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林石柱表面水平凹槽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以云南石林5 m以上石柱侧面的水平凹槽遗迹为研究对象,测量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海拔上的石柱高度、宽度,石柱地面高程、经纬度,石柱上土蚀凹槽层数、各层凹槽距地面的高度。统计表明:石柱上的水平凹槽遗迹有土蚀和水蚀作用形成的两种,水蚀凹槽长度平均1.77 m,长于土蚀凹槽(1.33 m);水蚀凹槽深度平均0.45 m,比土蚀凹槽(0.40 m)深;水蚀凹槽宽度平均0.25 m,小于土蚀凹槽(1.13 m)。调查点不同地形部位(溶蚀洼地底部、洼地斜坡、溶丘顶部)的石柱高度分别是14.00 m、12.3 m和11.30 m,平均高度12.53 m;不同地形部位石柱上的土蚀凹槽层数分别是5.0层、4.9层和4.7层,平均4.95层;石柱上第一至第三层土蚀凹槽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2.00 m、4.09 m和6.20 m。经检验:土蚀凹槽的长、宽、深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水蚀凹槽特征(长、宽、深)与海拔高度无相关性,两凹槽宽度有显著差异;不同地形部位石柱高度、凹槽层数及层高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石林发育演化过程中没有强烈的褶皱运动和差异性掀斜性升降活动,整体处于相对一致的构造环境中,岩溶作用均匀。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中国西北干旱化和风成记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冬季风开始时间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利用扫描电镜,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广大典型地区古近系中类似风成堆积的红色砂层石英砂微形态详细研究,发现这些红色砂层中绝大部分石英砂颗粒表面具有流水搬运和改造的磨光面与v型坑微形态特征组合,与现代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北缘洪积扇上的现代风沙沉积物石英砂颗粒表面的麻面与蝶形坑组合不同。粒度分析也显示这些沉积物的粒度曲线特征与风成黄土和现代沙丘粒度曲线有明显差别。结合沉积特征认为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期间不存在大范围的风沙沉积物,推断亚洲冬季风此时可能尚未激发,而该期的干旱环境可能是由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干旱炎热气候以及全球变冷事件造成。
云南石林县石灰岩山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初探
云南石林石灰山地恶劣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当地独特的观赏植物资源,这里的观赏植物属于石灰岩特有种或偏好于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种类,抗性强、根深、叶小、具有典型的耐旱特征,能在土壤脊薄的裸露岩石缝隙中生长.选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促进石林生态美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马衔山混杂堆积物中石英砂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
马衔山南麓混杂堆积物的石英砂扫描电镜观察揭示,颗粒表面有密集分布的贝壳状断口、“v”形坑、断块等,且有不规则的棱角状外形,部分颗粒出现擦痕和水下磨光面,表面化学溶蚀和沉淀析出现象不发育,属泥石流成因,反映温暖干凉的沉积环境。
云南省:3条旅游公路助阵石林
云南省:3条旅游公路助阵石林
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云南石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地质公园。分析了云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山地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组成特征。调查统计分析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47科533属889种,其中种子植物占133科508属846种。种子植物科级区系成分中,以亚热带科为主,暖温带科次之。属级区系成分中,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56.2%,温带分布属也占近三分之一,这表明该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即亚热带性质。在其种级区系组成中,中国特有种有328种,占总种数的40%,其次是东亚分布种和热带亚洲分布种。石林石灰岩山地种子植物区系,从科到种的组成都充分说明了该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及组成上的独特性。
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规划途径与方法研究——以云南石林“桃园水乡”规划设计为例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社区公园设计,需要遵循的调查收集民意、注重实效性和观赏性、可持续发展原则三个方法,本文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城市社区公园,进行景观规划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
青藏高原中部扎布耶茶卡142ka以来石英砂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
石英抗风化能力强,表面特征保留了许多环境信息,用扫描电镜方法对石英砂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布耶茶卡的石英颗粒以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撞击坑、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和水下磨光面等机械特征出现频率较高;化学特征有二氧化硅沉淀、蜂窝状溶蚀面、硅质球和蚀坑/洞.石英颗粒经历冲洪积作用,搬运至湖泊后又经历了水下机械和化学作用.在142~60kabp扎布耶茶卡湖区气候寒冷,但无冰川作用存在,石英颗粒搬运距离近,机械特征主要是强烈的物理风化与冲洪积作用形成的,化学特征与弱的水动力条件有关;8.5~3.7kabp湖区气候温暖,但变化频繁,湖水进一步咸化、退缩,山坡后退变缓,机械特征主要由物理风化及搬运中的碰撞造成,化学特征则与弱的水动力条件和高盐环境有关.
