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4-09-20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5P

人气 :63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 4.4

干旱区绿洲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直接影响着绿洲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选用研究区四期遥感影像,结合分类后比较的方法,分析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模型以及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化过程和流向,并将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按照驱动因素分为未变化类,自然因素导致的变化类和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变化类三种形式,分别做统计分析,定量化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近15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其中耕地和盐渍地的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分别由5.596%、7.570%增长到17.063%和17.228%。根据变化轨迹可得,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是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转化,占区域总面积的22.5%;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是耕地的开垦以及水库渠系的修筑,占区域总面积的22%。随着绿洲人口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覆盖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直接影响着区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821KB

页数:6P

选择新疆于田县为研究区,从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为出发点,以遥感技术为依托,对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处理,利用得到的土地覆盖差值图像,定量分析评价了该区域1979—2001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主要驱动机制.结果表明:造成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绿洲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过渡樵采等,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利用导致绿洲荒漠化和交错带地下水位下降.绿洲-荒漠交错带普遍存在植被覆盖度大面积下降现象,原先连续的过渡带已有转化成生态裂谷的趋势,绿洲的屏障作用进一步降低.在绿洲外围风沙前沿地带,地表裸露、松散,在起沙风的作用下,流沙侵入农田,进一步恶化了本已很贫瘠而又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现阶段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整体处于不稳定状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格式:pdf

大小:82KB

页数:4P

本文通过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式下的生态安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编辑推荐下载

新疆典型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新疆典型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新疆典型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新疆典型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866KB

页数:5P

新疆典型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4.7

文章以和田地区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在完成绿洲图像库和矢量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遥感与gis技术,研究了近十年来绿洲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并与历年实地考察结果相比较,分析了该地区近年来的环境变化和荒漠化程度,研究结果将对西部干旱区绿洲的环境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立即下载
基于3S技术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基于3S技术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基于3S技术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基于3S技术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6P

基于3S技术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香日德绿洲为例 4.7

选择干旱区典型绿洲香日德地区为研究区,以1987年和1999年两期不同时相的landsat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技术)对图像进行综合技术处理,获取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信息。分析总结了香日德绿州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规律性和驱动因子,为合理开发绿洲,可持续发展绿洲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立即下载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热门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29816 立即查看>>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2.3MB

页数:9P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4.4

本文以landsattm/etm+图像为主要的数据源,提取了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结合渭库绿洲近几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成果,分析了2001~2013年间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像元分解模型得出绿洲植被覆盖度,并分析了其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1~2013年的12年期间,渭库绿洲耕地的面积增加了1588.83km~2。水体、盐渍地、林地与其他土地类型的面积减少了2811.47km~2,绿洲地表温度升高了8.4℃。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改变了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和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研究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本文为渭库绿洲生态环境规划、农业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立即下载
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格式:pdf

大小:1.2MB

页数:3P

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4.4

本文对2015年12月,2016年3月、7月、9月、12月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rs以及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2016年鄱阳湖湖滩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kappa均大于0.90,满足数据的要求。年内鄱阳湖湖滩的土地利用覆盖呈现周期性变化:从3月到9月随着水量的增加,部分河湖滩地、沼泽转变为内陆水体;从9月到12月随着水量减少,部分水体转变为河湖滩地和沼泽。本文为鄱阳湖湖滩土地覆盖变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格式:pdf

大小:96KB

页数:3P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4.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lucc存在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的关联效应.从lucc与生态环境的关联效应研究取得的进展,充分探讨了lucc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方向.

立即下载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

格式:pdf

大小:123KB

页数:5P

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 4.7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土地分区时,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本文在充分分析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条件特殊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干旱绿洲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法,并将之实证于吐鲁番市。

立即下载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梯度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梯度分析

格式:pdf

大小:585KB

页数:4P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梯度分析 4.5

目前土地利用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问题,虽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及,但都很少提到土地利用变化的梯度分析.本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理论,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地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梯度分析,为以后更好地开发和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越靠近沿海地区,耕地面积越小,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大;反之,耕地面积越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小.

立即下载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精华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29816 立即查看>>
城市化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

格式:pdf

大小:4.8MB

页数:9P

城市化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 4.7

城市化空间格局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

立即下载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

格式:pdf

大小:650KB

页数:4P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分析 4.3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中下游淤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所以研究多沙粗沙区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具有时间序列的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分析了该区1980年到1997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并结合多沙粗沙区的自然特征,对该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立即下载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_覆盖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分析_以扬州市为例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_覆盖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分析_以扬州市为例

格式:pdf

大小:455KB

页数:4P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_覆盖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分析_以扬州市为例 4.7

?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38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ol.38no.4 2010年4月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apr.2010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动态变化监测分析1 ) ———以扬州市为例       许 超 何 静   何小弟 王安浩   黄利斌 (江苏江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无锡,214061)      (扬州大学)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 以正在高速发展的扬州市为例,利用不同时相的tm数据、cbe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66KB

