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固定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 经过不断实践, 逐步改进的结果: 目前已成为 骨折外固定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包括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远端骨折, 股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和踝部骨折等。 应用时只固定骨折部位而不包后上下两个关节,恰 当地解决了 “静”和“动”、“局部”和“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又能 使骨折两端关节适当地活动。 夹板类型 小夹板可用木板、竹片或树皮作材料,根据伤肢长度和肢体形状制成。厚变一般为 3毫 米,四边刨光,棱角修圆,肢体面衬以毡垫,外包纱套。小夹板因应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 规格和形状,现将四肢骨折固定常用的小夹板介绍如下: ①、肱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 一号夹板在外侧,二号夹板在前侧,医学教 .育网搜集三 号夹板在后侧,四号夹板在内侧。 ②、尺、桡骨骨折固定用的小夹板 一号夹板在
夹板固定技术
夹板固定法技术 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硬纸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 体上,以利于骨折断端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愈合,同时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功能锻 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夹缚疗法。 简史 夹板固定法开创于公元4世纪,《葛氏方》已载有竹简固定法,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强调治疗骨折要"善系缚"。唐代蔺道人治骨折,骨干骨折用杉树 皮固定;关节处骨折用绢帛麻绳包扎固定,固定后要时时作关节屈伸运动。这种 固定骨折局部而不固定上下临近关节,并时时作关节活动锻炼的原则与方法,就 成为夹板固定法的独特技术。宋代《永类钤方》治疗前臂骨折用4块长短不一的 夹板固定,与现代的固定方法相同,提出了扎带松紧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有紧 有松。横断骨折宜两头紧中间松;斜形骨折宜中间紧两头松。髌骨骨折采用竹箍 固定,为后世抱膝器的前身。明代
牵引疗法、小夹板及石膏固定术
牵引疗法、小夹板及石膏固定术
夹板固定PPT医学课件
夹板固定PPT医学课件
小夹板固定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
小夹板固定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
应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3岁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按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为实验组,穿刺前用两块约六寸长,一寸宽的小夹板放在踝关节的内后侧或外后侧用绷带固定踝关节,使足背静脉充分暴露、稳定,然后穿刺;双日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1用一块小夹板固定后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3.16%大于对照组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两块小夹板固定踝关节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夹板固定带下横向压力分布机理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柳木夹板上布带固定带下横向压力分布情况;方法:运用研制的微型压力传感器与电测实验方法,对柳木夹板布带固定带下横向压力进行生物力学模拟测试;结果:以临床适宜布带约束力800g为例,布带与柳木夹板30°时中间传感器3仅为2.45±0.62g,传感器2、4分别为31.55±2.17g、40.66±2.30g,位于夹板边缘处的传感器1、5分别为267.41±7.25g、314.26±14.23g。布带与柳木夹板60°时中间传感器3仅为7.98±0.62g,传感器2、4分别为65.60±4.69g、69.83±9.68g,位于夹板边缘处的传感器1、5分别为688.06±3.88g、694.11±33.52g。布带与柳木夹板90°时中间传感器3仅为5.32±1.98g,传感器2、4分别为69.66±2.86g、73.56±2.80g,位于夹板边缘处的传感器1、5分别为845.77±16.59g、837.01±9.11g。结论:布带固定带在柳木板上的压力分布总体规律是中间压力传感器显示力值很小,随着远离中点加大压力传感器显示力值有所增加,在夹板边缘处传感器显示力值为最大值。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科手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 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症]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 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 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 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 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 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 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ppt课件
小夹板的外固定及护理ppt课件
夹板用于小儿桡静脉穿刺固定的效果观察
夹板用于小儿桡静脉穿刺固定的效果观察
Quartz 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对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ⅱ°、ⅲ°松动前牙进行固定,观察固定前和固定后3、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结果:松牙固定后3个月,患牙的pd由(4.39±1.26)mm减至(3.16±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由(3.56±1.17)mm减至(3.34±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6个月pd为(3.21±0.25)mm,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为(3.36±1.31)mm,与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显示所有患牙均无进一步的骨吸收,临床状况改善明显。结论:应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前牙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釉质黏合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及脱位牙86例疗效观察
釉质黏合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及脱位牙86例疗效观察
手术讲解模板: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上颌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
颈椎侧块应用解剖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颈椎侧块应用解剖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
高分子可拆卸固定夹板
高分子可拆卸固定夹板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在中医学体系中,骨伤科是展示医疗技术水平最为明显的学科,在骨伤科所涉及的诸多疾病中,骨折的治疗又是其中的典范。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回顾梳理历代中医学文献可以发现,骨折的治疗主要围绕固定术开展。中国中医骨伤科小夹板固定方法以及材料的变换,体现了明显的技术变迁特征。故从技术哲学的角度,以小夹板固定术为例,分析骨伤治疗小夹板固定技术变迁的原因,客观地还原中医骨折治疗技术形成的现场及其产生原因,昭示中医在骨折治疗方法论上的意义与科学价值。
前臂小夹板固定护理体会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夹板只固定骨折局部,一般不超过上、下关节,便于及时功能锻炼,又不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尤适应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后的固定。小夹板固定是目前临床治疗骨折的最常用的外固定方式,如何在小夹板
牵引小夹板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目的探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采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48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及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9个月~2a(平均15.6个月)随访,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组优3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钢板内固定组优27例,良5例,可2例,差3例。结论对于小儿单纯股骨干骨折应用闭合复位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对于多发伤,特别是伴有颅脑、胸腹脏器损伤者,多发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则应尽量手术钢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高分子石膏夹板与小夹板固定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高分子石膏夹板与小夹板固定应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分子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健侧与患侧第二掌骨骨密度差值低于对照组,骨折固定优良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夹板固定,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工程劳务员(预算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