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体工商业者问题的探讨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基本上把个体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使大部分个体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职工。但由于认识上和工作中的缺点和偏差,一部分个体工商业者被划入"资产阶级工商业者"的范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把这部分个体工商业者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明确了他们原来的劳动者身份。回顾这个过程,对于在今天正确对待个体工商业者,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北京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邀集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11月16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各省、自治区和人口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党委负责人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资本主义
永济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永济自1947年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就开始发展农业,扶植对国计民生有利的工商业者,以利发展物质生产。到1951年,县工商联建立以后,开始引导工商业者走健康发展的道路,组织各镇举办物资交流大会,促进和刺激经济交流和发展,从而繁荣市场,扩大贸易。
陈云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在成立的头七年间,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和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期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9月以后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并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党和
(十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0年至1956年,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旧中国经济非常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民族资本主义,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解放初,我国国民经济中现代工业总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在这十分落后的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却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有12.3万余家,职工164万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54.6%,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3.3%。就若干主要产品的产量看,1949年私营工业所占比重是:原煤28.3%,烧碱59.4%,水泥26.1%,电动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浅探
文章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性质作了探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提出"实行私营企业国有化"的方向。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稳中有进。1955年10月中共
广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解放前后广西工商业概况解放前,广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厂房破烂。1949年,广西轻工业只能生产火柴、小五金、土布、土糖、土纸、陶瓷器等日用小商品。重工业方面:煤炭工业主要有合山、西湾两处小煤矿;机械工业有柳州农械公司(现柳州机械厂前身)和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几家非常简陋的私营机械修理厂。最大的柳州农械公司只有职工200人,以修理为主,兼生产犁耙和少量畜力榨油机。冶金工业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回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回顾黄如桐本文拟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加以阐述,总结其经验教训,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借鉴。一、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历史背景与客观依据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一则著名的笑话:建国后中共准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形象地把这比喻为让猫吃辣椒.猫是不愿吃辣椒的,怎么办呢?刘少奇说把辣椒硬塞进猫嘴,再用根筷子捅进去,这太野蛮.周总理提出用鱼肉包住辣椒,让猫不知不觉就吞下肚,这显得有欺骗性.毛泽东说他有个办法不但可以让猫主动吃辣椒,而且猫会越吃越觉得舒服,即把辣椒涂在猫的肛门处,猫难受极了就拼命去舔,且越舔越舒服.当然这只是笑谈,中共是怎样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
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的再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1955年初以前,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是比较适当的。1955年以后却人为地加快了改造的速度。1956年初,北京首先掀起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在短短几天之内完成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这一高潮在全国迅速发生连锁反应,各地的大中城市,也都在短短的几天之中,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月底,全国便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和农业也在这一年基本实现了合作化。这样,由国营经济为领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迅
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思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今已有33年,关于这场“改造”对我国的经济以至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经过这样长时期的实际检验,特别是经过最近1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后,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因而现在对它进行全面的反思,作出科学的评价,条件已经成熟。...
评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总的说来,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经过七年举国上下的一致努力,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我国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①,“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②。具体地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策略分析
在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党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原则:拉打结合,以拉为主;广泛宣传、消除疑虑;树立典型,带动全体;循序渐进,逐步过渡。这些正确的策略原则的运用,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讲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讲述,应该突破传统范式,重点阐述和剖析改造的理论基础、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充分体现三个问题,以渗透“七一”讲话精神,增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现实性
《工商界》月刊及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工商界》月刊是以工商界为主要读者的刊物,其创刊与停刊均与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知及政策调整高度关联。《工商界》立足于"对工商界具有指导性的刊物"定位,在栏目设置及刊文主题、刊物编辑等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协助政府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推动工商业者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引导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国之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探析
建国初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一场牵动千千万万资本家与共产党人的深刻变革。改造具有充分的依据,并注意到政策的把握。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采取了三种形式,至1956年胜利结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既有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伟大创举——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追忆我们的先辈在实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所表现出来的革命首创精神。他们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社会变革极大,社会震荡极小,在社会和谐、人心稳定的环境中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论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是在与资产阶级结成政治联盟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批评斗争、和平赎买、逐步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改造与国家工业化并举及思想教育等一系列完整而又正确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最后消灭了资产阶级。这一改革不仅没有像一般的生产关系变革那样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反而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社会变革而进行的一次重大尝试。改造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但也遗留了众多问题并对往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曾有过深刻的反思,并力图纠正改造中出现的偏差,但终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夭折。
制度变革与人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重庆为例
1953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造具有制度的深刻变动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它在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彻底改造为社会主义的"质变"的同时,又通过在经济上照顾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一些利益,在政治上对工商业者作出合理安排,广大工商业者满腔热忱地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选辑(上)
档案架 复 , 共产党 、 人民解放军是不会腐化的 。 有许多高级 干部被开除党藉 , 说明了我们党能够及时清除腐化 堕落的现象 。 会不会腐化问题就在我们能不能自己 消毒 。“ 三反 ”、“五反”民主改革 , 就是替自己消毒 。 毛 主席曾用两句很通俗的话说夭夭洗脸 , 脸就不会脏 了 。 说共产党在取得胜利后要腐化 , 这个话是讲错 了 。“ 三反 ”、“ 五反”运动进行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 , 基本上是有成绩的 , 对消除 “ 五毒 ”、“ 三害 ” 有了保 证 , 但不等于说从此中国就没有贪污盗窃了 , 这样 讲不科学 , 我们只能说在 “ 三反 ”、“五反”中 , 我们找 到了消除贪污浪费的方法和经验 。 只能说 “ 三反 ”、 “ 五反 ” 给我们有了保证 , 以后 “ 三害 ”、“五毒 ” 至少不 会占上风 , 没有合法地位了
对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探析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内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始末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即:在全国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的方针1949年3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勾画了新中国建设的蓝图,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方针,确定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并从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几个方面进行限制的方针。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是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利益,不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限制得太死,而是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阐述了七
从生产力标准分析中共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中国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长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过急、过粗、过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产关系无论何时都应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