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
介绍了在开凿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大面积梯间洞口的过程中 ,解除原有预应力的处理工艺和重新建立预应力的方法 ,通过总结设计与施工经验 ,对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建议根据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预应力钢筋的种类、长度 ,选择适当的张拉程序和锚固方法 ,以达到重建预应力的要求 .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
富通小区16#楼是一座集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物,建筑面积为24630m^2,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1层,地上28层,建筑物总高度为86.50m。其中,1-3层为商业网点,4层以上为住宅和写字间。4-27层楼板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框架梁平板结构。标准层高度为3m,最大柱网尺寸为;7.8m×7.8m,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板厚度为200mm。采用1860n/mm^2、φ/15.24mm高强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板中预应力筋于纵、横两个方向呈悬垂抛物线布置,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开洞改造与加固
为满足某7层办公楼改造为公寓式宾馆所需增设两部电梯的要求,需在该房屋的宽11.7m、长13.2m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角部开设2.28m×4.25m洞口。改造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构建电梯井道结构,拟开洞口边后置了混凝土框架,待后置框架结构形成后,采用"先锚后断"技术,实现拟开洞口区域的板内双向预应力筋在后置梁上的永久锚固,并保证开洞后板内无粘结筋的有效预应力水平,最后,逐步剔除各层拟开洞区域混凝土及非预应力筋,完成洞口开设;二是针对开洞后的预应力板由四边支承矩形板转变为角部缺失的异形板,分析了开洞后预应力板弯矩分布,介绍了cfrp加固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开洞改造与加固
为满足某7层办公楼改造为公寓式宾馆所需增设两部电梯的要求,需在该房屋的宽11.7m、长13.2m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角部开设2.28m×4.25m洞口。改造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构建电梯井道结构,拟开洞口边后置了混凝土框架,待后置框架结构形成后,采用"先锚后断"技术,实现拟开洞口区域的板内双向预应力筋在后置梁上的永久锚固,并保证开洞后板内无粘结筋的有效预应力水平,最后,逐步剔除各层拟开洞区域混凝土及非预应力筋,完成洞口开设;二是针对开洞后的预应力板由四边支承矩形板转变为角部缺失的异形板,分析了开洞后预应力板弯矩分布,介绍了cfrp加固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后张法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工程的施工比较
132 133
后张法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工程的施工比较-精选文档
后张法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工程的施工比较 constructioncompareoftheempresspiece'smethod gluesknotwithhavenoglueknotprepareresponse dintconcreteengineering 【】theconstructionofempresspiece'smethodglues knotwithhavenoglueknotprepareresponsedintconcrete engineering,currentandsameplace,alsohavethe certaindifference.passingtheconstructioncomparesof theengineeringthatt
无粘结预应力
本工程主场预应力梁、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每米重 不小于1.22kg。预应力钢筋在控制点处均应进行支吊,用于支承无粘结构预应力 筋的钢筋支架的走向不应小于10mm并应与梁箍筋焊接牢固。梁中集束配置多根 预应力钢筋时,每束预应力筋中的各根钢筋应保持平行走向,不得相互扭绞。在 铺入预应力筋之前应仔细检查外皮有无破损,如发现破损可用水密性胶带进行缠 绕修补,胶带搭接宽度不应小于胶带宽度的1/2。预应力钢筋张拉后应切除锚具 夹片3cm外多余钢绞线,待涂防腐油脂并套封端罩后用与梁、板同标号混凝土 浇筑封锚。 由于本工程长度大,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技术要求复杂。 我们采用成套的无粘结预应力技术,该项目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张拉 端的专利穴模,并有专门研制的固定端铸铁承压板。从总体上能保证预应力施工 质量和主体施工进度,满足结构设
后张法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工程的施工比较
后张法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砼工程的施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本文所述工程的施工比较,我们更清晰了两种后张法预应力砼工程的差异。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一:技术特点与实例
一/ i&,j№诡_锯均设叶v 无粘结预应 搂 构的设计与施工(一) 一技术特点与实例 凳耍t了7。无粘结预应力项目组兰三!三/ 近十年来,一种新型预应力砼技术——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和发展。在美国已有1亿m。房屋建筑采 用了这类结构,并且每年以1000万击。的速度 增长着。在我国北京、天津、长沙、广州等 地的高层建筑,体育场、影剧院等很多工程 采用了此项新技术,面积述50万m0。据了 解,目前我省在此方面尚属空白,为了在我 省推广应用和发展此项技术,现就无粘结预 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作一介绍。 一 、设计理论、 预应力砼主要有两种设计理论。全预应 力设计理论,部分预应力设计理论。在预应 力砼的发展的早期按照法国著名工程师弗 雷西奈的见解,预加应力的目的是为了改变 砼的性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一:技术特点与实例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一:技术特点与实例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荷载平衡设计法
一荷载平衡设计法 掰藉釜嚣要7无粘结预应力项目组术瞎/. ⋯ ” 、 荷载平衡法是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设计的一种主要方法,该法系美籍华人林词炎教授于 i963年提出的。使用该法对简支梁进行设计,可以帮助设计者合理选择预应力筋的线形和所 要求的预加力,并简化设计计算工作量对超静定结构,如预应力连续梁、板、壳体和框架 的设计,荷载平衡法就显得特别简单与方便。在叙述荷载平衡法之前,首先阐述此法的基础 ——等效荷载。 一 、-等效荷载的概念 无粘结筋在结构中弓{起的内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通过无粘结筋的锚固作用于 构件端部产生的预加力和预加力矩引起的,端部预加力和预加力矩可以直接当作外力,在结构 中弓i起的内力可按一般外荷载作用下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另一部分是由于无粘结筋的 线形改芟产生与构件轴线相垂直的竖向力引起的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荷载平衡设计法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荷载平衡设计法
无粘结预应力砼在商住楼中的施工应用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在商住楼中的具体施工应用,着重介绍了预应力筋张拉步骤和张拉注意事项。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三:无粘结筋下料长度及张拉伸长值计算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三:无粘结筋下料长度及张拉伸长值计算
高层建筑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
结合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对设计计算基本原理、步骤到参数选择、内力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可供业内人士参考。
高层建筑无粘结预应力楼板设计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我国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技术,在高层建筑楼、屋盖结构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其综合效益十分显著,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际上,目前国内现浇预应力楼板几乎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方案,因而掌握其设计方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着重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的过程及工艺,并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重点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提出加强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施工过程及技术准备工作,阐述了应从进场材料、预应力筋的制作和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封锚保护等5个方面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无粘结预应力楼板施工的技术要点
论述了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适用范围,对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结构的材料、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明确了施工中的工艺流程及施工注意事项,以推广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施工工艺。
深圳某大厦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施工
本文通过深圳市华福文化中心大厦无结预应力楼板的施工,介绍了无粘结预和楼板结构的施工工艺,锚具及张拉设备的选用,采用无粘结技术的突出优点;降低层高、改善建筑使用工中快施工进度。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荷载平衡设计法
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荷载平衡设计法
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结构截面设计中的问题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可供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设计时参考。
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施工技术
!""#年$月 第#%卷第&期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12*+,3456*708*’-92:49;05>( <>?*@!""# a+;*#%-+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 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施工技术 谭福财 ’陕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陕西宝鸡c!#"""( d摘要e详细介绍了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施工技术@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方法和质量 控制措施*同时@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选用f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砼强度及配合比以及锚固系统的 选用都提出了要求@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d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课堂PPT)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课堂PPT)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弱电工程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