杜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全书约40万字。内容分为综述、文献资料、大事记、典型材料(21篇)、统计表、图片六个部分。
评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总的说来,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经过七年举国上下的一致努力,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我国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①,“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②。具体地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选辑(中)
档案架 万户 , 万人这里最坏的有万人 , 连家属在 内大概有万人 , 扩大一点说 , 有万人 。 现在 各省 、 市正在搞这个数字 。 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 万户 , 万人 , 企业财产有万亿 , 不要把他们 看成钢人铁马 , 他们是受环境影响的 , 受环境支配 的 , 虽然他是剥削者 , 这没有问题 , 他当资本家 , 希望 传种〔宗〕接代 , 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大资本家 , 希望孙 子当更大的资本家 , 年老的想吃补药 , 这是没有向题 的 , 这是我们大家知道的 , 党中央 、 毛主席是知道的 但中央 、 毛主席的决定很重要 , 一切决定于时间 、 地 点 , 所以我们不通 , 就是没有估计在什么时间 , 在什 么地点可以变动的 。 中国资产阶级现在处在下列条 件下一我们有强大的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民 主专政 , 资产阶级受这个影响 , 你承不承认 , 应该承 认
太原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忆
解放前,太原工商企业在阎锡山的长期统治下,惨遭“兵农合一”和“平民经济”及各种反动政策的摧残。到解放前夕,全市只有私营工业作坊和小工厂259户,私营商业1400余户。解放后,太原市人民政府根据党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经营、经济改组和实事求是的清产核资等工作,对私营工商业者贯彻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他们坚持经营,保护工人利益,走社会主义道路,使私营工商业开始苏醒起来。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桥梁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