云南元谋上新统秋枫化石木的首次发现及古环境意义
在云南元谋盆地西部物茂盆地的湾堡土林和虎跳滩土林的上新世沙沟组首次发现了大戟科秋枫属的秋枫(bischofiajavanicabl)化石木。化石木木材由导管、木纤维、木射线组成。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短径列复管孔(2~6,多2~4)甚多,单管孔较少,管孔团稀见。导管分子端壁具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互列。导管内侵填体丰富。轴向薄壁组织细胞未见。木纤维壁薄,分隔。射线组织异形ⅰ及ⅱ。射线与导管间纹孔式为横列梯形及大圆形。孢粉分析表明元谋盆地晚上新世可能存在包括大戟科草本植物,而当前秋枫化石木的发现清楚地表明大戟科乔木植物的存在。秋枫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主要树种。秋枫化石木的发现指示元谋盆地当时的环境较现今湿润。
辽宁宽甸石柱子杂岩体地质特征与成矿
石柱子杂岩体分布在辽东宽甸地区东部,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拱与太子河凹陷接触带附近,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129ma,侵位时代为中生代早白垩世。按照侵入岩岩石单位的划分原则,由早期到晚期划分为大砬子沟石英闪长岩、振江花岗闪长岩、赤榆顶子二长花岗岩。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类,为幔源岩浆成因的钙碱性岩石系列侵入岩,岩浆由中性向酸性演化,演化趋势明显,构成了完整的演化序列。成岩环境为大陆边缘活动带型钙碱性岩石系列侵入岩。石柱子杂岩体周围的金、铜、钼、铅、锌、铁矿床及矿(化)点的形成是由石柱子杂岩体提供矿质源及热源。
石柱槽隧道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
石柱槽隧道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分析——通过对沪蓉高速公路石柱槽隧道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与分析,获得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各施工阶段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变化规律,参照相应断面的变形实测值,就能掌控隧道洞身的形变,判断掌子是否安全稳定,对现场情况和后续...
云南大平糜棱岩化碱性花岗岩的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哀牢山—金沙江新生代钾质碱性岩浆岩带的南端,云南金平县大平糜棱岩化钠闪石霓石花岗岩中锆石,主要为“变质锆石”和具有老核新壳的“变质复合型锆石”,它们皆具不规则状和圆化的外形,并常高度的富集成堆和显示有一定层位。用elaicpms和shrimp对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变质复合型锆石中老核年龄为247.9±6.4ma,新壳和变质锆石年龄为145.7±3.4ma。薄片观察发现,在岩体发生糜棱岩化之前还有一次区域变质作用,呈现在糜棱岩化弱的地段岩石发育柱粒变晶结构和花岗变晶结构,而且残留有清楚的层理,由此表明该花岗岩的成因与沉积变质有关
湖南香花岭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湖南南部燕山早期香花岭岩体主要由铁锂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sio2和k2o平均含量分别为73.72%和4.78%,na2o+k2o平均8.47%,k2o/na2o比值平均为1.40,al2o3平均为13.81%。总体属强过饱和铝质钙碱性-碱性花岗岩类。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香花岭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云南省石林至泸西高速公路沿线工程地质评价
石林至泸西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高速网昆明至那坡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本文对线路地形地貌、地质概况、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路线工程地质进行分段评价。路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由岩性、构造、地貌、地下水以及人为的不合理利用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整体地质环境适宜性及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宜修建。研究结果对工程设计及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云南省石林并网光伏电站的调度运行方式探讨
主要对石林并网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后调度及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硅孔雀石和透视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环境研究
硅孔雀石和透视石是在热液成矿作用下经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但这一认识缺少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本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获得两种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其中硅孔雀石的稀土含量较低(∑rees=81.2mg/kg),透视石的稀土含量极低(∑rees=0.65mg/kg);两者轻重稀土间分馏较为显著,lrees/hrees=3.01和6.05,(la/yb)n=3.08和7.91。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均表现为轻微\"负铕异常\"(δeu=0.565和0.702)、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的右倾特征,表明两者物质来源于同一物体。硅孔雀石显著\"负铈异常\"(δce=0.219),透视石无\"负铈异常\"(δce=0.949),应为两者晶体结构差异所致。研究认为,硅孔雀石和透视石中的稀土元素继承了成矿岩石的稀土特征,证实了两者是在同一氧化条件下通过水-岩反应形成的产物。
