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面理论在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区域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在对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优势面理论对研究区的区域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实际工程意义的设计对策。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28~#滑坡稳定性评价
通过对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28#滑坡体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稳定性计算,评价了其对工程施工和运行期的影响,为工程处理提供了依据。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某松散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以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某松散堆积体为例,从地质宏观判断、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3种途径分析堆积体的稳定性,确定该堆积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整体失稳破坏,但有可能局部失稳.对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确定数值模拟得出的堆积体变形现象和规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经济评价
对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发电成本、发电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等做了详细的分析计算,并对工程进行了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经济评价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经济评价——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经济评价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根据区域地震活动资料以及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断层活动性研究等3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可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活动断层研究判定等三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可靠且合理地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岩体变形特性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枢纽不同高程、不同风化程度、不同岩性的岩体的变形特性,基本得出了枢纽岩体变形特性及规律,为枢纽区各建筑物的设计验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优化设计和节约工程投资奠定了基础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方案论证
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肃省"十五"计划立项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始于1988年,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方案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进行了比选,选定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对壤土心墙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种坝型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甘肃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九甸峡水利枢纽是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的龙头项目,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1#、2#溢洪洞、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洮进水口、引水发电系统及地面式厂房等,其中面板堆石坝的最大坝高136.5m,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00mw,工程规模为大(2)型,大坝为1级建筑物,其它主要建筑物为2级。本文主要介绍了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及设计特点。
甘肃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特点
九甸峡水利枢纽大坝是我国首次在高寒地区、高地震烈度区、高陡边坡和深厚覆盖层基础条件下建设的百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其库容大,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尤其是大坝建设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为此,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中,进行了抗寒、抗震措施研究,对高陡边坡和深厚覆盖层进行了处理,此外,厂房后边坡加固、偏心铰弧门安装、调压井优选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运行情况良好。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偏心铰弧门设计
对九甸峡水利枢纽右岸泄洪冲沙洞偏心铰弧门的止水和支承选型设计、结构布置、偏心参数确定、闸门和闸室水力学试验与研究、闸门的荷载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和三维有限元静力、动力仿真计算研究、主(副)液压启闭机的布置及其容量的选择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隧洞结构设计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系统全部由3条隧洞组成,加引水发电洞,共计4条隧洞,隧洞约占整个建筑工程投资的32%。设计采用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九甸峡坝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根据每条隧洞的运行特点,优化隧洞断面及衬砌结构设计,对一次和二次支护进行了数值分析,完成了隧洞的设计,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投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岩体变形特性研究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岩体变形特性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枢纽不同高程、不同风化程度、不同岩性的岩体的变形特性,基本得出了枢纽岩体变形特性及规律,为枢纽区各建筑物的设计验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优化设计和节约工程投资奠定了基础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筑坝材料特性研究
九甸峡水利枢纽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高坝,最大坝高133.0m。其主堆石料、垫层料、过渡料等筑坝材料的特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运行。通过设计的分析研究,类比类似工程的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参数和技术要求,同时通过现场的碾压试验加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三峡水利枢纽区域稳定性的评价
区域稳定性问题,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5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观测、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性资料。本文着重从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性质和地震活动特征等方面分析评价该工程的区域稳定性。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型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型不同,对坝基的要求也不同。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存在河床深槽及深厚覆盖层、高陡边坡与岩体卸荷、高地应力等诸多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对这些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选择推荐了适合本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型。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稳定性分析
为满足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需要,1996年在坝区布设了ⅱ等施工控制网。为检测控制网的稳定性,分别于1997、1998年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复测资料均满足规定要求。根据3a观测资料,对控制网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该网存在不稳定因素,问题主要有两点:①该网建立后1a时间内有变动,未进行一定时间的稳定期就进行首次值观测;②该网中第2点建立在山坡上,加上随后施工中的大面积开挖,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建立施工控制网应注意:①控制网点建立完毕后,应经过一定时期稳定后再进行首次值观测;②控制网点应选在稳定可靠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山体上,个别控制点被破坏后应能及时恢复。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对库区植被和植物影响的评价
在对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的植物和植被进行调查和对工程建设对库区植物的影响因素及后果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对库区植物和植被影响的科学评价.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软弱结构面现场抗剪试验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坝址区软弱结构面对工程有显著影响,通过9组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采用数学地质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地下水低凹带成因研究
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地下水低凹带成因研究——通过对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的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得出坝址区地下水低凹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坝基、坝肩防渗提供依据。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330kV配电装置选择和布置
九甸峡水电站单机容量100mw,总装机3台水轮发电机组,总容量为300mw。对330kv配电装置采用gis和户外敞开式(ais)布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电站的地理环境以及布置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将330kv开关站布置在户内副厂房高程2100.4m。优化后的开关站布置,解决了电站户外土建布置狭窄问题,减少了发电机母线损耗,电站布置紧凑,节省了投资。
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设计
土石坝安全监测是了解大坝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布置及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工作状况,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6.5m,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坝基建在河床覆盖层上,岸坡陡峻,河谷狭窄,大坝受力条件复杂。针对工程特点,重点布置了大坝变形监测、面板应力应变监测、趾板缝变形监测、河床覆盖层变形监测、防渗墙应力应变监测等,以对大坝进行全面的监控。
信江界牌枢纽工程基坑渗秀稳定性评价
通过计算实际水力坡度和确定允许水力坡度,对围堰、基坑渗透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如何节省防渗工程和费用了决策性依据。
甘肃九甸峡水利枢纽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
河床深厚覆盖层是高原河床的特质,对其进行研究是开发高原水资源的需要。本文论述了九甸峡水利枢纽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基本特征及工程地质特性,包括其承载力、变形、强度参数及渗透性等。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暖通设计助理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