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鞘岭隧道深埋软弱千枚岩变形控制施工技术
通过介绍乌鞘岭隧道岭脊段高地应力软弱千枚岩地层的围岩特性、变形规律、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抑制千枚岩变形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经验。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 作者:赵超阳 阅读:1445次 上传时间:2005-05-06 推荐人:zhengxiao73(已传论文2套)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千枚岩区地段快速掘进技术,从地质构造、围岩特性及地下水等方面论 述了施工方法根据围岩情况而动态调整。 关键字:隧道开挖千枚岩地质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及设计概况. 乌鞘岭隧道位于既有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 隧道长20050m,隧道出口段线路位于半径为1200m的曲线上,右、左缓和曲线伸入隧道分 别为68.84m及127.29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线间距40m,两隧道线路纵坡相同, 主要为11‰的单面下坡,右线隧道较左线隧道高0.56~0.73m,洞身最大埋深1100m左右。 隧道左、右线均采用钻爆法施工,
隧道软弱千枚岩大变形原因分析及施工对策
某隧道约1.4km范围地处千枚岩地段,施工初期由于围岩变形较大,导致初期支护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通过对围岩变形原因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围岩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施工方法,对抑制围岩变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千枚岩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必将会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地质结构的隧道工程,特别是千枚岩地质结构的隧道工程。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对千枚岩地质隧道施工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为今后类似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关于千枚岩地层中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关于千枚岩地层中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上的旦架哨隧道是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给安全开挖造成很大困难。本文重点介绍了该隧道成功穿越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技术.为在该类地层中隧道施工...
炭质千枚岩隧道涌水段处理施工技术
交通世界 transpoworld 收稿日期:2018-12-03 作者简介:王成刚(1985—),男,陕西礼泉人,工程师,从事高速铁路施工工作。 炭质千枚岩隧道涌水段处理施工技术 王成刚 (中交二公局铁路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结合某隧道dk358+365拱脚右侧出现大量涌水的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的治理方法,包括对涌 水进行引排、施工超前支护、套拱加固、施工超前及边墙探孔、空腔回填、帷幕注浆等,安全有效地完成了初期支护施工。 关键词:隧道;涌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识码:b 1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甘肃省武都区白龙江左岸212国道边,隧 道穿越剥蚀状中低山地貌,地形较为陡峻,隧道最大埋深 346m,隧道全长4945m。隧道掌子面施工里程为dk358+ 366,仰拱施工里程为dk358
炭质千枚岩隧道涌水段处理施工技术
结合某隧道dk358+365拱脚右侧出现大量涌水的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的治理方法,包括对涌水进行引排、施工超前支护、套拱加固、施工超前及边墙探孔、空腔回填、帷幕注浆等,安全有效地完成了初期支护施工。
千枚岩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为探索适宜千枚岩软岩隧道的施工方法,文章以该地层的红石河隧道开挖为依托,采取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隧道在四种不同工法下的变形、围岩-初期支护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既可抑制围岩变形,减小作用至衬砌的形变压力,又可提供稳定的支护力,适合千枚岩地层软岩隧道施工.