页数:4P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4.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作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影响气候、土壤、水文以及地貌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景观的巨大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83KB

页数:5P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

综合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安全的影响。

立即下载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资料 329816 立即查看>>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28KB

页数:5P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4.7

利用landsat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完成了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结合1985、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所引起的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增大。从时间上,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当地土地覆盖状况;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从空间上,研究区东南部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而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加。景观格局以1995年为转折点,整体景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立即下载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

格式:pdf

大小:893KB

页数:6P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及其信息系统建设 4.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覆盖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将泥沙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残留的农药、化肥及动植物残体带入水体,使水体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含量增加,水质污染加重,这是造成长江干流汛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虽然针对长江流域的研究很多,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质的非点源污染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分析当前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和3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长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信息系统,并结合3s技术勾画出该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维持流域生态平衡,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方式,保护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立即下载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6KB

页数:2P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4.4

基于强度分析的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原因,是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 向之一,动态变化监测是理解土地变化的第一步。2015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本文以泉州 市为例,以gis叠置分析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方法、数量差和分配差模型、强度 分析方法、转移类别和转移数量模型,对泉州市土地变化进行分析。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及土地变化预测模型的设计与改进提 供更精确的信息。结果表明:(1)传统的数量分析模型只考虑了监测时段土地类型 数量的变化,而忽视由于地类空间重分配引起的变化信息,即分配差。分配差在泉 州市县域尺度地类变化中占很大比例,最小值发生在2005-2010年永春县,占土 地总变化量的9%;最大值发生在1995-2000年金门县,占土地

立即下载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格式:pdf

大小:859KB

页数:5P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4.4

对鄱阳湖区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4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面积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长迅速;水域和耕地较不稳定,双向转换较为频繁。

立即下载
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686KB

页数:5P

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4.5

本文应用湖北省1996年~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2000年以来江河湖泊的水质统计数据,分析10年来土地利用方变化强度、近年来长江、汉江、中小河流以及主要湖泊的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水质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最大的是耕地;近年来,江河湖泊的水质都在明显下降;湖北省水质不能明显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土地利用,以及人类对江河湖泊的不合理养殖和改造;化肥农药等污染源直接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而不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使湖北省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水质恶化;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降低更低坡度以减少雨水对地表土的冲刷、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建农村企业污水处理厂、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改善水质.

立即下载
近10年甘井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近10年甘井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近10年甘井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近10年甘井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格式:pdf

大小:158KB

页数:2P

近10年甘井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4.3

本文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动态度、转移面积矩阵来探讨甘井子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0年间,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值,值分别为14.91%、0.74%,其他类型用地动态度都为负增长;(2)到2015年,建设用地和林地所占面积最大,分别为250.01km2、153.83km2,自然保留地所占面积最小为3.68km2.

立即下载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格式:pdf

大小:162KB

页数:未知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4

以河南省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为数据源,通过类型面积差异检测统计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1980s—2005年6种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演变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现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河南省耕地面积比重始终最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始终最小。从1980s—2005年,耕地面积总体减少的最多,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的最多,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和行政因素。(2)1980s—2005年,景观水平指数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上的建议。

立即下载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格式:pdf

大小:135KB

页数:3P

崇明东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4.4

本文选择崇明东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和rs技术对1988、1997年和2005年卫片和航片进行了提取、分类和分析,并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基本没有变化,河流水体、农村居民点等不断增加,潮滩大大减少,城镇发展缓慢,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加剧,景观多样性稍有下降,均匀度上升。

立即下载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格式:pdf

大小:428KB

页数:5P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 4.7

利用landsat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完成了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结合1985、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所引起的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增大。从时间上,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当地土地覆盖状况;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从空间上,研究区东南部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而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加。景观格局以1995年为转折点,整体景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立即下载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1.5MB

页数:9P

基于MODIS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4.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手段,利用2000—2009年生长季的modis数据对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得到前期(2000—2004年)和后期(2005—2009年)两期土地分类图以及2000—2009年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图,分析了2000—2009年10a尺度上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知,柴达木盆地南缘绿洲同时存在两种演化趋势:绿洲化和荒漠化。近10a来绿洲化的总面积为1040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58%,主要集中在荒漠化区域与稳定区域之间;荒漠化的总面积为399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76%,其中80%集中在绿洲边缘(4km以内),也就是说,绿洲的边缘地区相对于绿洲的其他区域更易于发生荒漠化现象。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绿洲化趋势高于荒漠化趋势,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昆仑山上大量冰雪融化,为下游绿洲提供了一定的水资源,但绿洲上游一些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间接地影响了绿洲的演化,使得绿洲边缘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荒漠化加剧。

立即下载
郑思思

职位:造价部长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文辑: 是郑思思根据数聚超市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资料、文献、知识、教程及精品数据等,方便大家下载及在线阅读。同时,造价通平台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私有云高端定制等建设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