南京瓜埠山玄武岩石柱
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瓜埠山,是由千百万根呈五边、六边形的玄武岩石柱(柱状节理)组成的。石柱与其顶端的火山渣巧妙排列。由于瓜埠山火山口-火山颈岩浆溢出时的接触面是多样的,所以石柱呈现多种排列方式:时而直排横列、时而辐射撤开、收敛集束。瓜埠山玄武岩石柱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_郭春影
2009年第1期/第30卷黄金gold 黄金地质7 云南金平长安金矿床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郭春影,高帮飞,刘学飞,张瑞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通过长安金矿床不同类型矿石、岩浆岩和白云岩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 显微镜蚀变矿化特征观察,对该矿床与不同类型地质体成因关系进行讨论。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 岩、正长岩、煌斑岩、辉绿岩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型,配分模式相似,指示矿区内三类长英质岩石 和中基性煌斑岩、辉绿岩可能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毒砂矿化原生矿石与弱黄铁矿化原生矿石相 比,eu负异常程度低,而矿区内煌斑岩与辉绿岩具有弱负eu异常,指示毒砂矿化作用可能与煌斑 岩与辉绿岩岩浆活
石柱南宾镇卫生院施工方案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精品文档 ---------------------------------------------------------------------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一)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地质概况
水平环境治理井的施工
水平环境治理井的施工
云南石林巴江河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结构变化研究
基于巴江河和石林公园的协同保护利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2014年、1992年、1984年云南石林县巴江河岸1000m范围的影像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30年来,巴江河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结构显著变化,耕地面积保持56%以上,林地面积减少了54%、草地面积减少了95%.但住宅仓储工矿用地增加106倍,园地面积增加7.6倍、石砾地裸地面积增加1.7倍,土地利用结构严重碎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力是居民用地和仓储用地等向河岸带集中.石林公园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升了巴江河作为其缓冲区河流的地位,但并没有带来巴江河岸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作为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和石林县重要的景观河保育,以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应调整河岸土地利用结构,河岸带林地可增加77%,分别来自减少的57%裸地石漠化地,10%的耕地调整以及住宅和园地增加的10%绿化.由此可知,巴江河上游地段土地利用结构应优先调整.
那片石林很美——致古源石林景观
走近你,那片古源石林,
用于水平环境井施工的钻井设备
用于水平环境井施工的钻井设备
雪峰隆起西南缘古应力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在野外地质调查、平衡剖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采用岩石声发射法对雪峰隆起西南缘的最大古应力进行了恢复,并探讨了古应力大小与油气成藏破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经历了5期不同强度的重要构造变革运动。在早古生代末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较弱,声发射法的测量表明古应力值分别为13.3mpa和24mpa,对应于麻江古油藏的主要成藏期。构造运动次数较多或者古应力值较大的时期,主要对应于麻江古油藏储集层的发育期和油藏大规模破坏期。晚古生代末期构造活动次数较少,但恢复地古应力值较大,为92.6mpa;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恢复地古应力值为23.3~74.4mpa。
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前人对川东南地区石牛栏组地层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有关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区石牛栏组沉积成因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值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而氧同位素值则有所偏低;白云岩δ13c值低,δ18o值高,反映受成岩环境的影响较明显;裂缝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布于两个不同的区间,说明不同期次裂缝充填物形成时的流体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沉积成因碳酸盐岩具异常低的锶同位素值,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推测是受贫87sr同位素的成岩流体的影响;晚期裂缝充填物锶同位素比值较高,也表明它们受到了地表淡水的影响。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线路结构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