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移植回铺技术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青藏铁路施工中的植被移植回铺
本文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工程成本。
青藏铁路铺架施工中的通信保障
1 2 引言 在青藏铁路铺架施工期间,铁路沿线存在很多危及生产和行 车安全的事故隐患。要保障铺架运输、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必 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通信指挥系统。青藏铁路安多至拉萨段, 沿线长443km。经论证,在铺架施工期间沿线要开设12个车站, 并涉及到安多的指挥部、铺轨基地、运输队、铺架队等多个部门, 点多、线长、作业类别多而分散。采用超短波无线通信并引入 gps技术,很适合铁路施工建设的通信调度需求。现结合实践将 有关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网络构成及建网准备 (1)网络构成 铁路施工行车无线通信调度网是中心调(行车调度员)与机 务运转值班员、各站车站值班员、区间行驶的机车司机、车长等 有关行车人员进行相互联络、指挥列车运行的无线通信网。该网 由中转台、基地台、车载台、对讲机、gps设备等电台设备组 成。分别装设在通信中转站、指挥部、中心
DZ型系列混凝土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结合青藏铁路三岔河特大桥的施工情况,概述了青藏铁路专用dz型系列低温、早强、耐腐蚀、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青藏铁路工程中的植被保护
specialreport 312006/7a 特别报道 环境保护 青藏铁路格拉(格尔木-拉萨)段自2001年6月 29日开始动工,到2005年10月12日全线建成通车, 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试运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这条铁路北起青海格尔木,南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 萨,全长1139公里。它的建成不仅对完善我国的综 合运输体系,强化进藏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 济意义,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无可否认这项修筑于青藏高原腹地、纵贯 高原南北的宏大工程,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生态环 境带来巨大影响,所以科学评价青藏铁路在施工时 以及建成运营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并 采用切实有效措施尽量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便成了 青藏铁路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 青藏铁路工程对植被的影响 青藏铁路北
青藏铁路工程迹地对植被的影响评价
应用植被影响指数分析评价青藏铁路工程迹地对沿线典型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工程迹地影响最大的植被类型主要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其次是高寒荒漠和高寒流石坡稀疏植被,影响较小的是高寒河谷灌丛、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垫状植被;对青藏铁路沿线植被产生毁灭性影响的工程迹地类型为路基工程;产生严重影响的工程迹地类型为取弃土场、桥涵和隧道工程;施工便道、站场和施工营地对各种类型的高原植被产生了一般或轻微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铁路沿线工程迹地的植被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青藏铁路激活冬季青藏旅游市场
过去,由于气候的原因,冬季很少有游客前来青藏高原旅游。青海、西藏的冬季旅游市场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但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这个状况被打破了。
青藏大铁路(节选)——青藏铁路建设纪实
第四章第二节冻土啊!冻土高原的风雪在无尽的时光中弥漫着、飞扬着,伴随着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人们,站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耳畔飘掠过淡淡的云岚。在海拔超过四千米的昆仑山深处。我们好像行走在一个虚幻的空间里,在这片苍茫大地上,在这个星球的最高处,一个又一个自然与人间的奇观将在我们面前——呈现。
加筋土挡土墙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应用
加筋土挡土墙以其节约占地、造型美观、经济而逐渐广泛应用于正在修建的世界生态绿色铁路--青藏铁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加筋土挡土墙技术可以减少对高原植被的占地面积(每米路基可以减少60m2的占地面积),并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保护了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
青藏铁路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土、地基、片石层通风路基、热棒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 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铁路格拉段将 穿越约547km多年冻土地段,另有部分岛状冻土、深季节冻土、沼泽湿地和斜 坡湿地,全线线路海拔高程大于4000m地段约960km,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 线路最高海拔为5072m,为世界铁路海拔之最。“高原”和“冻土”问题是本线 的两大难题,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1】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冻土在冻结的状 态下体积膨胀,到了夏季,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冻土的冻结和融化交替出现,就 会造成路基不稳定,影响正常通车。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 有丰富的地下冰,水分产生迁移并具有相变变化特征,因
新建青藏铁路施工期土壤侵蚀预测
高寒、干旱、少氧的严酷自然条件,导致了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十分独特、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的自然属性。青藏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两侧50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青藏铁路施工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青藏铁路属冻土地区。冻土地区的测量工作有别于一般地区的测量,其前期准备工作更细、更复杂,简述了其过程。
工程机械在青藏铁路施工中的适应性探讨