西北某铁路千枚岩隧道变形的控制
西北某铁路千枚岩隧道变形的控制——详细介绍了西北某铁路隧道千枚岩地层的围岩特性、变形规律,提出了变形控制方法和措施。
旦架哨隧道穿越千枚岩地层的施工技术
广东省某高速公路上的旦架哨隧道是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给安全开挖造成很大困难。本文重点介绍该隧道成功穿越强风化千枚岩地层的技术方案及施工技术,为在该类地层中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千枚岩隧道变形动态及其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认识、应用
本文以千枚岩隧道实际施工为例,阐述了隧道变形动态和施工中控制隧道变形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施工工序;从理论上和实际施工情况分析、介绍了隧道变形动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邵家台隧道千枚岩施工变形演变研究
以湖北省谷(城)竹(溪)高速公路邵家台隧道千枚岩隧道工程为例,结合监控量测信息,探讨软弱千枚岩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施工优化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指导。
乌鞘岭隧道右线膨胀岩地段施工技术
介绍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膨胀性围岩的开挖方法、支护措施、工序衔接、循环进尺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某水电站千枚岩洞段变形处理施工技术
金元水电站已开挖支护的千枚岩洞段,因千枚岩遇水膨胀,导致部分洞段变形严重侵占衬砌混凝土结构线。本文就此种情况,论述了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变形处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同类工程具有推广价值。
破碎炭质千枚岩隧道大塌方处理及施工技术
随着隧洞施工技术日益完善及施工机械不断更新,我国隧洞施工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但由于地下工程地质多变性、复杂性及许多不可预测外界因素影响,在隧洞施工中难免出现一些地质大塌方和地质灾害。对地质塌方处理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安全,也影响隧洞后期运营结构安全,本文就柳坪电站引水隧洞处理塌方施工经验及方法,提出对软弱炭质千枚岩围岩隧洞塌方处理施工技术,供参考。
全风化千枚岩围岩双连拱隧道变形控制技术
针对在全风化千枚岩条件下,双向六车道双连拱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发生大变形、支护结构开裂等现象,结合全风化千枚岩特性,进行大变形原因分析,提出隧道收敛及沉降的变形控制原则及具体措施。实施后,隧道大变形得到了根本性控制,降低了工程风险。
破碎炭质千枚岩隧道大塌方处理及施工技术
破碎炭质千枚岩隧道大塌方处理及施工技术——随着隧洞施工技术日益完善及施工机械不断更新,我国隧洞施工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但由于地下工程地质多变性、复杂性及许多不可预测外界因素影响,在隧洞施工中难免出现一些地质大塌方和地质灾害。对地质塌方处...
陕南典型千枚岩地质下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女娲山1号隧道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千枚岩,岩体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和绢云母等;由于其复杂的围岩成分,造成该类软岩本身特殊的性质,极易对隧道造成破坏性影响。女娲山1号隧道出口左右洞均存在南北走向断层,千枚岩和覆盖土层分层界线明显极容易产生侧滑,是地形、地层双作用偏压,洞口段最小埋深仅为3.6m,典型的千枚岩地质及浅埋、偏压隧道。论文阐述了该类隧道洞口段明洞转暗洞施工技术,并结合千枚岩地质隧道开挖爆破施工和底板泥化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适应千枚岩地质下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工艺方法,降低安全风险,为陕南及周边此类隧道提供施工借鉴。
镇安隧道千枚岩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法
简要分析了千枚岩地质变形特征,介绍了千枚岩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方法,并对量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从而有效地控制围岩大变形的发生。
南方多雨地区全风化千枚岩地质小净距隧道进洞施工及变形控制
依托江西省铜鼓至万载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狮子垴二号隧道施工,该隧道是典型的小净距隧洞构造,且围岩为全风化千枚岩处于南方多雨地区。根据工程地质特点,评估了围岩特性和进洞地质条件,并系统地归纳了隧道进洞施工技术与要点,包括洞门设置方案、超前导管支护方法、锚杆防护加固措施、截水与排水施工设置、两洞间注浆加固等。最后,探讨了隧道进洞的施工变形控制措施,基于施工监测确保施工安全和建设质量。
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斜井进正洞岔口地段施工技术
结合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高地应力千枚岩地层斜井进正洞岔口地段施工技术及变形处理的工程实践,分析千枚岩地层走向与变形的关系,总结径向注浆、临时支撑等变形处理措施,有效地抑制围岩变形,同时,对该类围岩的施工技术参数及断面设计提出建议,对类似围岩地段的变形防治提供参考。
千枚岩隧道施工及常见地质病害防治技术
通过对主要为强、中风化千枚岩的关家隧道施工过程的研究,介绍了适用软弱围岩隧道的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施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同时对千枚岩隧道常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得出了千枚岩隧道必须严格按照新奥法\"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快成环\"的施工理念进行施工的结论。
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软弱岩层施工预防坍塌技术
软弱围岩容易塌方,通过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坍塌,确保了乌鞘岭隧道6号斜井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