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远程网管功能的智能光纤收发器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目前网络监控中心不能实时和有效地对光纤收发器的状态进行远程监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带内网管功能的智能光纤收发器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收发器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该收发器采用基于ARM的LPC2210嵌入式处理器和IP113S光电介质转换芯片为核心,通过移植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μCLinux实现新型智能光纤收发器远程网管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收发器性能稳定、网管功能强,满足了实时性要求,适合电信级业务应用。
光纤收发器远程网管技术及其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层(snmp)网管技术的远端光纤收发的构造和应用,将snmp国际标准协议及其技术引入到远端光纤收发器的管理中,从而与其他高端ip互联网络设备一样统一到了snmp网管平台上。
光纤收发器远程网管技术及其应用
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层《szmp)网管技术的远端光纤收发的构造和应用,将szmp国际标准协议及其技术引入到远端光纤收发器的管理中,从而与其他高端亏互联网络设备一样统一到了szmp网管平台上。
一种可远程网管的光纤收发器的设计
针对目前网管光纤收发器网管模式比较单一,且网络管理功能不完善,存在稳定性较差、价格偏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lpc2210嵌入式处理器和ip113s光电介质转换芯片为核心,以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μclinux为操作平台的新型可网管机架式光纤收发器。该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光电转换、网管控制和电源等三大部分,而系统软件支持多种网络管理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达到预期目标,与传统产品相比,该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地提高,管理功能能够实时监控系统,适用于电信级业务应用。
基于ARM的智能光纤收发器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目前光纤收发器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种以基于arm(advancedriscmachines)的lpc2210嵌入式处理器和ip113s光电介质转换芯片为核心,通过μclinux操作系统平台实现远程网管的新型光纤收发器。该系统支持多层次的网络管理模式。实验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能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具有性能稳定、管理功能较强等优点。
基于GPIB的光纤收发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对光纡收发器及gpib概念和应用理论进行了概述,重点对对基于nat9914芯片的gpib接口的实现及其软硬件设计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具体gpib的硬件设计图,对光纤收发器的光电转换模块进行了选择,同时对gpib的软件设计进行了简要探讨。通过后续的实物实验,得到了该光纤收发器设计上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论。
百兆环网智能网管光纤收发器(干线千兆)
1>>www.***.***>>0755-33376606 百兆环网智能网管光纤收发器 8口10/100m电口+2口1000msfp环网智能光纤收发器 以太网口8个10/100base-t(x)自适应以太网rj45接口 gigabitsfp口2个1000base-lx口扩展槽,可扩展千兆光口或电口 串口 2路rs485串口 2路can串口 以太网口传输速率1o/1oom自适应 以太网口传输距离双绞线:100m(采用标准cat5,cat5e网络线缆) :产品说明 :产品技术指标 onv100-hw环网收发器 ◆提供8个10/100m以太网端口,2个可扩展sfp插槽 ◆多种网管方式:web、snmp,telnet ◆网络支持mr-ring,环网恢复时间<20毫秒 ◆端口冗余,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 ◆支持nt
基于嵌入式Web的光纤收发器网管系统设计
针对传统光纤收发器网络管理方式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linux平台以实现内嵌web服务器的网管系统,该系统将arm嵌入式应用系统与internet结合,通过向内嵌的web服务器中添加嵌入式网关接口cgi程序等手段,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访问和控制远端的光纤收发器,而不再需要使用专业系统.实验表明,该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满足了远程实时网管的要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光纤收发器网管方式的不通用性和不便捷的问题.