本文根据青藏铁路第十、二十九标段工程特点和气候特点,对工程机械在青藏高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藏铁路施工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加强施工期地质问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是建设世界一流高原冻土铁路的必然要求。研究方法:紧密结合施工,开展多期次现场巡查和冬季设计复查,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勘探、化验和专题研究,论证其产生原因、工程危害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研究结果:查明了青藏铁路施工中出现的新增工程地质问题,制定的处理措施可行,效果良好。研究结论:青藏高原特殊的冷暖季节气候条件,工程施工对微地形地貌、风沙运移、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改变,是造成青藏铁路施工中各类新增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强化施工地质工作,动态设计、动态补强优化,是保障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青藏铁路施工人员不同时期体检结果分析
1634河北医药2010年6月第32卷第12期hebeimedicaljournal,2010,vol32junno.12 青藏铁路施工人员不同时期体检结果分析 闫海腾 ·调查研究·预防医学· 【关键词】青藏铁路;施工;体检;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10)12—1634—02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由平原地区前往高原 前(工前)、在高原地区工作半年以后(工中),以及从高原返回 平原后(工后),都要进行系统的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监护 档案。为探讨高原作业前后不同时期施工人员主要生理指标 的变化情况,为今后高原作业人员健康随访及高原病的防治提 供依据,对本公司53名施工人员高原作业不同时期的一般症 状、血压、血常规参数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青藏铁路施工期的环境保护
针对青藏铁路施工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详细、明确的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青藏铁路沿线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青藏铁路沿线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方法,对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土壤的类型、分布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以高寒高原和草甸为主,相应的土壤以高山草原土和草甸土为主,集中分布在昆仑山至念青唐古拉山路段。[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藏铁路的病害防治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青藏铁路沿线北段植被物种丰富度及盖度的动态变化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北段西大滩至唐古拉山北坡范围内植被样带的抽样调查,对植物物种丰富度(s)、植被盖度由北至南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青藏沿线北段高海拔地区,由北至南植物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m~2样方平均物种数量由沿线北部样带的5或6种,逐渐升高至南部样带的9或10种。多重比较表明,相邻或相近的植被样带间单位面积物种丰富度多差异不显著,而当样带间距加大时,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由北至南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呈不规则的动态变化,多重分析表明,多数样带间1m~2样方盖度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植被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相比更多地受到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小环境因素的影响。(3)研究区域北部各样带1m~2样方平均盖度与物种丰富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多以乘幂指数方程拟合精度较高。而在研究区域南部,则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这些样带中群落盖度主要受少数优势种盖度所控制,而与群落物种数量相关性不大。最后,提出今后需要加强青藏铁路沿线高寒地区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的相关研究,以便深入分析区域植被分布的格局和成因。
青藏铁路遮阳板措施应用效果观测研究
在青藏铁路的施工建设中,许多主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已经被采用,遮阳板就是其中之一.遮阳板措施的保温效果在应用只有1a的时间里面就表现出来,在第1个冷暖季节过后,在遮阳板保护下的路基土体温度就较普通路基低,在路基左路肩部位(阳坡)低出3~5℃;在路基的左右护道、路肩孔和中心孔冻土上限抬升在1.0~1.7m,平均抬升1.1m.遮阳板措施对于保护路基冻土效果较其它主动保护冻土措施更快、更明显,是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中主动保护冻土措施的首选措施之一.
青藏铁路沙害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青藏铁路沙害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青藏铁路厚层地下冰路堤施工综合技术
详细介绍青藏铁路厚层地下冰地段路堤填筑及路堤防护、排水、过渡段综合施工技术,通过采用通风管和片石两种方式成功地解决路堤堤身热量的散失问题,从而提高基底的冷却量,维护基底多年冻土的稳定。另外,通过碎石及抛片石护坡、u形水沟以及挡水埝等路堤防护及排水工程的施工,有效地解决路堤的热融问题,减少路堤下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幅度,改变路堤下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状态,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青藏铁路冻土区涵洞工程施工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涵洞工程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方法。
热棒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路基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热融冻胀问题,确保多年冻土地段路基的稳定,部分冻土地段路基应用了热棒技术。文章介绍热棒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施工后路基沉降的观测,实践证明采用热棒技术对多年冻土路基的地基稳定有较好的效果。
青藏铁路唐拉段地质灾害的评价分析
笔者主要对青藏铁路唐拉段沿线分布的热融滑坍、热融湖塘、湿地、沙害、危岩、落石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了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对地质灾害的诱发和加剧的可能性;提出了施工中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高原冻土地区青藏铁路施工环境保护对策初探
针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地区的特定环境及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分析工程施工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并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房建监理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