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城市生活方式及公共建筑形态探析
信息时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将发生许多改变。信息时代的公共建筑必须适应新的城市公共生活方式,从而具备新的建筑形态特征。本文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着手,初步提出信息时代的公共建筑可能的空间形态变化,同时对新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预测。
寒地既有公共建筑形态改造与城市设计对策
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存量巨大,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后,大多面临着改造再利用的迫切需求,而寒地既有公共建筑由于受到气候、技术的影响,出现了大量不恰当的改造现象。基于此,文章从历史文化与建筑、气候与建筑层面解析了寒地既有公共建筑的特质,并结合哈尔滨的建筑改造情况,从区域划分控制建筑风格、街区形态限定建筑体量、地域特色制约建筑表达三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建筑形态改造设计策略,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推进寒地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
公共建筑公共卫生间空调方式的探讨
讨论了公共建筑公共卫生间设置空调的方式,提出在满足“过渡性舒适”的前提下,对于建筑内区的公共卫生间,以通风的方式可以满足温度的要求,对于建筑外区的公共卫生间,在排风的同时辅助送入一定量的新风也可以满足温度的要求。
关于建筑文化与三种生活方式的比较
文章通过比较以中国、印度、美国为代表的三种生活方式,揭示其差异性及其对建筑文化的影响,引发了对中国建筑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被动式形态设计研究
随着大空间公共建筑建设量的增多,其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有效降低其运营能耗,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是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动式形态设计是建立在与被动技术有机互动的基础上,在不依赖人工能源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形态与能量(风能、光能等等)流动的动态性相互作用,实现建筑形态与被动技术的有机协同,从而实现大空间建筑自身节约能源的目的.
公共建筑屋顶空间形态设计
屋顶是建筑的主要结构之一,不但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外界环境的侵袭,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建筑的观赏价值,可以说,屋顶的设计效果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论述公共建筑屋顶空间形态设计的影响因素、遵循原则以及主要的设计手法,以供广大建筑设计师参考和借鉴。
当代公共建筑形体形态设计创新问题研究
公共建筑的形态设计中往往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体现着大众的趣味性,表现出一种通俗化、娱乐化的形态特征,起到满足大众审美的作用。随着西方宗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脱离,神圣化的消融,和中国专制王朝与政治权威的瓦解,大众对于生活幸福本身的强烈追求得以凸现,公共建筑形体上的娱乐化和融合化正是对这种欲望的表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与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与现状 --焚烧、填埋处理技术 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1-1 姓名:王报英 学号:20110502101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与现状 --焚烧、填埋处理技术 (学院:轻化学院班级:环工11-1姓名:王报英学号:201105021017) 摘要: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 通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堆肥,另外rdf技术、厌氧生物制 沼技术以及其他处理技术也在国外出现并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际上这些技术大多 为焚烧、填埋、堆肥技术的延伸、配套和发展。本文对城市垃圾填埋、焚烧这两种技术做了 简单介绍,从技术、经济、实际应用角度对这三大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国情 以及处理原则对我国垃圾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优劣对比
1/4 1.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法是指采用底层防渗,垃圾分层填埋,压实后顶层覆盖土层,使垃圾在 厌氧条件下发酵,以达到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因其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 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 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采用卫生填埋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 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m以上,并且 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 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 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 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 2)优缺点比较 优点 卫生填埋法主要有技术成熟、运行管理简单
伯里克利时代的公共建筑与公民教育
伯里克利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是古典文化的推崇者和倡导者,而且也是一个教育家。在其掌政期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臻于极盛。他认识到多渠道对公民进行热爱城邦、人生观、伦理观教育的必要性。把公共建筑当作教育公民的手段,在雅典卫城和其它地方新建无数有形的建筑和雕塑,为雅典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公共建筑是伯里克利教育公民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A)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以山东理工大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a)》课程为例,探讨了建筑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存问题和改革思路与实践效果,以期完善理论与设计并重类课程的考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为相关设计实践类课程提供参考。
公共建筑健康内涵及评价研究
分析了健康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内涵的异同,从工程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4方面界定了公共建筑健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建筑健康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以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为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对策,为国内外建筑健康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我国城市居住建筑形态与产权方式的困境与思考
今天的演讲嘉宾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搞建筑教育研究的,还有一部分是从事建筑创作的,我的身份是前者,就是学者,搞研究的,思考的问题、
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设计模式探讨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公共建筑屋顶空间形态设计分析
屋顶空间的形态设计不仅对建筑的整体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文化的传承和环境形象的塑造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文章是针对公共建筑中屋顶的空间形态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公共建筑分析
建筑设计既是为营造建筑实体提供依据,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既要考虑人们的物质生活 需要,又要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需要,统一解 决各种矛盾。实践表明,各种建筑设计都要处理好总体布局、环境构思、建筑功能、建筑技 术、建筑艺术处理等问题。 总体布局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作出总体安排, 使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在总体 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并受总体布局的制约。因此,设计构思应遵循“由外到内”和“由内到 外”的原则,先从总体布局着手。根据外界条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中 各种空间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单体建筑设计在体型、体量、层数、建筑形式、色彩、朝 向、日照、交通等方面同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并在单体建筑设计趋于成熟时
公共建筑(造价指标)
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m2)60000/15000占造价比例225000/25000 总造价(元/m2)(含8%预备费)938912533 总造价(元/m2)869411604 建筑造价(元/m2)602869.34%5884 安装造价(元/m2)266630.66%5720 一土建及装饰69.33% 1打桩2402.07%220 2基坑围护11003.16%2000 3土方工程2400.69%250 4地下建筑2500.72%450 5地下结构350010.06%3500 6地下装饰6001.73% 7地上建筑4003.45%450 8地上结构10008.63%2000 9地上钢结构180015.53% 10地上装饰140012.08% 11装饰1800 12地上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处理方式比较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处理方式比较研究
建筑形态论文
西方人的建筑品味——对西方建筑形态的赏析 (园林二班)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把形、色、质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形成了新 的建筑研究方向——建筑形态,“形”通常指物体的外在形状,“态”则指物体蕴 含的神态,“形态”就是物体外形和神态的结合,可见建筑形态出了要获得美感, 出了美观的外表,还需具备与之匹配的精神态势。 【关键词】: 西方建筑建筑形态建筑风格 正文 建筑是人为也为人的居住环境,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凝聚着当时当地 几乎全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通过探究西方的建筑风格,我们可以领略 西方生活情趣、文化精神和审美风格。 1古埃及和古西亚建筑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 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 道外都是实心,定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
可持续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节能灯篇)
可持续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节能灯篇)
新时代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下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措施分析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黑臭水体一直都是水环境治理的顽疾,为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的幸福指数稳步上升,按照《指南》要求对新时代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下的黑臭水体的成因、治理的重点难点、工程治理技术等相关内容做出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
青年铁路职工生活方式与希望感的关系
截至2010年末,全国铁路职工人数共170多万,青年职工人数比例占28%左右。铁路工作极其重要,青年铁路职工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生活方式"这一术语最初由社会学家maxweber提出[1],国外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和临床社会调查证明,制约人类健康
信息时代与中国建筑的前景
信息时代与中国建筑的前景王兴田,徐苏斌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转折关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先进国家的技术,也让中国人感受到一种危机,面临着一场挑战,如何尽快缩短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和先进国家拉开的距离?古人日对症下药,中国的症在何处?首先中国自近代开始...
真空玻璃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时代
真空玻璃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时代——我们国家把节能降耗工作看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造价项目主管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