一种新型可网管光纤收发器的设计
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光纤收发器存在的问题,利用三星公司的s3c2410芯片(基于arm920t)和micrel公司的ks8993f芯片,在源代码开放的linux2.6内核基础上从软硬件两方面设计出了一种电信级的新型可网管机架式光纤收发器。这种新型的光纤收发器提供cli(命令行接口)、telnet、web和snmp等4种管理方式,具有硬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管理功能强大,可功能扩展等优点。
光纤收发器的参数(精)
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光纤收发器,采用最新美国kendin芯片,高品质光 收发一体模块,性能稳定,质量优良。适用于电信、广电、宽带网络等需要高性 能、高可靠性的网络及一般光纤网络环境中。 ?1个rj45电口和1个sc/st/fc光口,实现双绞线和光纤之间的光电信号转 换。 ?符合ieee802.310base-t和ieee802.3u100base-tx,100base-fx标准。 ?具有10m/100m自适应能力。 ?电口能自适应直通线/交叉线连接方式。 ?支持全双工/半双工工作模式。 ?支持ieee802.3x全双工流量控制和半双工背压流量控制。 ?支持最大1916bytes数据幀。 ?支持防止广播风暴功能。 ?内置防雷电路,可大大减少雷电感应造成的损坏。 ?双绞线最长100米,多模
作怪的“光纤收发器”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基础建设时,通常更多地关注路由器、交换机乃至网卡等用于节点数据交换的网络设备,却往往忽略介质转换这种非网络核心但必不可少的设备。为了保证与其他厂家的网卡、中继器、集线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完全兼容,光纤收发器产品必须严格符合ieee802.3以太网标准,除此之外,在emc防电磁辐射方面应符合fcc及ce的相关规定。本文所遇到光纤收发器故障,非常奇怪,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光纤收发器的参数
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光纤收发器,采用最新美国kendin芯片,高品质光收发一体模块, 性能稳定,质量优良。适用于电信、广电、宽带网络等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及一般光纤 网络环境中。 ?1个rj45电口和1个sc/st/fc光口,实现双绞线和光纤之间的光电信号转换。 ?符合ieee802.310base-t和ieee802.3u100base-tx,100base-fx标准。 ?具有10m/100m自适应能力。 ?电口能自适应直通线/交叉线连接方式。 ?支持全双工/半双工工作模式。 ?支持ieee802.3x全双工流量控制和半双工背压流量控制。 ?支持最大1916bytes数据幀。 ?支持防止广播风暴功能。 ?内置防雷电路,可大大减少雷电感应造成的损坏。 ?双绞线最长100米,多模光纤最长2或
一种嵌入式可网管光纤收发器设计
分析目前光纤收发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clinux操作系统平台的可网管光纤收发器系统。该系统支持snmp、web和cli等三种网络管理模式,具有硬件结构简单,管理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等优点。系统从软硬件两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可扩展性,提出了多层次系统结构,消除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底层的依赖性,最后对其实时性能作了分析。
光纤收发器的常用案例
光纤收发器应用案例 本质上光纤收发器只是完成不同介质间的数据转换,可实现0—100km内两 端计算机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但实际应用中却有着更多扩展: 一、传统应用 说明:连接两个局域网。 特点:通过光纤+收发器,简单的实现两个远距离局域网之间的网络传输。 二、新应用一 说明:安防监控中高清网络视频的传输;多路网络传输的最佳组合。 特点:进口芯片,存储转发缓存达1m,保证图像流畅; 节省小型交换设备,更佳灵活的组网方式; 型号搭配合理,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节约成本。 光纤收发器应用案例 三、新应用二 说明:利用两台1光4电物理隔离收发器组成4个独立的百兆局域网 特点:节约资源; 完全物理隔离,实现绝对保密。 四、新应用三 说明:利用两台2光4电收发器组成的1+1双线路备份方案 特点:提供双线路备份,一条链路中断,不会影响正常业务; 当使用千兆设备时,双线路同时工作时,带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及网管系统—宏达信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及网管系统—宏达信
单模光纤收发器和多模光纤收发器的区别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以太网的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质转换设备,而 在网络上传输数据的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从组网应用上,由于多模光纤无法进行长距离的传输,一般只能用于楼宇内部及楼宇间 的联网,但由于多模光纤及对应的光纤收发器比较便宜,所以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很多学校组建内部的校园网时也是使用的多模光纤。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模光纤开始进入长距离的组网操作(从几公里至一百多公里),而且 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没几年的时间,从就高端应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如现在许多家庭开通 网络时都是直接使用的光纤收发器(所谓的ftth模式,光纤到户),使用光纤收发器组网已 经成为广电开展增值业务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 使用光纤收发器进行联网,优点除了稳定,还有什么?那就是速度!100m全双工,甚至 比100全双工更高的速度:1000m全
远端网管型光纤收发器系统应用简介
本文介绍了远端网管型光纤收发器系统的组成、主要特点及其网管系统在海安广电宽带网上的具体应用。
利用光纤收发器实现远程高速数据采集
根据同步串行传输原理,利用光发射/接收器件设计成光纤传输系统,将从数据源得到的数据进行远程高速传输,并在高帧频ccd图像远程采集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华环光纤收发器说明
光纤收发器系列产品说明 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一月 目录 一、综述................................................................................................................................1 二、产品设计原则................................................................................................................1 三、产品特点..........................................................................................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声环境影响评价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